2008年  第35卷  第15期

显示方式: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与诊断预后的相关性
顾安康, 孙蕾娜, 战忠利
2008, 35(15): 841-844.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提高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并比较ALK+与ALK-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不同点。 方法 :对原诊断为ALCL的20例病例重新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20例中15例属于T/Null细胞表型,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ALCL,15例ALCL均强烈表达CD30;ALK阳性者9例,ALK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免疫分型、组织分型、临床分期无相关性;而与患者年龄及化疗敏感性具有相关性(P<0.05)。其余5例为B细胞表型(CD20强阳性),结合新的淋巴瘤分类标准,被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结论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具有标志性的大细胞出现CD30、ALK和EMA阳性时,对ALCL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ALK+ALCL与ALK-ALCL在遗传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的不同,使其作为一种新的病理类型被提出具有合理性。
HS-AFP在肝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贲其稳, 倪润洲, 肖明兵, 陆翠华, 李立人, 毛振彪
2008, 35(15): 845-847.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HS-AFP)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105例肝癌患者及151例良性肝病血清HS-AFP及AFP进行检测,并对10例HS-AFP阳性的良性肝病患者进行15个月随访观察。HS-AFP采用不连续缓冲系统PAGE结合Western blot分离检测,AFP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结果 :105例肝癌患者HS-AFP和AFP>200μg/L阳性率分别为60.0%和50.5%(P>0.05),良性肝病患者HS-AFP阳性率显著低于AFP>200μg/L的阳性率(P<0.05)。AFP处于50~400μg/L范围的肝癌组HS-AFP阳性率为77.1%,良性肝病组阳性率为13.6%(P<0.01)。151例良性肝病中有10例HS-AFP出现阳性,其中3例于随访期间检出肝癌。11例小体积肝癌HS-AFP阳性率(45.5%)高于AFP>200μg/L的阳性率(18.2%)。 结论 :HS-AFP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优于AFP浓度。对肝癌高危人群监测HS-AFP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血清AFP中低浓度升高的良恶性肝病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陈易华, 汪盛贤, 王庆堂, 罗艳
2008, 35(15): 848-851.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 :对3例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并对3例均进行了随访。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4岁。临床症状主要是血尿。肿瘤细胞呈梭形或星芒状,束状排列,间质黏液变性,伴有混合 性炎细胞浸润。肿瘤细胞表达ALK、SMA和Vim,2例表达AE1/AE3,不表达CD34、CD31、MyoD1、S-100和CD117。3例随访结果均无复发。 结论 :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中间性肿瘤。鉴别诊断包括膀胱平滑肌肉瘤、肉瘤样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以及黏液样纤维肉瘤等肿瘤。
肾集合管癌1例报告
张源锋, 吕军, 胡卫列, 邱晓拂, 张剑锋
2008, 35(15): 851-851. doi:
摘要:
集合管癌是目前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院收治一年轻肾集合管癌患者,报道如下。病例资料19岁,男性,因"肉眼血尿1月,发现右肾占位20天"入院。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
张江灵, 张诚华, 陈少谊, 赖江琼, 郑维斌, 王小博, 蔡广新
2008, 35(15): 852-854. doi:
摘要:
目的 :观察立体定向放疗—体部伽玛刀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3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按患者意愿分成A组19例、B组14例、C组20例,各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AFP水平、肝功能情况无显著性差异。A组给予伽玛刀治疗后再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B组单纯行伽玛刀治疗,C组单纯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期及治疗并发症。 结果 :治疗后3个月复查CT:A组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SD)1例,总有效率(CR+PR)94.7%(18/19例),高于B组的85.7%(12/14例)、C组的75.0%(15/20例)。A组CR率为57.9%(11/19例),高于B组的42.9%(6/14例)和C组的30.0%(6/20例)。A组2年和3年生存率为73.7%(14/19例)和57.9%(11/19例),分别高于B组、C组的50.0%(7/14例)和35.7%(5/14例)、55.0%(11/20例)和35.0%(7/20例)。 结论 :伽玛刀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联合治疗小肝癌比单纯的伽玛刀治疗或单纯的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更有效。
超低位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赵恩宏, 刘志满, 甄小兰, 杨宗伟
2008, 35(15): 855-857.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利用超低位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91例肿瘤距齿状线2~4cm的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治疗,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结肠直肠超低位吻合。术后按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分为3组,齿状线组19例,0~1cm组33例,1~2cm组39例。观察3组并发症等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无手术病死率,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8%、81.4%、71.2%;经统计学检验,三组间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肛门功能优良率评定:齿状线组77.8%,0~1cm组90.3%,1~2cm组94.3%。 结论 :对于患者强烈要求保肛的低位直肠癌,在手术技巧娴熟的基础上,利用单吻合器在齿状线上2cm内甚至齿状线处实施超低位吻合的保肛手术安全可靠,具有可行性。
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合并榄香烯同步治疗的疗效观察
董洪敏, 金风, 吴伟莉, 陈海霞, 黄薇, 刘兴祥
2008, 35(15): 858-860.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榄香烯与放疗同步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榄香烯锁骨下静脉滴注与放疗同步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残留32例(治疗组)的疗效。放疗采用6MV-X线,肿瘤DT5056Gy/2528F,每日一次,每周5次。榄香烯乳锁骨下静脉滴注600mg/日,于放疗第1日开始至放疗疗程结束,总量21~25.2g。对照组28例予单纯放射治疗,方法同前。 结果 :1)治疗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1例,治疗有效率(CR+PR)为78.1%(25/32);对照组CR2例,PR12例,CR+PR50.0%(14/2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0%、57.8%、34.0%与63.6%、26.2%、18.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本组榄香烯治疗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发热,发生率12.5%(4/32);两组患者治疗血液学毒性相似,治疗中、后脑水肿发生率相似。 结论 :榄香烯锁骨下静脉滴注与放疗同步治疗脑胶质瘤疗效明显,较脑胶质瘤术后单纯放疗提高了生存期,未增加放疗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讨。
人参皂甙Rg3-参一胶囊辅助治疗手术后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邵长军, 白凤祥, 赵丽霞
2008, 35(15): 861-861,863. doi:
摘要:
<正>近几年,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早诊早治及综合治疗的规范化开展,其治愈率已大幅提高,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复发转移而死亡。参一胶囊具有较好的抑制血管形成和抗转移作用,自2001年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拖出肛管吻合术14例
陆志良, 白希永, 臧春霞, 刘伟, 韩国达
2008, 35(15): 862-863. doi:
摘要:
<正>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及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往往需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瘘术。1978年Parks首先报道用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和溃疡性结肠炎,
食管鳞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L型和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定的检测及意义
吴礼高, 陶仪声, 郑宏波, 承泽农, 吴强
2008, 35(15): 864-868.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方法 :运用Giemsa染色方法,光镜下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L型形态特征;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及幽门螺杆菌尿素酶基因片段PCR扩增,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率。用长片段PCR扩增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线粒体DNA,并以此为模板,PCR扩增其控制区D-loop区微卫星位点(C)n序列和(CA)n序列,运用PCR-SSCP方法检测PCR产物微卫星不稳定情况。 结果 :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5.2%(30/46),与正常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形态主要为L型,分布于癌巢内及癌旁。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密切相关,并且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2)4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tMSI检出率为32.6%(15/46),其中13例于D-loop区(C)n序列检出MSI,5例于D-loop区(CA)n序列检出MSI,于(C)n和(CA)n序列同时检出者3例,正常组织中未检出mtMSI,mtMSI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3)4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3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有14例检出mtMSI,16例幽门螺杆菌阴性者有1例检出mtMSI。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mtMSI的检出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者mtMSI的检出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线粒体DNA D-loop区(C)n序列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有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核酸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邢丽娜, 祁丽
2008, 35(15): 869-873. doi:
摘要:
目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人类多数实体肿瘤中均有表达,射线可诱导其表达增加,产生放射抗拒。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干涉对高转移宫颈腺癌Hela细胞株的放射增敏作用。 方法 :实验组通过脂质体介导将VEGF基因反义寡核苷酸瞬时转染入Hela细胞,设VEGF正义寡核苷酸组和空白对照组作比较,各组均予6MV-X线照射,剂量为0Gy、2Gy、4Gy和6Gy,用RT-PCR检测照射前后Hela细胞中VEGF 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克隆形成率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VEGF反义寡核苷酸不仅可抑制Hela细胞中内源性VEGF mRNA的表达(P<0.01),亦可显著抑制辐射诱导的VEGF表达的增加(P<0.01);VEGF表达下调使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克隆数量明显降低(P<0.01)。 结论 :针对人VEGF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干涉可抑制射线诱导的VEGF的高表达,增强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Galectin-3 VEGF Ki-67 MVD在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
韩玉贞, 吕增华, 朱玉红, 孙保存
2008, 35(15): 874-876.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Galectin-3、VEGF、Ki-67、MVD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青年组)和35例其它年龄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对照组)Galectin-3、VEGF、Ki-67、MVD的表达情况。 结果 :Galectin-3在青年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VEGF的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青年组Ki-67和MV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和P<0.01)。Galectin-3表达与Ki-67和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1)。 结论 :Galectin-3可能参与了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癌细胞有更强的增殖、浸润和血管形成能力,这是青年乳腺癌恶性度高,预后差的重要因素。
miR-181家族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石磊, 程子昊, 张军霞, 李瑞, 尤永平, 傅震
2008, 35(15): 877-880.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miR-181家族,miR-181a、miR-181b和miR-181c,在不同恶性程度的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的15例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以及5例正常脑组织手术标本,提取总微小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81a、miR-181b和miR-181c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比较miR-181家族表达情况与不同级别胶质瘤的相关性。 结果 :miR-181a和miR-181b,在人脑不同级别胶质瘤中表达均明显下降。miR-181a表达水平呈随胶质瘤级别增高而下降趋势。miR-181b在胶质瘤级别Ⅲ级以上表达水平趋于稳定,Ⅲ级和Ⅳ级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miR-181c表达量在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Ⅱ级和Ⅲ级组织间差异不显著,在胶质瘤Ⅳ级组织miR-181c表达水平降低。 结论 :miR-181a、miR-181b和miR-181c在胶质瘤组织中呈不同程度低表达,miR-181a表达与胶质瘤级别呈负相关。
应用双重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肥大细胞亚型与食管癌的相关性
黄阗, 何韶衡, 李明才, 吴名耀, 李桂双
2008, 35(15): 881-883.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亚型的变化及其浸润程度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90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标本中MC进行检测,并探讨MC亚型T型、TC型和C型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结果 :食管癌组织内的MC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食管癌中MCT和MCTC两种亚型MC的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MCC型MC的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及转移无关。 结论 :癌间质内MCT和MCTC型MC的浸润可能具有抑制食管癌生长及转移的作用。MC浸润的数量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对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白藜芦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张瑶, 张淑兰
2008, 35(15): 884-886. doi: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白藜芦醇对宫颈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宫颈癌侵袭影响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Transwell侵袭系统,检测白藜芦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白藜芦醇对肿瘤细胞伪足形态的影响;RT-PCR、Western blot法了解白藜芦醇对HeLa细胞EGF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表明,白藜芦醇1mM、0.5mM两组平均穿过的细胞数分别为9.20±1.924,10.20±2.049与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平均穿过的细胞数分别为39.80±2.387,39.00±3.808)相比,明显减少(P<0.05)。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能够明显降低宫颈癌细胞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经白藜芦醇作用后,HeLa细胞逐渐由多角形向圆形转变,周围生长出的片层状、不规则的伪足结构(包括板状伪足和丝状伪足)逐渐减少,伪足变短变细,且断裂增多。 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有效降低宫颈癌细胞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对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所必需的细胞装配—伪足结构的形成数量和质量产生影响。白藜芦醇通过此作用机制达到对宫颈癌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
CK1δ与COX-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张会超, 张欣, 刘辉, 郭建文, 刘江惠, 左连富
2008, 35(15): 887-891.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CK1δ与COX-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了6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癌旁组织(30例正常食管上皮、19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4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CK1δ与COX-2的蛋白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中随机选取的40例癌组织、18例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1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进行上述两种蛋白的定量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在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CK1δ和COX-2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P<0.01),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显著低于癌组织(P<0.01),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中CK1δ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CK1δ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有无纤维膜的侵及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COX-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有纤维膜侵及组中COX-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无纤维膜侵及组(P<0.01),COX-2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CK1δ蛋白与COX-2蛋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 结论 :CK1δ、COX-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有望成为评价食管癌恶性程度和转移的指标。
双膦酸盐类药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刘丽威, 戴广海
2008, 35(15): 892-894,899. doi:
摘要:
双膦酸盐的抗骨吸收机制目前研究比较明确,目前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标准药物。然而,越来越多的体内外临床前实验表明,双膦酸盐也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粘附和侵袭以及影响血管生成与调节免疫作用发挥抗肿瘤作用,并且与放化疗等其他抗肿瘤方式联合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
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及防治
张贤坤, 朱万坤, 韩晓鹏, 苏玉林, 李文惠, 刘宏斌
2008, 35(15): 895-899. doi:
摘要:
胃癌腹膜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术前早期诊断及防治均比较困难。现就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及防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1例
李玉红, 任玉波, 樊延延, 张杰聊
2008, 35(15): 900-900. doi:
摘要:
患者女,18岁,未婚。8个月前查体发现子宫肌瘤,体积较小未进行治疗。现因月经紊乱并经量增多再次前来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