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43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李洁琳, 李晓玲
2016, 43(2): 47-5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2.259
摘要: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 )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其病理类型多为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影像学多表现为单发的脑实质深部病变,MRI 可有多种强化形态。目前,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主的化疗已成为PCNSL 的一线治疗。放、化疗的结合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神经毒性发生率较高。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对复发/ 难治性PCNSL 有效。替莫唑胺和利妥昔单抗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可作为PCNSL 治疗的选择。PCNSL 的预后受血清LDH浓度、年龄、ECOG 评分/KPS 评分、脑脊液蛋白浓度、肿瘤定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LDN-193189对人去分化软骨肉瘤细胞系NDCS-1 的抑制作用研究*
杨康, 汤小东, 郭卫
2016, 43(2): 52-5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2.293
摘要:
目的:检测骨形成蛋白(BMP )受体抑制剂LDN-193189对人去分化软骨肉瘤(DDCS)细胞系NDCS- 1 的抑制作用,探讨LDN-193189对去分化软骨肉瘤的抑癌机制。方法:以5 nmol/L 的LDN-193189作用于NDCS- 1 细胞,MTT 、平板克隆法检测LDN-193189对NDCS- 1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 法、划痕实验检测LDN193189对NDCS- 1 细胞的侵袭抑制作用,Westernblot检测BMPR 2、p-Smad1/ 5 及RUNX 2 的蛋白表达抑制情况。结果:药物处理后NDCS- 1 细胞增殖、侵袭被明显抑制;药物处理后NDCS- 1 细胞的BMPR 2、p-Smad1/ 5 及RUNX 2 蛋白表达下降。结论:LDN-193189通过抑制BMPR 2-p-Smad 1/ 5-RUNX2 信号传导通路能有效抑制去分化软骨肉瘤细胞系NDCS- 1 的增殖侵袭能力。
MUC15和PI3K/Akt 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韩志伟①, 戎瑞洲①, 孔鹏洲②③, 程彩霞④, 张燕燕①, 董金垚①, 李曙晶①, 郭建昇①
2016, 43(2): 56-6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2.211
摘要:
目的:探讨MUC15 和PI 3K/Akt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4 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UC15、Akt的表达。结果:MUC15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9.8% ,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2.2%(P < 0.01);Akt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0.6% ,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6.7%(P < 0.01)。 MUC15和Akt表达均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TNM 分期相关(P < 0.05);且胃癌组织中MUC15表达和Akt表达呈正相关(P = 0.001)。 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UC15和Akt高表达均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 < 0.05)。 Cox 多元回归分析提示,MUC15和Akt同时阳性的胃癌患者预后更差(HR= 3.115,P < 0.05)。 结论:MUC15可能通过PI 3K/Akt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MUC15结合Akt是胃癌预后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抗幽门螺杆菌节拍治疗在防治胃癌化疗致吐中的意义*
满莉①, 孙长青②, 董禹洋③, 马文波③, 刘建③, 徐宁③, 付红伟③, 朴瑛④
2016, 43(2): 62-6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2.109
摘要: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节拍治疗相对于常规三联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在预防胃癌化疗引起迟发性呕吐中的意义。方法:经14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HP感染,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为中、重度感染的需首次进行双药联合方案化疗的胃癌患者共69例,分为A 、B 两组。A 组(n= 33)采用抗HP节拍治疗,即于化疗第1d 开始口服奥美拉唑20mg2 次/d+ 阿莫西林0.5 g 2 次/d+ 甲硝唑200 mg1 次/d ,口服共 14d;B 组(n= 36)于化疗第 1d 开始口服奥美拉唑 20mg2 次/d+ 阿莫西林 1 g 2 次/d+ 甲硝唑 400 mg2 次/ d,口服共7d。两组均同时联合第一代5-HT 3 拮抗剂格拉司琼3 mg1 次/d ,且应用时间均相同。治疗前后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HP感染情况。结果:A 组呕吐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85% ,明显高于B 组55.56% 。A 组发生延迟性呕吐需解救治疗的占15.15% ,B 组占44.44% ,A 组需解救治疗的比例明显低于B 组。A 组平均完成化疗周期数明显高于B 组(4.5 个周期vs . 3.1 个周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与B 组相比较,A 组患者HP感染程度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在化疗同时采用低剂量、2周抗HP节拍治疗与常规剂量1 周方案相比较,可明显减轻胃癌合并HP感染患者化疗相关的迟发性呕吐反应,并可显著降低HP感染程度。
1 190 例乳腺癌患者乳头浸润相关因素分析
杨后圃①, 王伟琦②, 王殊①, 谢菲①, 郭嘉嘉①, 曹迎明①, 佟富中①, 刘鹏①, 刘媛媛③
2016, 43(2): 67-7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2.263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侵犯乳头的概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3 月行乳腺癌标准乳房切除术病例1 190 例,比较临床乳头异常组(54例)与无明显异常组(1 136 例)乳头浸润率差异,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隐匿性乳头浸润的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结果:所有标本乳头浸润率为6.0%(71/ 1 190),其中临床乳头异常组为40.7%(22/ 54)显著高于无明显异常组的4.3%(49/ 1 136)(χ2= 121.9,P < 0.001)。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位置(中央象限、外周象限)、肿瘤至乳头距离(≤ 2 cm、> 2 cm)、脉管癌栓、肿瘤(包括原位癌)长径(≤ 3.5 cm、> 3.5 cm)、T 分期、N 分期和TNM 分期与隐匿性乳头浸润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位置、肿瘤至乳头距离、T 分期和 N 分期是乳头浸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临床乳头无明显异常者乳头浸润概率较低。肿瘤位于外周、至乳头距离> 2 cm、T 1~T 2、N 0~N 1 的病例保留乳头风险更低。
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后乳糜漏的防治
郝伟静, 于洋, 郑向前, 杨晓勇, 赵敬柱, 董莉, 阮先辉, 彭琛, 池嘉栋, 高明
2016, 43(2): 72-7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2.089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后乳糜漏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3年7 月至2015年6 月6 127 例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病例,其中14例患者术后并发乳糜漏。采取全身治疗、局部加压包扎、常压引流、50% 葡萄糖注射液或平阳霉素经引流管注入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时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后,引流量逐渐减少,至< 10mL/d时拔除引流管;2 例患者保守治疗后,引流量未见明显减少,行手术治疗。结论: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时应仔细操作以预防乳糜漏的发生,发生后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行手术治疗。
维持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后达稳定患者中的价值及预后分析*
陈幸运, 周礼鲲, 王霞, 白明, 刘锐, 李鸿立, 巴一, 黄鼎智
2016, 43(2): 76-8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2.172
摘要: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姑息化疗后获得疾病稳定患者的预后异质性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应用。方法:研究收集2008年4 月至2014年10月204 例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标准一线和(或)二线化疗后获得疾病稳定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析该人群临床病理特征,筛选预后异质性分层因子,并评估姑息化疗后治疗手段(即单纯观察或维持治疗)对于特殊人群的影响。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化疗线数、基线CA724、CEA 、CA19- 9 水平、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 )、姑息化疗后治疗手段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一线化疗、基线CA19- 9 低水平、PLR 低水平、姑息化疗后维持治疗患者预后较好。亚组分析显示PLR 高水平患者中,维持治疗组与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3.43个月和10.63个月(P = 0.003)。 结论:基线CA19- 9、PLR 水平及姑息化疗后治疗手段为获得疾病稳定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疾病稳定人群尤其是PLR 高水平者宜接受维持治疗。
淋巴结降期对ⅢA~N2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
王大权, 庞青松, 章文成, 赵路军, 徐利明, 陈曦, 陈秀丽, 刘宁波, 王平
2016, 43(2): 81-8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2.855
摘要:
目的:观察ⅢA ~N 2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诱导化疗加手术患者的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分析淋巴结降期对预后的影响,探索术后放疗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1 月至2014年6 月116 例接受诱导化疗加手术的ⅢA ~N 2 期NSCLC 患者116 例,全组均为R 0 切除。Kaplan-Meier 法计算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ocal-recurrencefreesurvival ,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istant-metastasisfreesurvival,DMFS)和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Log-rank 法比较组间差异,Cox 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24.42个月。pN0、pN1、pN2 期患者分别为40例(34.5%)、16例(13.8%)和60例(51.7%),3 年复发率分别为27.5% 、56.2% 和51.7% 。77例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其中pN0、pN1、pN2 患者3 年复发率分别为26.9% 、58.3% 和46.2% 。多因素分析中,pN0 是影响LRFS的因素。pN1 组的LRFS短于pN0 组(P = 0.048),pN1 组和pN2 组的L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14)。 全组5 年生存率为46.6% ,多因素分析显示pT1、pN0~1、诱导化疗疗效是影响OS的因素。pN2 组的OS短于pN1 组和pN0组(P < 0.05),pN1 组和pN0 组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412)。 结论:淋巴结降期虽然是ⅢA ~N 2 期NSCLC 诱导化疗加手术患者的良好预后因素,但是淋巴结降期的pN0 和pN1 患者,即使接受了辅助化疗,仍有较高复发风险,有必要探索诱导化疗+手术+术后放疗的新模式。
去势治疗诱导的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杜君, 陈倩倩, 杨庆
2016, 43(2): 86-8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2.205
摘要:
转移性前列腺癌行去势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ADT )后将逐渐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 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NEPC)是CRPC的极差预后亚型,多由前列腺癌细胞发生神经内分泌分化(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 ,NED )引起,放化疗效果较差,平均生存期不到1 年,约占因CRPC患者死亡的25%,目前其分子机制研究较有限。进一步研究NEPC发生的分子机制将为NEPC治疗药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