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49卷  第3期

基础研究
Midkine对神经母细胞瘤TNB1细胞生长与分化的影响
朱琳, 陈潞萍, 牟萍
2022, 49(3): 109-114.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087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期因子(midkine,MK)在神经母细胞瘤TNB1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研究,揭示该因子在肿瘤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相关分子机制。  方法  1)利用神经母细胞瘤临床患者数据库,明确MK的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利用携带MK shRNA载体的慢病毒体外感染神经母细胞瘤TNB1细胞,分析MK的敲减对其生长与分化的影响;2)通过进一步临床数据分析,找到与MK表达的相关基因,并采用Real-time PCR验证MK对相关基因之间表达联系;3)联合使用携带MK shRNA和肾细胞癌下调蛋白1(downregulated in renal carcinoma 1,DRR1)shRNA载体的两种慢病毒感染TNB1细胞,评价MK-DRR1轴对TNB1细胞分化以及克隆形成的影响。  结果  临床数据分析显示MK的表达量与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MK的敲减能够抑制TNB1细胞生长,同时促进TNB1细胞分化;临床数据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在神经母细胞瘤中MK与DRR1的表达量呈负相关(P<0.01);Real-time PCR结果证实下调MK表达可增强TNB1细胞中DRR1的表达(P<0.01);细胞挽救实验显示敲低DRR1的表达可以挽救由MK敲减而产生的对TNB1细胞的分化和软琼脂克隆的影响(P<0.01)。  结论  MK通过调控DRR1的表达从而参与调节TNB1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临床研究与应用
82例血液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马洁, 计晓文, 王东莉, 郑波
2022, 49(3): 115-119.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52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82例血液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住院资料并作为病例组,以同期100例未合并VTE的血液肿瘤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  血液肿瘤并发VTE以急性白血病多见,其次为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单因素分析发现化疗、卧床>7 d、感染、中心静脉置管和既往手术史是血液肿瘤患者并发VTE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卧床>7 d和中心静脉置管是血液系统肿瘤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患者中抗凝组(中位生存时间28个月,95%CI:15.5~40.5)较未抗凝组(中位生存时间7.5个月,95%CI:0~14.5)的中位生存时间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  结论  对于卧床以及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系统肿瘤需警惕并发VTE,应对患者进行VTE危险因素评估,加强对血液系统肿瘤合并VTE患者的管理,个体化抗凝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VTE预后。
3D打印模板插植后装放疗联合深部热疗对盆腔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陈媛媛, 袁香坤, 郜蕾, 苗珺珺, 张永侠, 胡建伟, 田丹丹
2022, 49(3): 120-123.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564
摘要: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板插植后装放疗(brachytherapy,BT)联合深部热疗(hyperthermia,HT)对盆腔复发性宫颈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宫颈癌患者 73 例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独行3D打印模板插植后装放疗39例为对照组、联合深部热疗34例为研究组。后装放疗1 次/周,4~6次,深部热疗2次/周,温度控制在41℃左右,时间为40~60 min。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39例对照组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8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4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1例;34例研究组中CR为18例,PR为10例,SD 为4例。对照组和研究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56.4%(22/39)和82.4%(28/34),研究组的ORR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6,P=0.017)。对照组和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84.6%(33/39)和94.1%(32/34),研究组的DCR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360)。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肠道和尿道不良反应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和P=0.003)。  结论  3D打印模板插植后装放疗联合深部热疗对复发性宫颈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
术式交流
程序化达芬奇机器人“3+2”模式“七步法”远端胃癌根治术
黄显斌, 狐鸣, 蔡辉, 詹渭鹏, 杨婧, 马云涛
2022, 49(3): 124-128.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0850
摘要:
  目的  介绍程序化达芬奇机器人“3+2”模式远端胃癌根治手术清扫“七步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完成全腔镜下达芬奇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手术分七步:1)建立戳孔,腹腔探查,悬调肝脏,摆体位,连接机器;2)右侧大弯侧区域及幽门下区域(4d,6);3)幽门上区域,离断十二指肠,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5,12a);4)胰腺前方区域(7,8a,8p,9,11p);5)小弯侧区域(1,3);6)左侧胃大弯区域(4sb);7)离断胃标本,近端胃和空肠吻合。  结果  全部患者无中转开腹,术中无输血。手术时间 (175.0±16) min,出血量(99±36.4)mL,淋巴结清扫数目(30.3±2.5)枚,机器人相关费用(22 794±3 660)元。并发症发生5例,其中肠梗阻2例,腹腔内出血1例、伤口感染1例以及胃排空延迟1例,均采用保守方法治愈。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  结论  本程序化方法安全可行,重复性好,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费用相对较低。该程序化方法有利于新开展机器人手术的机构培养手术团队、缩短学习曲线、降低手术难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教学工作。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代谢重编程介导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的研究评述
吴建春, 钱俏红, 方志红, 骆莹滨, 李雁
2022, 49(3): 129-13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01611
摘要:
近十年免疫疗法在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导致肿瘤治疗的范式转变。然而大多数患者并不能从中获益,如何提高患者免疫治疗的应答率是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免疫疗法的成功有赖于机体免疫效应细胞的活化及杀伤效应。然而,在肿瘤微环境严苛的代谢和营养应激下,免疫细胞的功能常处于紊乱状态,导致抗肿瘤免疫应答受损。因此,通过靶向肿瘤代谢重塑免疫微环境,恢复抗肿瘤免疫应答,有望在与免疫疗法的联合应用中取得协同效应。本文着重探讨代谢重编程及其代谢产物如何调节抗肿瘤免疫应答,旨在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Zeste增强子同源物2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刘超, 周旋, 任玉
2022, 49(3): 136-139.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0861
摘要:
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阐明肿瘤转移机制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是多梳蛋白家族(Polycomb group,PcG)的重要成员,其广泛参与调节多种细胞生理过程,如细胞迁移、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细胞凋亡、DNA损伤修复以及细胞自我更新等。EZH2能同时通过PRC2依赖的转录调控和PRC2不依赖的翻译调控,决定下游基因的表达水平。此外,EZH2既可以甲基化组蛋白H3赖氨酸27或非组蛋白,抑制多个肿瘤抑制基因,又能以不依赖甲基转移酶活性的方式与其他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促进肿瘤侵袭转移,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表明,EZH2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侵袭转移,如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干性细胞、血管生成、非编码RNA、翻译后修饰等。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EZH2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阐述,为肿瘤转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高凤华, 王先火, 张会来
2022, 49(3): 140-142.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262
摘要:
肿瘤细胞利用免疫检查点通路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并抑制免疫细胞功能。癌细胞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2(programmed death-ligand 1/2,PD-L1/PD-L2)与细胞毒性T细胞上存在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结合,触发抑制性信号传导,并降低细胞毒性和T细胞耗竭。通过靶向PD-1通路,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显著增强,随后诱导肿瘤细胞裂解。免疫检查点阻断可以抑制这种信号作为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策略。近年来,PD-1或PD-L1阻断免疫疗法在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癌症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临床疗效,支持了 PD-1和 PD-L1 在免疫抑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PD-1/PD-L1相关通路药物在淋巴瘤领域的临床研究。
综 述
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实体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刘颖, 李丹阳, 徐淑宁, 乔磊, 李克, 刘莺
2022, 49(3): 143-149.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0855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虽然在多种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仍存在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克服耐药问题,目前基于免疫微环境调控机制的多项研究将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进行深入的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在多种实体瘤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和生存获益。其中抗血管生成治疗使血管正常化的同时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仅通过阻断负性免疫调节信号,增强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而且可以促进血管正常化。本文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实体瘤的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胃癌分子标志物环状RNA研究进展
鲁彦, 李德红, 杨伟林
2022, 49(3): 150-154.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0246
摘要: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广泛存在于多物种细胞中结构稳定、高度保守、表达量丰富、可充当微小RNA海绵、具有剪切和转录调控、亲代基因修饰功能的内源性单链闭合circRNA。circRNA主要通过套索驱动的环化、内含子配对驱动的循环、内含子环化方式合成。在胃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不同种类的circRNA作用不一致。部分circ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通过微小RNA/p53/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轴等机制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相反,部分circ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通过与miRNA间的海绵作用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目前,已在人类唾液、胃液、血浆等成分中检测出胃癌相关的circRNA,提示circRNA具有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的潜力。干预circRNA表达提高抗肿瘤药物敏感度,体外合成具有抑癌基因作用的circRNA,或下调具有癌基因作用的circRNA下游信号蛋白是胃癌治疗的有效手段。circRNA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SMARCA4/BRG1缺陷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策略
陈沁阳, 张杰, 谢晓慧, 吴名娇, 冯健伟, 陈娟, 姚文秀
2022, 49(3): 155-158.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0970
摘要:
SWI/SNF复合体是一个含有10~15个亚基的多蛋白复合体,参与重要的细胞进程和功能调控,突变频率较高,最常见的突变亚基为SMARCA4/BRG1。SMARCA4/BRG1缺失的非小细胞肺癌(SMARCA4-deficient non-small lung cancer,SMARCA4-dNSCLC)具有恶性程度高、肿瘤发展迅速、生存率低等特点。SMARCA4-dNSCLC经常发生SMARCA4和KRAS、TP53、KEAP1、STK11共突变的情况,但ALK、EGFR、ROS1等常见突变几乎均为阴性,因此传统的肺癌治疗模式对SMARCA4-dNSCLC效果有限,新型治疗策略的出现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将对SMARCA4-dNSCL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新型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与分析
原发性肺滑膜肉瘤在 18F-FDG PET-CT显像1例
莫少州, 张实来, 韦红娇, 廖芝玲, 肖国有
2022, 49(3): 159-160.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167
摘要:
多原发恶性肿瘤合并肠系膜Castleman病1例
张向南, 成磊
2022, 49(3): 161-162.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054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