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49卷  第4期

指南与共识
2020版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傅睿, 吴一龙, 钟文昭
2022, 49(4): 163-167.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201
摘要:
肺癌是一类异质性较高的恶性肿瘤,诊疗有争议、预后不确定的现象屡见不鲜。目前,肺癌的管理呈现个性化、精准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基于循证医学的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融合了最佳证据、专家经验和个人意愿,减少专科医生的选择偏倚,强调对患者诊疗决策的改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优化医疗资源使用,提升诊疗的合理性,拓展科研思路,最终使医患双方在多方面获益。为规范中国肺癌MDT诊疗的开展,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于2020年共同制定了《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本文将从MDT的准备、实施、后期、实战应用4个方面对该共识进行解读。
基础研究
miRNA-31-5p和SATB2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机制
阿布都热合曼·买买提, 戚峰
2022, 49(4): 168-173.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650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RNA-31-5p(microRNA-31-5p,miRNA-31-5p)和核基质结合蛋白质2(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2,SAT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行外科切除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标本和各细胞系中miRNA-31-5p和SATB2 mRNA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证明miRNA-31-5p和SATB2的关系。细胞实验分为正常组(未行任何干预),miRNA-31-5p-agomir-对照组(细胞转染miRNA-31-5p-agomir-NC),miRNA-31-5p激动剂组(细胞转染miRNA-31-5p-agomir),pcDNA3.1组(细胞转染miRNA-31-5p-agomir+pcDNA3.1-SATB2)。EDU染色、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体外增殖与转移活性;裸鼠皮下种植乳腺癌模型检测细胞的体内生长、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SATB2、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  结果  与癌旁组织和乳腺正常细胞相比,miRNA-31-5p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下降,SATB2 mRNA表达升高;miRNA-31-5p能靶向调控SATB2表达;与正常组相比,miRNA-31-5p激动剂组细胞的体外增殖与转移以及体内生长与转移能力均明显下降,SATB2和Vimentin的表达降低,E-cadherin的表达升高,而转染pcDNA3.1-SATB2后可部分逆转这一抑制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miRNA-31-5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降低,SATB2的表达升高,过表达miRNA-31-5p后能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体外增殖与转移、体内生长与转移能力,但转染pcDNA3.1-SATB2可部分逆转这一抑制作用。
临床研究与应用
血清外泌体miRNAs在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孙婧悦, 王啸, 王振欣, 徐红
2022, 49(4): 174-178.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286
摘要:
  目的  通过筛选晚期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s,探讨外泌体miRNAs在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确诊为初治Ⅳ期胃腺癌患者36例病例资料,均接受不少于2个周期的Xelox或SOX方案化疗,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分为敏感组和耐药组,收集患者首次化疗前的血清标本,提取血清外泌体RNA,行miRNAs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s,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筛选的miRNAs进行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判断验证后的外泌体miRNAs在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结果  36例Ⅳ期胃癌患者按照RECIST标准,分为敏感组15例,耐药组21例。两组患者血清外泌体中共筛选出527个差异表达的miRNAs,经qRT-PCR验证后,仅3个外泌体miRN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预测miRNA-106a-5p、miRNA-1323、miRNA-202-3p与胃癌化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49、0.946,灵敏度分别为90.5%、90.1%、85.7%,特异度分别为:93.3%、86.7%、93.1%。  结论  检测晚期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106a-5p、miRNA-1323、miRNA-202-3p,可能对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带蒂皮瓣在四肢躯干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戴志兵, 孙亚超, 麦尔旦江·麦合木提, 江仁兵
2022, 49(4): 179-183.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658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带蒂皮瓣在四肢躯干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5例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3例、滑膜肉瘤 2例、平滑肌肉瘤2例、脂肪肉瘤 2例、上皮样肉瘤2例、皮肤鳞癌2例、足跟恶性黑色素瘤2例,均参照指南行肿瘤广泛切除术,因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大,无法直接缝合或植皮,根据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的位置,选择适合的带血管蒂皮瓣修复。   结果  1例足跟部鳞癌行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者因皮瓣远端发生坏死行二次清创局部任意旋转皮瓣加植皮后愈合,1例逆行缝匠肌肌皮瓣术后2天出现皮瓣局部发黑,术后1周发现整个皮瓣完全坏死,经清创局部任意旋转皮瓣加植皮后愈合,其余皮瓣术后均一期愈合,随访6~24个月,4例患者因多处转移死亡,余患者均生存,随访期间局部无肿瘤复发。   结论  四肢躯干软组织恶性肿瘤往往需保证足够的切除范围,范围及深度均需要达到安全外科边界,广泛切除后皮肤缺损及残腔较大,应用带血管蒂皮瓣可有效填充覆盖创面,降低感染风险,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周潮平, 马军, 蒋鹏, 朱磊, 张亚铭
2022, 49(4): 184-187.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0934
摘要:
  目的  研究胃上部癌患者N05.6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胃上部癌患者的合理术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6月安庆市立医院肿瘤收治的231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计算出N05.6组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截止至2018年6月。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231例胃上部癌患者中,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8.60(4 297/231)枚,N05.6组淋巴结转移率为8.23%(19/231),患者的不同N分期、TNM分期的N05.6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19,13.171;P<0.05)。2例患者失访,随访率为99.13%(229/231),随访时间4~9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总体5年累积生存率70.30%。N05.6组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48.6%;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0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71.9%,两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75,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TNM分期、N05.6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χ2=4.583,28.224,9.136,6.17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是胃上部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096,95%CI:0.027~0.341,P<0.05)。  结论   : 胃上部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目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T1、T2期无远处转移的胃上部癌患者可考虑行近端胃切除术。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实体肿瘤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研究进展
危彤, 袁芃
2022, 49(4): 188-192.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069
摘要:
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therapy-related myeloid neoplasms,t-MN)是指细胞毒性治疗,包括化疗和(或)放疗之后出现的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therapy-relat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t-AML)、治疗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herapy-relate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t-MDS)。随着实体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和(或)放疗后t-MN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且t-MN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原发性髓系肿瘤更差。本文根据现有研究对t-MN进行综述,旨在对t-MN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乳腺癌的分子核医学研究进展
李翠翠, 杨琦, 王荣福, 康磊
2022, 49(4): 193-196.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253
摘要:
乳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癌症。个体化的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手段。分子核医学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核医学相结合,在分子、细胞、活体水平对机体生物学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是一种高度可重复、安全且无创的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预测和疗效评估。本文主要对分子核医学代谢显像、受体显像、基因显像和免疫PET显像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糖酵解调控肿瘤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的研究进展
韩文哲, 阙林, 唐休发
2022, 49(4): 197-200.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545
摘要:
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种骨髓来源的具有异质性及免疫抑制活性的不成熟细胞,常在如炎症、感染及肿瘤等病理情况下由正常骨髓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在肿瘤免疫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在肿瘤微环境中,有氧糖酵解是其主要糖代谢方式,糖代谢过程的重编程将增强MDSCs的免疫抑制活性,从而抑制效应T细胞的增殖与功能。现有的研究主要涉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其作为上游调控因子,通过多条信号通路调控下游基因,实现对MDSCs糖代谢的调控。本文将对糖酵解相关信号通路及其对MDSCs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综 述
结直肠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吴迪, 殷红专, 苏琪
2022, 49(4): 201-20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0251
摘要: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结直肠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PALNM)是结直肠癌不常见的转移模式。由于其发病率相比肝转移和肺转移低,相关的研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结直肠癌PALNM的诊断及治疗尚存争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ra-aor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ALND)术可以为判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提供病理依据,也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虽然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和(或)肺转移进行积极的手术切除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但对于结直肠癌合并PALNM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仍未明确。是否进行PALND,需要权衡其安全性、有效性、复发率与其所带来的生存获益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就有关结直肠癌PALNM的研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粪菌移植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张百红, 岳红云
2022, 49(4): 206-209.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0480
摘要:
人体上皮表面存在微生物群,由共生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产生的小分子和代谢物影响肿瘤的治疗反应。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FMT)是指将一个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其他患者,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FMT通过重构肠道微生物群和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而用于肿瘤临床治疗,其发展也经历了动物模型、人类向动物、患者间和编辑微生物群的粪菌移植等阶段。合成生物学编辑和合成新的菌群将为FMT提供新的材料。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姚倩, 张小慧, 胡耀嘉, 金建君, 刘淑媚, 张燕, 席亚明
2022, 49(4): 210-213.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565
摘要:
中性粒细胞作为血液循环中的一种静态细胞,在受到微生物侵袭时发挥吞噬及杀菌作用,中性粒细胞激活后形成一种特殊的网状结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NETs是一把双刃剑。正常情况下,NETs发挥清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NETs产生过量时,其则参与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疾病。此外,NETs还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增殖、转移、预后等密切相关。本文将从NETs的形成及其对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影响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与分析
青少年原发性颅内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1例
黄文鹏, 朱丽娜, 李莉明, 刘晨晨, 肖晓燕, 高剑波
2022, 49(4): 214-21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440
摘要:
Hyper-CVAD方案治疗Ph染色体阳性成人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1例
陈晓奉, 王蒙, 李忠玉, 李佳佳
2022, 49(4): 216-216.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369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