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50卷  第3期

软组织肉瘤专栏
43例血管肉瘤临床治疗结果分析
薛瑞峰, 方志伟, 刘佳勇, 谭智超, 白楚杰, 李舒, 高天, 张路, 王新宇, 樊征夫
2023, 50(3): 109-116.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0951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管肉瘤(angiosarcoma,AS)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确定结果的预测因素。  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43例血管肉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主要疗效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随访方式包括住院、门诊及电话随访,截止时间为2022年5月。  结果  截至随访结束,43例患者中死亡21例(49%),生存22例(51%),中位随访时间为52(6~131) 个月。中位PFS为16个月,中位OS为52个月。1、3、5年的PFS分别为55.6%、34.3%和22.2%;OS为93%、61.1%和49.7%。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部位、肿瘤深度、分级及治疗方式与PFS相关;肿瘤深度、破溃、分级及治疗方式与OS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深度及治疗方式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深度、破溃、分级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  血管肉瘤临床以手术治疗为基础,但要避免盲目非计划手术;患者或可以从新辅助治疗中获益,化疗以紫杉类和蒽环类为主,对于局部晚期的患者可进行术前转化治疗;放疗对提高局部控制率有帮助;应重视手术、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
软组织肉瘤专栏-临床研究与应用
安罗替尼联合阿霉素和异环磷酰胺治疗软组织肉瘤肺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申宇翔, 张超, 韩秀鑫, 冯巾晏, 刘永恒, 张岩, 卢凤, 张忠民, 王国文, 马育林
2023, 50(3): 117-124.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0963
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阿霉素和异环磷酰胺(adriamycin ifosfamide,AI)方案化疗联合安罗替尼维持治疗对软组织肉瘤肺转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4月软组织肉瘤肺转移接受AI方案化疗联合安罗替尼维持性治疗的32例患者。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 1.1进行治疗效果评价,计算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统计分析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及相关不良事件。  结果  32例软组织肉瘤肺转移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3.1%),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0例(31.2%),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9例(28.1%),疾病进展(progress disease,PD)12例(37.5%),ORR为34.3%,DCR为62.5%,mPFS为6.0个月,mOS为15.0个月。绝大多数患者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均为1~2级,3~4级不良事件包括胸腔积液(n=2,6.25%)、贫血(n=5,15.6%)、白细胞减少(n=4,12.5%)等,5级不良事件为气胸1人(3.1%)。  结论  AI化疗方案联合安罗替尼维持治疗对软组织肉瘤肺转移患者有一定效果,不良事件大部分患者可耐受,可作为软组织肉瘤肺转移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VCD/IE方案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进展期尤因肉瘤的回顾性研究
叶挺, 范丽, 曹如波, 彭玲, 陈静
2023, 50(3): 125-129.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0955
摘要:
  目的  评估VCD/IE方案(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与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交替)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进展期尤因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VCD/IE方案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进展期尤因肉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的尤因肉瘤患者对比,评估该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主要观察终点为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观察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AE)。  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入排标准的联合治疗患者11例,阿帕替尼单药组10例。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9.5个月和14.5个月。其中男性占比分别为72.7%(8/11)和70%(7/10),平均年龄分别为18.1±6.7岁和20.8±15.7岁。VCD/IE方案联合阿帕替尼的ORR、DCR、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27.3%(3/11)、81.8%(9/11)、 6.4个月和10.9个月。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的ORR、DCR、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0、62.5%(5/8)、1.8个月和4.1个月。联合用药期间,3~4级AE主要为化疗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缺性发热等,而阿帕替尼相关AE均为1~2级。AE总体可以耐受。  结论  VCD/IE方案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进展期尤因肉瘤疗效明显优于阿帕替尼单药,AE可控。
软组织肉瘤专栏-综 述
硬纤维瘤治疗策略的变化及新进展
李舒, 方志伟
2023, 50(3): 130-134.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0949
摘要:
硬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中间性肿瘤,可侵袭性生长、罕见恶变、不会转移。对于该病,传统的治疗理念是手术切除。但近年来,该病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治疗策略越来越趋向于保守,不仅体现在药物治疗地位的提高,手术、放疗地位的下降,更体现在密切监测作为一线治疗策略取代了以往确诊即治疗的理念。新的药物及新的治疗方法逐渐涌现,为硬纤维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专家述评
肺癌免疫治疗耐药的现状和治疗策略
赵荆
2023, 50(3): 135-143.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1181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的应用已使部分肺癌患者达到长期获益,但大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或停药后仍会出现疾病进展。根据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免疫耐药可分为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两种耐药的疗效反应模式和复发时间不同,由此决定了治疗方法不同。为了延缓或预防ICI耐药的发生,目前包括阻断免疫共抑制信号、激活共刺激信号、调节肿瘤微环境和靶向T细胞活化等的多药联合疗法正在紧密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根据独特的生物学耐药机制量身定制治疗方法以优化临床研究的设计和结果。本综述回顾了肺癌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临床定义、ICI耐药管理的现有临床证据及治疗新策略。
专家点评
罗伟池, 周清
2023, 50(3): 143-144.
摘要:
临床研究与应用
实时图像引导系统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梁广立, 李岩, 徐翠玲, 王静, 刘桂芝, 杜武, 蒋胜鹏, 袁智勇
2023, 50(3): 145-149.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1040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图像引导系统的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患者在投照过程中摆位误差的实时校正及剂量学参数变化。  方法  选取 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0例保乳术后行VMA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试验组10例,放疗时行图像引导,对误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摆位误差引入治疗计划重新计算,比较两组剂量学差异。  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左右(LR)、腹背(AP)、头脚(SI)方向的摆位误差校正前分别为(3.58±2.35)mm和(3.51±2.08)mm、(4.44±3.62)mm 和(4.23±2.17)mm、(2.85±2.36)mm和(2.99±1.90)mm。对照组在治疗后摆位误差分别为(2.64±1.62)、(3.15±1.50)、(2.49±1.70)mm;试验组在治疗中与治疗后摆位误差分别为(2.07±1.65)mm与 (1.85±1.22)mm、(2.29±1.93) mm与(1.78±1.26)mm、(1.98±1.49)mm与(1.67±1.27) mm。LR、AP、SI方向摆位误差≤3 mm时试验组占比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07、60.76、33.63,均P<0.01);两组在治疗后摆位误差比较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36、10.35、5.60,均P<0.05)。试验组在肿瘤区和临床靶区处方剂量的覆盖体积、心脏平均剂量、肺受照剂量均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实时图像引导系统能校正患者投照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治疗中增加一次校正可明显减小分次内摆位误差,并获得更好的剂量学结果。
真实世界遗传学高危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结局分析
黄可秀, 王云鲭, 李迪, 邱洁蕾, 王磊, 郑雅龄, 岳春燕, 李玉华, 黄睿
2023, 50(3): 150-156.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1026
摘要:
  目的  观察标准化疗诱导的预后不良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8例首个疗程使用标准方案化疗的预后不良组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结果  预后不良组AML患者中位年龄为37(18~67)岁,其中男性占61.2%。复杂核型(30.0%)、+8(20.0%)、单体核型(18.9%)是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FLT3-ITD(34.1%)、ASXL1(20.5%)、RUNX1(15.9%)、DNMT3A(15.9%)、TET2(15.9%)是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其首疗程完全缓解率为37.8%。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和中位无事件生存期(median event-free survival,mEFS)分别是17个月和6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median relapse-free survival, mRFS)为12个月。移植方面,有55例患者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随访16个月,mOS尚未达到,显著高于未移植组的9个月(P<0.001)。移植后1年及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是22.7%及31.8%,1年的非复发死亡率为15.8%。此外,对于34例首个疗程诱导后评估为未缓解的患者,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比较显示:CAG±去甲基化药物方案相较于标准“3+7”方案具有更高的再诱导完全缓解率(77.8% vs. 23.1%;P=0.027)。  结论  预后不良组AML患者缓解率低,复发率高,生存期短。对于首疗程诱导化疗效果较差的预后不良组AML,CAG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是一种可考虑的再诱导方案。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原发灶不明癌溯源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赵凌昆, 李葳, 骆惊涛
2023, 50(3): 157-161.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0993
摘要:
原发灶不明癌(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经组织学证实的转移性恶性肿瘤,其原发肿瘤部位在标准评估和影像学研究的基础上无法识别。通过临床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基因表达谱、DNA甲基化、下一代测序技术、microRNA检测等方法可对原发灶不明癌进行溯源。随着溯源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方法被开发出用于原发灶不明癌的原发病灶的定位,这些技术将有助于对原发灶不明癌进行评估及诊疗,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就原发灶不明癌溯源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理论依据。
病例报道与分析
晚期结肠癌西妥昔单抗致Ⅳ级即刻超敏反应1例
周莉莉, 王文玲, 陈唯唯
2023, 50(3): 162-162.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119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