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是当前最受关注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治疗和肿瘤疫苗等免疫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除了以单抗药物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外,多肽药物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着重总结多肽药物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包括单靶点多肽阻断剂、双功能多肽阻断剂、自组装多肽,以及免疫检查点多肽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等,并对多肽药物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思考,为多肽药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表观遗传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基因功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并最终导致生物表型改变的生物学现象。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与转录等生物过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研究者逐渐认识到表观调控异常也是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这为以表观遗传元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目前,在这类药物研发领域内已有多个化合物获批上市,但其临床应用和药物种类仍存在局限性。本文以表观遗传为出发点,对表观遗传抗肿瘤药物研发热点和进展进行介绍,讨论了以编码器、擦除器和阅读器等表观元件为靶点的抑制剂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当前表观遗传抗肿瘤药物发展的困境,对未来药物临床应用策略和研发趋势进行展望。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是一种预后较差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以化疗为主的标准治疗方案效果不佳,亟需开发有效的精准治疗新策略。iCCA在组织形态以及分子表达水平上表现出的高度异质性,对临床精准治疗造成了巨大阻碍。肿瘤异质性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致病因素、不同的基因突变、分子表达谱的可塑性变化以及不同的潜在起源细胞等。目前在小鼠模型中使用遗传谱系示踪系统明确了胆管上皮细胞、肝细胞或肝母细胞都可能是iCCA的起源细胞。本文系统性回顾了这些肿瘤起源细胞的相关研究,并认为将iCCA肿瘤起源细胞的相关信息综合到当前的组织病理学和分子分型系统中,有望对iCCA的临床精准诊疗提供指导和借鉴。
过去10年中,三维类器官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可以从正常组织和恶性肿瘤组织中高效地建立类器官。患者来源的肿瘤类器官(patient-derived tumor- organoids,PDOs)可以很好地保留亲本肿瘤的生理病理学及遗传学特征,最大限度地保持肿瘤异质性。PDOs已被用于阐明关键的科学问题,包括感染病原体或遗传/表观遗传学改变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耐药机制、预测患者对选定治疗方案的反应。随着类器官与肿瘤微环境的细胞成分共培养系统的建立,该技术现在也被应用于快速发展的免疫肿瘤学领域。本文综述了类器官技术在肿瘤精准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应用及面临的挑战。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开辟了肿瘤治疗的新纪元。目前ICIs已经广泛应用于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预测性标志物是精确筛选可从ICIs治疗中受益的患者群体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并总结了目前ICIs治疗结直肠癌重要的预测性标志物及其研究现状,包括错配修复缺陷及微卫星不稳定性、肿瘤突变负荷、DNA聚合酶ε/DNA聚合酶δ1以及PD-L1表达等。通过了解这些标志物对于结直肠癌ICIs治疗的响应及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筛选潜在获益人群,提高治疗效率,实现精准化治疗。
弥漫型胃癌(diffuse gastric cancer,DGC)是一种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临床预后差的胃腺癌亚型,异质性强,可由CDH1基因突变、RHOA基因突变和CLDN18-ARHGAP基因融合等驱动,也存在广泛的环境-基因突变互作,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已有的DGC研究模型包括基因修饰小鼠、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以及类器官模型,有机整合这些研究模型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探索DCG病理生理过程,揭示DGC发生机制。临床上尚缺乏高效的DGC治疗药物,近年来开发了MET抑制剂、ROS1抑制剂等多种分子靶向药物,但未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鉴于此,本文展望宏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新兴领域,综合DGC时空异质性、胃癌微生态调控和多组学整合的分子分型等前沿成果,提出DGC精准治疗的未来着力点和攻关方向,以期为DGC精准诊疗提供理论参考。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异质性较强,具有复杂的分子特征。HER2、MSI、TMB和NTRK融合等肿瘤相关标志物及分子病理学检测革新了胃癌诊疗模式。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进一步筛选靶向和免疫药物的潜在获益人群,是胃癌精准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高通量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胃癌诊断、治疗方案选择、预后监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目前对胃癌NGS的理解与应用尚有不足。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胃癌高通量测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提高中国临床医生与患者对于胃癌NGS的认识,以指导与规范其在国内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