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于2022年发布了用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错配修复(MMR)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指南。该指南旨在解决多种癌症类型中MMR/MSI检测的相关问题,并就合适的检测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建议,ASCO对其进行审核并采纳。该CAP指南中,IHC检测MMR(MMR-IHC)和(或)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SI(MSI-PCR)、NGS检测MSI均是结直肠癌推荐的检测方法;胃食管癌和小肠癌推荐MMR-IHC和(或)MSI-PCR;子宫内膜癌推荐MMR-IHC;上述癌种以外的其他类型癌症最佳检测方法尚未明确。肿瘤突变负荷不能作为检测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替代指标。若检测到符合Lynch综合征的dMMR则应告知主管医师。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表型是一种对免疫治疗高度敏感的特殊肿瘤亚型,对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治疗反应较好。有5% ~ 20%的胃癌属于MSI-H,需要进一步了解抗PD-1治疗在该亚组患者跨线治疗中的疗效。此事后分析纳入2期KEYNOTE-059临床研究7例(4.0%)、3期KEYNOTE-061和3期KEYNOTE-062临床研究27例(5.3%)、MSI-H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50例(7.3%)患者。三项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组以及KEYNOTE-062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均未达到(not reached,NR)。KEYNOTE-059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NR(95%CI:1.1个月至NR)和57.1%。KEYNOTE-061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7.8个月(95%CI:2.7个月至NR) vs. 3.5个月(95%CI:2.0~9.8个月),ORR分别为46.7% vs. 16.7%。KEYNOTE-062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单抗组、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2个月(95%CI:1.5个月至NR)vs. NR(95%CI:3.6个月至NR)vs. 6.6个月(95%CI:4.4~8.3个月),ORR分别为57.1% vs. 64.7% vs. 36.8%。本研究结果支持MSI-H作为接受免疫治疗的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分层的有效标志物。
铜离子作为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广泛参与机体各种生理过程。铜代谢异常导致细胞毒性应激而死亡。铜死亡(cuproptosis)是一种新近提出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与细胞凋亡、铁死亡及自噬等其他细胞死亡途径不同,cuproptosis与细胞内铜离子的累积和线粒体代谢相关。cuproptosi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铜离子载体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cuproptosis的发生机制及其在不同肿瘤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铜离子载体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病因复杂多样,药物性间质性肺疾病(drug-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DIILD)又称药物性肺炎或药物性肺毒性,受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不同癌症发病率等多方面影响,不同种类抗癌药物诱发DIILD发生率存在差异,并且某些抗癌药物相关DIILD的发生常预示着预后不良甚至高死亡率。然而与药物性肝肾损伤相比,药物性肺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多部专家共识对抗癌药物相关DIILD的诊断及治疗提出指导,但抗癌药物种类繁多,且治疗方案受到肿瘤类型的影响,某一类药物诱发DIILD的具体特征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对已发表的抗癌药物相关DIILD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认识此类药物的不良事件提供帮助。
癌症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呈上升趋势,我国的癌症负担更为沉重,癌症的防治任重道远。肿瘤标志性特征的演变体现了肿瘤的研究历程,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方向。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了解和研究的深入,肿瘤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从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的治疗手段逐步向微观、精准的方向发展。免疫治疗带来新的治疗变革,成为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以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为代表的生物标志物所定义的抗肿瘤疗法获批首个不限组织来源的适应症,开启了肿瘤精准治疗的新征程。期待未来开发更优的防治策略,为肿瘤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时间,更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