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1卷  第2期

指南与共识
基于PD-L1蛋白表达水平的胃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
2024, 51(2): 55-63.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4.20231335
摘要:
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胃癌中显示良好疗效,逐步改变晚期胃癌的治疗格局。对于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的患者,PD-L1单抗的治疗效果更为优异,且与PD-L1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对于PD-L1阴性或低表达这类免疫治疗非优势人群,以PD-1单抗为基础的用药方案疗效有限,尝试双特异性抗体、ADC等不同药物的联合也是一种趋势。为了精准指导临床实践,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胃癌领域专家进行多轮讨论,系统汇总国内外最新指南和循证证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从病理检测、晚期治疗以及围术期治疗3个方面制订了本专家共识,旨在提高胃癌诊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尤其是指导基层医生对免疫治疗的选择和应用。
临床研究与应用
胃窦癌组织中LAG-3 FGL1 MHC-Ⅱ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戚颖, 黄子祺, 别鸿宇, 颜次慧, 任秀宝
2024, 51(2): 64-69.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4.20231251
摘要:
  目的  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 fibrinogen-like protein 1,FGL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Ⅱ,MHC-Ⅱ)在胃窦癌(gastric antral cancer,GAC)中的表达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GAC的67例患者病理标本,分别进行石蜡切片制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G-3、FGL1、MHC-Ⅱ三个指标的表达情况,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组间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LAG-3、FGL1、MHC-Ⅱ的表达水平与GA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GAC患者中,肿瘤大小<4 cm的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LAG-3免疫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女性患者MHC-Ⅱ免疫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免疫细胞中LAG-3、MHC-Ⅱ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好(P<0.05);肿瘤细胞中MHC-Ⅱ高表达的患者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较差(P<0.05);而FGL1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OS、DFS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GAC患者LAG-3、MHC-Ⅱ在不同区域的表达量存在差异,GAC患者LAG-3及其配体在免疫细胞的表达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提示免疫细胞中LAG-3/MHC-Ⅱ可以作为GAC患者预后标志物,为临床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哌柏西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后续治疗生存获益分析
李敏, 史业辉
2024, 51(2): 70-7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4.20240061
摘要:
  目的  探讨哌柏西利治疗失败后HR+/HER-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使用化疗或内分泌±靶向治疗生存时间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哌柏西利治疗但发生进展的13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  结果  72.2%患者接受哌柏西利治疗前曾行解救化疗,66.2%患者在解救治疗三线及以后使用哌柏西利,67.7%患者哌柏西利进展后接受化疗,69.2%患者哌柏西利进展时远处转移器官数目多于3个。内分泌±靶向治疗组和化疗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3.2个月和4.9个月(P=0.017);中位OS分别为18.2个月和21.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多因素分析结果未见影响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真实世界中多数HR+/HER-MBC患者在哌柏西利进展后选择化疗作为解救治疗方案,但内分泌±靶向治疗的PFS、OS长于化疗组。
新药改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分析
谢婷, 刘慧敏, 山丹丹, 刘薇, 王轶, 黄文阳, 邱录贵, 邹德慧
2024, 51(2): 76-80.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4.20240227
摘要:
  目的  探讨新药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复发或难治性(relapse or refractory,R/R)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s lymphoma,cHL)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诊治的56例挽救治疗敏感、序贯ASCT治疗的R/R cHL患者,根据挽救治疗是否包含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BV)或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分为新药组32例和非新药组2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56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中位移植年龄29(11~55)岁。中位随访时间56( 2~137)个月,移植后预期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率分别为94.3%和75.8%。新药组患者的5年PFS更优(90.1% vs. 59.1%,HR=0.23,95%CI:0.07~0.71,P=0.011),但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5% vs. 95.5%,HR=1.2,95%CI:0.14~10.34,P=0.873)。  结论  对于挽救治疗敏感的R/R cHL患者,ASCT仍然是标准的巩固治疗策略。新药在移植前、后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ASCT治疗R/R cHL患者的生存。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胃神经内分泌癌的研究进展
周凯, 王安强, 吴艳, 李忠武, 步召德
2024, 51(2): 81-8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4.20231342
摘要:
胃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NEC)发病率极低。患者确诊时多数已处于晚期,且通常比胃腺癌更具侵袭性,更易发生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及术后肝转移。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且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方案,导致患者预后较差。随着人类G-NEC的基因组图谱的构建,识别出MYC作为疾病的关键驱动因子,开发小鼠模型来研究其分子和细胞特征,通过大规模的遗传和药理筛选,为理解G-NEC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对于G-NEC的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仍缺乏足够的认识,为进一步提升对该疾病的系统认知,本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G-NEC的大样本临床基础转化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
综 述
N6-甲基腺苷修饰在肿瘤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
谈元郡, 王霞, 黄静, 张百红
2024, 51(2): 86-93.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4.20231142
摘要:
非突变表观遗传重编程是肿瘤的关键特征之一,抵抗程序性细胞死亡是肿瘤的另一关键特征。作为体内最丰富的转录后表观遗传修饰方式,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通过靶向调节程序性细胞死亡关键因子在肿瘤细胞凋亡、自噬、焦亡、铁死亡、坏死性凋亡、铜死亡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有靶向异常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的表观遗传调节剂应用于临床,靶向m6A修饰调控药物仍待探索。本文阐述了m6A修饰调控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机制,旨在为通过调节m6A修饰水平介导肿瘤细胞死亡这一潜在肿瘤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数字胸腔引流系统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贺高升, 何明, 朱辉
2024, 51(2): 94-97.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4.20231165
摘要:
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理是决定患者术后病程的关键,延迟拔管影响恢复速度和住院时间。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瓶已被广泛应用于相应患者,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肺切除术后存在肺漏气时,通常面临着长期不能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的风险。数字胸腔引流系统因其独特的优势可加快肺部漏气的愈合、减少胸腔引流量,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其效果在多项研究中都得到了验证,本文就数字胸腔引流系统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并就其进一步有效应用进行讨论。
累及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处理策略探讨
屈国伦, 曲兴龙, 张洪强, 王洪波, 王康伟, 彭帅, 陈勇
2024, 51(2): 98-102.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4.20231245
摘要:
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RPT)发病较为隐匿,出现症状时肿瘤往往体积较大,多侵犯周围组织与脏器,尤其是腹腔重要血管,是RPT手术主要难点。累及大血管RPT的处理常被很多外科医生视为禁区,但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该病唯一有效的方法,累及大血管RPT的处理决策是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的关键。因此,术前对肿瘤累及血管程度的评估,术中对血管重建技术的应用对于肿瘤完整切除至关重要。术前应用影像学检查了解RPT与腹腔大血管之间的关系、浸润情况,手术中良好的术野为处理和控制血管出血创造了有利条件;累及大血管RPT在完整切除时,需要对一些重要的血管进行修复与重建,自体血管的使用技术已日益成熟,人工血管和补片的应用也为手术创造了条件。术前评估、手术策略、术后管理对肿瘤外科医生在累及大血管RPT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病例报告与分析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继发第二肿瘤2例
石亚军, 汉英, 黄颖楠, 王莹, 张晓菲, 吴涛, 白海, 葸瑞
2024, 51(2): 103-10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4.20231273
摘要:
新发胚系TP53突变致Li-Fraumeni综合征相关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徐启璐, 冉学红, 孙艳花, 刘军, 卞倩玉, 刘丽萍
2024, 51(2): 106-108.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4.2024000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