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32卷  第15期

显示方式:
DNA损伤修复基因hOGG1的遗传多态与肝癌易感性研究
张昊, 郝冰涛, 贺福初
2005, 32(15): 841-843. doi:
摘要:
目的:探索DNA损伤修复基因hOGG1的遗传多态Ser326Cys与肝细胞肝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96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和96例对照外周血DNA进行测序分型。结果:Ser/Cys杂合子个体的OR值为1.5,Cys/Cys纯合子个体的OR值为1.9,表现出剂量效应。结论:DNA修复基因hOGG1的Cys等位基因可能增加肝细胞肝癌的遗传易感性。
顺铂腹腔低渗化疗药代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张闻辉, 郑虹, 陈峻青, 王舒宝
2005, 32(15): 844-846. doi:
摘要:
目的:比较顺铂分别以低渗、等渗溶液行腹腔化疗时,二者药代动力学的差别,为临床上应用顺铂行腹腔低渗性化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2只杂交犬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6)、对照组(n=6)。实验组为顺铂低渗腹腔化疗组,对照组为顺铂等渗腹腔化疗组。两组动物分别行腹腔化疗后,在15min、30min、1h、3h和6h采取外周血、门脉血和腹腔液。采用非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外周血、门脉血和腹腔液中铂的含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腹腔液中铂的含量明显低于后者;而外周血、门脉血中铂的含量二者无明显差别。结论:顺铂腹腔低渗化疗时,可使腹腔液中的铂向腹膜组织中扩散量增加。
肿瘤负荷对CIK/IL-2临床疗效的影响
程霞, 张晓实, 彭瑞清, 丁娅, 刘继彦, 张念华, 李志铭, 苏义顺, 曾益新
2005, 32(15): 847-848,855. doi:
摘要:
目的:自从1993年SchmidtWolf建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制备方法以来,CIK/IL-2在净化骨髓和治疗血液病方面取得较多经验,但缺乏CIK/IL-2治疗实体瘤的临床资料。本文总结应用CIK/IL-2治疗41例实体瘤的临床经验,分析肿瘤负荷对该疗法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无临床病灶的高危复发患者和存在明显临床病灶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CIK。CIK联合IL-2静脉输注患者。结果:高危复发组中,姑息性治疗9例,根治性治疗14例,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接受CIK/IL-2治疗后姑息性治疗者复发6例,根治性治疗者复发3例,复发率分别为66.7%和21.4%(P<0.05)。此外,CIK/IL-2治疗常规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18例,4例稳定。结论:CIK/IL-2的临床疗效受肿瘤负荷制约,接受CIK/IL-2辅助治疗前应联合其它治疗方法尽量降低肿瘤负荷。
人突变p27基因对大肠癌细胞SW480生长的影响
徐少勇, 陈珺, 邓长生, 王家宁, 黄永章
2005, 32(15): 849-851. doi:
摘要:
目的:观察人突变p27基因(p27mt)对人大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p27mt基因在大肠癌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携带突变p27基因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p27mt)为载体,转染大肠癌细胞SW480;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27mt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法检测p27mt对SW48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用DNA片段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通过免疫印迹分析Ad-p27mt转染SW480细胞后,p27在细胞中出现了蛋白高表达。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77.96%的细胞阻滞于G0/G1期,而Ad-LacZ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7.57%和25.29%;生长曲线显示Ad-p27mt对细胞生长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DNA片段分析示p27mt基因可诱导细胞的凋亡。结论:p27mt对细胞周期有明显的阻滞作用,主要阻滞于G0/G1期;p27mt基因对细胞的生长抑制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阻滞有关。
TNF-α和低氧对胰腺癌细胞表达VEGF-A、C的调节
唐瑞峰, 王曙霞, 张风瑞, 王顺祥, 彭利, 张萌, 肖燕
2005, 32(15): 852-85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活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NAP(S-Nitroso-Nacetyl-penicillamine)对胰腺癌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VEGF-A、C)的调节。方法:用Northern杂交和Western杂交法分析6种人胰腺癌细胞株中VEGF-A、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TNF-α或SNAP刺激其中两个细胞株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分析其VEGF-A、C基因的表达。结果:Northern杂交法显示这6种胰腺癌细胞株均有4.1kb VEGF-A基因和2.4kbVEGF-C基因的表达;Western杂交法显示它们均有分子量为43kD的VEGF-A蛋白质和分子量为55kD的VEGF-C蛋白质的表达。RT-PCR分析法显示:TNF-α使细胞株COLO-357产生VEGF-A、VEGF-C mRNA分别减少约1~2.5倍、1~2倍,使细胞株CAPAN-1产生VEGF-A、VEGF-C mRNA分别减少约1倍、1.6~2.5倍;而SNAP刺激细胞株COLO-357产生VEGF-A mRNA增加约5倍,刺激细胞株CAPAN-1产生VEGF-A mRNA增加约4倍,但对这两种细胞株产生VEGF-C mRNA均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细胞活素TNF-α和低氧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的表达而影响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死亡或进展、恶化。
乳腺癌保乳手术安全范围的研究
刘君, 方志沂, 于泳, 赵晶, 郝希山
2005, 32(15): 856-86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女性保乳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方法:对48例切缘阴性象限切除标本大切片观察乳腺内原发癌及癌旁病变累犯范围;并对62例全乳腺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PCNA、p53、C-erbB-2等表达情况,分析癌瘤向周边浸润及周围组织癌变趋向的规律。结果:随距原发癌越远,癌旁发生高危病变、PCNA、C-erbB-2及p53阳性的比例逐渐降低(P<0.05);近乳头端和肿瘤两侧癌旁危险因素阳性病变较远侧端范围广泛(P<0.05);癌旁不同范围危险因素比例与乳腺原发癌伴有广泛的导管内癌成分(EIC)、C-erbB-2及p53阳性有关(P<0.05);原发癌组织学I级者癌旁未见危险因素存在。结论:保乳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绝大多数(95.2%)在瘤缘外2cm以内存在,因此推荐以癌旁2cm作为保乳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远离乳头端可缩小手术范围至癌旁1cm处;同时对原发癌EIC(+)、C-erbB-2和/或p53阳性表达者应扩大切除范围,达到切缘阴性,降低局部复发率。
用贺斯替代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系统的影响
甘建辉, 陈杰, 张景华, 郭东勇, 高鲁渤, 邓迺封
2005, 32(15): 861-86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用血浆代用品6%贺斯(HAES)替代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输血组30例(B组);输贺斯组30例(H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第3天及第7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细胞因子sIL-2R和IL-2浓度的测定并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进行NK细胞活性的检测。结果:sIL-2R两组均上升B组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IL-2和NK细胞活性B组术后均明显下降(P<0.05),H组手术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术中输异体血后抑制患者体内抗肿瘤免疫系统;而输贺斯则对体内抗肿瘤免疫系统无不良影响。
幼儿甲状腺旁成人型横纹肌瘤1例
申兴斌, 王晓杰, 张海峰
2005, 32(15): 863-863. doi:
摘要:
女性,7岁.主因左颈部肿物2个月入院.缘于2个月前,患儿饮水时被其家长发现左颈部有肿物,当时肿物如杏核大小,触之柔软,无疼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到本市某医院就诊,行甲状腺彩超及甲功三项检查,诊断为颈部肿物待定,建议其多食含碘食物,先行观察后再诊.
血清IL-8和sApo-1/Fas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
郑天郢, 王永刚, 张昕
2005, 32(15): 864-866.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IL-8和sFas在不同绝经状态、不同雌激素受体状态(ER)、不同转移情况的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94例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IL-8和sFas水平,并比较它们与绝经状态、ER状态、不同转移情况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其影响。结果:1)乳腺癌患者血清IL-8及s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2)血清IL-8与雌激素受体(ER)状态和骨转移关系密切:ER(-)者高于ER(+)者(P<0.05);有骨转移者高于局部复发及/或区域淋巴结转移(P<0.01)以及肝、肺转移者(P<0.05)。3)血清sFas水平与绝经状态及肝、肺转移关系密切:绝经后患者高于绝经前患者(P<0.05);有肝、肺转移者高于局部复发及/或区域淋巴结转移(P<0.01)以及骨转移者(P<0.05)。4)化疗后血清sFas水平较化疗前下降(P<0.05),而血清IL-8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IL-8和sFas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脑膜瘤复发的影像学、临床因素探讨
郑首学, 李牧
2005, 32(15): 867-869. doi:
摘要:
目的:分析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因素对脑膜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992年1月~2000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脑膜瘤患者1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1.07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二值多元Logic回归模型,以影像学和临床指标作为自变量,复发与否作为因变量作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形状、瘤周水肿、组织学类型,手术切除程度、CT增强形态与脑膜瘤复发有明显关系,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肿瘤部位、肿瘤形状、手术切除程度、组织学类型、CT增强形态是影响脑膜瘤复发的主要因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部位、肿瘤形状、手术切除程度、组织学类型和CT扫描增强对脑膜瘤复发有明显影响。
三乙醇胺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任浙平, 李先明, 吴超权, 吴冬, 陈善义, 刘雅洁, 闫茂生
2005, 32(15): 870-871,875. doi:
摘要: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Trolamine Cream)在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自2002年8月~2004年9月治疗125例鼻咽癌患者,其中37例在放疗开始时预防性用药作为预防组,51例在出现放射性皮炎时开始治疗性用药作为治疗组,37例采用常规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预防组出现放射性皮炎较慢,在照射DT20Gy时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是29.7%(11例),而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0.6%(36例)和78.4%(29例),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27%和59%,均未出现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而对照组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达78%,其中Ⅲ度为5%,Ⅳ度为3%,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放射性皮炎平均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分别为5天、9天和13天。结论:三乙醇胺乳膏对急性放射性皮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减轻皮肤放射性损伤和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为减轻患者痛苦、顺利完成放疗计划提供了良好保障。
乳腺癌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孟旭莉, 谢尚闹, 李涛, 徐笑红, 王升启
2005, 32(15): 872-875. doi: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癌基因、抗癌基因的差异表达,为乳腺癌发生的分子病因学提供线索。方法:选择288条已知人肿瘤相关基因制备寡核苷酸探针芯片,提取16例乳腺癌与相应正常乳腺组织mRNA,通过逆转录制备荧光标记的cDNA探针并与芯片杂交,经扫描获取图像,计算机分析两组表达差异。Cy3/Cy5>3.5为表达显著性增高;Cy3/Cy5<0.25为表达显著性降低。结果:16例乳腺癌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共有84条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表达显著性上调的6条,显著性下调的4条。结论: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存在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乳腺癌的发生与这些基因表达差异密切相关。
拓扑替康和卡铂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16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齐大亮, 王长利, 李伟, 王志敏, 梁燕
2005, 32(15): 876-87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拓扑替康为主的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从2002年10月至2004年2月对1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术前化疗,拓扑替康1.5mg/(m2·d),连用5天,卡铂400mg/(m2·d),用1天,共化疗2个周期。休息4周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化疗后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好转6例,稳定2例,病变进展1例。临床缓解率为43.8%。2例全肺切除,14例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后1年生存率为75.0%,其中4例1年内死亡。结论:拓扑替康加卡铂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的疗效优于单一方法治疗,患者可以耐受此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近期疗效肯定,为提高长期生存率提供了条件。
高聚生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吴华, 余忠华, 梁荣, 王镇南, 杨志雄
2005, 32(15): 879-882.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高聚生(高聚金葡素Highly Agglutinative Staphylococcin,HAS)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行常规放疗同时每天肌注HAS 500~1000U,直到放疗结束;对照组30例单纯行常规放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检测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实验组鼻咽肿瘤完全缓解率和颈淋巴结完全缓解率有所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3和5年生存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9%和93.3%、84.4%和66.7%、77.3%和57.9%,实验组1、3和5年生存率略高于单放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8.1%(9/32)和50.0%(15/30),实验组复发转移率较对照组为低,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高聚生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可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并且能提高其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
结节性硬化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
李万湖, 陶荣杰, 李海燕, 徐军
2005, 32(15): 882-882. doi:
摘要:
例1,女性,23岁.头痛、呕吐20余天,加重伴活动、意识障碍5天.既往癫痫病史20年及智力障碍,家人代诉其智力同3岁孩童.双侧面颊部可见散在多个红色丘疹.
肺癌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马长青, 周鹏
2005, 32(15): 883-884,888. doi:
摘要: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与静脉输注自控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30例,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采用中美合资珠海福尼亚镇痛泵,以1.2%浓度利多卡因,最大输注量13ml/h输入硬膜外腔。Ⅱ组30例,静脉输注自控镇痛(PCIA),同样采用以上镇痛泵,以芬太尼0.3μg/(kg·h)锁定速率1ml/h(自控镇痛1ml/15min)输入静脉。镇痛质量评定优:有效咳嗽无痛;良:有效咳嗽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中:需要额外辅助镇痛药的有效咳嗽;差:伴随呼吸持续疼痛,睡眠受干扰,必须加用镇痛药、镇静药。同时观察头晕、恶心呕吐、搔痒、呼吸抑制及其他各项生命指标。结果:PCEA组:优+良26例,占86.7%,中3例,差1例因术后1天硬膜外导管脱出未记录在内。3例恶心呕吐,占10%。其他生命指标正常。PCIA组:优+良11例,占36.6%,中19例,占63.3%。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3例,占76.6%。其他生命指标正常。结论:PCEA用于肺癌术后控制疼痛效果确切,优于静脉输注自控镇痛,且不良反应轻。
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转移疼痛临床研究报告
孙辉, 周均田, 张燕军, 陈振东, 王秀问, 刘基巍
2005, 32(15): 885-888. doi:
摘要:
目的:以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为对照,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单次静脉滴注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205例经X线或CT证实有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并伴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参加本次试验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试验组(注射用唑来膦酸,A组)103例,对照组(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B组)102例,均为单次给药后观察14天。结果:共有204例进入ITT分析,A、B两组各102例,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4.98±3.85、4.68±3.68天。两组患者治疗14天临床镇痛疗效比较:A组有效率为80.39%,其中显效为14.71%(15/102),有效为65.69%(67/102)。B组为79.41%,其中显效为14.71%(15/102),有效为62.75%(64/10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两组骨转移疼痛患者治疗后骨痛评分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有效率和活动能力改善,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43%,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恶心、骨关节疼痛,均为轻度,未做特殊处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双途径化疗治疗44例Ⅲ期卵巢上皮癌的疗效观察
瞿广桥, 杨宏山, 熊斌
2005, 32(15): 889-890. doi:
摘要:
目的:采取双途径化疗的模式作为Ⅲ期卵巢上皮癌减瘤术后的辅助治疗,并与常规术后辅助化疗相比观察疗效。方法:92例Ⅲ期卵巢上皮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双途径化疗组44例)和B组(对照组,常规静脉化疗48例)进行治疗。结果:A组和B组的1年生存率(OS)为90.9%和83.3%;3年生存率为80.0%和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DFS)为81.8%和50.0%;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0.0%和20.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途径化疗是Ⅲ期卵巢上皮癌患者减瘤术后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模式。
榄香烯对Lewis肺癌小鼠基底膜及细胞外间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冯利, 林洪生
2005, 32(15): 891-894. doi:
摘要:
目的:研究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与肺癌浸润和转移的相互关系,以及中药榄香烯的抗癌作用机理。方法:以C57BL/6近交系小鼠建立Lewis肺癌模型,将4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TX组及榄香烯组,14天后以放免法及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HA、ColⅣ及移植瘤组织LN、FN。结果:榄香烯能降低血清HA、ColIV含量;维持FN在瘤细胞周围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中的线状表达,降低肿瘤细胞LN表达;与模型组及CTX组比较有显著差别。结论:中药榄香烯与化疗药CTX抗肿瘤作用机理不同,其抑制肺癌转移的部分作用机制是通过保护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屏障以及降低肿瘤细胞中细胞外基质成分表达而实现的。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肺癌患者基因异常甲基化
姚群峰, 张利平, 宁勇, 曾卫, 周宜开
2005, 32(15): 894-895. doi:
摘要: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肿瘤的发生与DNA甲基化模式的异常关系密切,CpG岛的异常甲基化是导致许多抑癌基因转录失活的一个重要机制[1].
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榄香烯乳治疗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8例观察
陈南江, 李杭, 谭诗生, 杨飞月
2005, 32(15): 896-897. doi:
摘要:
一项Ⅲb/Ⅳ期NSCLC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表明,对于高龄及一般情况较差不适合常规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每周多西紫杉醇给药方案是一个较好的选择[1].
肺癌肿瘤标记物检测与CT征象相关研究的进展
赵一平, 刘白鹭
2005, 32(15): 898-900. doi:
摘要:
过去的几年里,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展,肿瘤抗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螺旋CT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诸多学者对于两者之间的联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下,我们将就此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