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33卷  第20期

显示方式:
脂蟾毒配基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研究
黄应申, 肖军军, 孟书聪, 董晓敏, 王传社, 果德安
2006, 33(20): 1141-114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蟾酥主要成份之一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RG)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采用酸性磷酸酶法检测RG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WesternBlot检测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RG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其作用24、48、72h的IC50分别为3.8、1.8、1.2μmol/L;经10μmol/LRG处理24h后,癌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变化,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RG引起△ψm下降,释放入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增多,促进Caspase-3蛋白活化,抑制Bcl-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RG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可能通过线粒体通路实现。
肝外胆管癌染色体3p21.3区段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分析
陈勇军, 唐启彬, 王剑明, 邹声泉
2006, 33(20): 1146-1149. doi:
摘要:
目的:研究肝外胆管癌染色体3p21.3区段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缺失(LOH),探讨染色体3p21.3区段遗传不稳定性与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定位该区段上肝外胆管癌相关肿瘤基因。方法:用PCR-SSCP方法检测24例肝外胆管癌染色体3p21.3区段上D3S1568,D3S1621,D3S1578和D3S1289四个微卫星位点的MSI和LOH发生率,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24例肝外胆管癌组织中,四个微卫星位点的MSI和LOH平均发生率分别为7.23%和15.63%。其中D3S1621位点的LOH最高(45.83%,11/24),并与TNM分期、是否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染色体3p21.3区段D3S1621位点高频率杂合性缺失,提示3p21.3区段可能定位有肝外胆管癌的候选抑癌基因,并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超巨大胸腔内肿瘤1例报告
彭传亮, 赵小刚, 董晓鹏
2006, 33(20): 1149-1149. doi:
摘要:
对于胸腔内巨大肿瘤的界定,文献报道以肿瘤大小为准,若肿瘤占据胸腔一半以上,并伴有纵隔移位或前纵隔肿瘤合并气管压迫/上腔静脉回流障碍可称为巨 大肿瘤,而本病例已累及对侧胸腔,如此巨大肿瘤实为罕见。
苯乙酸对胶质瘤细胞中HoxA10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杜超, 潘玉琢, 田宇, 董震
2006, 33(20): 1150-1152,1160. doi:
摘要:
目的:观察苯乙酸(PA)诱导分化胶质瘤细胞C6过程中,同源盒基因HoxA3和HoxA10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及图像分析法,分组检测原代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中及应用PA前后胶质瘤细胞C6中HoxA3和HoxA10基因mRNA水平表达。结果:HoxA3基因在正常大鼠脑组织和应用PA前后的胶质瘤C6细胞中,均存在明显表达,图像分析显示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HoxA10基因在正常大鼠脑组织中未见表达;在胶质瘤C6细胞中存在明显表达;应用0.5mmol/LPA后,胶质瘤C6细胞中HoxA10基因弱表达,与未用药的C6细胞比较,图像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用1.0mmol/LPA后,HoxA10基因未见表达,与未用药的C6细胞比较,图像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苯乙酸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胶质瘤细胞HoxA10基因mRNA水平表达有关。
非霍奇金淋巴瘤IgH基因重排分析及其意义
杨华, 邓飞, 肖庆邦, 刘华庆
2006, 33(20): 1153-1156,1164.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半巢式和混合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联合使用IgHFR3A、FR2A、FR1家族特异性引物Mixtures(VH1、VH2、VH3)检测44例B-NHL患者、1例未分型淋巴瘤、15例T-NHL患者和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情况。结果:1)采用FR3A引物,44例B-NHL有37例出现IgH基因重排,检测率为84%;采用FR2A引物,有27例出现IgH基因重排,检测率为61%;采用FR1家族特异性引物Mixtures(VH1、VH2、VH3)与J区(JHb、JHc)引物,有34、33例出现IgH基因重排,检测率为77%、75%;结合FR3A、FR2A、FR1家族特异性引物Mixtures(VH1、VH2、VH3),总检测率为95%。2)15例T-NHL有4例出现IgH基因重排,而5例LRH未出现IgH基因重排。3)1例免疫组化未分型的NHL经PCR检测后,明确分型为B细胞性淋巴瘤。结论:联合采用多对引物可提高检测阳性率;IgH基因重排检测对鉴别B细胞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以及T细胞淋巴瘤有重要意义。
奥曲肽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肝素酶表达的影响
季永胜, 王承党
2006, 33(20): 1157-1160. doi:
摘要: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肝素酶(Hp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体外培养后取处于对数生长的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加入不同浓度的OCT共培养24h和48h,以半定量RT-PCR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OCT对胃癌细胞Hpa表达的影响。结果:1)胃癌细胞与1×10-5mol/L和1×10-6mol/L的OCT共培养24h后,Hpa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和0.001);与1×10-5mol/L和1×10-6mol/L的OCT共培养48h后,Hpa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和0.000)。1×10-5mol/L和1×10-6mol/L的OCT与胃癌细胞共培养48h对HpamRNA表达的抑制效果优于24h(P=0.002和0.003)。OCT1×10-7mol/L组,OCT1×10-8mol/L组及对照组各组之间Hpa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胃癌细胞经1×10-5mol/L和1×10-6mol/L的OCT作用24h和48h后,Hpa蛋白的表达也相应下降。结论:OCT1×10-5mol/L和OCT1×10-6mol/L两种浓度能够有效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株Hpa的表达,从而可能对肿瘤的侵袭转移起到抑制作用。
应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肝细胞性肝癌血清标志物的研究
耿鑫, 李悦国, 朱国平, 张维铭
2006, 33(20): 1161-1164. doi:
摘要: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和蛋白质芯片检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特异性候选标志物。方法:应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5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和5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健康人血清,获得WCX2蛋白质芯片蛋白表达图谱。用BioMarkerWizard软件分析差异蛋白并经数据库搜索初步鉴定。结果:应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WCX2类)在未经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检测到在不同质荷比处有7个差异蛋白质峰,其蛋白质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蛋白质数据库搜索,与这七种差异蛋白质分子量最接近的蛋白质分别为:Galanin相关肽、Pro-neuregulin-4蛋白、小诱导细胞因子A15前体、9kDa蛋白、CSL型锌指包涵蛋白1、线粒体铰链蛋白、Actin相关蛋白。结论:应用SELDI-TOF-MS筛选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方法快速、有效,操作自动化,检测到的这7个差异蛋白质可能是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p15INK4B基因转染联合TGF-β1对人食管鳞癌的抑制作用
张学彦, 刘铁夫, 于旸, 崔希威
2006, 33(20): 1165-116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p15INK4B基因转染与TGF-β1联合应用对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将pCDNA3.1(+)-p15转染EC109细胞,稳定筛选后加入10ng/ml的TGF-β1。PCR检测外源p15基因,Westernblot检测转染细胞P15蛋白的变化。用MTT、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检测p15转染TGF-β1对EC10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联合应用与二者单独应用相比,明显抑制EC109生长速度,集落形成率显著降低(P<0.01),发生G1/S阻滞,G1期比例显著升高(P<0.05),S期比例明显降低(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透射电镜发现二者联合应用诱导EC109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p15基因转染与TGF-β1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增强对食管鳞癌EC109细胞的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
国产唑来膦酸(博来宁)与帕米膦酸二钠(博宁)治疗癌性骨痛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任军, 邸立军, 冯奉仪, 张嘉庆, 谢广茹, 潘良熹, 秦叔逵, 郭其森, 梁军, 黎治平, 张燕军, 李明峰, 胡晓桦, 姚晨
2006, 33(20): 1169-1172. doi:
摘要: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唑来膦酸(博来宁)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237例癌性骨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15min,对照组接受帕米膦酸二钠(博宁)90mg,静脉滴注4h。用药4周内逐日评价骨痛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可评价疗效219例,其中试验组112例,对照组107例;临床观察指标:疗后14天内最佳疗效:试验组完全缓解(CR)10.08%(12/112),部分缓解(PR)53.78%(64/112),临床获益率(CR+PR+MR)90.75%;对照组完全缓解5.08%(6/107),部分缓解54.24%(64/107),临床获益率83.9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次要观察指标:1)疗后14天内每天的临床疗效:试验组给药后第5、7~12天共7天试验组每日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疗后28天内最佳疗效: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疗后14天内缓解的维持时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的维持时间分别为5.51和3.01天(P=0.0302),有效维持时间分别为9.02和8.02天(P>0.05)。4)首次达临床有效(CR或PR)时间:试验组6天,对照组8天(P=0.0182)。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低钙血症、疲劳等,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17%和24.58%(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有严重肝肾功能、心电图异常等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能够有效缓解癌症骨转移患者的疼痛,其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帕米膦酸二钠相当,使用安全、方便。
小细胞肺癌胰腺转移临床分析
刘雨桃, 张湘茹, 屈凤莲, 王子平, 李峻岭, 王宏羽, 郝学志, 胡兴胜, 王燕
2006, 33(20): 1173-1176. doi:
摘要: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胰腺转移的临床特点,探索提高预后生存质量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小细胞肺癌胰腺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发生胰腺转移时的中位年龄为45.0岁,胰腺转移发生率为同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0.63%,12例已死亡病例中发生胰腺转移后生存期为1.5~4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结论:小细胞肺癌发生胰腺转移临床上少见,但应争取早期明确诊断和积极治疗。
小鼠乳腺癌细胞系Ca761-03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苏广彦, 刘险峰, 任乐荣, 顾蓓, 章静波, 刘玉琴
2006, 33(20): 1177-1179. doi:
摘要: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乳腺癌移植瘤组织,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并对其纯化和反复传代,进行生长曲线,倍增时间,软琼脂集落形成,细胞周期,染色体众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体内成瘤率,转移率等鉴定。结果:建立了一个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命名为Ca761-03。其生长迅速,呈贴壁生长。倍增时间为25.98h;平均软琼脂克隆形成率为5.39%;G1期31.8%,S期57.3%,G2+M期10.9%;CK染色为阳性,ER,PR均为阴性;体内移植成瘤率100%,肺转移率100%,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与研究。
DF3调控下的白喉毒素A片段对人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蔡明, 黄文广, 罗威, 潘晟, 殷涛
2006, 33(20): 1180-1183. doi:
摘要:
目的:研究新构建的含人乳腺癌DF3启动子和白喉毒素A片段的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并用其转染DF3阴性和阳性的乳腺癌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DTA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通过MTT法测定PGL3-DF3-DTA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裸鼠动物模型观察PGL3-DF3-DTA在体内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在DF3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并在体内外均能发挥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能对DF3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CT模拟胸壁切线野照射剂量学分析
王军, 韩春, 陈燕, 曹彦坤, 池子峰
2006, 33(20): 1184-1187. doi:
摘要:
目的:评价胸壁切线野照射CT模拟定位的价值。方法:28例有胸壁照射适应症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将CT图象进行数字化重建,勾画胸壁CTV及心、肺等危及器官,胸壁处方剂量为5000cGy,计算胸壁及其心、肺受照体积和受照剂量。结果:右肺体积为1403±234cm3,左肺为1133±186cm3,切线野中心肺厚度(CLD)平均为2.4±0.5cm。百分受照体积(PIV)右肺为(13.12±3.26)%,左肺为(12.72±3.58)%,心脏为(2.47±1.87)%,建立一元回归方程,肺PIV=-1.308+6.226CLD(r=0.727,P<0.001)。胸壁体积为441±142cm3,Dmean为4831±352cGy,胸壁V95%、V105%和V110%分别为(95.4±5.3)%、(18.7±15.4)%和(5.3±7.5)%。不加组织补偿胸壁Dmean和Dmin低于胸壁加组织补偿照射(P<0.05)。加300和450楔形板照射后胸壁受照剂量均匀性优于无楔形板和加15楔形板照射,统计学差异接近显著性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切线野照射采用CT模拟定位可准确获得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和体积信息,有助于评估心、肺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10年局部复发与部分乳腺放疗
王志震, 李瑞英
2006, 33(20): 1188-1191. doi:
摘要: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表现,分析全乳放疗的作用。方法:1990年4月至1995年12月保乳治疗原发性早期乳腺癌49例。行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0例,单纯肿块局部广泛切除术9例。术后全乳切线加瘤床放疗39例,全乳切线照射整个乳房,6-MVX线,中平面剂量45GY,瘤床补加电子束剂量15GY。结果:本组10年复发3例,占6.12%(3/49),均为非浸润性癌。术后不加全乳放疗组局部复发率高(2.56%与20.00%)。行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组局部复发率低于单纯肿块局部广泛切除术组(2.5%与22.22%)。局部复发病例100%为原位复发。结论:保乳术后放疗是必要的,只限于肿瘤邻近区域足够剂量的放疗方式应该是可行的。
美蓝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手术配合
李景武, 潘玉昆, 岂怀华, 刘远廷, 赵刚, 张景华, 韩龙才
2006, 33(20): 1192-119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美蓝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的可行性及其与手术的配合。方法:本组32例T1、T2患者均先行乳腺区段切除,送快速冰冻病理活检,回报确诊为乳腺癌后于术中应用美蓝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同时进行腋淋巴结清扫(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术后对全部前哨淋巴结(SLN)和腋淋巴结(ALN)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32例中检出SLN者29例,检出率为90.63%(29/32),本组准确率为84.38%(27/32);灵敏度为91.67%(11/12),即预测符合率;假阴性率为16.67%(2/12);假阳性率为0。结论:应用美蓝示踪定位SLNB,能准确预测T1、T2乳腺癌患者的腋淋巴结转移状况,与手术配合易于控制活检的时间,成功率较高。
局部晚期乳腺癌两种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代志军, 王西京, 康华峰, 管海涛, 纪宗正, 刘小旭, 薛锋杰, 薛兴欢
2006, 33(20): 1194-1195. doi:
摘要:
2001年1月~2004年1月间,将6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CEF和NEF两组进行新辅助化疗,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表1)。全部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粗针穿刺 获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所有患者既往未行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karnofsky评分为80分以上,心、肝、肾功能无严重损害。
晚期食管鳞癌的化疗进展
范倩, 刘巍
2006, 33(20): 1196-1199. doi:
摘要:
鳞状细胞癌是我国食管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化学治疗对晚期食管癌有一定作用,尚无规范方案。采用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不能手术或已发生广泛转移的患者,国内外已进行多方面研究,本文就晚期食管鳞癌的治疗加以综述。
宫颈毛玻璃样细胞癌1例报告
刘爱东, 庞久玲, 许志萍, 苏经题
2006, 33(20): 1200-1200. doi:
摘要:
毛玻璃样细胞癌为宫颈中罕见的肿瘤,多见于年龄较轻妇女。平均为41岁,肿瘤细胞形态特殊、分化差,临床进展较快,预后差。Deshpande等观察3个病例,同时用手术、放疗及化疗对其进行治疗,3位患者均在诊断后的2年内死亡,预后差。在本病例中还可观察到细胞大、分化程度低的特征,需与非角化性大细胞性鳞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