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34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骨髓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及内皮细胞与黑色素瘤血管生成
孙保存, 张诗武, 张丹芳, 郭华, 赵秀兰, 张文治, 郝希山
2007, 34(4): 181-185. doi:
摘要:
目的:探索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以及骨髓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在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BrdU标记后的ECV304细胞接种至荷瘤的SCID小鼠体内,17d后处死小鼠,将肿瘤组织进行抗BrdU免疫组化染色;水囊引产的胎儿四肢骨的骨髓源性的MSC进行分选、扩增、验证。PKH26染色后将MSC自鼠尾静脉接种至荷瘤(LiBr)的SCID小鼠体内,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新生血管情况;将无PKH26染色的MSC自鼠尾静脉接种至荷瘤小鼠(B16)体内14d后处死动物,利用FISH技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研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情况。结果: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阳性的ECV304细胞可以作为血管内皮细胞参与黑色素瘤组织的血管生成;PKH26荧光染色的骨髓MSC在黑色素瘤组织内可以诱导分化、分裂增生参与肿瘤的血管形成;FISH和免疫荧光染色证实骨髓源性的MSC可以参与小鼠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结论:在恶性肿瘤的生长过程中,不但肿瘤组织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出芽的形式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来自于骨髓的MSC和内皮细胞也可以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
胸腺肿瘤病理的新进展
岳杰, 张熙曾
2007, 34(4): 185-185. doi:
摘要:
美国胸外科学会于2006年4月29日至5月3日在宾州费城召开了第86届胸外科年会。胸外科、心外科及麻醉科医师踊跃参加,人数超过千人。会议内容也很丰富,在胸外科方面包括肺、食管及纵隔的影像学,微创外科技术及辅助治疗的发展等,尤其关注了胸腔镜及机器人外科的革新方法。其中Willam Travis教授受大会邀请着重介绍了纵隔的胸腺肿瘤的病理学进展。
针对Survivin基因的短发卡RNA诱导U251细胞凋亡
甄海宁, 章翔, 白文涛, 杨彤涛, 付洛安, 章薇, 高大宽, 胡世颉, 潘灏
2007, 34(4): 186-189. doi:
摘要:
目的:观察针对Survivin基因的短发卡RNA(shRNA)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在体外凋亡的影响。方法:对U251细胞,稳定转染Survivin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pWH1-SR的U251-SR细胞,以及稳定转染空载体pWH1的U251-P细胞,分别采用相差显微镜、HE染色、Hoechst染色、TUNEL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特征;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定量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细胞数量。结果:相差显微镜、HE染色、Hoechst染色、TUNEL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U251-SR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并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FCM定量分析凋亡细胞数量显示,与U251(2.1%)和U251-P(2.7%)相比,U251-SR凋亡细胞增加约6倍,达14.4%。结论:针对Survivin基因的shRNA能够在体外诱导U251细胞发生大量凋亡。
Ki67基因RNA干扰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抗结肠肿瘤作用研究
毛立军, 郑骏年, 郑宏祥, 刘俊杰, 温儒民, 陈家存, 孙晓青
2007, 34(4): 190-193. doi:
摘要:
目的:构建针对肿瘤增殖基因Ki67的小干扰RNA(Ki67-siRNA)腺病毒表达载体,体外研究其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细胞生长影响,为结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设计可形成小发夹结构的Ki67-siRNA对应模板DNA序列,克隆至缺陷型腺病毒质粒pCA13,构建Ki67-siRNA表达质粒pCA13-Ki67。鉴定正确后,将pCA13-Ki67与含有腺病毒右臂的质粒pBHGE3共转染至293细胞,包装成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Ki67。大量扩增Ad-Ki67,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测病毒滴度。Ad-Ki67感染人结肠癌细胞,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病理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Western印迹法检测Ki67表达。结果:酶切分析、测序鉴定表明pCA13-Ki67构建成功,PCR分析表明Ad-Ki67含有Ki67-siRNA序列。Ad-Ki67可显著抑制Ki67蛋白表达及结肠癌细胞生长。结论:含有Ki67-siRNA的重组腺病毒构建成功,其能抑制人结肠癌细胞Ki67基因表达和生长。
MTHFR基因遗传多态与食管癌贲门癌易感性的关系
贺宇彤, 王益民, 张健慧, 李琰, 郭炜, 王娜
2007, 34(4): 194-19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食管癌、贲门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分析584例食管癌患者、467例贲门癌患者和540例正常对照的MTHFR基因C677T基因型及其与食管癌、贲门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对照中,MTH-FR677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1%、43.3%和34.6%,在食管癌患者中分别为12.5%、45.0%和42.5%(P=0.000);在贲门癌患者中分别为15.8%、43.5%和40.7%(P=0.024)。多因素分析发现,携带677TT基因型和677C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风险分别是677CC基因型的2.36倍和1.76倍,发生贲门癌的风险分别是1.34倍和1.23倍。结论:MTHFR单核苷酸多态是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和贲门癌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E1A基因对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及其初步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申良方, 刘新菊, 王骋, 赵凯, 乐园, 申海菊
2007, 34(4): 198-200,20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E1A基因对人宫颈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E1A基因对人宫颈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的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1A基因对肿瘤细胞凋亡及Survivin基因和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Hela-E1A细胞形成的肿瘤较Hela和Hela-vect的出瘤时间晚,生长慢,瘤重小,抑瘤率分别为83.42%和84.7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1A基因组细胞凋亡数量较Hela和Hela-vect组明显增多,Caspase-3基因(凋亡促进因子)呈高表达,Survivin基因(调亡抑制因子)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E1A基因能够明显抑制人宫颈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该作用可能与E1A基因激活Caspase-3基因和降低Survivin基因的表达有关。
TRF1和TAN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胡坚, 孙鹂, 张翀
2007, 34(4): 201-203,211. doi:
摘要:
目的:研究端粒结合蛋白TRF1(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factor1)和端锚蛋白TANK1(tankyarse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TRF1mRNA与NSCLC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对40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的TRF1、TANK1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40例患者中20例为腺癌,20例为鳞癌。结果:癌组织TRF1mRNA水平比癌旁组织明显下降,并且低分化癌组织中的TRF1mRNA水平比高分化癌组织中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TANK1mRNA表达水平比癌旁组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SCLC组织中TRF1mRNA呈低表达;而TANK1mRNA呈高表达;TRF1mRNA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
血清HS-AFP GGT-Ⅱ对肝癌患者手术预后判断的价值
倪润洲, 杨磊, 肖明兵, 李峰, 陆翠华, 朱净
2007, 34(4): 204-20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HS-AFP)和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前后的血清HS-AFP、GGT-Ⅱ进行动态观察,并与患者的生存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肝癌患者术前HS-AFP﹑GGT-Ⅱ阳性率分别为57.5%和67.5%,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0.0%。术后发生复发转移者在HS-AFP和GGT-Ⅱ阳性组分别为90.9%和58.8%,而阴性组仅分别为20.7%和26.1%。术后HS-AFP和GGT-Ⅱ二者均为阳性的患者则均有复发转移。而术后二者均为阴性组患者复发转移率仅为9.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HS-AFP和GGT-Ⅱ与患者预后有关。结论:术后血清HS-AFP﹑GGT-Ⅱ对肝癌患者手术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TP与DP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马韬, 叶正宝, 张俊, 纪玉宝, 刘炳亚, 朱正纲, 尹浩然, 林言箴
2007, 34(4): 208-211. doi:
摘要:
目的:探讨TP和DP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5-FU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TP和DPD在52例胃癌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酶含量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并对其中30例以MTT法测定5-FU敏感性,探讨其与TP、DPD水平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的TP和DPD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邻近正常组织(65.82±31.90vs.17.47±12.26U/mgprotein,P<0.001;24.48±10.87vs.11.89±4.35U/mgprotein,P<0.001)。T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28)、TNM分期(P=0.019)和分化程度(P=0.033)相关;DPD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P=0.001)。DPD蛋白水平与5-FU敏感性负相关(rs=0.426,P=0.019),TP水平与5-FU敏感性无显著相关性(rs=0.179,P=0.344)。结论:胃癌肿瘤内TP和DP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TP与胃癌分期关系密切;DPD与Laurén分型有关,其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DPD低水平表达可用作5-FU高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分化相关基因MIBP1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孙立军, 只达石, 黄慧玲, 张文治
2007, 34(4): 212-214. doi:
摘要: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实时PCR技术检测与肿瘤分化相关的基因MIBP1(c-myc内含子结合蛋白1)在不同恶性程度的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30例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以及5例正常脑组织手术标本,抽提RNA,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BP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荧光定量PCR系统稳定,WHOⅣ级胶质瘤与正常对照及Ⅱ级胶质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MIBP1基因表达明显降低。2例自身对照标本分析,Ⅳ级肿瘤中表达亦降低。结论:c-myc调控基因MIBP1在高度恶性胶质瘤中表达受抑制,提示该基因的下调可能为癌变的晚期事件。MIBP1基因可能有抑癌作用。
肺癌多种肿瘤耐药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周承志, 李勇, 王春燕, 黄振倩, 谭获, 徐军
2007, 34(4): 215-21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耐药因子在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肺癌标本各种肿瘤耐药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1)突变型P53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1(TOPOⅡ1)的表达率分别为74.24%、45.45%、51.52%、81.82%、81.82%、83.33%。2)不同耐药因子在不同肺癌的表达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在表达强度方面NSCLC(非小细胞肺癌)与SCLC(小细胞肺癌)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且表达强阳性与不同的病理类型、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3)各耐药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53蛋白、Pgp、MRP、GST-π的表达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而LRP、TOPOⅡ1可能是相对独立的耐药因素。结论:肺癌组织肿瘤耐药因子的表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肺癌的化疗效果和预后。
食管癌组织的遗传不稳定性研究
舒青, 周鹏, 李军林, 马群风, 张素珍
2007, 34(4): 219-221,22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遗传多态性及基因组甲基化改变在其发生或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用PCR-AFLP和基因扫描的方法,对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AR基因、Rb基因(intron16、17)、ER基因(PvuII和XbaI)和cbl2基因6个多态位点的检测。2)用HPLC的方法,对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水平检测。结果:35例患者中至少一个位点发生改变者占74.29%,在不同级别的食管癌组织中多态性改变各为:Ⅰ:9/12(75%);Ⅱ:13/15(85%);Ⅲ:4/8(50%)。在食管癌早期癌组织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比癌旁组织低,随着肿瘤的进程甲基化水平逐渐上升,甚至超过了癌旁组织。结论:从食管癌组织早期基因组低甲基化与大量的多态性改变,推测遗传不稳定性是食管癌发生发展中普遍事件,早期基因组甲基化的降低可能与其遗传不稳定性的产生关系密切。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附4例报告)
廖昕, 王刚, 陈卫国, 匡晓峰
2007, 34(4): 222-22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进一步认识和提高对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确诊的4例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例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单发肿块3例,其中1例肿块无分叶,肿块边界模糊伴分叶及毛刺征2例;肺实变并伴结节样多发病灶1例;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2例,2例合并胸腔积液。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多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常有多种征象并存,可侵犯胸膜,最后确诊需靠病理。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观察
陈慧君, 吴绪峰, 梁川, 李晓兰
2007, 34(4): 226-22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的疗效。方法:以40例Ⅰb~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为实验组,予顺铂、丝裂霉素、氟尿嘧啶化疗1~2个疗程,随后行根治性手术;以31例同期同条件直接给予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复发率及生存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70.00%,实验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实验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及术后生存时间则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36,P=0.0108)。实验组患者中化疗有效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化疗无效者(P值均<0.05);化疗有效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及术后生存时间则显著长于化疗无效者(P=0.0116,P=0.0172)。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有效的治疗方法。PMF方案是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方案。
pSilence APE1提高骨肉瘤放疗敏感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卿毅, 王东, 仲召阳, 李增鹏, 张沁宏
2007, 34(4): 230-233. doi:
摘要:
目的:观察APE1 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 APE1基因放射治疗对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人骨肉瘤细胞9901荷瘤裸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独放射治疗组和pSilence APE1+放疗联合治疗组。实验治疗第15天处死动物,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免疫组化SP法检测骨肉瘤细胞APE1蛋白的表达、骨肉瘤细胞的微血管密度和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pSilence APE1+放疗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独放射治疗组的肿瘤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Silence APE1+放疗联合治疗组肿瘤组织APE1表达显著降低;pSilence APE1+放疗联合治疗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独放射治疗组(P<0.01),而肿瘤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pSilence APE1基因放射治疗能显著抑制骨肉瘤的生长。
转基因表达的IFN-γ与重组IFN-γ对小鼠结肠癌的治疗作用
严鹏霄, 吴文溪, 范萍, 丁强, 沈历宗, 丁岩
2007, 34(4): 234-237. doi:
摘要:
目的:评价IFN-γ转基因方法与肿瘤内注射重组IFN-γ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接种于Balb/c小鼠皮下,建立小鼠皮下种植模型;小鼠成瘤后分成5组(每组9只),分别进行不同的干预。A组,瘤内注射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和含huIFN-γ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uIFN-γ的混合液,1周后重复1次;B组,瘤内注射重组huIFN-γ,每日1次,连续4周;C组,瘤内注射重组huIFN-γ,每周3次,连续4周;D组,瘤内注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4周;E组,瘤内注射空载质粒pcDNA3与Lipofectamine的混合液,1周后重复1次。比较种植瘤的体积,并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FCM分析。结果:与D、E组比较,A、B、C组抑瘤效应明显;A、B、C组皮下肿块镜下观察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3+、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D、E组。结论:IFN-γ转基因治疗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有抑制效应,转基因治疗组与重组IFN-γ每日给药组抑瘤效果相当,而优于重组IFN-γ间断给药组。
胃低度恶性神经纤维瘤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报道
赵群, 王威, 刘爽, 李勇, 刘军
2007, 34(4): 237-237. doi:
摘要:
患者,男性,48岁,主因黑便伴呕血1周于2005年11月8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伴有头晕、心慌,随后呕血两次,为鲜血含有大量凝血块及胃液,约1500ml,于当地医院保守治疗好转后转入我院,查上腹CT示:胃小弯侧肿物,向腔外突出,与肝左叶分界不清。
E2F-1在胃癌组织中的突变、表达及其意义
肖强, 徐君毅, 谢玉波
2007, 34(4): 238-239. doi:
摘要:
E2F-1是细胞周期相关性转录因子E2F家族八个成员之一,在细胞周期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有文献报道E2F-1在转基因动物的角质形成细胞中可引起成纤维母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1],林福地等[2]发现随着肺癌分期的提高E2F-1表达也增高。本实验采用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E2F-1在胃癌中的基因突变、表达情况,分析E2F-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
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道
吴硕琳, 赵建农
2007, 34(4): 240-240. doi:
摘要:
患者,男性,10岁,因“头痛呕吐8天”于2006年4月16日入院。查体:强迫头位,Romberg征(+)。头颅MRI示右小脑半球病变T1低信号,T2高信号,边界尚清,明显强化。在全麻下行右侧枕下正中入路肿瘤探查术。术中可见与脑相连肿瘤组织脆烂,呈鱼肉样。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提示小圆形细胞肿瘤;活检镜下瘤组织由小细胞构成,弥漫片状,部分呈菊花状,见不典型菊形团结构,细胞异型大,核分裂象最多处>10个/10HPF,符合小细胞恶性肿瘤,见图1。免疫组化提示瘤细胞阳性指标:NSE(+),CGA(+),NF部分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