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41卷  第2期

特约综述
microRNAs与乳腺癌
刘芝华, 张绪森
2014, 41(2): 87-9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944
摘要: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21~24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位于靶基因mRNA 3' UTR区域的特异性结合位点互补配对结合,促进靶基因mRNA的降解和/或抑制翻译过程,从而行使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miRNAs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参与了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周期调控、迁移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物学进程。miRNAs表达谱是一类潜在的强有力的评估肿瘤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在人类肿瘤的不同类型中均存在显著差异。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同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miRNAs的表达谱也不同。本文对目前为止发现的一些与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及治疗反应等相关的miRNAs及其下游靶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进行综述。
基础研究
RNAi抑制PIAS3表达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纪华, 余巍, 陈宏, 李光辉, 王东林
2014, 41(2): 94-9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20131904
摘要:
  目的   构建针对PIAS3的RNAi质粒载体,初步探讨抑制PIAS3表达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目的:方法:构建3个RNAi载体,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胶质瘤细胞系CHG-5,通过半定量RT-PCR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重组RNAi质粒。将该RNAi质粒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IAS3的表达。Annexin V2 FITC和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变化。   结果   转染干扰质粒的细胞株PIAS3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有减弱。流式细胞仪分析,抑制PIAS3表达能够诱导胶质瘤U251细胞拮抗凋亡(P < 0.01),同时出现细胞周期改变,表现为G2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论   下调PIAS3基因表达使U251阻滞在G2期,拮抗细胞凋亡。
氢生理盐水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李宝山, 刘渠, 李强
2014, 41(2): 98-10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2.20131465
摘要:
  目的   研究氢生理盐水(HS)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4),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阻断左中肝蒂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不同组大鼠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和HS(5 ml/Kg,i.p.),再灌注180min后分别检测其线粒体功能及线粒体MDA、GSH/GSSH变化情况,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线粒体功能出现明显损伤,HS组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及线粒体氧化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 < 0.01)。电镜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线粒体出现明显损伤,HS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   结论   HS能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并能有效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
临床研究与应用
浸润性尿路膀胱上皮癌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与扩增的研究*
秦海明, 金庆, 程琳, 宋福林, 崔彤
2014, 41(2): 102-10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091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T2~T4)的尿路膀胱上皮癌(urothelial bladder carcinoma,UBC)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状态。   方法   将49例不同分期的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HE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HER2基因的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   结果   膀胱癌患者男性居多。而且分期越高,HER2染色阳性率越高。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基因扩增,有12例患者出现17号染色体多倍体。分期越高,多倍体发生越多。   结论   膀胱癌患者HER2蛋白增高不是由于基因扩增所致,其它的转录和后转录机制参与并调节了蛋白的表达。
血浆D-二聚体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
徐杰, 齐大亮, 李绪斌, 王瑞霞
2014, 41(2): 105-10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744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术后病理T、N分期的相关性做回顾性分析,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食管鳞癌恶性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101例无血液系统异常的食管鳞癌患者,对其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术后病理T、N分期,组织学分级、转移N个数、肿瘤位置、肿瘤长径,病理分期等做统计学分析,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转移、侵袭的关系。   结果   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长径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N、TNM分期成正相关(P < 0.05),并与阳性淋巴结枚数呈显著正相关(P < 0.01)。此外,胸下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胸中上段者。   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T、N、TNM分期、阳性淋巴结枚数成正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KLF4 SP1及Cyclin D1表达的对比研究*
崔晋峰, 赵晨燕, 曹立勇, 吴文新, 李月红, 王媛, 薛丽英, 张祥宏
2014, 41(2): 108-11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2.20131455
摘要:
  目的   近些年研究发现胃食管交界腺癌的发生率较远端胃癌明显升高,但其发生机制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KLF4、SP1和Cyclin D1在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表达的差异,探讨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比观察58例食管胃交界腺癌和47例远端胃癌组织中KLF4、SP1和Cyclin D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差异以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KLF4在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 < 0.05);而且远端胃癌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KLF4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相应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 < 0.05)。SP1在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 < 0.05);而且远端胃癌高中分化组中SP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相应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 < 0.05)。Cyclin D1在食管胃交界腺癌组和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进一步观察KLF4、SP1和Cyclin D1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结果   发现Cyclin D1的高表达与食管胃交界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KLF4、SP1和Cyclin D1的表达异常均与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食管胃交界腺癌中KLF4与SP1和Cyclin D1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关系;而在远端胃癌中KLF4与SP1以及KLF4与Cyclin D1(r=-0.334,r=-0.341,P < 0.05)之间呈负相关;SP1与Cyclin D1之间呈正相关(r=0.340,P < 0.05)。   结论   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组织KLF4、SP1和Cyclin D1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均存在一定差异,提示两种肿瘤在发生发展方面可能有所不同。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的临床分析及与胰腺癌的鉴别
王永超, 李强
2014, 41(2): 113-11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732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胰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74年10月至2011年3月原发性胰腺淋巴瘤患者6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   本组6例患者临床症状以上腹部不适、腹部包块、体重减轻、黄疸为主。术前CA19-9均正常,其中5例初步诊断为胰腺占位,1例初步诊断为胃占位;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尾3例;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开腹探查加肿物切检术,2例行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原发性胰腺淋巴瘤(B细胞型和滤泡型非霍奇金淋巴瘤);除1例自动出院外,其余5例术后接受了不同方案的化疗;除1例术后5天死亡外,其余生存期分别为133、73、35、12、10个月。   结论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其治疗方法及预后与胰腺癌有较大不同,在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而采取不必要的治疗措施,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瘘
杨纯珍, 程宝泉, 于明秀
2014, 41(2): 117-11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481
摘要:
  目的   评价聚桂醇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从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山东大学校医院收治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淋巴瘘的患者,治疗组采取聚桂醇与空气混合物从引流管内注入,残腔局部适当加压包扎24 h。对照组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的传统方法治疗。   结果   治疗组所有患者淋巴瘘均在注射1次后消失,12例全部获得随访,无淋巴瘘复发。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结论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出现的淋巴瘘,疗效确切,可作为淋巴瘘治疗方法优先选择。
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食管癌中的疗效分析
杨冉, 韩金利, 张卫民, 侯建彬, 范献生, 史可峰, 郑晓东, 朱鹏志
2014, 41(2): 119-12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982
摘要: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食管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72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其中112例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160例行单纯手术治疗,比较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切除率及术后生存期。 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8%(39/112),单纯手术组术为29.4%(47/160),P=0.50;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5.7%和29.4%,P < 0.05。化疗效果PR组和SD/PD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8.5%和30.1%,P < 0.01。 结论 :新辅助化疗未增加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安全可行的;新辅助化疗能提高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化疗有效组患者预后好于化疗无效组。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病理及其他影像学特征分析
骆惊涛, 魏玺, 张仑
2014, 41(2): 123-12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453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超声、病理及其他影像学特征,加强临床医师对本病的深入认识。   方法   回顾性复习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治的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对该20例患者的临床、超声、病理及相关CT、MRI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超声表现为12例甲状腺双叶受累,8例单侧叶受累。主要特征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双叶或单侧一叶回声减低,粗糙不均,内可见多个低回声团块,其中16例颈部伴有多发肿大淋巴结。5例表现肿物侵及气管,1例出现食管与气管同时受压。   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最后确诊依靠病理学。如临床发现颈部肿物短时间迅速增大,且超声表现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基础上的恶性征象,应考虑到淋巴瘤,及时做针吸或切取活检,以便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金龙胶囊在中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中的作用
邹嵩, 汪琛, 邱克勤, 田云飞, 陈仁华
2014, 41(2): 127-13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319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金龙胶囊在中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中的作用。   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中晚期胰腺癌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金龙胶囊+动脉灌注化疗30例),对照组(动脉灌注化疗30例)。两组均采用健择1 000 mg/m2加入1 000 mL的生理盐水中动脉灌注。   结果   ①治疗组CR 0例;PR 8例;SD 17例;PD 5例,总有效率(CR+PR+SD)83.33%;对照组CR 0例,PR 4例,SD 12例,PD 14例,临床有效率(CR+PR+SD):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主要为Ⅰ~Ⅱ级不良反应,Ⅲ~Ⅳ级较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对症治疗后能耐受;③两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④远期疗效: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3.3%,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3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   金龙胶囊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胰腺癌提高了中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疗效,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microRNA在胃癌中的生物学作用
唐云云, 唐海林, 苏琦
2014, 41(2): 131-13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20131932
摘要:
microRNA(miRNA)是一类含量丰富且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RNA分子,调控细胞分裂、分化、调亡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并且在很多疾病中表达失调。miRNA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对miRNA的研究正逐步从肿瘤分子研究走向临床应用领域,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癌症的诊断以及作为靶分子用于治疗已逐渐得到确认。本文对miRNA在胃癌中作为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预后、药物反应以及易感性的预测等方面的潜能进行综述。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血管异质性*
刘志勇, 孙保存
2014, 41(2): 134-13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098
摘要:
肿瘤血管新生是肿瘤发生和恶性演进过程中基本的生物学过程。传统的血管生成理论认为肿瘤血管新生主要通过由宿主血管网内皮细胞增殖、迁移长入肿瘤组织或由肿瘤组织募集骨髓中的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以构建新生血管,即内皮依赖性血管是肿瘤血供的唯一方式。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的微循环网络是异质性的且肿瘤干细胞在肿瘤血管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对不同肿瘤血管新生模式的作用及其作为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潜在靶点做一概述,并对肿瘤干细胞促血管生成研究中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综 述
胰腺癌肝转移治疗进展
欧阳华强, 潘战宇, 谢广茹
2014, 41(2): 138-14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662
摘要:
胰腺癌肝转移(pancreatic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es,PCLM)为临床难治性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仅极少数患者具有手术机会。全身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FOLFIRINOX方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和亚叶酸钙)已成为体能状况良好的PCLM患者的一线化疗方案。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仍居重要地位,其中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凸显优势,成为PCLM一线化疗的新标准。吉西他滨联合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暂无新的突破。全身化疗联合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有可能改善PCLM患者的生存率,尚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加以证实。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近距离放疗栓塞术等尚处探索阶段。基于化疗、放疗与中草药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方兴未艾。本文就PCLM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结肠癌肝转移物理消融治疗的新进展
王俊锋, 郭志
2014, 41(2): 142-14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2.20131179
摘要:
物理消融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它可以有效地原位破坏结肠癌肝转移病灶,同时保留周围正常肝组织。与手术相比,消融治疗创伤较小、易于开展且可以重复。对于不能切除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有较好的局部控制,对于肝功能较差或存在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可以作为替代治疗。它可以人为地增大手术切缘,增加手术切除率。当结合肝切除时可以清除肝多发病灶和外科手术不能切除的病灶。消融治疗的主要限制在于局部复发和治疗相关并发症,将其作为多学科治疗的一部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病例报告与分析
肾脏神经内分泌癌1例
孙方浩, 魏晋, 刘星, 高立勇
2014, 41(2): 147-14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017
摘要:
原发腹膜畸胎瘤1例
侯素平
2014, 41(2): 148-14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2013047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