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41卷  第21期

基础研究
华南地区黑色素瘤癌基因突变谱分析
周启明, 张星, 丁娅, 彭瑞清, 颜淑梅, 张晓实
2014, 41(21): 1343-134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2055
摘要:
  目的  研究华南地区黑色素瘤的癌基因突变谱, 为黑色素瘤分子靶向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年3月至2009年4月黑色素瘤病理组织蜡块86例, 其中肢端黑色素瘤28例、黏膜黑色素瘤28例、非慢性阳光损伤型黑色素瘤30例, 采用Sequenom平台(OncoCarta Panel v1.0和MassARRAY体系)研究黑色素瘤癌基因的突变谱。  结果  有38.4%(33/86)的黑色素瘤病灶可见基因突变, 突变的基因包括BRAF (16.3%)、NRAS (10.5%)、KIT (5.8%)、EGFR (4.7%)、HRAS (2.3%)、KRAS (2.3%)、MET (2.3%)和PIK3CA (1.2%)。其中BRAF突变型患者与野生型相比发病年龄早[(45.7±15.3)岁vs.(55.9±12.7)岁, P=0.01], NRAS突变型患者与野生型相比溃疡表现率高(88.9% vs.48.1%, P=0.049)。  结论  本研究是对华南地区黑色素瘤癌基因突变谱的综合分析, 有利于进一步指导华南地区黑色素瘤的个体化治疗。
Wip1在甲状腺癌细胞中表达的临床及生物学意义
张文军, 郑立春, 柴连海, 张晓明, 夏安庆, 胡耀杰
2014, 41(21): 1348-135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291
摘要:
  目的  探讨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 1, Wip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导入靶向Wip1的siRNA对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73例甲状腺癌组织及距其癌组织边缘5 cm以上的镜下未见浸润的正常组织中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脂质体介导将Wip1基因siRNA瞬时转染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 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K1细胞内Wip1基因的表达水平, 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FCM)观察细胞增殖、凋亡、周期变化情况。  结果  Wip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8%、9.6%, 较正常甲状腺组织明显升高(χ2=47.036, P < 0.05)。Wip1 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相对量分别为0.665±0.046、0.225±0.039, 较正常甲状腺组织明显升高(t=12.637, P < 0.05)。Wip1蛋白、mRNA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 而与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有关(P < 0.05)。RT-PCR及Western blot证实, siRNA沉默的K1细胞中Wip1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未转染组明显降低(t=17.039, t=14.637, P < 0.05)。MTT、细胞凋亡及周期结果表明, siRNA沉默的K1细胞其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G0+G1期细胞数比例升高, 而G2+M期和S期细胞数比例降低(P < 0.05)。  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中Wip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升高, 且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分化有关, Wip1参与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周期这一生物学过程。
临床研究与应用
非小细胞肺癌自适应放疗剂量学研究
杨柳婷, 陈龙, 黄江琼, 付庆国
2014, 41(21): 1353-135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974
摘要:
  目的  探索非小细胞肺癌实施自适应放疗后危及器官(肺、心脏、脊髓)受照剂量的变化, 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降低后靶区处方剂量的变化。  方法  1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均行两次定位CT扫描, 以实行自适应放疗。通过MIM软件, 将两次计划进行融合。比较实行自适应放疗后, 保证靶区剂量不变的情况下, 危及器官的受量有无降低; 以及在保证正常组织器官受照剂量与原计划相似的情况下靶区剂量提升的空间。  结果  自适应放疗后, 在保证靶区受照剂量不变的情况下, 肺部V20平均降低3.53%, V30降低2.55%, 而全肺平均受照剂量降低2.11 Gy; 心脏V30平均降低4.19%、V40降低3.72%;脊髓最大受量平均降低3.52 Gy。危及器官受量与不行自适应放疗时相似的情况下, 靶区(PGTV)照射剂量平均提高1.25 Gy。  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过程中, 适时行自适应放疗能够减少周围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提高靶区(PGTV)的处方剂量。
谷胱甘肽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ALL HD-MTX不良反应的关系
任艳飞, 袁秀丽, 岳丽杰, 邹泽巧, 谢偲, 丁慧, 宋萍, 刘畅
2014, 41(21): 1358-136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070
摘要: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 GSTP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 HD-MTX)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关系。  方法  应用巢式PCR (Nest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el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 DGGE)和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51例儿童ALL GSTP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 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AE)对HD-MTX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筛查出3个GSTP1 SNPs位点即rs1695(A313G)、rs1138272(G439T)和rs4891(T555C)。rs1695/rs4891多态性位点包括32例(62.7%)野生型、16例(31.4%)杂合型和3例(5.9%)纯合型, rs1138272多态性位点仅包括1例(2.0%)杂合型和1例(2.0%)纯合型。3个SNPs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1.6%、2.9%和21.6%。GSTP1 rs1695/rs4891多态性位点中AG+GG/TC+CC基因型与外周血血红蛋白减少有关(OR=0.25, 95% CI=0.06~1.00, P=0.049), GSTP1 rs1695/rs4891多态性位点中AG+GG/TC+CC基因型与高危组患儿胃肠毒性发生有关(OR=0.125, 95% CI=0.02~0.78, P=0.026)。  结论  GSTP1 rs1695/rs4891多态性与ALL儿童HD-MTX化疗后外周血血红蛋白降低以及中高危组ALL儿童发生胃肠毒性有关。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的相关性研究
冀为, 周岩, 牛瑞芳
2014, 41(21): 1363-136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221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分子分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 分析乳腺癌患者免疫状态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初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的患者372例。均对入组患者采血,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的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分析CD4+/CD8+比值的大小、调节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相关指标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372例乳腺癌患者中, Luminal A型为133例(35.8%)、Luminal B型为124例(33.3%)、HER-2过表达型为48例(12.9%)、三阴性为67例(18.0%)。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外周血CD4+/CD8+比值越高, 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越长(P < 0.05), Treg细胞含量越低, 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也越长(P < 0.05), 但CD4+/ CD8+比值与Treg细胞含量并非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其他三种类型的乳腺癌中, CD4+/CD8+比值、Treg细胞含量与患者无病生存率无关(P>0.05)。NK细胞含量与以上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并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  结论  外周血CD4+/CD8+比值、Treg细胞含量可有效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无病生存率, 但并非其独立的预后因素。
24例与癌并发的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耿振宏, 孙希印, 魏超, 韩莹, 董艳光, 李新功
2014, 41(21): 1368-137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058
摘要:
  目的  研究与消化道癌并发的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对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东营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7例胃肠间质瘤病例, 观察CD117、CD34、SMA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表达。观察并发胃肠道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 重点观察肿瘤异型性、核分裂活性、细胞增殖活性标记物Ki-67的表达特点, 与未并发胃肠道癌的病例进行比较。  结果  157例中并发胃肠道癌者24例, 占15.3%。其中男14例, 女10例, 男女之比为1.4:1。年龄41岁~66岁, 中位年龄55岁。24例中7例位于食管中段或下段, 15例位于胃壁, 2例位于空肠。肿瘤直径0.6~3.8 cm, 平均(1.50±0.85) cm, 4例有轻度异型性, 其余无异型性。核有丝分裂0~5个/50HPF, 平均(0.79±1.83)个/ 50 HPF, Ki-67指数0~7.72, 平均2.16±3.26。并发癌瘤包括食管癌5例, 胃食管交界处癌2例, 胃癌15例, 肠癌2例。作为对照, 未并发消化道癌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33例, 其中男74例, 女59例, 男女之比为1.25:1。年龄43~71岁, 中位年龄54岁。114例发生于胃, 13例位于肠, 6例食管。肿瘤直径2.4~15.5 cm, 平均(6.11±7.09) cm。82例显示不同程度的异型性, 68例诊断为中危险度, 14例为高危险度。核有丝分裂0~53个/50 HPF, 平均(3.81±23.67)个/50 HPF。Ki-67指数0~39.21, 平均6.22±16.96。并发癌的胃肠间质瘤较未并发癌者比较, 男女病例比值较高, 瘤体平均直径较小, 核分裂指数和Ki-67阳性指数显著较低(分别为t=1.981, P < 0.05;t=1.993 5, P < 0.05)。  结论  15.3%胃肠间质瘤是并发癌。并发的胃肠间质瘤多数没有特殊临床症状, 因癌手术后标本大体检查时发现。其增殖活性显著低于未并发癌的胃肠间质瘤, 可能属于发生早期的肿瘤
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山长平, 夏重升, 杨娅, 王军业, 苏修军
2014, 41(21): 1374-137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444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明确的2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PL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分析PLR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评价PLR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  结果  全组患者术前PLR为45.45~272.66,中位值为130。低PLR组(≤130)127例,高PLR组(>130)128例,PLR与肿瘤部位、T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均P < 0.05)。低PLR组和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9.6%和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及PLR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及PL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分层分析显示,在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低PLR与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及0.037)。  结论  术前PLR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99Tcm-IT-Rituximab示踪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四肢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应用
刘佳勇, 方志伟, 樊征夫, 白楚杰, 薛瑞峰, 李舒, 张路, 高天
2014, 41(21): 1379-138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260
摘要:
  目的  研究99Tcm-IT-Rituximab示踪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的准确性及可行性; 探讨其在四肢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 北京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收治的67例四肢皮肤MM患者接受99Tcm-IT-Rituximab示踪的SLNB。统计SLNB的检出率和阳性率, 分析SLB状态与T分期、溃疡、年龄、性别、部位等临床特征的关系, 分析其对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的影响。  结果  67例患者均通过γ探测仪检测到SLN, 检出率为100%;SLN阳性15例, 阳性率为22.4%。χ2检验提示SLN转移与患者年龄、原发灶T分期及是否溃疡有关(P < 0.05)。63例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24~69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 SLN阴性组的3年OS和DFS均优于SLN阳性组(OS:93.9% vs.57.1%, P < 0.01;DFS:79.6% vs.28.6%, P < 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SLN状态和T分期是影响黑色素瘤DFS的独立因素。  结论  99Tcm-IT-Rituximab标记的SLNB能很好地反映恶性黑色素瘤的淋巴结转移状态, 对判断预后、准确分期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其操作简单, 准确性良好, 是一种方便可行的SLNB手段。
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数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李博斐, 王玮, 李元方, 沙维斯, 詹友庆, 周志伟
2014, 41(21): 1383-138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127
摘要: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组数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胰科200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1 009例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取超过15枚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淋巴结分组采用日本第13版胃癌处理规约的定义。应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探讨淋巴结转移组数(n group, Ng)与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将淋巴结转移组数分为5组:无淋巴结转移(Ng0)、1组淋巴结转移(Ng1)、2组淋巴结转移(Ng2)、3~5组淋巴结转移(Ng3)、6组及以上淋巴结转移(Ng4), 3年生存率分别为91.6%、84.7%、72.0%、59.6%、43.0%, 5年生存率分别为89.9%、82.4%、66.9%、54.6%、38.3%, 各组间3、5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Ng越高, 5年生存率越低, Ng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Ng是对于现行UICC N分期的良好补充。
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中涎腺功能的全面保护
程皖琴, 郑斯明, 苏勇, 吴峥, 周树, 胡江
2014, 41(21): 1389-139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991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 radiation therapy, IMRT)患者各涎腺功能的保护方法。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101例连续于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接受IMRT鼻咽癌患者, 勾画危及器官, 包括腮腺、颌下腺、口腔, 于3、6、12、18、24个月复查时采用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评分口干程度情况, 并结合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s, DVH)进行分析。  结果  腮腺平均剂量(MD)为37.4 Gy (患侧), 33.8 Gy (健侧); 颌下腺MD为51.6 Gy (患侧), 45.7 Gy (健侧); 口腔MD为38.2 Gy。77.2%(78/101)患者放疗结束后6个月口干症状明显改善, 1年后中度(G3)以上口干患者 < 5.0%(5/101)。  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 放疗后口干燥症明显改善; 限定至少一侧腮腺V30~35≤50.0%, 至少一侧颌下腺V40~45≤66.7%~50.0%, 口腔MD < 40 Gy可有效保护唾液腺功能。
保乳术后放疗对乳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
郑瑛, 陈钦, 贾苗苗, 梁至洁, 曹旭晨
2014, 41(21): 1394-139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848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放疗(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therapy, PMRT)对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pN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 LNR)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术后放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8年2月至2007年3月152例行保乳手术并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比较LNR和pN分期对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 并在LNR基础上, 根据PMRT与否比较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  结果  152例患者被分为pN1(114例)、pN2(23例)、pN3(15例), 其中LNR < 0.21为114例, 位于0.21~0.65为26例, >0.65为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切检总数、pN、LN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状态、放疗与否均与DFS、OS具有相关性(P < 0.05), 诊断年龄和化疗方案仅与OS具有相关性(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LNR、PMRT依然是DFS、OS的独立预测指标(P < 0.05), 而p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分析时仅在LNR < 0.21术后放疗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LNR作为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可用于评价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针对不同的LNR分级, 需要进一步细化PMRT的适应症。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TFPI-2对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魏熙胤, 臧凤琳, 孙保存
2014, 41(21): 1399-140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336
摘要: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是具有库尼(Kunitz)结构域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新近发现,TFPI-2在恶性肿瘤中表达降低,并与肿瘤转移、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该分子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包括启动子CpG岛超甲基化、ERK1/2信号途径、JNK信号途径等。TFPI-2的主要功能体现在维持肿瘤微环境的稳定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目前认为,TFPI-2在调节细胞增殖、凋亡以及血管生成拟态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FPI-2在肿瘤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细胞凋亡、血管生成中作用进行综述,为其在肿瘤的预防、诊断及基因治疗中开展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脂质体在肿瘤治疗和示踪研究中的新进展
丁杰, 胡立江, 康星, 曹科, 管文贤
2014, 41(21): 1403-140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740
摘要:
脂质体(liposome, LP)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球形磷脂双分子层囊泡, 由于生物体质膜的基本结构也是磷脂双分子层膜, 脂质体具有与生物体细胞相似的结构, 因此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同时也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免疫原性小及无明显毒性等优势。脂质体作为药物的有效载体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其封装荧光染料进行肿瘤方面的示踪研究也有所报道。随着表面修饰材料及制备方法的不断发展, 脂质体作为一种运输载体将更具明显优势, 目前研究热衷以长循环和靶向脂质体封装药物和荧光染料的研究。本文将主要讨论长循环和靶向脂质体在肿瘤研究的应用和进展。
综述
晚期胃癌靶向治疗进展
黄鼎智, 巴一
2014, 41(21): 1408-141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171
摘要:
胃癌化疗敏感性较低, 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传统化疗疗效极其有限。以分子表型为指引的靶向治疗是进一步提高胃癌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曲妥珠单抗已被证明与化疗联合可以提高初治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生存。相对于安慰剂, Ramucirumab延长了二线治疗患者的生存。抗C-MET单克隆抗体Rilotumumab在Ⅱ期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然而, 大多数的靶向药物都未能在胃癌的临床研究中获得成功。寻找胃癌关键的靶基因, 开发更有效靶向药物仍任重道远。
二甲双胍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穆兰, 邢芳, 肖盟, 王欣
2014, 41(21): 1413-141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613
摘要:
糖尿病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并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二甲双胍作为一种降糖药除了能降低血糖外, 尚有抑制多种癌症的作用, 并对乳腺癌有独特的作用, 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被证实能抑制乳腺癌细胞, 甚至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且曲妥株单抗耐药的乳腺癌细胞、乳腺癌干细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二甲双胍尚能减低糖尿病患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乳腺癌组织学级别、增加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 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将从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阐明二甲双胍对乳腺癌的抑制机制。
病例报告与分析
肝胆管囊腺瘤合并先天性胆管扩张症1例
李恩亮, 冯潜, 邬林泉
2014, 41(21): 1416-141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29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