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41卷  第24期

专家共识
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国专家共识导读
沈志祥
2014, 41(24): 1549-154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945
摘要:
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抗淋巴瘤联盟,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中华血液学会白血病淋巴瘤组
2014, 41(24): 1550-155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944
摘要:
特约综述
软组织肉瘤治疗进展
石远凯, 郏博
2014, 41(24): 1556-156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668
摘要:
肉瘤是一组少见的具有不同临床和病理特征的间叶来源的肿瘤。整体上肉瘤可分为两大类,软组织来源的肉瘤和骨肉瘤。肉瘤大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5%。软组织肉瘤包含50多种不同的组织学亚型,最常见的亚型包括未分化多形性肉瘤、胃肠间质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和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等。手术是软组织肉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化疗疗效仍不理想。随着人们对其生物学行为认识的加深,近些年涌现的一系列新型靶向药物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总之,软组织肉瘤的治疗需根据疾病的组织学亚型、分子遗传学特点、分期及预后因素采取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模式。
会议报道
第9届国际腹膜癌大会报道
李雁, 于洋, 刘洋
2014, 41(24): 1561-156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972
摘要:
基础研究
PARP1及其活性产物PAR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慧兰, 李帅, 翟丽丽, 付丽
2014, 41(24): 1564-156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138
摘要:
  目的  探讨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1及其活性产物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poly ADP-ribose,PAR)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及非TNB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ARP1及PAR在107例TNBC及116例非TNBC中表达差异,将患者分为TNBC组和非TNBC组。  结果  PARP1与PAR均在细胞质或(和)细胞核呈现着色表达,TNBC组细胞核PARP1表达(χ2=9.258,P=0.002)及细胞质PARP1表达(χ2=3.879,P=0.049)均高于非TNBC组;TNBC组细胞核PAR表达低于非TNBC组(χ2=6.163,P=0.013),而细胞质PAR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TNBC组(χ2=7.454,P=0.006)。比较细胞核/细胞质PARP1及PAR表达,均未发现PARP1与PAR表达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在TNBC组细胞核/细胞质中PARP1均高表达,并较易表现为细胞质PAR阳性表达及细胞核PAR低表达,且PARP1与PAR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临床研究与应用
4期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切除范围对预后的影响
李鹏飞, 刘均澄, 甄子俊, 刘卓炜, 高远红, 朱佳, 王娟, 路素英, 孙斐斐, 张飞, 蔡瑞卿, 郭晓芳, 孙晓非
2014, 41(24): 1568-157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222
摘要:
  目的  探讨4期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stoma,NB)原发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与生存率的关系,分析不同手术切除程度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96例4期N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灶手术切除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未手术或仅活检或手术切除 < 50%的原发肿瘤;B组:手术切除50%~90%的原发肿瘤;C组:手术切除 > 90%的原发肿瘤;D组:手术肉眼完全切除原发肿瘤。  结果  96例4期NB患者,3年PFS和OS分别为32.8%和36.7%。A组24例,B组10例,C组23例,D组39例。A组和B组间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2),C组和D组间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但C组+D组生存率高于A组+B组,3年PFS分别为42.2%和17.8%(P < 0.001)。  结论  4期NB原发肿瘤90%以上完全切除联合化疗和(或)放疗可提高生存率,少量肉眼残留或镜下残留并不影响生存率。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徐杰, 齐大亮, 李绪斌, 王瑞霞
2014, 41(24): 1573-157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512
摘要: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7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彻底引流胸腔积液,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60 mg联合奈达铂60 mg胸腔内注入;对照组35例为单纯奈达铂60 mg胸腔内注入。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及奈达铂经胸腔置管于胸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用2周。1个月复查,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28%,高于对照组的48.57%(P < 0.05)。两组均有恶心、呕吐、外周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胸腔内灌注奈达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疗效优于单纯奈达铂,且不增加治疗的不良反应,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胸腹腔镜与开放手术食管癌切除术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中期食管癌的对比研究
刘波, 刘鹏飞, 康明强, 李旭, 邱明链, 赖繁彩
2014, 41(24): 1577-158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311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中期(Ⅱ、Ⅲ期)食管癌切除术二野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根治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胸、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行二野淋巴结清扫的Ⅱ、Ⅲ期食管癌410例资料(开放组193例、全腔镜组217例)。2组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肿瘤侵犯深度、肿瘤位置等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等,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  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206±138)mL vs.(240±111)mL,t=2.726,P=0.007],清扫淋巴结多[(26.6±8.6)枚vs.(21.7±9.2)枚,t=-5.626,P < 0.001],胸腔手术时间短[(157±36)min vs.(166±31)min,t=-2.696,P= 0.007],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25.8%(56/217)vs. 35.2%(68/193),χ2=4.303,P=0.038]。全腔镜组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 < 0.05),而吻合口狭窄、声音嘶哑发生率高于开放组(P < 0.05)。  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值得在Ⅱ、Ⅲ期食管癌中推广应用。
18例乳腺纤维腺瘤癌变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陈立美, 张丽娜, 张艳琦, 顾林
2014, 41(24): 1582-158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024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腺瘤癌变(carcinomatous change of the fibroadenoma,CCFA)的临床病理表现、诊疗及预后。  方法  对18例CCFA的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X线钼钯摄影、术后病理及预后分析。选取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患者超声检查资料24例、乳腺X线钼钯摄影资料20例,分别与CCFA患者超声检查12例、乳腺X线钼钯摄影10例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乳腺纤维腺瘤癌变组与FA组在内部回声、形态、边界及包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乳腺X线钼钯摄影显示CCFA组与FA组在边缘情况及是否存在细小密集钙化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而在肿块的形态、是否存在粗颗粒钙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 0.05)。CCFA发病多为早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CCFA患者5年DFS和OS均为91.67%(11/ 12)。单因素生存分析中仅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有转移者预后差(P=0.000 3)。  结论  超声检查及乳腺X线钼钯摄影在鉴别CCFA及FA方面有一定价值。CCFA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预后较好。
MicroRNA-100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利平, 王启之, 邓敏, 燕善军, 汪建超, 李大鹏, 汪强武
2014, 41(24): 1587-159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777
摘要:
  目的  探讨MicroRNA-100(miR-100)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及随访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者(4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血清总miRNA,在建立了稳定、敏感的血清miR-100绝对定量检测方法(qRT-PCR)的基础上,检测胃癌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R-100表达水平。分析胃癌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R-100表达差异及血清中miR-100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中miR-100的表达水平为(2.78±1.92)f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0.19±0.15)fmol/L,P < 0.01],同时miR-10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miR-100对胃癌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曲线下面积0.985);进一步分析发现:血清中miR-100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量、TNM分期等无明显差异(P > 0.05)。  结论  血清miR-100的检测可能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术式交流
右半结肠癌患者完整系膜切除术和D3根治术的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短期结果比较
丛进春, 陈春生, 冯勇, 马明星, 夏志秀, 刘鼎盛
2014, 41(24): 1591-159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276
摘要:
  目的  通过与开腹手术的比较,探讨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7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实施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其中开腹组82例、腹腔镜组96例,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生存率以及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  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要少于开腹组,切口长度也明显较开腹组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后者快,住院时间也较短(P < 0.001),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检出的淋巴结数无差异(P > 0.05)。术后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出血、尿潴留、肠梗阻、淋巴漏的并发症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中位随访56个月,开腹组和腹腔镜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9.0%和91.7%(P=0.35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6%和94.3%(P=0.8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是安全和可行的。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免疫调节分子在肿瘤化疗敏感性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吕丽, 宋鑫
2014, 41(24): 1597-160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608
摘要:
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逆转化疗耐药是当前肿瘤化疗研究热点。新近研究发现,免疫调节分子参与肿瘤化疗耐药,靶向干预免疫调节分子可以逆转化疗耐药,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度关注。研究已证实,免疫调节分子PD-L1、B7-H3、HMGB1、TRAIL、MyD88、细胞因子(TNF-α、IFN-α、IL-6)等在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同时,也能调控肿瘤细胞耐药特性,为逆转肿瘤化疗耐药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免疫调节分子在肿瘤化疗敏感性改变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生物化疗新方案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恶性间叶肿瘤的间叶-上皮表型转化研究进展
杨吉龙, 杜晓玲, 王国文, 杨蕴
2014, 41(24): 1602-160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559
摘要:
相对于上皮性肿瘤的上皮-间叶表型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间叶-上皮表型转化(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MET)的研究,恶性间叶性肿瘤中MET相关研究较少。MET在分子水平上反映为上皮性标志物如E-钙粘素E-cadherin的上调和间叶性标志物如波形蛋白Vimentin的下调,其过程涉及始动信号、转录因子调节、表面标志物的改变、信号通路改变等多个环节。本文概述了恶性间叶肿瘤中与MET紧密相关的TGF-β等始动因素、SNAI等关键转录因子、miRNA调节因素对重要细胞信号通路等影响及MET对肿瘤的演进及转归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为针对MET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综述
VEGF-C/D及其受体与胃癌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侯亚超, 邓靖宇, 梁寒
2014, 41(24): 1608-161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407
摘要:
淋巴管是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越来越多淋巴管生长因子和淋巴管标志物的发现,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D(VEGF-C/D)及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在肿瘤淋巴管生成、肿瘤经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取得了较大进展。VEGF-C/D的表达与胃癌淋巴道转移、癌周淋巴管密度、生存率、预后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此外,实验动物模型与体外实验研究显示,抑制VEGF-C/D表达在胃癌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现就VEGF-C/D及其受体与胃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利妥昔单抗在淋巴瘤维持治疗中的新进展
毕锡文, 陈廷超, 姜文奇
2014, 41(24): 1612-161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313
摘要:
利妥昔单抗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淋巴瘤治疗的单克隆抗体。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滤泡淋巴瘤等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对于诱导治疗获得缓解后的滤泡淋巴瘤,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为治疗指南所推荐。随着淋巴瘤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如何更好地把握维持治疗的适应症并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治疗策略,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利妥昔单抗用于淋巴瘤维持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MicroRNA-21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梁政, 周慧芳
2014, 41(24): 1616-161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2093
摘要: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认为结直肠癌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能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蛋白的表达,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miRNA-21是当前研究miRNA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miR-21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病例报告与分析
孤立性支气管混合型乳头状瘤恶变1例
高昱, 郭明, 魏凌云
2014, 41(24): 1619-161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87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