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41卷  第3期

特约综述
局部进展期GEJA综合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刘巍, 王玉栋, 王龙
2014, 41(3): 149-15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222
摘要:
胃食管交界部腺癌(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GEJA)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且发病率显著增加,但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争议。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较单纯手术均可改善局部进展期GEJA患者生存。而新辅助治疗中的新辅助放化疗较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手术切除率和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可进一步增加疗效。局部进展期GEJA患者的综合治疗数据多来源于食管癌或胃癌的随机临床研究,应开展更多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优化新辅助和辅助综合治疗,改善局部进展期GEJA患者的生存。本文对局部进展期GEJA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基础研究
Fbxw7通过降解c-Myc和Cyclin E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和生长阻滞
曾长青, 黄良祥, 黄海啸, 陈林昊, 郑羽, 池良杰
2014, 41(3): 153-15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891
摘要:
  目的  检测Fbxw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Fbxw7在20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应用Fbxw7过表达质粒和Fbxw7 shRNA分别转染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AZ521,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Fbxw7及其靶蛋白c-Myc和Cyclin E表达变化, 通过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Fbxw7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结果  Fbxw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 < 0.05);Fbxw7过表达的MGC-803细胞中c-Myc和Cyclin E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Fbxw7过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和生长阻滞(P < 0.05);敲低AZ521细胞中Fbxw7表达引起c-Myc和Cy- clin E蛋白蓄积, 导致细胞凋亡减少和增殖能力增强(P < 0.05)。  结论  Fbxw7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 其可能通过泛素化降解c-Myc和Cyclin E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和生长阻滞, 提示Fbxw7在胃癌中可能作为关键抑癌因子发挥功能。
乳腺癌中FoxP3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霍莉莉, 李慧, 魏枫, 赵华, 任秀宝
2014, 41(3): 158-16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533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FoxP3、TGF-β1的表达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4例乳腺癌组织中FoxP3、TGF-β1、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的表达情况, 分析乳腺癌FoxP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以及FoxP3、TGF-β1的表达和EMT发生之间的关系。  结果  FoxP3与TGF-β1的表达率和EMT的发生率分别为36.5%(27/74)、39.2%(29/74)和40.5%(30/74)。乳腺癌FoxP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 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FoxP3和TGF-β1的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而TGF-β1可以促进EMT发生(P < 0.05)。  结论  FoxP3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EMT的发生相关, 可能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可能性的标记物。
SHMT1多态性与ALL儿童HD-MTX不良反应的关系
丁慧, 岳丽杰, 于洁, 谢偲, 杨春兰, 任艳飞, 刘畅
2014, 41(3): 162-16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420
摘要:
  目的  研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serine hydroxymethyltransferase 1, SHMT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儿童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 HD-MTX)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以51例接受HD-MTX化疗的ALL患儿为研究对象, 统计分析其应用HD-MTX后产生的临床表现; 提取mRNA后逆转录为cDNA,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结合DNA测序检测SHMT1多态性(rs1979277、rs3783、rs1979276、rs12952556), 并分析其与HD-MTX不良反应的关系。  结果  接受HD-MTX化疗的ALL患儿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rs3783(C>G)、rs1979276(C>T)、rs12952556(A>G)及rs1979277(C>T)的基因型分布情况相同, rs1979277多态性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无关(P>0.05), 但其CT及TT基因型可以降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风险(CT: OR=0.129, 95% CI:0.020~0.817, P=0.03;TT:OR=0.103, 95% CI:0.017~0.620, P=0.013)。  结论  rs1979277、rs3783、rs1979276及rs12952556的联合作用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无关, 但它们之中一个或多个位点可能降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临床研究与应用
SRF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左静, 刘亮, 赵敏, 左连富
2014, 41(3): 166-169.
摘要: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中血清应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 SRF)的表达水平, 探讨SRF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  方法  利用RNAi技术沉默胃癌SGC-7901细胞SRF基因, 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Real-time PCR法检测SRF基因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SRF蛋白表达水平,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结果  RNAi技术沉默胃癌SGC-7901细胞SRF基因后SRF蛋白下调为空白对照组的40.1%, 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 siRNA转染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 抑制率为64.24%, 周期阻滞于G0/G1期(P < 0.05)。  结论  SRF在胃癌细胞中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以此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SRF很可能是胃癌防治的一个重要靶点。
Aurora-A mt-P53和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苏晓路, 李晓鸣, 田卫华, 张煦
2014, 41(3): 170-17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265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心体相关激酶Aurora-A、突变型P53(mt-P53)和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规律, 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Aurora-A、mt-P53和c-myc在130例大肠癌、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病理学参数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Aurora-A在正常大肠组织、癌旁组织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 35%, 69%。mt-P53分别为0, 20%, 57%。c-myc分别为0, 37%, 76%。与正常大肠组织和癌旁相比, 癌组织中Aurora-A、mt-P53和c-myc的表达明显升高(P < 0.01);三者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程度有关(P < 0.05), mt-P53和c-myc还与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 < 0.05)。在大肠癌中Aurora-A的阳性表达与mt-P53、c-myc的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62, P < 0.01;r=0.487, P < 0.01), mt-P53和c-myc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r=0.242, P < 0.01)。  结论  Aurora-A和c-myc蛋白的过表达与P53的突变在大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分析Aurora-A、mt-P53和c-myc蛋白的表达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长期生存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苏端玉, 吴君心, 侯如蓉
2014, 41(3): 175-17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965
摘要:
  目的  探讨Ⅱ/Ⅲ期直肠癌长期无瘤生存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影响因素。  方法  对107例Ⅱ/Ⅲ期直肠癌无瘤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 分析其临床影响因素。  结果  保肛者的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功能较造口者好, 性功能影响较造口者小, 但大便情况较造口者差(P < 0.05);治疗手段增多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下降, 疲倦和失眠越明显(P < 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是影响Ⅱ/Ⅲ期长期生存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因素, 呈负相关, 即治疗手段增多, 生存质量有所下降。  结论  治疗方式是Ⅱ/Ⅲ期无瘤生存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预后因素, 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改进医疗技术, 合理的放化综合治疗,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TI-RADS评分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刘立彬, 胡尔维, 姜训圳, 张杰, 何向辉
2014, 41(3): 180-18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659
摘要: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患者超声影像特征, 通过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 tem, TI-RADS)对甲状腺癌性结节进行分级, 期望对甲状腺癌术前定性做出更好预测。  方法  将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并经病例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160例共235枚病灶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的大小、数量、外部形态、边界清晰程度及病变肿块、周围血流分布特征, 235个病灶按TI-RADS分级进行评分, 评价TI-RADS评分在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结果  本组病例所示恶性结节176枚, 其中形态欠规则, 边界不清楚144枚(81.8%), 内部不均匀低回声或稍低回声152枚(86.4%), 内部探及沙砾样钙化灶144枚病灶(81.8%)。TI-RADS分级评分4、5级160枚(90.91%), TI-RADS分级评分2、3级16枚(9.09%)。  结论  甲状腺彩超声像图中出现边界不清, 形态不规则, 低回声或稍低回声肿块, 肿块内探及沙砾样钙化灶, 肿块内部丰富血流信号是诊断甲状腺癌的重要指标, 甲状腺癌病灶结节中TI-RADS分级评分为4、5级者有较高阳性率, 对甲状腺癌术前定性预测有一定意义。
胃癌原发灶与胃镜活检标本及淋巴结转移灶中Her-2状态的比较
王晨曦, 张军
2014, 41(3): 184-18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796
摘要:
  目的  评估胃镜活检及转移淋巴结取样用于预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实际状态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并研究原发灶Her-2状态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按照《胃癌Her-2检测指南》中规定的检测流程对107例胃镜活检标本、手术标本及76例淋巴结转移灶的Her-2状态分别进行判读, 将检测  结果  进行比较。  结果  107例标本中胃镜活检标本与胃癌原发灶Her-2状态的一致率为86.9%, 两类标本的Her-2状态具有一致性(Z=6.3813, P < 0.000 1);76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Her-2状态的一致率为81.6%, 二者的Her-2状态具有一致性(Z=3.0274, P=0.002 5);胃癌Her-2状态与Lauren分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 < 0.05)。  结论  胃镜活检标本及淋巴结转移灶与胃癌原发灶的Her-2状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前两者能够较好的预测胃癌原发灶的Her-2状态; 需要制定一个专门针对淋巴结转移灶的Her-2评分标准以完善胃癌的Her-2诊断系统; 胃癌Her-2状态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有关。
胃原发性绒毛膜癌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王李杰, 白莉, 井方方, 苏丹, 张婷, 毛志远, 焦顺昌
2014, 41(3): 189-19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871
摘要:
  目的  胃原发性绒毛膜癌(primary gastric choriocarcinoma, PGC)少见, 汇总分析国内报道的病例, 探讨PG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策略。  方法  报道本院2例患者, 同时以"胃原发性绒毛膜癌"、"胃绒毛膜癌"、"异位绒毛膜癌"为检索词, 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总结分析纳入文献的临床资料。  结果  纳入14篇文献, 结合本院2例患者, 共报道PGC患者16例, 男性12例, 女性4例, 发病年龄42~79岁, 平均年龄57.69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不适(12例); 11例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 HCG-β均升高; 13例患者可见器官或淋巴结转移, 6例患者可见2个或2个以上器官转移, 转移主要器官为肝、胃周淋巴结、肺、脑、腹腔; PGC以溃疡型为主, 12例表现为溃疡, 伴坏死、出血, 4例表现为肿物, 病变可发生在胃小弯(5例), 胃窦(6例), 贲门(2例), 胃体(3例); PGC在组织学上常与多种肿瘤成份共同存在, 其中合并腺癌7例, 腺、鳞癌2例, 腺癌及印戒细胞癌1例, 6例为单纯的绒毛膜癌成分; 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是PGC的主要治疗  方法  , 14例患者经历了手术治疗, 7例患者手术后行全身化疗, 1例患者行单纯化疗; 10例患者进行随访, 8例患者在确诊后6个月内死亡。  结论  PGC是一种罕见的胃恶性肿瘤, 多发于老年男性,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HCG-β均升高, 病理检查可确诊, 早期以手术切除联合化疗为首选, 晚期患者以全身化疗为主, 预后极差。
危及器官边界在估计心脏亚结构照射剂量中的作用
黎艳萍, 王晓红, 李莹, 李俊玉, 谭文勇, 胡德胜
2014, 41(3): 194-19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395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亚结构(CS)的计划危及体积(PRV)在左乳癌调强放疗(IMRT)中估计CS照射剂量的作用。  方法  勾画23例左乳腺癌保乳后IMRT患者的CS, 以CS的平均运动幅度为外放边界建立PRV。设计2个不同的IMRT计划并计算CS及PRV的体积、平均剂量、最大剂量(D2%)和标准差, 并计算CS和其PRV的平均剂量、D2%的差别。  结果  与CS本身相比, 心脏和左心室PRV体积增加50%~80%, 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PRV体积增加18.7~42.6倍。在两个不同IMRT计划中, 心脏、心脏前壁区域(AMT)、前降支及相应的PRV的平均剂量分别为9.4~11.4 Gy、11.0~17.5 Gy、22.6~27.8 Gy, 其D2%分别为24.5~36.2 Gy、28.2~38.8 Gy、36~45 Gy。冠状动脉左右主干、右缘支和左旋支的平均剂量为8.6~14.9 Gy, D2%为12.5~23.7 Gy。与CS的剂量相比, 相应的PRV的平均剂量差别为-2.5%~12.5%, D2%增加了8.0%~43.1%。多数CS的PRV剂量的标准差明显增大。  结论  在左乳癌保乳后IMRT中CS和相应PRV的平均剂量差别 < 12%。
替吉奥或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马晴晴, 曲颜丽, 唐勇
2014, 41(3): 200-20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536
摘要:
  目的  比较替吉奥或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1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61例接受紫杉醇脂质体+替吉奥方案, B组57例接受紫杉醇脂质体+奥沙利铂方案; 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体能状态和不良反应。  结果  A组ORR、DCR、mTTP分别为31.1%、75.4%、4.2个月, B组分别为29.8%、71.9%、3.8个月,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mOS分别为10.5个月和8.9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Ⅲ~Ⅳ度腹泻及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较A组严重(P < 0.05)。  结论  两种含紫杉醇脂质体化疗方案应用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相当, 提示替吉奥/紫杉醇脂质体方案在总生存期和耐受性方面可能优于奥沙利铂/紫杉醇脂质体方案。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候选致病基因的研究及展望
高明, 于洋, 贾永胜
2014, 41(3): 204-20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099
摘要:
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为一级亲属中有2例或2例以上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甲状腺癌患者的家族, 并排除甲状腺癌致病因素暴露史。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性遗传病。与散发性非髓样甲状腺癌相比, 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发病年龄更低, 发病率更高且转移率更高。因此, 一般认为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的预后更差。尽管已有部分报道, 但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的致病基因尚未明确。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以其快速、高通量以及低成本而被广泛应用, 因此适用于寻找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的致病基因或易感基因。
乳腺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张柏林, 宋丰举
2014, 41(3): 207-21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2011
摘要:
乳腺癌的发生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研究乳腺癌的体细胞突变谱有助于明确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过程。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乳腺癌基因组学的研究有了一系列新的认识。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到新的乳腺癌相关基因, 这些基因的突变频率较低, 不同患者的突变基因却涉及某些通路的失调。某些乳腺癌基因组中可识别特异性突变签名, 但一般不反映环境暴露。尽管所有肿瘤中瘤内异质性均存在亚克隆突变, 均有一个优势克隆占全部乳腺癌细胞的50%以上。乳腺癌基因组学旨在促进向个体化医学转化, 基于基因组信息的乳腺癌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综述
降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新技术——腋窝反向淋巴制图的研究进展
贾苗苗, 梁至洁, 陈钦, 曹旭晨
2014, 41(3): 211-21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708
摘要: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 ARM)技术是指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和/或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 SLND)中显示上肢淋巴管道并对其予以保护, 从而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是针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一项新兴技术, 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相关临床试验, 分析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显示方法, 评估保留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可行性, 评价ARM技术对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临床意义。
剪接变异体的肿瘤靶向性研究进展
李燕妮, 姚晖
2014, 41(3): 215-21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008
摘要:
剪接变异体是mRNA前体选择性剪接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功能或活性的转录本。随着越来越多的肿瘤特异性剪接变异体的发现, 剪接变异体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由于肿瘤特异性剪接变异体的表达模式和活性都极具特征性, 提示针对靶向肿瘤细胞的剪接体的基因治疗将更具特异性, 并对正常组织产生较小的影响。临床试验应用反义寡核苷酸下调了影响肿瘤细胞存活率的mRNA并改变其剪接模式, 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新的肿瘤特异性剪接变异体的识别以及治疗策略的不断改进, 剪接变异体及剪接模式的改变将成为研究肿瘤安全、有效治疗方法的一个重要领域。
病例报告与分析
胃癌前列腺转移1例
杨涛, 郭亮, 杨凌博, 侯宇川
2014, 41(3): 218-21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12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