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42卷  第13期

显示方式:
P38与内质网应激诱导胃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关系*
冯若①, 王丽萍①, 柴玉荣①, 郭文文①, 翟文龙②
2015, 42(13): 637-64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508
摘要:
目的:探讨P 38在内质网应激诱导胃癌细胞中对顺铂产生耐药的作用。方法:采用衣霉素及毒胡萝卜素建立胃癌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物GRP 78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内质网应激能否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Westernblot技术检测内质网应激对P 38激活状态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P 38通路受阻能否逆转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现象。结果:衣霉素(或毒胡萝卜素)处理胃癌细胞BGC 823 及SGC 79018、16、24h 后,GRP 78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0 h 组。衣霉素(或毒胡萝卜素)组、顺铂组及衣霉素(或毒胡萝卜素)加顺铂组胃癌细胞系的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衣霉素(或毒胡萝卜素)加顺铂组凋亡率明显低于顺铂组(P < 0.05)。 衣霉素(或毒胡萝卜素)处理胃癌细胞BGC 823 及SGC 79018、16、24h 后,P 38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0 h 组,而各组P 38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 38抑制剂SB203580或PD169316均可抑制P 38的激活。阻断P 38通路可基本恢复内质网应激状态下胃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P < 0.05)。结论:内质网应激可通过激活P 38通路诱导胃癌细胞对顺铂产生耐药,阻断该通路可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胃癌细胞对其耐药现象。
PLXNC1 多态性与广西肝癌遗传易感的关系及其表达*
何承诚, 谢裕安, 毛赛兰, 黄正, 闫雷, 赵瑞强
2015, 42(13): 642-64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397
摘要:
目的:探讨PLXNC1 基因多态性与广西肝癌遗传易感性关系及表达。方法:以广西20个肝癌高发家族(肝癌家族组79例)和10个健康对照家族(健康对照组4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两组中PLXNC1 基因rs 2272335 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LXNC1 在不同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LXNC1 基因rs 2272335 位点健康对照组人群中携带C 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干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 )的风险分别是T 等位基因型个体的4.16倍(95%CI 为0.37~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2)。核心成员组与 肝癌患者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LXNC1 基因rs 2272335 位点基因型TT、TC、CC在肝癌患者组人群、核心成员组人群、健康对照组人群三组间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肝癌组织中,PLXNC1 蛋白表达水平3.12± 1.12显著高于肝癌癌旁组织1.54± 0.67和正常肝组织1.23± 0.87(P < 0.05)。结论:PLXNC1 基因rs 2272335 位点C 等位基因型可能是广西HCC 发生的危险因素。PLXNC1 过度表达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
心率减速力检测在预测表阿霉素心脏毒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俸艳英①, 阳志军②, 彭旭①, 蒙一嫚①, 凌虹①
2015, 42(13): 648-65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324
摘要: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在预测表阿霉素对恶性肿瘤患者心脏毒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用含表阿霉素方案化疗的140 例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化疗前后CK-MB、cTnI 、动态心电图资料,根据计算出的DC值分为DC> 4.5 ms组和DC≤ 4.5 ms组,对比两组含表阿霉素方案患者化疗前、化疗2 、4 个周期后CK-MB、cTnI 水平及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计数。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疗4 个周期后DC≤ 4.5 ms组的血清CK-MB和cTn Ⅰ浓度与化疗前差值的均数高于DC> 4.5 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疗2、4 个周期后DC≤ 4.5 ms组的平均心率、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计数与化疗前差值的均数高于DC> 4.5 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疗后DC≤ 4.5 ms组中23例患者cTn Ⅰ异常升高,且cTn Ⅰ升高患者与cTn Ⅰ正常患者在化疗前CK-MB和cTn Ⅰ浓度、平均心率、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Tn Ⅰ升高患者的DC值明显低于cTn Ⅰ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表阿霉素导致心脏毒性发生的风险随患者DC值下降而增加,化疗前检测DC值能较好地预测患者发生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风险。
免疫FISH技术检测脑脊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马春华, 姜镕, 吕远, 穆宁, 李金铎, 王斌, 孙立伟
2015, 42(13): 653-65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550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FISH技术检测脑脊液中肿瘤细胞在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FISH技术平台检测16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以及8 例脑部非肿瘤疾病患者的脑脊液中循环肿瘤细胞。脑膜转移患者根据神经系统症状、增强MRI 检查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结果: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数目明显高于脑部非肿瘤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曲线)确定满足正确诊断指数(Youden指数)最大值的临界点为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阳性的判定标准,循环肿瘤细胞为1 个/ 7.5 mL脑脊液时曲线下面积(AUC )为0.875,AUC 95%CI 为0.705~1.000,诊断的敏感性为75% ,特异性为100% ,有效性为83.3% ,阳性预测值为100.0% ,阴性预测值为66.7% 。结论:免疫FISH技术检测脑脊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对于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卞雪艳, 孙姗姗, 郭文宇, 赵明慧, 孔令平, 张仑
2015, 42(13): 658-66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156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高分辨率B 超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 月至2013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共1 037 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 037 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2.02%(332 例),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85%(71例)。男性、年龄≤ 45岁、肿瘤直径> 5 mm、多灶性、双发性、侵犯包膜和甲状腺外局部侵犯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 < 0.05)。 男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B 超诊断阳性者侧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并且随着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侧颈转移率也随之增高(P < 0.05)。 高分辨率B 超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96% 、81.48% 。结论: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高分辨率B 超对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侧颈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行患侧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miRNA-30a 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秦丹丹, 任野平
2015, 42(13): 663-66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182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RNA (miRNA )- 30a 在肾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5例2006年4 月至2011年3 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患者,从获取的新鲜肾细胞癌组织和对应的正常对照组织样本以及肾癌细胞系中分别提取总RNA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miRNA-30a 表达水平,并分析miRNA-30a 与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可能的靶基因并进行验证。利用MTT 法验证miRNA-30a 对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miRNA-30a 肾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P < 0.01),在肾癌细胞系中表达低于正常肾上皮细胞。miRNA-30a 可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生物信息学方法和qRT-PCR表明,异黏蛋白(MTDH)为miRNA-30a 靶基因。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miRNA-30a 高表达的肾癌患者总生存期优于低表达者(P < 0.01)。 结论:miRNA-30a在肾癌中低表达,miRNA-30a 低表达与肾癌不良预后有关,并且miRNA-30a 可通过MTDH 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
陈万青, 郑荣寿
2015, 42(13): 668-67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571
摘要:
目的:通过对肿瘤登记数据的分析,了解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流行现况及生存状态。方法: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资料,评估全国乳腺癌的流行情况,并分析乳腺癌长期变化趋势及生存状况。结果:201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约24.9万,发病率37.86/ 10万,近10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年龄调整后上升减缓。每年死亡约6.0 万,死亡率9.21/ 10万,近10年乳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年龄调整后上升幅度减缓。乳腺癌患者的1、3 和5 年观察生存率分别为90.5% 、80.0% 和72.7% ,5 年相对生存率为73.0%(95%CI 为0.712~0.749)。 结论:乳腺癌是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疾病负担依然日益加重,应进一步加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关系研究进展*
詹宏杰, 梁寒
2015, 42(13): 675-67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252
摘要:
人体肠道菌群代谢成分通过与受体结合、刺激炎症因子分泌,与其他变化一起,引起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的发生。而肠道内的益生菌则通过屏障作用、抑制DNA 损伤等机制保护肠道黏膜,抵御CRC 的发生,并可被用于预防及辅助治疗CRC 。胃肠道手术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代谢,影响微生态平衡。本文将针对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关系的最近进展进行综述。
Nrf-2/ARE信号通路受肿瘤相关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舒文斌, 曹家庆
2015, 42(13): 680-68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463
摘要:
Nrf- 2/ARE 信号通路除受自身信号的影响外同时也受多种肿瘤相关信号的影响,本文就多种肿瘤相关信号对Nrf- 2/ARE 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做一综述。以加深对Nrf- 2/ARE 信号通路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左右半结肠癌差异性研究进展
邓婷, 巴一
2015, 42(13): 684-68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105
摘要:
对不同部位结肠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生物学及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左、右半结肠癌的发病与性别、年龄有关,在临床特征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基因表达、等位缺失及DNA 错配修复的差异均影响着左、右半结肠癌的发生、转移和预后;原发灶部位可能是靶向药物的疗效预测因子;而两者的预后亦与分期相关。通过分析左右半结肠癌的差异,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