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42卷  第7期

显示方式:
恶性实体瘤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11例分析*
李婵娟, 赵海丰, 赵伟鹏, 李 倩, 赵智刚, 王晓芳, 于 泳, 王亚非, 张翼鷟
2015, 42(7): 373-37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533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t-MDS/AML)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008年1 月至2014年7 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就诊的11例t-MDS/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恶性肿瘤患者前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药物、抗代谢药物、含紫杉类药物(和)或放射线治疗史,与t-MDS/AML确诊中位间隔时间为36个月;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发热、出血等血细胞减少相关症状;以对症支持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及化疗为主,中位
OS为28个月,中位DFS 为19个月,3 年总生存率44.4% 。结论:t-MDS/AML继发于肿瘤性疾病或非肿瘤性疾病行细胞毒药物化疗或放疗后,总体疗效欠佳,预后不良;在制定放、化疗方案前,应充分考虑可能导致t-MDS/AML的危险因素,认真评估治疗受益及风险。
不同镇痛方式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刘媛媛, 王 萍
2015, 42(7): 378-38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117
摘要: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 )观察术后硬膜外和静脉自控镇痛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每组30例。观察术后6、12、24、48h 视觉模拟评分(VAS )并记录PCA 的总按压次数。分别于麻醉前(T 0)、术毕(T 1)、术后1d(T 2)、术后2d(T 3)、术后3d(T 4)测血小板计数(PLT),并行TEG 分析包括测定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血凝块聚合形成速率(α 角)、最大振幅(MA)。 结果:1)PCEA 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 评分均低于PCIA组,PCA 总按压次数低于PCIA组(P < 0.05)。 2)PCEA 组不同时点R 值和K 值的变化与T 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T 2、T 3、T 4 时点R 值和K 值分别较同一时点PCIA组显著延长(P < 0.05)。 PCEA 组在T 2、T 3、T 4 时点α 角和MA值分别与T 0 时点相比明显减小,并较同一时点PCIA组显著减小(P < 0.05)。 3)两组PLT 在T 2 和T 3 时点均较 T 0 时点显著降低。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并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高凝状态。
降钙素原和C 反应蛋白预测伊立替康化疗后腹泻患者肠原性细菌感染的研究
黄小红①, 周 斌②
2015, 42(7): 382-38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879
摘要: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化疗后腹泻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 )和C 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 )的水平。方法:对伊立替康化疗后85例腹泻患者和63例无腹泻患者行血清PCT 和CRP 水平测定。结果:根据WHO腹泻分级,使用伊立替康治疗后,无腹泻者0 级(对照组),腹泻者Ⅰ~Ⅳ级(试验组),对照组PCT 、CRP 第2 天分别为(0.29± 0.17)ng/mL、(6.06± 1.85)mg/L ,第4 天分别为(0.28± 0.15)ng/mL、(5.80± 1.82)mg/L ,试验组根据分级从低到高第2 天为Ⅰ级(0.30± 0.18)ng/mL、(6.12± 1.16)mg/L ,Ⅱ级(0.36± 0.20)ng/mL、(6.20± 1.68)mg/L ,Ⅲ级(1.24± 0.22)ng/mL、(22.62± 4.55)mg/L ,Ⅳ级(2.15± 0.26)ng/mL、(31.26± 5.23)mg/L ,第4 天为Ⅰ级(0.30± 0.14)ng/mL、(5.94± 1.14)mg/L ,Ⅱ级(0.34± 0.18)ng/mL、(6.15± 1.55)mg/L ,Ⅲ级(2.00± 0.22)ng/mL、(30.52±4.74)mg/L ,Ⅳ级(2.40± 0.28)ng/mL、(38.67± 5.68)mg/L ,对照组和试验组腹泻Ⅰ级、Ⅱ级PCT 、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试验组腹泻Ⅰ级、Ⅱ级均与Ⅲ级、Ⅳ级PCT 、CR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通过检测伊立替康化疗后腹泻患者血清PCT 和CRP ,早期评估腹泻分级,可判断是否存在肠源性细菌感染,对指导早期抗感染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析
张秀强, 岳东升, 王长利
2015, 42(7): 386-39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2128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肺楔形切除和肺叶切除)对70岁以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0年1 月至2006年1 月230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预后和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T 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 0.05)。 多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方式、T 分期、淋巴结清扫均是影响70岁以上Ⅰ期NSCLC 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5)。 肺楔形切除组5 年生存率42.2%(35/ 83),肺叶切除组5 年生存率50.3%(74/ 1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进一步分层分析T 1a 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楔形切除和肺叶切除的5 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 vs . 53.3% ,P > 0.05)。与肺叶切除组相比,肺楔形切除组手术时间短(P = 0.035)、术中失血少(P = 0.031)、术后住院时间短(P = 0.045)。 结论:肺叶切除+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仍是70岁以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T 1a 期患者行肺楔形切除可获得与肺叶切除相近的远期收益,同时肺组织损失较小,对肺功能差的高龄T 1a 期患者推荐行肺楔形切除术。
TNM 分期与Lugano分期在预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中的作用比较*
常树建, 石 鑫, 徐振宇, 刘 劝
2015, 42(7): 392-39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081
摘要:
目的:比较TNM 与Lugano 分期系统在预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5 年生存率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2月至2013年8 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73例。所有患者分别使用TNM 及Lugano 系统进行分期。5 年生存率为生存比较的主要指标,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 检验。Cox 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不同临床因素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2.4(1.3~158.6)个月,5 年生存率77.82% 。使用TNM 系统分期时,Ⅰ、Ⅱ、Ⅲ期和Ⅳ期患者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 、90.0% 、67.4% 和22.2%(χ2= 17.795 6,P = 0.000 5)。 使用Lugano 分期时,Ⅰ、Ⅱ、ⅡE 期和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 、100.0% 、70.7% 和46.2%(χ2= 15.677 6,P = 0.001 3)。 Cox 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P = 0.018 1)和远处转移(P = 0.003)是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NM 分期较Lugano 分期可以更好地预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5 年生存率。
肺癌左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低肺功能的相关性
王丹丹①②, 陈 情①, 毕 平②
2015, 42(7): 397-40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952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前轻度低肺功能对左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postoperative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PCC )的预测能力,以期作为指导临床手术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 例施行左全肺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 个月内有无发生心肺并发症分为PCC 组和无PCC 组,探讨术前轻度或中重度低肺功能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肺通气功能指标(FEV 1% 、MVV% )轻度减低与术后PCC 的关系。结果:200 例患者中正常、轻度及中重度肺功能减低各35、45、120 例,术后1 个月内PCC 发生率分别为28.6% ,53.3% ,6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2.611,P = 0.002);术前FEV 1% 轻度减低(70% ≤ FEV 1< 80%)或MVV% 轻度减低(70% ≤ MVV%<80%)与左全切术后PCC 的发生相关(P = 0.028 及0.014)。进一步分析显示,FEV 1% 或MVV% 单独轻度减低时,患者术后PCC 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FEV 1 和MVV同时轻度减低时,PCC 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598,P = 0.010)。 结论:术前FEV 1% 或MVV% 轻度减低是影响肺癌左全肺切除后PCC的危险因素。FEV 1% 或MVV% 单独轻度减低不能影响肺癌左全肺切除后PCC 的发生,同时满足FEV 1% 及MVV% 轻度减低是肺癌左全切术后PCC 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降低PCC 的发生。
HIFs维持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研究进展*
赵记华, 叶小群
2015, 42(7): 401-40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177
摘要:
缺氧微环境是实体肿瘤的典型特征,被认为是导致肿瘤进展及预后差的独立因素;作为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 cells ,CSCs)壁龛的关键组成部分,缺氧微环境对肿瘤干细胞在肿瘤中的演进以及抗凋亡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s,HIFs )是肿瘤适应缺氧微环境的中心调节因子,能够诱导肿瘤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如抗凋亡、增强耐药基因表达、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等,从而加速肿瘤恶性转变;同时HIFs 也是维持肿瘤干细胞其干细胞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对HIFs 在维持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外泌体源性细胞外microRNAs 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王爱香, 畅继武
2015, 42(7): 405-40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060
摘要: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微小RNAs分子,可通过碱基互补方式与靶mRNA 的3’非翻译区(3’UTR )特异性结合诱导其降解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有效地沉默靶基因的蛋白表达。miRNAs因可以上述方式调节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表达,故其广泛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概括了miRNAs的起源、功能及生物体液中外泌体(exosome)源性细胞外miRNAs的稳定性。同时对从尿液外泌体中寻找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潜在miRNA 标记物的现实可行性以及尿液中外泌体源性miRNAs在前列腺癌、膀胱癌及肾癌中作为生物标记物的潜能进行综述。
胫骨髓内血管瘤误诊为囊肿1 例
吴伟乾, 谷贵山, 王重阳, 刘建国
2015, 42(7): 409-40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128
摘要:
皮肤神经内分泌癌1 例
陈媛媛①, 彭开桂①, 李多杰①, 马 莉②
2015, 42(7): 410-41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03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