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44卷  第14期

专家论坛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多中心上市后临床研究
石远凯, 许建萍, 吴昌平, 张燕, 杨俊泉, 周涛, 刘峥, 茅卫东, 张沂平, 王嵬, 于忠和, 邬麟, 陈建华, 王娟, 安永辉, 蔡建辉, 刘明, 陈振东, 李青山, 任朝英, 杨志勇, 李宝兰, 赵敏, 刘哲峰, 刘斌
2017, 44(14): 679-68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4.291
摘要:
  目的  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多个化疗周期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试验,对需接受多周期化疗的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恶性实体瘤患者连续2~4个周期预防性给予PEG-rhG-CSF。  结果  PEG-rhGCSF初级预防给药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第1个化疗周期的4.76%(13/273)分别降至2~4个周期的1.83%(5/ 273)、1.15%(2/174)和2.08%(2/96),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第1个化疗周期的11.36%(31/273)分别降至2~4个周期的6.23%(17/273)、2.87%(5/174)和3.13%(3/96)。第1次随访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为0.73%(2/273);FN持续时间中1例为2 d,1例为5 d;第2~4次随访的FN发生率均为0;次级预防给药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筛选期的25%(7/28),分别降至后续1~3个周期的3.57%(1/28)、0(0/28)和6.67%(1/15),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则从71.43%(20/28)分别降至10.71%(3/28)、14.29%(4/28)和0(0/15)。研究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10.48%(44/420)。  结论  每个化疗周期应用1次PEG-rhG-CSF可有效预防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多个周期应用可以显示同样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基础研究
蛋白激酶PLK4对人脑胶质瘤增殖的影响
张作鑫, 周俊虎, 韩磊
2017, 44(14): 685-68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4.300
摘要:
  目的  分析蛋白激酶PLK4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相关性以及对人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方法  基于CGGA数据库评估PLK4表达与胶质瘤患者病理级别和预后的关系;构建靶向PLK4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运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效率;利用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价PLK4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结果  PLK4的表达水平随样本病理级别的上升而增加,并且与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紧密相关;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敲低PLK4表达后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  结论  PLK4的表达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紧密相关,并能够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因此,PLK4可能是胶质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临床研究与应用
ERK5和MMP-9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建澍, 移志刚, 蒲彦川, 宋建民, 耿彬, 康雅琼, 马淑萍, 安丽萍, 夏亚一
2017, 44(14): 689-69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4.146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5,ERK5)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9,MMP-9)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71例骨肉瘤组织和40例正常骨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K5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ERK5和MMP-9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ERK5和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9%(61/71)、74.65%(53/71),均明显高于正常骨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2.5%(5/40)、10.0%(4/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ERK5和MMP-9的阳性表达与Enneking分期和转移相关(均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在骨肉瘤组织中ERK5、MMP-9的阳性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表达组(均P < 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大小、Enneking分期、转移、ERK5和MMP-9阳性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时间相关(均P < 0.05);多因素分析证实Enneking分期、转移、ERK5和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可作为骨肉瘤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均P < 0.05)。  结论  ERK5和MMP-9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与骨肉瘤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二者可能在骨肉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组织β1 integrin及Rac1和RhoA表达的研究
郑霞, 刘冰冰, 孟凡凡, 李帅, 谷峰, 付丽
2017, 44(14): 695-70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4.356
摘要:
  目的  探讨极性蛋白β1 integrin及Rac1和RhoA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89例乳腺IMPC患者组织中β1 integrin、Rac1及RhoA的表达,并选取该院同期诊断的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t other? wise specified,IDC-NOS)病例作为对照,分析3种蛋白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IMPC组织中β1 integrin及Rac1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78.7%(70/89)和76.4%(68/89),显著高于IDC-NOS组织的63.3%(57/90)和54.4%(49/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MPC组织中RhoA阳性表达率为68.5%(61/89),显著高于IDC-NOS组织的44.4%(40/90),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PC组织中β1 integrin与Rac1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 < 0.05),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P=0.006);Rho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R及PR呈正相关(P < 0.05),但与β1 integrin及Rac1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极性蛋白β1 integrin、Rac1及RhoA在乳腺IMPC组织中过表达,提示其可能均在IMPC的高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研究的新靶点。
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李小江, 姜珊, 郭姗琦, 刘宏根, 贾英杰
2017, 44(14): 701-70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4.609
摘要:
  目的  研究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消岩汤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晚期非鳞NSCLC患者38例,随机分为阿帕替尼治疗组18例(A组),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加减方治疗组20例(B组),二组治疗期间均未行手术及放、化疗。  结果  晚期非鳞NSCLC患者服用阿帕替尼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可达3个月,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组mP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较阿帕替尼单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方面,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组均优于阿帕替尼单药组(P < 0.05)。  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加减方治疗晚期非鳞NSCLC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腹腔镜与开腹肝脏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池其煜, 石铮, 翁山耕, 郑岩松, 张志波, 杨明智, 陈有挺
2017, 44(14): 706-71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4.221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肝脏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细胞癌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减少选择偏倚采用逐一配对法进行配对,最终纳入腹腔镜组105例,开腹组105例。比较手术及术后的无瘤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8.68±2.82)d vs.(10.61±2.95)d,P < 0.01],肝门阻断率更低(20.0% vs. 41.0%,P < 0.01),且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更早[(4.45±2.53)d vs.(5.40±2.43)d,P < 0.01]。腹腔镜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87.54%、79.50%,开腹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91%、86.29%、76.37%(P=0.670)。腹腔镜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09%、60.16%、52.08%,开腹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48%、56.50%、48.13%(P=0.388)。  结论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LLR)治疗肝细胞癌安全可行,与开腹肝脏切除术(open liver resection,OLR)相比,具有相当的远期疗效,同时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肝门阻断率更低,且引流管拔除时间更早,显示较好的近期疗效。
153例经外科干预的非小细胞肺癌伴胸膜播散患者的预后研究
王亚龙, 王亚格, 胡箫, 王永岗
2017, 44(14): 712-71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4.204
摘要:
  目的  探讨经不同外科治疗方式干预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伴胸膜播散患者的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153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手术并于术中或术后确诊NSCLC伴胸膜播散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8.5%和24.2%,中位生存时间29.0个月。其中31例接受胸膜结节活检术,122例接受原发肿瘤切除术,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是16.1%和26.2%,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4.0个和29.0个月,两组间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接受原发肿瘤切除术患者中,是否行淋巴结清扫和转移结节切除,以及行部分肺叶或肺叶切除对患者预后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NSCLC伴胸膜播散患者预后较差,行不同外科干预方式生存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外科干预的主要作用是除外及证实胸膜播散以明确病理诊断,指导后续治疗,肿瘤切除应慎重,其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36例诊治及预后分析
周代超, 刘翠平, 高蕾, 李婧宜, 廖妍, 白岚
2017, 44(14): 717-72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4.430
摘要:
  目的  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RM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过程,探讨其预后因素及误诊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36例ARMM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ARM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达52.8%,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35%,中位生存时间为24.51个月。生存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无关。单纯手术治疗、采取手术为主的联合治疗、未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21、26.00、15.00个月,但受病例数所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广泛性局部扩大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ARMM预后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临床易误诊,为尽量避免误诊发生,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667例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分析
谭磊, 秦自科, 郑付甫, 叶云林
2017, 44(14): 722-72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4.310
摘要:
  目的  分析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月667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667例患者中病理确诊的肾上腺偶发瘤为511例。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皮质腺瘤240例,占47%(240/511);嗜铬细胞瘤90例,占18%(90/511);皮质腺癌41例,占8%(41/511)。511例患者中肿瘤直径≤4 cm为266例,良性占98%(260/266),183例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肿瘤直径>6 cm为245例,恶性占37%(91/ 245),162例行开放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结论  诊断肾上腺偶发瘤时肿瘤直径4 cm为参考临界值。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是直径≤4 cm的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首选治疗。
综述
PD-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杨德松, 苏敏, 王文祥
2017, 44(14): 726-73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4.159
摘要: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癌症研究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治疗前景值得期待。本文对PD-1/PD-L1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与分析
儿童脉络丛癌诊治分析7例
张仁德, 王俊宽, 左玉超, 罗文正, 孙红卫
2017, 44(14): 731-73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4.25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