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44卷  第7期

专家论坛
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评定的现状与进展
苏建华, 车国卫
2017, 44(7): 301-30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7.730
摘要:
随着肺外科治疗人群的变化和外科技术的进步,目前临床应用的术前肺功能评估方法已不能准确评估患者能否手术及手术风险。结合国内外关于肺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本文重点总结常用肺功能评估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及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旨在为临床合理评价术前心肺功能,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提供参考。
基础研究
氯硝柳胺联合顺铂对裸鼠肾上腺皮质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王敏捷, 胡卫列, 王尉, 朱沂, 赵旭
2017, 44(7): 306-31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7.482
摘要:
  目的   研究氯硝柳胺联合低剂量顺铂对裸鼠肾上腺皮质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建立SW-13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设对照组、氯硝柳胺组、顺铂组、联合用药组,比较各组终末肿瘤体积、瘤重、生化指标。TUNEL检测移植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Bcl-2、caspase-3的表达。   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终末肿瘤体积、瘤重低于氯硝柳胺组、顺铂组(均P < 0.001);顺铂组、联合用药组的白细胞低于对照组(均P < 0.001),顺铂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顺铂组、联合用药组的肌酐、谷丙转氨酶高于对照组(均P < 0.001),顺铂组与联合用药组的肌酐、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TUNEL检测显示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氯硝柳胺组(P=0.004)、顺铂组(P=0.005),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联合用药组中Bcl-2表达较氯硝柳胺组、顺铂组降低(均P < 0.001),caspase-3的表达升高(均P < 0.001)。   结论   氯硝柳胺能够增强低剂量顺铂对肾上腺皮质癌生长的抑制作用且不增加毒副作用,可能与影响Bcl-2、caspase-3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miR-200a抑制YAP1基因表达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许璐, 方玉松, 王丹云, 王宗明, 许鹏
2017, 44(7): 311-31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7.424
摘要:
  目的   研究微小RNA-200a(miR-200a)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检测1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人肺癌细胞株(A549、NCI-H520、SK-MES-1)及人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中miR-200a的表达水平。用CCK-8法检测miR-200a对A549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00a可能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合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验证miR-200a对靶基因YAP1的调控作用。CCK-8法检测下调靶基因YAP1对A549肺癌细胞株增殖活性的影响。   结果   miR-200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肺癌细胞系中表达明显降低(P < 0.01)。上调miR-200a表达后明显抑制A549肺癌细胞的增殖活力(P < 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miR-200a可以直接作用于靶基因YAP1的3'-UTR区域抑制荧光素酶活性(P < 0.0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上调miR-200a的表达能够明显下调A549肺癌细胞YA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 < 0.01)。CCK-8法显示下调YAP1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A549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P < 0.01)。   结论   miR-200a通过靶向作用于YAP1基因来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从而在肺癌中发挥抑癌基因的功能。
临床研究与应用
Ki-67在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陈倩倩, 杜君, 林瑞, 李宏蕾, 杨庆
2017, 44(7): 316-32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7.056
摘要:
  目的   检测Ki-67在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复发和进展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2例T1期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Ki-67的表达,分析Ki-6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T1期NMIBC复发和进展的影响。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3(24~57)个月,102例T1期NMIBC患者中20例(19.6%)复发,12例(11.8%)进展,32例(31.4%)Ki-67表达≥25%。Ki-67表达与肿瘤分级相关(P < 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等无相关性(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表达与T1期NMIBC的复发无相关性(P > 0.05),Ki-67表达、肿瘤分级、肿瘤数目和既往复发率是影响T1期NMIBC进展的危险因素(P < 0.05),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高表达(P=0.043)和既往复发率(P=0.018)是影响T1期NMIB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Ki-67表达是T1期NMIBC的独立预后因素,检测Ki-67表达有助于预测其进展风险,为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门冬酰胺酶联合GDP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左文丽, 邓梅, 尹青松, 杜建伟, 朱兴虎
2017, 44(7): 321-32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7.467
摘要:
  目的   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联合GDP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NK)/T-cell lymphoma,ENK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结外鼻腔NK/T细胞淋巴瘤39例,采用L-GDP方案治疗,具体剂量为左旋门冬酰胺酶6 000/m2,qod×8,d1开始;吉西他滨1 000 mg/m2,d1,8;顺铂90 mg/m2,d1;地塞米松10 mg,d1~4,每21 d为1个周期,完成所有疗程后评价疗效,每周期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化疗后根据分期选择是否联合放疗或自体移植,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39例患者接受中位6个周期L-GDP方案化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为24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为7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为6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为2例,总有效率(RR=CR+PR)为79.5%(31/39),全组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71.8%(28/39),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87.2%(34/39)。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及轻度凝血功能异常,25例(64.1%)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均能耐受。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5.4%(6/39),82.1%(32/39)的患者出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PT)轻度延长,可自行恢复。未有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   结论   L-GDP方案是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联合检测术前与术后CEA CA19-9 CA72-4对不同分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王国栋, 武爱文, 李子禹, 张连海, 季加孚
2017, 44(7): 324-33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7.280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术前、术后CEA、CA19-9、CA72-4等肿瘤标志物对不同分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6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情况。所有患者均未行新辅助治疗,术前、术后均联合检测CEA、CA19-9、CA72-4等肿瘤标志物。分析CEA、CA19-9、CA72-4等肿瘤标志物与胃癌复发的关系。   结果   在Ⅰ、Ⅱ期胃癌患者中,CEA、CA19-9、CA72-4术前阳性的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50.0%、24.1%、22.6%,而术后阳性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42.9%、21.7%、14.3%。在Ⅲ期胃癌患者中,CEA、CA19-9、CA72-4术前阳性的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50.0%、55.2%、47.6%,而术后阳性的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75.0%、66.7%、66.7%。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CEA增高是Ⅰ、Ⅱ期胃癌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CA72-4增高是Ⅲ期胃癌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对于Ⅰ、Ⅱ期胃癌,术前CEA水平是预测复发较好的因子;对于Ⅲ期胃癌,术后CA72-4水平的预测性较好。
混合型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后预后分析
韩轲, 杨海棠, 范力文, 赵珩
2017, 44(7): 331-33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7.041
摘要:
  目的  探索混合型小细胞肺癌(C-SCLC)术后患者生存的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肺癌根治性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C-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共计78例患者入组,其中C-SCLC合并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患者所占比例最多(n=42),其次是C-SCLC合并鳞癌(SCC)患者(n=18)、C-SCLC合并腺癌(AC)患者(n=10)及C-SCLC合并腺鳞癌(ASC)患者(n=8)。本研究队列5年生存率(OS)39.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大小[ < 3 cm vs. >3 cm;危险度(HR)=0.406;95%可信区间(95%CI):0.202~0.816;P= 0.011]、体力状态评分( < 2 vs. >2;HR=0.113;95%CI:0.202-0.631;P=0.013)、混合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分(LCNEC vs.非LCNEC成分,HR=3.00;95%CI:0.096~0.483;P < 0.001)、病理分期(ⅢA期vs. Ⅰ期;HR=0.195,95%CI:0.063-0.602;P=0.004)及辅助治疗(是vs.否,HR=0.402;95%CI:0.195~0.831;P=0.014)为C-SCL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结论  混合型小细胞肺癌中的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分会显著影响患者生存;术后辅助治疗明显有益于C-SCLC术后患者生存率的提高。
MDT论坛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多学科协作诊疗1例
宁乔杨, 杨洪亮, 夏冰, 白丽萍, 曹增, 王慧君, 张翼鷟, 尤明健
2017, 44(7): 337-34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7.464
摘要: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2014年6月收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1例,该患者第1个周期化疗1个月后,在原有CLL细胞亚群的基础上发现另一群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亚群。此后,虽然未经针对性治疗,但肿瘤在较长时间内(约11个月余)均呈现稳定状态。通过回顾患者前期的相关检查,明确此病例为极其罕见的CLL/AML。汇集综合血液科、分子诊断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诊疗意见和延伸讨论,本研究通过此病例对CLL/AML、肿瘤二次打击学说与肿瘤树状演化模型有了比较全面和直观的认识。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抗CD47靶向治疗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白银鹏, 于虎, 王珂, 高鹏
2017, 44(7): 344-34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7.329
摘要: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逃逸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免疫逃逸机制对于研发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免疫治疗旨在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是肿瘤治疗相关研究的前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肿瘤细胞可能借此“别吃我”信号,逃避了肿瘤免疫;肿瘤干细胞中CD47的表达水平甚至比肿瘤细胞更高。通过使用抗CD47抗体阻断CD47-SIRPα通路,从而介导细胞吞噬作用,能够靶向性杀伤肿瘤细胞。现在多项关于CD47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包括两种单克隆抗体和一种融合蛋白。然而由于使用动物模型不一,可能高估了这些药物的临床疗效预测。现将CD47抗肿瘤治疗相关研究的背景及潜在问题加以综述,并对该治疗的未来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综述
L1细胞黏附分子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奕智, 葛春林
2017, 44(7): 349-35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7.327
摘要:
胰腺癌是当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以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手段缺乏、肿瘤标志物不特异、容易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以及晚期难以手术治愈而被称为“癌中之王”。由于胰腺癌手术治疗晚期癌症疗效不佳及对放化疗方案的耐药性,目前对于胰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L1细胞黏附分子(L1CAM)是细胞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员,通常表达于正常的神经组织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1CAM在胰腺癌细胞中表达异常增多,并且可以与α5-integrin结合,作用于下游TGF-β1/ JUK/slug通路,激活下游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因子,介导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omsition,EMT)、耐药性以及异常血管生成等方面的效应,从而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因此,深入的研究和实验或许可以促进胰腺癌未来的治疗发展,为胰腺癌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病例报告与分析
晚期胃癌应用阿帕替尼病例报告1例
孟长婷, 赵林, 白春梅
2017, 44(7): 354-35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7.15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