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44卷  第8期

基础研究
LETM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胡晓玲, 翟元芳, 杨洁, 王娟, 毕炀辉, 杨斌, 程彩霞, 宋彬, 张玲, 孔鹏洲
2017, 44(8): 355-35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8.460
摘要:
  目的  探讨LETM2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研究LETM2对ESCC细胞系KYSE150和ECA109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  方法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90例ESCC及癌旁组织LETM2蛋白表达差异,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SCC细胞系LETM2表达情况,慢病毒敲低KYSE150和ECA109细胞中LETM2表达。MTT和克隆形成技术检测LETM2对ESCC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法分析LETM2敲低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  结果  在ESCC组织中LETM2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LETM2通过抑制ESCC细胞G1期向S期转化进而抑制细胞增殖,但对侵袭和迁移能力影响不大。  结论  LETM2可能作为驱动基因促进ESCC的发生发展,是ESCC的关键遗传变异,可能作为ESCC早诊早治的分子标志物。
抑瘤素M通过诱导衰老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张艳艳, 骆莹, 吴国珍, 王鹏, 焦晓磊, 李雅玥, 高英堂, 朱争艳, 杨斌
2017, 44(8): 360-36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8.382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效应,研究其影响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方法  OSM处理SMMC-7721和HepG2肝癌细胞系,观察细胞的增殖速率和形态变化,结合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细胞周期分析,研究OSM是否通过诱导肝癌细胞进入衰老状态来抑制其增殖;进一步通过监测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6、p21、p27和癌基因c-Myc的表达变化,分析OSM诱导细胞衰老的原因。  结果  OSM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系生长,且抑制率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细胞形态变化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进一步证实OSM可诱导细胞衰老。细胞周期分析表明OSM阻滞肝癌细胞于G0/G1期,并伴随p21和p27周期抑制蛋白的表达增高。最后,通过分析STAT3信号途径下游癌基因c-Myc的转录与蛋白水平,表明OSM可能是通过癌基因的激活而诱导细胞的衰老。  结论  由癌基因激活而导致的细胞衰老,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OSM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途径、上调癌基因cMyc表达的同时,也加速了细胞的衰老,从而最终表现为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临床研究与应用
DNA修复基因XPD XPC XRCC4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张莎, 陈自平, 杜文军, 熊宏超, 徐昌青
2017, 44(8): 365-37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8.385
摘要: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XPD rs13181(codon751A/C,Lys751Gln)、rs238406(codon156C/A,Arg156Arg)、XPC rs2279017(i11C/A)和XRCC4 rs3734091(codon247T/C,Ala247Se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TaqMan技术对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北京肿瘤医院收治的338例结直肠癌患者(病例组)和31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多态位点基因型的检测。  结果  XPD rs13181基因型GT和等位基因G增加个体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GT>TT,adjusted OR=1.69,95%CI:1.15~2.47,P=0.007;G>T,adjusted OR=1.77,95%CI:1.19~2.64,P=0.005);XRCC4 rs3734091基因型GT和等位基因T增加个体结直肠癌的易感性(GT>GG,adjusted OR=9.02,95%CI:5.61~14.50,P<0.001;T>G,adjusted OR=4.06,95%CI:2.49~6.61,P<0.001);XPD rs13181和rs238406的单倍体型GT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adjusted OR=0.39,95%CI:0.18~0.85,P=0.018)。XPCrs2279017等位基因G和XRCC4 rs3734091等位基因T的联合效应(adjusted OR=28.43,95%CI:6.85~117.95,P<0.001)以及XPD rs13181等位基因G和XRCC4 rs3734091等位基因T的联合效应(adjusted OR=10.24,95%CI:4.69~22.35,P<0.001)显著增加个体结直肠癌的易感性。  结论  XPD rs13181和XRCC4 rs3734091位点的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相关。
进展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阿帕替尼治疗后血清学与影像学指标变化
张鑫, 王宸, 梁军, 林岩松
2017, 44(8): 371-37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8.172
摘要:
  目的   评估阿帕替尼对于局部进展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 中位随访 7.9个月后的治疗效果。  方法   随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自 2016年 3月至 2016年 6月入组阿帕替尼治疗 RAIR-DTC临床实验的受试者 10例, 从血清生化角度,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antibody, Tg-Ab)及影像学角度, 靶病灶长度(target lesions, TL)观察阿帕替尼疗效及相关性, 总结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adverseevent, AE)。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 7.9个月, 在平均服用阿帕替尼 6周内 Tg呈快速下降趋势, 平均下降 60%, 最大可达 90%, 提示该药物血清学疗效反应迅速, 此后呈现稳定趋势, 但停药 3~14天即可观察到 Tg的反弹趋势, 升幅波动在 4%~135%; TL在服用阿帕替尼平均 8周内呈快速下降趋势, 平均下降 40%, 最大可达 60%, 提示该药物快速的影像学疗效反应, 此后呈稳定趋势, 受停药影响不明显; Tg周变化速率 (Tgvn) 和 TL周变化速率 (TLvn) 呈正相关 [TLvn=0.17×Tgvn+0.50 (r=0.56, P<0.05)]; 受试者因不良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剂量下调, 剂量调整后 AE于 3~14天缓解, 下调剂量至 250 mg/d仍能有效控制病情。  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性 RAIR-DTC具有快速、 持久的血清学及影像学反应, Tgvn和 TLvn呈正相关, 且 Tg较 TL更为敏感, 应作为 RAIR-DTC靶向治疗评估的客观指标。
61例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临床分析
王超雨, 夏冰, 许雯, 田晨, 赵海丰, 杨洪亮, 赵智刚, 王晓芳, 王亚非, 于泳, 张翼鷟
2017, 44(8): 377-38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8.442
摘要:
  目的  比较化疗+G-CSF与化疗+G-CSF+GM-CSF方案对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重建的效果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1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的淋巴瘤患者,分别采用化疗+G-CSF或化疗+G-CSF+GM-CSF方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资料。分析动员采集效果及移植后造血重建、发热、抗生素应用等情况。  结果  动员期间所有患者白细胞计数均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计数降至40×109/L以下。化疗+G-CSF组患者采集CD34+细胞数的成功率明显低于化疗+G-CSF+GM-CSF组(52.5% vs. 90.5%,P=0.003)。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化疗+G-CSF组和化疗+G-CSF+GM-CSF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恢复时间及回输后发热、抗生素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化疗+G-CSF+GM-CSF组动员CD34+细胞产率虽然明显高于化疗+G-CSF组,然而移植成功率、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认为化疗+G-CSF+GM-CSF动员方案并未优于化疗+G-CSF动员方案。
肿瘤细胞减灭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彭开文, 张倩, 刘九洋, 李雁
2017, 44(8): 384-38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8.421
摘要:
  目的  评估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的腹膜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风险,研究术后早期主/被动活动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按摩对VTE的预防效果。  方法  对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胃肠道及妇科肿瘤等来源的腹膜癌患者行CRS+HIPEC治疗,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价VTE风险,所有患者采取早期肢体主/被动活动及间歇充气加压按摩治疗,记录分析VTE相关事件。  结果  患者中位Carprini评分为12(10~16)分,均为VTE极高危组,在3个月的随访中仅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经药物治疗后痊愈。  结论  腹膜癌患者VTE风险极高,术后早期足背曲/跖曲及扩胸等主/被动运动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按摩,可有效预防VTE。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余璠, 鲁正
2017, 44(8): 390-39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8.249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8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未行三维可视化重建(n=20),观察组术前行三维可视化重建(n=18)。分析两组术前诊断结果与术中实际情况的相符程度,并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  结果  在肿瘤纵向和门静脉、肝动脉垂直方向侵犯评估中,观察组和对照组都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肝门部解剖分型上,观察组中所有患者分型与术中实际吻合,吻合率高于对照组(100% vs. 70%,P<0.05),同时对肝体积的预估和实测更加精确(r=0.986,P<0.001)。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R0切除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能精准完成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
癌情报告
南充市3 299例甲状腺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漆燕, 彭维, 廖颖, 李祖茂
2017, 44(8): 395-39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8.130
摘要:
  目的  探讨南充市甲状腺肿瘤发病趋势及肿瘤的良恶性、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等构成情况,为南充市甲状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15年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活检病理档案中3 299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结果  甲状腺肿瘤患者共3 299例,其中良性肿瘤2 503例(75.9%),恶性肿瘤796例(24.1%);良恶性肿瘤高发年龄均为40~49岁,该年龄段良性肿瘤构成比为33.0%,恶性肿瘤构成比为27.3%;年龄≤35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构成比为23.5%;男性566例,女性2 733例,男女比例为1:4.8。  结论  由于甲状腺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每阶段甲状腺恶性肿瘤构成比逐渐增加,男女发病例数差异显著等特点,所以甲状腺肿瘤越来越受到预防医学界的关注,亟待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测并加强防控措施。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基于核酸适配子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周建明, 王婷, 张焜和
2017, 44(8): 400-40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8.918
摘要: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从肿瘤病灶脱落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在肿瘤的微转移检测、病情评估、疗效及预后评判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因其在血液中数量极少,难以检测,临床应用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C的富集及检测新方法不断进步,其中基于核酸适配子的富集及检测方法不但能快速高效捕获和无损释放CTC,还能定性、定量分析CTC,甚至能检测出血液中的单个CTC和不同亚群的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综述
外泌体与肺癌脑转移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党莹, 孙红军, 林瑜亮, 荔志云
2017, 44(8): 404-40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8.080
摘要:
外泌体(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各类细胞(尤其是肿瘤细胞)释放的一种能介导遗传物质传递的磷脂双层膜的囊泡样小体。外泌体中含有受体、蛋白质和核酸,具有携带肿瘤遗传物质,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及介导肿瘤细胞转移等功能。目前研究发现外泌体与肺癌脑转移瘤关系密切。外泌体介导的肺癌脑转移主要包括调节脑部预转移巢微环境,破坏血脑屏障,调节瘤细胞病理特征等过程。外泌体与肺癌脑转移瘤关系的研究为肺癌脑转移瘤的发生发展、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提供了更多分子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