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45卷  第17期

临床研究与应用
298例肺癌合并肺结核回顾性临床分析
刘宇, 田野, 蔡勇, 盛兆瑛, 梁世雄
2018, 45(17): 873-87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7.542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识别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  方法  对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5年2月至2015年2月确诊的298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肺癌与肺结核病灶的关系、确诊时间、病理类型、确诊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以痰中带血为其常见的临床特征,CT影像以双肺上叶结节多见,部分病灶呈团块样病变;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在同侧同叶37例(12.4%),病灶在肺叶不同侧138例(46.3%),病灶在肺叶部分重叠123例(41.3%);已有肺结核病史后诊断肺癌者120例(40.3%),已有肺癌病史后诊断肺结核者28例(9.4%);2种疾病同时诊断者150例(50.3%),平均确诊时间为10.9个月~10.5年;病理类型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均通过痰检测癌细胞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获得明确诊断。  结论  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和CT影像特征,应及早明确诊断,对2种疾病进行早期同时治疗,以便获得较好的疗效。
hrHPV DNA载量分型和E6蛋白对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预测作用
张莉, 李佳瑶, 热米拉·热扎克, 胡尚英, 徐小倩, 赵雪莲, 赵爽, 胡芳芳, 陈凤, 张询, 乔友林, 赵方辉
2018, 45(17): 878-88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7.686
摘要:
  目的  探讨预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阳性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1,CIN1)妇女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山西省、河南省和江西省招募7 543名妇女,采用hrHPV DNA检测和E6蛋白检测(Onco E6)等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任一结果阳性者转诊阴道镜并取活检,于1年后随访。纳入基线hrHPV阳性或病理诊断CIN1者。  结果  共纳入794例满足条件妇女,1年后88例妇女病理级别发生进展。基线hrHPV DNA中高载量者进展的风险是低载量者的2.9倍(95%CI为1.8~4.8),hrHPV16/18/45、E6蛋白阳性者进展的风险分别是阴性者的2.4倍(95%CI为1.5~3.9)、2.9倍(95%CI为1.5~5.9),其进展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及以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worse,CIN2+)的绝对风险分别为4.9%(95%CI为3.2~7.4)、9.0%(95%CI为5.5~14.3)、18.8%(95%CI为10.2~31.9)。hrHPV16/18/45中高载量且E6蛋白(Onco E6)阳性妇女进展的绝对风险高达32.4%(11/34)。  结论  hrHPV DNA中高载量、hrHPV16/18/45分型以及E6蛋白(Onco E6)可作为妇女hrHPV阳性和CIN1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特别是hrHPV中高载量且E6蛋白(Onco E6)阳性妇女,临床应给予密切随访。
UP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孙蓓, 曹璐, 杨灵伊, 李玲妹, 刘昶煦, 黄秋娟, 王雅蕾, 齐丽莎, 曹文枫
2018, 45(17): 883-88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7.134
摘要:
  目的  探索上游移码突变体(up-frameshift mutant 1,UPF1)在肺腺癌(adenocarcinoma,ADC)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临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150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ADC患者的UPF1表达情况。Kaplane-Meier分析UPF1的表达与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以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  结果  UPF1表达水平随ADC恶性程度的增大而降低(P < 0.01),也与TNM分期(P=0.014)、是否有淋巴结转移(P=0.016)及远处转移(P=0.035)相关。UPF1的表达水平显著影响ADC的患者RFS和OS,UPF1表达低患者的RFS和OS较短(P < 0.05)。  结论  UPF1在ADC中可能起到抑瘤的作用,可以作为ADC治疗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并且UPF1有可能成为新的ADC药物治疗靶点。
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卡培他滨为基础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分析
刘世举, 张慧俭, 王金榜, 杨会举, 张新春, 刘翔, 刘佃温
2018, 45(17): 889-89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7.623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术后辅助卡培他滨为基础化疗方案的疗效及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CRC患者215例。收集外周血提取DNA用来进行胞苷脱氨酶(cytidine deaminase,CDD)多态性位点基因分型。另外,收集85例患者的化疗前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提取RNA对CDD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测定。  结果  215例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药物基因组学分析方面,发现CDD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多态性位点-451C>A和疗效相关,该位点GA/AA和GG基因型患者的3年无疾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81.03%和6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种基因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72.41%和5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在85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携带A等位基因的患者相对于GG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D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CDD基因-451C>A位点可能通过影响该基因mRNA的表达使CRC患者从卡培他滨的治疗当中获益。
分子分型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退缩模式的影响
徐乘骏, 张朝蓬, 邱恒, 毕钊, 王永胜
2018, 45(17): 894-89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7.351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原发病灶退缩模式。  方法  选取2008年7月至2017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8例ⅡA~ⅢC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标本制作次连续病理大切片,电子显微镜下勾画残余肿瘤范围,三维重建残余肿瘤,评价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临床病理退缩模式。  结果  108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向心性退缩(concentric shrinkage mode,CSM)与非向心性退缩(nonconcentric shrinkage mode,NCSM)中Luminal A型分别占47.4%(9/19)与52.6%(10/19),Luminal B HER-2阴性型、HER-2阳性型分别占53.6%(15/28)、72.7%(16/22)与46.4%(13/28)、27.3%(6/22),HER-2阳性型分别占84.6%(11/13)与15.4%(2/13),三阴性乳腺癌分别占80.8%(21/26)与19.2%(5/26)。  结论  Luminal B HER-2阳性型、HER-2阳性型及三阴性乳腺癌的原发肿瘤更易出现CSM,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阴性型的原发肿瘤临床病理退缩模式无显著性差异。分子分型可用于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的临床病理退缩模式,有助于选择新辅助化疗后适合保乳治疗的患者、降低局部复发率。
癌情报告
2014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
周衍, 马晶昱, 江惠娟, 林永添
2018, 45(17): 898-90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7.768
摘要:
  目的  分析2014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状况,为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数据审核和评价方法,对福建省12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数据进行评价,将符合要求的9个登记处数据合并分析。计算发病和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分析主要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根据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计算,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依照Segi's标准人口构成计算。  结果  2014年9个肿瘤登记处(城市4个,农村5个)覆盖人口5 192 590人(城市2 673 166人,农村2 519 424人)。组织学诊断比例(MV%)为73.32%,死亡/发病比(M/I)为0.69,仅有死亡医学证明书病例比例(DCO%)为0.25%。福建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54.13/10万(其中男性306.37/10万,女性200.62/10万),中标率为196.12/10万,世标率为191.96/10万,累积率(0~74岁)为22.83%。其中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77.46/10万,中标率为215.86/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229.38/10万,中标率为175.89/10万。福建省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5.71/10万(其中男性235.47/10万,女性114.50/10万),中标率为130.13/10万,世标率为128.61/10万,累积率(0~74岁)为15.04%。其中城市地区死亡率为185.62/10万,中标率为137.88/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165.20/10万,中标率为122.82/10万。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居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居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  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是福建省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应作为肿瘤防治的重点,积极推广筛查工作,降低居民的肿瘤疾病负担。
综述
NKT细胞的生物特性及其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姜凤娟, 付蓉
2018, 45(17): 904-90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7.747
摘要:
NKT细胞是一种特殊的T淋巴细胞亚群,其表面既有T细胞受体,又有NK细胞受体。NKT细胞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微生物感染中起到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是联系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之一。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MM细胞表达CD1d分子并且可被具有CD1d限制性的NKT细胞杀伤。近些年,NKT细胞的抗MM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NKT细胞生物特性及其在MM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端粒长度在细胞癌变和预测肿瘤风险中的作用
王晟广, 张彬, 王长利
2018, 45(17): 908-91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7.630
摘要:
端粒与人类的衰老和肿瘤密切相关。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一段特殊的结构,能够防止染色体末端降解、融合和重排,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体细胞的端粒长度是逐渐缩短的,但肿瘤细胞由于端粒酶的重新激活具有稳定的端粒长度和永生化的特征。端粒长度缩短往往增加衰老相关疾病的风险而端粒长度增长往往增加肿瘤的风险。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端粒长度的改变影响肿瘤发生发展,而且端粒长度可以预测肿瘤风险,显示出端粒长度在精准诊疗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对端粒长度在细胞癌变和预测肿瘤风险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肠道微生物环境与乳腺癌
孙嘉政, 李洪忠, 任国胜
2018, 45(17): 912-91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7.671
摘要:
人体的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的微生物体系,能够保护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但同时也能诱发各种疾病,如炎症、肿瘤等。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乳腺癌的发生以及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均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代谢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等途径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因此,为能够更深入地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群与乳腺癌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为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依据,本文就肠道菌群与乳腺癌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与分析
肝脾T细胞淋巴瘤伴脾梗死的18F-FDG PET-CT表现1例
康磊, 付占立, 范岩, 张建华, 王荣福
2018, 45(17): 915-91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7.717
摘要:
腹壁皮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
刘海丹, 王君, 佟杰
2018, 45(17): 917-91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7.73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