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8卷  第11期

专家论坛
普乐沙福用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研究进展
邹德慧, 邱录贵
2021, 48(11): 541-54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1.11.185
摘要: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移植是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有效治疗手段。PBSC的常规动员方案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单用或联合化疗。部分患者使用常规动员方案无法采集到目标剂量的CD34+细胞,无法进行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移植治疗。因此,针对动员不佳患者以及降低具有危险因素患者动员失败的风险,根据个体情况有效调整动员策略十分必要。普乐沙福是一种新型动员剂,联合G-CSF可显著提高CD34+细胞采集量,降低动员失败率的同时缩短采集天数,进而提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效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本文对普乐沙福在PBSC动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普乐沙福适宜的动员人群、干预时机和路径,以优化PBSC的动员策略。
临床研究与应用
炎性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PD-1抗体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的初步探讨
魏熙胤, 张翠翠, 臧凤琳, 陈鹏
2021, 48(11): 547-55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1.11.232
摘要:
  目的   探索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等炎性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抗体治疗中的疗效预测及预后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PD-1抗体治疗的64例Ⅲb~Ⅳ期NSCLC患者的血液学及临床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取得最佳疗效时以及疾病进展时不同时间各炎性指标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炎性指标的最佳临界值;通过χ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指标与患者生存的相关性。   结果   NSCLC患者的炎性指标在取得最佳疗效时均较基线明显下降,而在疾病进展时再次升高。SII、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 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22.39、4.20、269.85和0.58;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乳酸脱氢酶(LDH)、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5.00 U/L、255.00 U/L、3.94 g/L和1 513.19 ng/mL。高SII、PLR、LDH、Fbg和D-dimer预示NSCLC患者较差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DH是PFS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6)。   结论   在晚期NSCLC中,患者基线炎性指标高提示PD-1抗体疗效相对较差,动态监测炎性指标可以预测PD-1抗体治疗效果,并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深部热疗联合5-Fu及顺铂腹腔化疗辅助治疗腹膜假黏液瘤的安全性及初步有效性研究
蔡莺, 马瑞卿, 夏奥, 许洪斌, 庞少军
2021, 48(11): 553-55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1.11.096
摘要:
  目的  研究深部热疗联合5-Fu及顺铂(DDP)腹腔化疗辅助治疗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航天中心医院接受深部热疗联合腹腔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血常规、肝肾功、Karnofsky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究深部热疗联合腹腔化疗对PMP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8例PMP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WBC)(P=0.064)、血红蛋白(HGB)(P=0.47)、天冬氨酸转移酶(AST)(P=0.08)、肌酐(CREA)(P=0.68)无统计学差异。丙氨酸转移酶(ALT)(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P=0.00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P=0.004)、血尿素氮(BUN)(P<0.001)和Karnofsky评分(P=0.017)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治疗前后平均值,中性粒细胞(NE%、NE#)和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改善,ALT、BUN较治疗前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1级20.7%,2级3.4%),均在对症治疗后好转。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6.4%。  结论  深部热疗联合5-Fu及DDP腹腔化疗治疗PMP不损害肝肾功能、无明显骨髓抑制,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较好,初步生存结果显示有效。
374例根治术后肠型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田春方, 井海燕, 王潍博, 王彩霞, 崔言刚, 陈健鹏, 沙丹
2021, 48(11): 559-56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1.11.104
摘要:
  目的  肠型胃癌约占中国胃癌总数的40%~45%,本研究旨在探讨根治术后肠型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根治性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肠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Log-rank检验比较各临床病理特征对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影响。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共纳入374例患者,5年DFS率为73.4%,5年OS率为79.7%。单因素分析显示>60岁、组织学中分化、肿瘤直径>3 cm、T3~4期、淋巴结浸润、TNM分期晚、非远端胃癌、脉管癌栓、神经侵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过表达和高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与DFS和OS不佳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神经侵犯和TNM分期为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年龄>60岁、组织学中分化、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晚、非远端胃癌、脉管癌栓、神经侵犯、HER-2过表达和高PLR是根治术后肠型胃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年龄、神经侵犯和TNM分期是根治术后肠型胃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中西医结合分子配伍治疗肿瘤协同增效及逆转耐药的研究进展
张文政, 毛许庆, 孙雪妮, 段婷, 隋新兵, 谢恬, 孔娜
2021, 48(11): 566-57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1.11.371
摘要:
增效减毒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如何有效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或逆转其耐药性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中医药主要通过发挥多组分、多靶点、多阶段的优势而具有增强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或逆转肿瘤耐药的功效,但其成分复杂,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克服肿瘤耐药的主要策略为更换新一代药物,但这些药物靶点相对单一、不良反应较多,且容易诱发多药耐药,因而限制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本课题组在传统中医药配伍理论“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的基础上,研究了具有化疗增敏和逆转耐药作用的中药,挖掘出其发挥药效的有效成分,阐明了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理,进一步将成分、结构、药效、机理清楚的多个活性分子与抗肿瘤药物优化配伍,组成新的“分子配伍”复方,形成药效叠加、不良反应减小的“分子配伍”药物,为增强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提供了一种中西医结合“分子配伍”的治疗策略。本文将系统性阐述中西医结合“分子配伍”的科学内涵,分析其在治疗肿瘤协同增效和抑制耐药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策略。
PARP抑制剂联合纳米材料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关玥, 陈秀玮
2021, 48(11): 571-57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1.11.498
摘要:
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传统治疗方案有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由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不仅抑制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也使其他重要器官受到毒性损害,从而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为了加强肿瘤靶向性的同时,又能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精准靶向治疗的治疗模式逐渐开展,纳米材料则作为药物载体,以其靶向性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进入人们视野。与此同时,靶向药物如PARP抑制剂中的尼拉帕利、奥拉帕利、卢卡帕利近年来被批准作为临床一线治疗及维持用药,随之医学界开展了将纳米材料与PARP抑制剂结合的研究。近几年,国外有研究表明PARP抑制剂联合纳米材料应用于部分恶性肿瘤的治疗,其抗肿瘤作用远超游离用药,但国内相关研究甚少。本文主要针对纳米材料联合PARP抑制剂的治疗方案对恶性肿瘤的作用进行综述。
综 述
博纳吐单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邬芝雅, 谷帅, 凡学婷, 冯继锋
2021, 48(11): 576-58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1.11.745
摘要:
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的发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缓解率逐渐升高,但复发难治性ALL的预后仍旧很差。博纳吐单抗(blinatumomab)作为一个新型的CD3和CD19双特异性抗体在复发难治性ALL中均获得较好的疗效,并于2014年12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治疗。博纳吐单抗单药治疗初治ALL及联合化疗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ALL均可改善患者生存期。本文主要围绕博纳吐单抗的临床试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阐述。
溶瘤病毒抗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王磊, 霍彬, 霍小东, 王海涛
2021, 48(11): 581-58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1.11.825
摘要: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在抗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大成效。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s)疗法是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可能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下一个重大突破点。OVs是天然的或基因修饰而成、有选择性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直接裂解肿瘤细胞,不损伤正常细胞。与病毒作为基因载体的疗法不同,OVs依靠病毒本身、作为活性药物试剂特异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以裂解肿瘤细胞,裂解后释放的子代病毒可以感染周围的肿瘤细胞。随着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和基因工程等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OVs疗法,使人们对肿瘤发生、病毒复制及调控的分子机制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本文主要介绍OVs以及OVs联合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
FOLFOXIRI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陈皓, 秦军伟, 韩宇
2021, 48(11): 587-59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1.11.966
摘要: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全身药物治疗。近年来,两药联合化疗方案FOLFOX或FOLFIRI联合靶向药物抗VEGF单抗或抗EGFR单抗已成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是结直肠癌的3种主要化疗药物。这3种药物的联合方案FOLFOXIRI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越来越重要。FOLFOXIRI较两药联合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但同时也明显增加了不良反应。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降低不良反应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FOLFOXIRI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与分析
晚期直肠癌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化疗致高血氨脑病及Ⅳ级皮疹1例
任丹, 王文玲, 李国栋
2021, 48(11): 593-59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1.11.75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