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8卷  第20期

指南与共识
骨与软组织肿瘤二代测序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
2021, 48(20): 1027-103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1365
摘要:
骨与软组织肿瘤临床罕见,亚型众多,且肉瘤性病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给临床诊治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二代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分子诊断、靶向基因筛选以及表观遗传学分析等领域,使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治获得改善。目前,NGS技术在骨与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尚存疑问。基于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从NGS检测、临床应用及实验室质控角度制定了《骨与软组织肿瘤二代测序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旨在规范NGS检测在骨与软组织肿瘤领域内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治,使患者受益。
临床研究与应用
地佐辛联合不同药物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睡眠质量和早期恢复的影响
王寅雪, 尹毅青
2021, 48(20): 1036-1039.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436
摘要: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不同药物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睡眠质量和早期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24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60例),患者经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舒芬太尼组(S组),地佐辛+舒芬太尼组(DS组),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DF组),地佐辛+右美托咪定组(DD组)。S组为舒芬太尼2.5 µg/kg;DS组为地佐辛0.4 mg/kg+舒芬太尼1.25 µg/kg;DF组为地佐辛0.4 mg/kg+氟比洛芬酯200 mg;DD组为地佐辛0.4 mg/kg+右美托咪定1 µg/kg。于术前1天、术后第1、2、3天行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enia scale,AIS)和40项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40,QoR-40)评分。记录术后0~24 h、24~48 h、48~72 h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S组比较,DF、DD组在术后第1、2天AIS评分明显升高(P<0.05),DF、DD组在术后3天内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率明显下降,皮肤瘙痒未见发生(P<0.05)。  结论  地佐辛可联合多种药物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在镇痛效果上与强阿片类药无异,但联合氟比洛芬酯或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患者术后睡眠和早期恢复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2 小时滴定方案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前瞻性 随机 开放 多中心 平行对照研究
石志永, 何钎铖, 郭银红, 王燕, 邵银仙, 薛宏怡, 林晓骥, 陈传军, 诸静文, 郭俊华, 应申鹏, 肖建军, 赵春花, 邢旻琰, 陈韵, 蔡国英, 寿佳威, 宋斌斌, 余国林, 史敏, 王永辉, 王剑, 邵婷婷, 黄芳芳, 张沂平
2021, 48(20): 1040-1046.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1021
摘要:
  目的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以缓释阿片类药物为背景的滴定方法的剂量调整时机和方式还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旨在评估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2 h滴定方案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 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24家医院收治的中重度阿片类药物未耐受癌痛患者114例[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4 分]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合并1次以上爆发痛且存在中重度以上疼痛(NRS≥4 分)患者87例,按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调整的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12 h滴定组,n=45)和对照组(24 h滴定组,n=42)。试验组起始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并根据疼痛情况给予即释吗啡补救镇痛,12 h后根据即释吗啡量调整剂量,剂量调整为背景剂量+12 h内即释吗啡剂量。对照组起始剂量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 q12h,并根据疼痛情况给予即释吗啡补救镇痛,24 h后剂量调整为背景剂量+24 h内即释吗啡剂量/2。比较两组24 、48、72 h的疼痛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即释吗啡补救镇痛情况及使用量、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镇痛满意度。  结果  给药后24 、48 、72 h,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显示出较高的疼痛缓解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在24 、48 及72 h补救镇痛次数及剂量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大多数为轻中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满意度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中重度癌痛患者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为背景的滴定方案中,12 h调整剂量能有效减少补救镇痛次数及剂量,维持较高的镇痛缓解率和镇痛满意度,安全性良好。
高剂量甲氨蝶呤治疗骨肉瘤致白细胞降低的风险因素分析
夏文彬, 吴海啸, 胡阳, 张瑾, 张超
2021, 48(20): 1047-1051.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743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高剂量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骨肉瘤后导致白细胞降低的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疗的骨肉瘤患者资料,并制定纳入排除标准。  结果  经过筛选,43例骨肉瘤患者的177个周期的MTX化疗资料被纳入本研究。化疗前病理检测Ki-67>20%(OR = 2.962,95%CI 1.416~5.092;P<0.004)、24 h CMTX>1.0 μmol/L(OR = 9.600,95%CI 4.728~19.491;P<0.001)及轻度贫血(OR=2.157,95%CI 1.125~4.134;P=0.021)是化疗后出现白细胞降低的危险因素。  结论  第24 h CMTX、Ki-67和MTX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是接受高剂量MTX治疗的骨肉瘤患者发生白细胞降低的风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可在围化疗期间密切监测上述指标,以预判白细胞降低发生的可能性。
经B超引导腹腔穿刺置管及接管方式对循环热灌注流速及腹水控制率的临床观察
李寅, 梁波, 于春凤
2021, 48(20): 1052-105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01578
摘要:
  目的  分析采用彩色超声(B超)引导的腹腔置管及接管方式对腹腔循环热灌注流速及腹水控制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烟台市中医医院行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的36例患者,按不同的置管及接管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循环热灌注流速及腹水控制率。  结果  36例患者中试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试验组采用B超引导的腹腔置管及接管方式,第1次和第3次循环热灌注高灌注流速时间及有效流速时长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腹水完全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 vs. 44.44%,P<0.05)。  结论  采用B超引导的腹腔置管及接管方式增加了循环热灌注流速及其稳定性,提高了腹水的完全控制率,扩大了循环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范围。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路红, 季宇, 张迎, 刘佩芳
2021, 48(20): 1056-1060.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1358
摘要: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依然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从治疗前受益人群的选择,治疗中方案调整,治疗后残留肿瘤负荷的评估,每一阶段的准确实施均为乳腺癌NAC整体策略成功的关键。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不仅能提供治疗过程中肿瘤形态学变化信息,同时能够提供功能学信息,实时反映肿瘤异质性的演化特点,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全程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MRI及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在乳腺癌NAC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NAC的有效率,有助于实现乳腺癌的精准治疗。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李倩, 高爽, 王亚非
2021, 48(20): 1061-106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1355
摘要: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pPCL)是一种罕见、高度侵袭性的浆细胞恶性肿瘤。目前pPCL缺乏标准治疗方案,其整体治疗策略可以参照高危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思路。近年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以及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抗体偶联药物等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与干细胞移植的联合大幅提高了MM的疗效,同时为pPCL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就近年来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综 述
外泌体介导的lncRNA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智洁, 李亚星, 贾漪涛
2021, 48(20): 1066-1070.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01224
摘要:
外泌体(exosome)是一类由多种细胞主动分泌的直径约40~100 nm的脂质双分子层微小囊泡,可携带特异的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micro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等进入相应的靶细胞,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lncRNA为一类不具备蛋白质编码功能的单链RNA分子,能够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肿瘤耐药、肿瘤免疫调节等过程,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外泌体介导的lncRNA可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并在结直肠癌诊断、预后和治疗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外泌体lncRNA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精准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欣, 周倩, 唐小葵
2021, 48(20): 1071-1074.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124
摘要: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从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脱落到外周血的肿瘤细胞,可在远处播散并引发肿瘤转移。现CTCs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分子层面,CTCs携带的潜在临床信息也进一步被开发,在指导治疗、揭示转移机制、评估程序性细胞凋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在临床价值。本文就CTCs在肺癌精准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CTCs与循环游离DNA(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检测在肺癌中的互补意义,以期为肺癌的临床检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病例报告与分析
碳离子治疗复发胸腺癌产生远隔效应临床观察1例
张一贺, 张雁山, 李小军, 潘鑫
2021, 48(20): 1075-1076.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1145
摘要: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胸壁结核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林心情, 邓海怡, 杨伊霖, 周承志
2021, 48(20): 1077-1080.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02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