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31卷  第7期

显示方式:
肝细胞癌高表达中期因子与肝癌细胞血行播散的关系
殷正丰, 康晓燕, 罗祥基, 钱海华, 吴宗娣, 吴孟超
2004, 31(7): 361-364.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期因子(Midkine,MK)蛋白高表达与肝癌细胞血行播散的可能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AFP阳性HCC患者术前外周血AFP mRNA和手术切除肝癌组织MK蛋白,了解肝癌细胞血行播散和MK表达的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41例HCC患者中,18例术前外周血可检出AFP mRNA,检出率为43.9%.在对应的肝癌组织中,29例高表达MK,表达率为70.7%.在29例高表达MK的HCC患者中,18例术前外周血AFPmRNA阳性,阳性率为62.1%;而在12例MK低表达的HCC患者中,仅3例术前外周血AFPmRNA阳性,阳性率为25.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癌组织异常表达MK与外周血循环中存在肿瘤细胞有关,可能是肝癌细胞转移潜能的一个指标.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1例
申兴斌, 王立平, 胡建功
2004, 31(7): 364-364. doi:
摘要:
患者, 女性, 51岁.主因声音嘶哑6个月, 右侧偏头痛2个月, 呼吸困难20余天, 于2003年12月8日入院.
PTEN基因突变及mRNA表达与卵巢癌病理生物学特征的关系
陈颖, 郑华川, 杨雪飞, 赵雨杰, 侯伟健, 汪桂兰, 辛彦
2004, 31(7): 365-367,371. doi:
摘要: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突变和mRNA表达在卵巢癌发生和演进中的作用.方法: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正常卵巢(n=5)、上皮性卵巢囊肿(n=5)、卵巢交界性肿瘤(n=9)、卵巢癌(n=60)中PTEN外显子5的突变,采用RT-PCR检测这些组织中mRNA表达,比较PTEN基因突变和mRNA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仅在上皮来源的卵巢癌中发现5例(7.1%)PTEN基因外显子5突变,PTEN基因mRNA在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卵巢和卵巢囊肿(P<0.05),PTEN基因mRNA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P<0.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PTEN基因mRNA表达在卵巢内膜样癌中表达最低,显著低于浆液性或粘液性卵巢囊腺癌(P<0.05).结论:卵巢癌中存在PTEN基因外显子5突变及mRNA表达下调.PTEN基因mRNA表达下调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特别是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和病理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因此,PTEN基因有望作为反映卵巢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分子指标.
癌巢表面积密度(Sv)及癌实质体积密度(Vv)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夏庆欣, 庄競, 李智, 姬社青, 韩广森, 乔思杰
2004, 31(7): 368-371.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体视学指标癌巢表面积密度(Sv)、癌实质体积密度(Vv)与预后的关系,以寻找一个相对独立判断预后的量化指标.方法:统计20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巢表面积密度(Sv)、癌实质体积密度(Vv)和预后数据.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Sv<4.4的患者有89例(89/114)生存≥5年,Sv>5.5的患者有71例(71/92)生存<5年.结论:体视学方法测定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癌巢表面积密度(Sv),方法简单易行,所获参数可靠,可作为反映其5年生存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泰素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及其作用途径的体外初步观察
李佩玲, 刘梅梅, 倪江
2004, 31(7): 372-375. doi:
摘要:
目的:体外实验评价泰素在不同卵巢癌细胞中对细胞骨架的作用,以证实泰素不仅是通过微管稳定而发挥作用.方法:将人类卵巢癌细胞系OVCA-420和最近分离的6个卵巢上皮实体肿瘤细胞成分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泰素处理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细胞骨架中的微管蛋白和肌动蛋白来评估各种细胞骨架之间的区别.结果:对照组OVCA-420细胞系在核周有过多的核仁纤维组织,而该细胞核在泰素处理后虽有多核可见,但上述现象并没有变化.一部分经离体培养的癌细胞在经泰素治疗后已经分散,可见点状的肌动蛋白成簇聚集于微核部位;而另一部分离体培养的癌细胞经泰素处理后聚集的微管围绕在细胞核周围,并没有明显的多核现象.结论:泰素在不同离体培养的卵巢癌细胞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但在同一类型的卵巢癌细胞中作用是相似的,即微管稳定;泰素的作用与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肌动蛋白对泰素的反应与多核现象出现背离情况;泰素可能通过不同于微管稳定路径而是其他作用机制发挥作用.
非小细胞肺癌中p14ARF与p16INK4a和p53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田凯华, 赵惠儒, 赵凡, 张林, 曲恒春
2004, 31(7): 376-379,383. doi:
摘要:
目的:检测p14ARF、p16INK4a和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情况,对它们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的p14ARF、p16INK4a和p5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4ARF、p16INK4a和p53蛋白总阳性率分别是72.5%,50.0%和52.5%,与癌旁正常组织(分别是95.0%,92.5%,2.5%)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小细胞肺癌中p14ARF和p53蛋白表达异常与肿瘤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但与肿瘤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14ARF和p53蛋白在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2=-0.475(P<0.01),而p14ARF和p16INK4a蛋白表达无关;p14ARF蛋白在Ⅰ期病例中强阳性(+++)占阳性比例为41.7%,在Ⅲ期中强阳性(+++)比例为10.0%.结论:p14ARF、p16INK4a和p53三个基因在NSCLC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特别在肿瘤早期可能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p14ARF和p53基因在同一调节通路上;p14ARF、p16INK4a和p53蛋白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生物学检测指标.
金龙胶囊(JLC)对肿瘤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的研究
刘玉琴, 高进, 顾蓓, 李建生
2004, 31(7): 380-383. doi:
摘要:
目的:观察鲜动物药金龙胶囊(JLC)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MTT、NBT染色及吞噬功能测定等方法,观察在不同浓度金龙胶囊作用下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以维甲酸(RA)作阳性对照.结果:在1×10-6mg/ml浓度以下金龙胶囊在细胞培养中对细胞的存活没有影响.HL-60细胞在1×10-6和10-9mg/ml作用3或5天后,早幼粒细胞比例减少,中、晚幼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与维甲酸的作用相似.金龙胶囊作用后HL-60细胞的NBT还原能力和吞噬功能也有明显升高,与维甲酸作用相似.结论:金龙胶囊可明显促进HL-60细胞形态和功能上分化、成熟,说明金龙胶囊对HL-60细胞具有明显诱导分化作用.
弗隆和氨鲁米特治疗绝经后妇女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刘晓晴, 宋三泰, 江泽飞, 李维廉, 吴世凯, 杨丽芳, 于静新
2004, 31(7): 384-386. doi:
摘要:
目的:观察弗隆和氨鲁米特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0例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进入弗隆组26例和氨鲁米特组24例.弗隆2.5mg口服,每天1次.氨鲁米特,第1周125mg口服,每日2次;第2周,250mg,每日2次;第3周250mg,每日3次;从第4周开始,250mg,每日4次.治疗30天为1周期.结果:弗隆组有效患者(CR+PR)7例(26.9%),高于氨鲁米特组3例(12.5%),但差异无显著性(P=0.294).两组病情稳定(SD)患者分别有14例(53.8%)和12例(50.0%);病情进展(PD)患者分别有5例(19.2%)和9例(37.5%).两药疗效在不同受体状态、无病间期、病变部位和治疗阶段的分层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弗隆组主要的不良反应有乏力(15.4%)、食欲下降(11.5%),头晕、恶心、头痛、嗜睡发生率均<8%,且程度较轻;氨鲁米特组恶心(25.0%)、呕吐(16.7%)发生明显高于弗隆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45和0.046,头晕(25.0%)、乏力(20.8%)、食欲下降(16.7%)、嗜睡(12.5%)、皮肤瘙痒(12.5%)的发生也均高于弗隆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另外有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结论:弗隆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有一定疗效,部分不良反应比氨鲁米特轻,患者耐受性强.
Heparanase及bF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郑志超, 王舒宝, 徐惠绵
2004, 31(7): 387-390,394.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 HPA)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HPA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FG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PAmRNA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程度及组织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bFGF与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呈正相关.HPA与bFGF共同表达的病例腹膜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腹腔脱落癌细胞检出率均明显增高.结论:H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增高.HPA及bFGF的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在胃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共同表达时恶性程度明显增高.
耐药相关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郭杨, 王永利, 王小玲, 杨会钗, 王永军
2004, 31(7): 391-394.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耐药相关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肺癌组织标本中P-gp、MRP、LRP、GST-π和TopoII表达.结果:58例治疗前NSCLC中P-gp、MRP、LRP、GST-π和TopoII阳性率分别为96.55%,67.24%,75.86%,65.52%,98.28%,并有部分共表达.癌旁正常肺组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在TNM各分期中P-gp、MRP、LRP、GST-π和TopoII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腺癌组与鳞癌组,MRP、LRP、GST-π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gp、TopoII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MRP、LRP、P-gp、GST-π共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21.662,P<0.001);低分化腺癌、鳞癌与中、高分化腺癌、鳞癌P-gp、MRP、LRP、GST-π和TopoII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癌耐药为一多途径多基因参与的过程,肺腺癌原发的多药耐药机率较肺鳞癌高,联合检测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化疗疗效及预后.
高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多西他赛辅助化疗的安全性观察
姚青, 凌瑞, 王岭, 袁时芳, 陈江浩, 马中, 易军, 张聚良, 云军, 杨华
2004, 31(7): 395-39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多西他赛(多西紫杉醇)每周方案辅助化疗的安全性.方法:62例≥70岁的Ⅱ期乳腺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14天开始应用多西他赛每周方案辅助化疗,观察其对切口愈合、化疗全身反应和血清IL-2,sIL-2R的影响.结果:两组切口愈合状况和消化道反应无明显差异,白细胞水平下降均不显著.术后两组IL-2,sIL-2R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高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多西他赛每周方案辅助化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不大.
艾本与放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
刘东刚, 韩春, 李保生, 崔慧先
2004, 31(7): 398-401.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艾本(伊班膦酸钠)全身用药与局部放疗相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局限性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恶性肿瘤局限性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本静脉滴注加局部放疗40例(治疗组);单放组40例,只采用局部放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92.5%,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82.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溶骨病灶再钙化的有效率治疗组为76.7%,而对照组仅为2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出现第二部位骨转移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年生存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本联合放疗治疗局限性骨转移,具有止痛快、疗效确切、高效修复溶骨病灶,并能防止新转移灶的发生及较高的生存率等优点.
毛囊错构瘤1例
陈宏
2004, 31(7): 401-401. doi:
摘要:
患者,男性,70岁.主因面部、躯干四肢泛发性黑褐色丘疹、结节、黑头粉刺伴痒10年,来我院就诊.
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评价
徐李容, 刘陶文
2004, 31(7): 402-404. doi:
摘要:
目的:评价化疗加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4例临床Ⅲ~Ⅳ期的鼻咽癌患者分别实施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33例和化疗加放射治疗(化放)组51例行临床观察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比较其近期的临床疗效(CR+PR)及5年生存率.结果:单放组、化放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81.2%(17/33)、90.1%(46/51),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42.4%(14/33)、66.6%(34/51),P<0.01.结论:化疗加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可望提高临床疗效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胃癌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贵英, 李勇, 王士杰, 张健慧, 宋振川, 王爱军, 刘羽, 唐建发, 范立侨, 赵群, 王力利
2004, 31(7): 405-40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CK20 mRNA表达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同时对照检测49例胃癌患者、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及5例健康志愿者骨髓与外周血中的CK20 mRNA表达.结果:49例胃癌患者中,骨髓和外周血CK2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0%(24/49),32.7%(16/4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例外周血CK20表达阳性,骨髓表达阴性.健康志愿者及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未检测到CK20表达.本实验中CK20 mRNART-PCR技术的灵敏度为10-5.胃癌的微转移状况与组织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有关.结论:应用RT-PCR法以CK20为标志物检测胃癌微转移细胞特异性高.骨髓检测胃癌微转移较单次采血更敏感,但外周血检测仍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与研究
宗祥云, 师英强, 孙孟红
2004, 31(7): 408-409. doi:
摘要:
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较佳,但复发和转移仍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难题.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CD44v6表达的对比研究
赵亮, 张玉宝, 张殿忠
2004, 31(7): 410-411. doi:
摘要:
CD44v6是含有Exon II的CD44蛋白变异体,其相对分子量为190kD.
肝细胞癌Paxillin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海刚, 谢德荣, 黎洪浩, 曾弘, 曾韵洁, 沈溪明
2004, 31(7): 412-413. doi:
摘要:
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受到包括细胞粘附作用和血管形成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内镜下局部注射高聚生对胃癌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王强, 孙威, 乔林, 王雪莹, 王明德
2004, 31(7): 414-415. doi:
摘要:
通过观察局部应用高聚生(Highly agglutinative staphylococcin, HAS)对胃癌原发灶、淋巴结内癌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凋亡及调节基因 Fas、Fs-L 表达的变化来判断其近期疗效,以探讨其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
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张兆祥
2004, 31(7): 416-419. doi:
摘要:
食管癌侵袭性强,预后差.根治食管癌的方法仍主要靠彻底手术切除加转移性淋巴结清扫,术后常复发,5年生存率仅 20%~36%[1,2].
甲状旁腺腺癌1例
徐德龙
2004, 31(7): 419-420. doi:
摘要:
患者,女,26岁,因双下肢骨痛10个月,活动受限4个月,于1983年5月27日首次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