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33卷  第22期

显示方式:
同时表达4-1BBL B7.1及B7.2三个共刺激分子基因小鼠肝癌细胞系的建立和意义
李国强, 王学浩, 印洁, 俞悦
2006, 33(22): 1261-1264. doi: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表达4-1BBL、B7.1及B7.2三个共刺激分子基因小鼠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细胞系。方法:将B7.1和B7.2全长cDNA的质粒酶切,构建pcDNA3.1-B7.1-IRES-B7.2重组子,酶切法鉴定。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Reagent)将重组子转染H22,经均霉素(Hygromycin,300!g/ml)筛选,阳性克隆命名为H22-CD80/CD86+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H22-CD80/CD86+变异株的表达。采用同样方法将pCI-neo-4-1BBL质粒转入H22-CD80/CD86+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命名为H22-CD80/CD86/CD137L+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基因在细胞克隆中的表达。结果:pcDNA3.1-B7.1-IRES-B7.2重组子经酶切鉴定,同时获得B7.1(862bp)和B7.2(984bp)目的基因片段和5.6kbp线性化pcDNA3.1载体片段;重组子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B7.1和B7.2序列相符,证实构建成功。RT-PCR及FCM检测结果显示B7.1、B7.2及4-1BBL基因分别在H22-CD80/CD86+细胞及H22-CD80/CD86/CD137L+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联合表达。结论:pcDNA3.1-B7.1-IRES-B7.2重组子构建正确,H22-CD80/CD86/CD137L+变异株可同时稳定表达B7.1、B7.2和4-1BBL三个共刺激分子基因。
内镜超声检查对壶腹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田艳涛, 赵平, 王成锋, 单毅, 王贵齐, 刘骞, 白晓枫
2006, 33(22): 1265-126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壶腹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收治的26例壶腹癌全部实施内镜超声检查,并与US、HCT、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手术及病理结果,EUS对壶腹部肿瘤直接征象显示率达100%(26/26),而US、HCT、MRI分别为46.15%(12/26)、73.08%(19/26)和50.00%(13/26),EUS与US、HCT、MRI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45,P<0.0001,P<0.0001)。结论:EUS是诊断壶腹癌的良好手段,在显示病变的直接征象具有明显优势。
以bcl-2为靶标siRNA提高HL-60细胞对三氧化二砷敏感性的探讨
胡海燕, 张洹
2006, 33(22): 1268-127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以bcl-2基因为靶标有效siRNA-2(Small-interference,RNA)能否提高HL-60细胞对三氧化二砷敏感性。方法:将siRNA转入HL-60细胞株并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培养,于24、48、72h,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率,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变化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siRNA能明显提高HL-60细胞对三氧化二砷敏感性;抑制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OS),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0.05)。结论:以bcl-2基因的为靶标siRNA-2能提高白血病细胞HL-60对三氧化二砷敏感性。
上皮钙粘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张剑明, 张威, 高平, 李彦秋, 李长义, 前田盛
2006, 33(22): 1271-127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量与口腔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及SCC患者的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4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的蛋白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上皮钙粘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分级(P=0.024),浸润类型(P=0.009),淋巴结转移情况(P=0.023)及患者的生存年限(P=0.0146)有着密切的关系,蛋白表达越低,病理分级越高,浸润类型越复杂,出现淋巴结转移同时患者生存时间越短。但是,上皮钙粘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分化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皮钙粘蛋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种极其重要的诊断标志物和可靠的预后因子。
三氧化二砷联合5-FU体外抗人胃癌细胞SGC-7901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梁军, 冷宁, 赵园园, 姚如永, 丁爱萍, 曹芳丽, 尚庆军
2006, 33(22): 1274-1276.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体外抗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2O3(终浓度依次为0.1,0.5,1.0μmol/L)和(或)5-FU(终浓度50mg/L)处理SGC-7901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PV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s2O3或5-FU单药作用相比,As2O3与5-FU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率(q=63.9608,166.1758,51.3343,P<0.01),与空白组相比,联合用药后S期细胞所占比例下降(q=16.0743,10.8805,12.1482,P<0.01),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q=8.7188,9.3309,9.8534,P<0.01),癌细胞Bcl-2基因表达明显下降(q=10.2801,17.8456,19.0086,P<0.01)。结论:As2O3与5-FU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胃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增强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以及调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Bcl-2短发夹状RNA对NB4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何冬梅, 张洹, 刘革修
2006, 33(22): 1277-1279. doi:
摘要:
目的:构建Bcl-2短发夹状RNA(shorthairpinRNA,shRNA)序列的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NB4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Bcl-2基因构建编码shRNA序列的重组表达载体,经酶切电泳和DNA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重组的RNAi质粒转入NB4细胞后,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转染效率,采用Western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编码Bcl-2shRNA的RNA序列被正确地插入到预期位点。将两个Bcl-2shRNA载体分别转入NB4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与转染阴性shRNA及未转染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染Bcl-2shRNA1、shRNA2载体入NB4细胞在72、96h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分别与转染阴性shRNA、单纯载体组及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构建的两个Bcl-2shRNA均可特异性地抑制NB4细胞生长。
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法在检测基因异常甲基化中的应用
陈立军, 王玮, 于利人, 倪虹, 呼文亮
2006, 33(22): 1280-1283. doi:
摘要:
目的:介绍一种准确、敏感的检测多个标本、多个CG二核苷酸甲基化状态的方法。即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法(BisulfiteGenomicSequencing,BGS)。方法:单链DNA的胞嘧啶可被亚硫酸氢盐修饰转变成尿嘧啶,而5'甲基胞嘧啶仍保持不变。这种修饰处理可在甲基化和非甲基化基因组DNA间产生DNA序列差异,而这种DNA序列差异可通过BGS法较为灵敏地筛查出。利用该原理检测肝癌细胞AFP基因启动子区CG二核苷酸甲基化状态。结果:在癌细胞中发现两种异常甲基化,即高度甲基化及部分甲基化。结论:BGS法在基因甲基化检测中将有很大的应用潜能,为探讨肿瘤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分子分析方向。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34例治疗效果观察及复发因素的分析
张小平, 朱丹, 李潇, 张春玉
2006, 33(22): 1284-128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复发相关因素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我院1990年至2004年收治的34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手术方式、残余病灶、术后化疗等因素与术后复发时间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56.8个月,28例(28/34,82.4%)仍生存。Ⅰ期患者的生存率(25/26,96.2%)明显高于Ⅱ期以上患者(2/6,33.3%),但无统计学意义。25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随访期间无1例死亡。初次手术后16例复发(16/34,47.1%),平均复发时间9.5个月(1.5个月~17个月)。对31例可评价的病例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结果组织学分级、术后残余病灶、术后化疗与术后复发时间显著相关(P<0.05);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治疗应强调手术的彻底性和术后及时、正规的化疗。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对单侧卵巢肿瘤、子宫正常、年轻、有生育要求者不论临床期别均可施行。
人乳腺癌细胞RECK基因的表达及检测
孙涛, 姜大庆, 李金鸣, 韩冬云, 宋志国, 陶秀娟
2006, 33(22): 1288-1290. doi:
摘要: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株RECK基因的表达,阐明RECK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关系。方法:采用transwell法,测定HBL-100,MCF-7和MDA-MB-435S三株人乳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同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Westernblotting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三株细胞株MMP-2,MMP-9和RECK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及RECK基因mRNA转录丰度。结果:三株细胞中,MDA-MB-435S侵袭力最高(425.20±54.09),HBL-100最低(101.00±63.88),MCF-7居中,为(239.00±91.39),三组细胞的侵袭力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RECK基因在HBL-100细胞株中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免疫细胞化学值:3188.24±894.86;Westernblotting值:3.32±0.25),在MDA-MB-435S细胞株中不表达,MCF-7为(免疫细胞化学值:1058.92±336.53,P<0.01;Westernblotting值:2.23±0.59,P<0.05)。且在免疫细胞化学中,RECK基因的蛋白表达与MMP-2,MMP-9的表达水平成负相关。RECK基因在HBL-100细胞株中mRNA水平最高(2.32±0.02),在MDA-MB-435S细胞株中不表达(P<0.001)。结论:RECK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细胞体外侵袭力及MMP-2,MMP-9的表达水平成明显负相关。
三角肌软组织恶性肿瘤肌室切除背阔肌肌瓣转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临床应用
杨蕴, 宋金纲, 张瑾, 赵军, 程明
2006, 33(22): 1291-129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三角肌内恶性肿瘤行肌室切除术,应用背阔肌肌瓣转位重建肩关节稳定性及外展功能,探讨其方法、应用的临床价值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总结1999年1月~2004年8月三角肌软组织肉瘤病例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5~64岁,平均44.5岁。左侧6例,右侧2例。病程6个月~3年,平均1年2个月。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滑膜肉瘤2例,,透明细胞肉瘤2例。术前、术后8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按MTST关节功能评价系统评定。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三角肌切除术,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肌瓣转位代替被切除的三角肌。术后肩外展90°、前屈30°位固定,6周后去除外固定。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局部均无复发,转位的肌瓣全部成活,肌力均在Ⅳ~Ⅴ级,肩外展功能在80~90°结论: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肌瓣转位代替全部切除的三角肌是一种重建肩关节稳定性及外展功能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适形放疗协同诱导化疗的临床观察
张建东, 于金明, 张晓涛, 刘德军, 张秀春, 张真
2006, 33(22): 1294-1296. doi:
摘要: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协同诱导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128例,分为两组,Ⅰ组单纯三维适形放疗70例,Ⅱ组诱导化疗协同三维适形放疗58例。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1、2年生存率。结果:Ⅰ组CR41.4%,PR32.8%,总有效率(CR+PR)74.3%;Ⅱ组CR51.7%,PR31.0%,总有效率(CR+PR)82.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1年生存率Ⅰ组为41.4%,Ⅱ组为56.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2年生存率Ⅰ组为27.1%,Ⅱ组为4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协同诱导化疗是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与单纯放疗相比可延长生存期,但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李洁, 沈琳, 李燕, 张晓东, 李健, 龚继芳
2006, 33(22): 1297-1299. doi:
摘要: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R)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单中心、开放性、非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按NCI-CTC毒性分级标准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至Ⅱ度及以下者(即≤75(109/L)进行观察治疗。治疗组给予巨和粒25μg/(kg·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7~14天。随机选择未使用巨和粒的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者作为平行对照。观察28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血小板从最低值升至≥100×109/L平均需要8.1天,而对照组平均需要12.2天(P<0.01)。血小板≤50×109/L者,治疗组升至≥100×109/L平均需要8.9天,对照组平均需要12.9天(P<0.05)。有统计学差异。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发热、关节肌肉酸痛等,均为Ⅰ~Ⅱ级,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R)对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有治疗作用,可以促进血小板减少的恢复,且耐受性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舌鳞癌中uPA及nm23-H1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维贤, 钟丽芳, 王天祥, 王秋旭
2006, 33(22): 1300-1302. doi:
摘要:
目的:探讨uPA及nm23-H1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蛋白水平检测uPA及nm23-H1在74例舌癌中的表达。结果:uPA及nm23-H1与舌癌的病理学分级无关。uPA表达与肿瘤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nm23-H1表达与肿瘤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uPA及nm23-H1的表达率呈负相关。uPA阳性并且nm23-H1阴性表达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uPA阴性并且nm23-H1阳性表达者。结论:uPA及nm23-H1的表达可以作为舌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标志;uPA及nm23-H1的表达在舌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是一对相互拮抗的因素,联合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Tet-On在乳腺癌自杀基因治疗中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曾赵军, 胡维新, 李子博, 罗赛群
2006, 33(22): 1303-1306. doi:
摘要:
目的:构建Tet调节的自杀基因HSVtk重组逆转录病毒,探讨其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RevTRE/HSVtk与RevTet-On感染乳腺癌细胞株MCF-7,Southern杂交检测细胞中HSVtk基因的整合。应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TUNEL、苔盼蓝排斥试验观察分析在Tet调控下,重组病毒对感染的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机制。以MCF-7细胞构建裸鼠乳腺癌模型,观察Tet调控下病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对瘤体进行病理分析。结果:重组病毒感染乳腺癌细胞株MCF-7后,乳腺癌细胞随着DOX浓度的增高和GCV作用后,细胞死亡增加并呈现细胞凋亡等特征。乳腺癌裸鼠在DOX诱导7天GCV治疗30天后与对照组比较,在Tet调控下乳腺癌裸鼠肿瘤体积减小并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结论:重组逆转录病毒在DOX诱导GCV作用下对病毒感染的MCF-7细胞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能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受体介导的C-myc反义核酸抑制肝癌移植瘤生长
蒋建伟, 张洹
2006, 33(22): 1307-130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半乳糖(galactose,Gal)受体介导的C-myc反义核酸对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C-myc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与半乳糖-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转染载体作用形成Gal-PEI-ASODN复合物,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荧光标记反义核酸进入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形态,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反义核酸对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用肝癌移植瘤小鼠模型观察反义核酸对肝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癌组织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Gal-PEI-ASODN复合物能被肝癌Bel-7402细胞有效摄取,荧光标记的反义核酸分布在细胞的表面、胞浆、胞核部位;Gal-PEI-ASODN复合物对肝癌细胞克隆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细胞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Gal-PEI-ASODN复合物能显著抑制小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肿瘤抑制率为40.25%,与细胞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有可能抑制瘤细胞内C-myc蛋白的表达。结论:半乳糖受体介导的C-mycASODN能有效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小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阻断C-myc蛋白的表达。
16例腹膜粘液瘤的腹膜切除联合高温热灌注治疗
刘连新, 宋宣, 宋智国, 刘冰, 武林枫, 张伟辉, 姜洪池
2006, 33(22): 1310-1311. doi:
摘要:
腹膜粘液瘤是腹部外科少见的肿瘤,多发生在阑尾和卵巢的粘液性囊腺瘤之后,其生长迅速,可以很快地引起肠梗阻和腹胀等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此效果较差[1,2]。我们在治疗中应用腹膜切除联合高温热灌注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治疗进展
夏立建, 李兆亭
2006, 33(22): 1312-1315. doi:
摘要:
早期直肠癌的根治性局部切除术目前仍存在争议,而治愈性的直肠息肉局部切除和姑息性的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已经被大家认可。直肠肿瘤的局部切除存在多种手术方式,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在临床最常见,与其它的局部切除方式一样其应用还受到一定的限制。经肛门内窥镜下微创外科(TransanalEndoscopicMicrosurgery,TEM)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微创外科技术,这项技术是针对直肠肿瘤的局部切除而设计,与其它局部切除手术相比死亡率和复发率最低,目前国内尚未开展这项技术。本文介绍了各种经肛门进行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手术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TEM手术的特点。
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资料分析
孟洁, 张瑾
2006, 33(22): 1316-1320. doi:
摘要:
年轻乳腺癌(≤35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般认为与年老乳腺癌相比更具侵袭性,预后差。占同期乳腺癌的5%~13%,主要发病危险因素是乳腺癌家族史阳性,并较多具有BRCA1/2基因突变。由于腺体致密,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其具有更多不利的病理学及生物学特征。治疗上应重视全身综合治疗。本文就年轻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诊断、形态学及生物学特征、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早期发现及改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