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37卷  第11期

显示方式:
细胞运动抑制剂4-甲基-3-硝基-苯甲酸的基础研究*
李萌辉, 张 飞, 郭 华, 张晓方, 赵陪起, 张 宁①, 牛瑞芳
2010, 37(11): 601-60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01
摘要:
目的:检测小分子化合物4- 甲基-3- 硝基- 苯甲酸的药物毒性作用、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以及在小鼠体内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 甲基-3- 硝基- 苯甲酸给药剂量按等比数列排列,从而测定它在小鼠体内的半数致死量;体外采用趋化实验检测4- 甲基-3- 硝基- 苯甲酸对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SMC- 7721、恶性黑色素瘤细胞LiBr 及胃癌细胞MGC-803 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体内实验,将BL6-B16细胞接种到C57小鼠,经灌胃给药后,观察4- 甲基-3- 硝基- 苯甲酸对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同时以体重变化为指标衡量4- 甲基-3- 硝基- 苯甲酸的毒性作用。结果:4- 甲基-3- 硝基- 苯甲酸在小鼠体内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771.73mg/kg;趋化实验表明4- 甲基-3- 硝基- 苯甲酸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细胞运动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最适浓度为2.0 μ M;4- 甲基-3- 硝基- 苯甲酸抑制小鼠黑色素移植瘤生长,肿瘤体积(P<0.05)和重量(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4- 甲基-3- 硝基- 苯甲酸对小鼠体重变化无影响。结论:4- 甲基-3- 硝基苯甲酸有望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新药。
EGCG通过上调MnSOD 表达诱导鼻咽癌细胞株CNE-2 凋亡*
刘强和, 黄 鑫, 向 秋①, 伍靖武②, 雷 迅
2010, 37(11): 605-60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02
摘要: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 的凋亡诱导作用、以及这个过程中MnSOD的表达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法计算不同浓度EGCG 作用于CNE-2 鼻咽癌细胞后不同时间点的生长抑制率,并通过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凋亡情况,同时应用RT-PCR 法检测这个过程中MnSOD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EGCG 可以诱导CNE-2 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而且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同时伴有MnSOD mRNA的表达上调。结论:EGCG 能通过上调MnSOD mRNA表达诱导鼻咽癌细胞株CNE-2 凋亡。
ITSN1-S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王冰冰, 牛瑞芳①, 马勇杰
2010, 37(11): 608-61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03
摘要:
目的:研究ITSN 1-S蛋白在调节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小RNA干扰技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LN- 229 中ITSN1-S蛋白的表达,并应用MTT 、流式细胞术、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情况,进而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Bad、Bcl- 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凋亡显著增加(P<0.05),并且促凋亡蛋白Bad 的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 2 的表达下降。结论:ITSN1-S参与调节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雷帕霉素和罗格列酮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钟 红 徐 虓①, 马斌林 许永华②, 张东辉①
2010, 37(11): 611-61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04
摘要: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 体外培养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MCF-7 细胞株,按2.0 × 10 6细胞/孔接种24孔板,按照析因试验安排4 个试验组:①雷帕霉素组(8 ×10-5 mg/L);②罗格列酮组(50μ mol/L);③联合组;④、实验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的常规培养细胞)。 各组各浓度分别设3 个复孔,实验重复3 次。采用MTT 比色法观察雷帕霉素和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MCF-7 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和雷帕霉素均能有效的抑制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 的生长,雷帕霉素的抑制率最大(P<0.05)。 联合用药不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P<0.05)。 结论:体外培养抑制试验证明雷帕霉素、罗格列酮均能有效的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 的生长。雷帕霉素联合罗格列酮不增加细胞凋亡。雷帕霉素和罗格列酮对MCF-7 细胞株的干预作用是通过周期阻滞完成的。
叶酸修饰的G5-PAMAM-D介导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前列腺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王 刚, 陈 岳, 徐 勇, 张志宏, 杨 阔, 王燕铭①, 孔德领①, 赵维明②
2010, 37(11): 615-61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05
摘要:
目的:探讨叶酸修饰的第五代聚酰胺- 胺型树枝状聚合物(G5-PAMAM-D-fol )作为基因载体进行前列腺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以G5-PAMAM-D-fol 为基因载体将含有自杀基因HSV-TK 的重组质粒pcDNA 3-tk转染至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 和LNCaP ,24h 后以RT-PCR 法检测HSV-TK 基因在两种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mRNA 表达;再次转染后24h,对转染的两种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前体药物更昔洛韦(GCV ),48h 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 法)检测细胞抑制率。结果:RT-PCR结果证明G5-PAMAM-D-fol 可将重组质粒pcDNA 3-tk转染2 种前列腺癌细胞并转录HSV-TK 基因。MTT 实验反映出A 组(G5-PAMAM-D-fol/pcDNA 3-tk)对PC- 3 和LNCaP 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且比B 组(G5-PAMAM-D/pcDNA3-tk)的细胞抑制率更高。C 组(G5-PAMAM-D-fol )和D 组(G5-PAMAM-D)随着GCV 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并未受到明显的抑制,而且前者并未表现出比后者更明显的细胞杀伤作用。结论:G5-PAMAM-D-fol 能够在体外将自杀基因重组质粒成功转入前列腺癌细胞并表达HSV-TK 基因,其靶向性强且细胞毒性低。
HMGB1 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陈传贵, 唐 鹏, 于振涛
2010, 37(11): 619-62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06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食管鳞癌中高迁移率蛋白B1(HMGB 1)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2例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胸段食管鳞癌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统计学的方法,观察HMGB 1 和VEGF-C、VEGF-D 、LYVE-1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HMGB 1 与VEGF-C、VEGF-D 、微淋巴管密度(MLD)、淋巴结转移及各种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HMGB 1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率达69.44% ,而在正常组织中很少表达,并且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81.82% ,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58.97% ,有显著性差异(P<0.05)。 另外,HMGB 1 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期、VEGF-C、VEGF-D 的表达、MLD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或P<0.01);同时,VEGF-C、VEGF-D 的表达也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MLD密切相关(P<0.05或P<0.01)。 结论:在食管鳞癌中,HMGB 1 的大量表达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C、VEGF-D 的表达来促进新生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其淋巴结转移并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HMGB 1 有可能作为反映食管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及抗食管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靶点。
联合检测survivin VEGF 对鉴别良恶性腹水的价值
侯桃华, 陈永静, 温 彪, 郭晓红①, 许翠萍
2010, 37(11): 623-62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07
摘要:
目的:探讨腹水中生存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腹水标本62例,分为良性腹水组(22例)和恶性腹水组(40例),采用ELISA 法测定survivin和VEGF。结果:恶性腹水组survivin、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P<0.01)。 卵巢癌引起的腹水中survivin 、VEGF水平显著高于胃癌组、胰腺癌组、肝癌组(P<0.05)。 survivin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为80.0% ,特异性为86.4% ,诊断准确率为82.3% 。VEGF 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为67.5% ,特异性为86.4% ,诊断准确率为74.2% 。同时检测患者腹水survivin和VEGF,其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为90.0% ,特异性为77.3% ,诊断准确率为85.5% 。survivin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 结论:腹水中survivin、VEGF测定有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恶性腹水中survivin、VEGF的含量对恶性腹水的组织来源可能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联合检测恶性腹水中的survivin、VEGF水平可明显提高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
FGFR2 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赵洪猛, 张 斌, 姚 慧, 李晓莉, 宋艳群, 王 鑫, 刘晓霞, 曹旭晨
2010, 37(11): 626-62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08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 2)基因rs 2981582 位点单链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Tm-shifting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FGFR2 基因rs 2981582 位点SNP(C/T),用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标记样本DNA,通过在特异引物5' 端加上不同长度的尾,使不同基因型溶解曲线的峰值出现差异。确定判断标准:Tm≤84.6℃的是纯合子CC,≥87.5℃的是纯合子TT,处于中间的是杂合子TC。利用此方法对956 例乳腺癌患者和471 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FGFR2 基因rs 2981582 位点SNP 与乳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CC、CT、TT各基因型表达的例数及基因频率分别为234 例(49.68%)、181 例(38.43%)、56例(11.89%)。 乳腺癌组总体各基因型例数及基因频率分别为426 例(44.56%)、400 例(41.84%)、130 例(13.60%),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83)。 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ER(+)组各基因型例数及基因频率分别为189 例(41.27%)、202 例(46.12%)、67例(14.63%),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5);而ER(-)组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别为237 例(47.59%)、198 例(39.75%)、63例(12.6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02)。 结论:FGFR2 基因第二内含子SNP rs 2981582 与ER阳性乳腺癌的发生有显著关系,同时验证了用本方法检测大批量人群标本的SNP 操作简便,检测耗时短,结果特异且费用较为低廉,适合于进行大规模样品的SNP 快速测定。
SCC-Ag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评估的价值
高宝荣, 赵桂玲, 张 虹
2010, 37(11): 630-63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09
摘要: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5 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的110 例ⅠB~ⅡA 期宫颈鳞癌患者行术前血清SCC-Ag 检测,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SCC-Ag 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U 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确定评估淋巴结转移的SCC-Ag 阈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SCC-Ag 滴度与宫颈癌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分化程度及脉管内瘤栓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血清SCC-Ag≥4ng/mL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淋巴结转移对SCC-Ag 的影响更大;ROC 曲线显示SCC-Ag 为4ng/mL 是筛选淋巴结转移的最佳界值。结论:术前血清SCC-Ag 在评估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中有一定的价值,其临界值为4ng/mL。
基因芯片法与杂交捕获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对比分析
王 晶, 周 琦, 刘 预, 李少林
2010, 37(11): 634-63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10
摘要:
目的:评价杂交捕获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感染的方法学优势,探讨HPV 的多重感染以及HPV 病毒负荷量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基因芯片法和杂交捕获法对360 例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患者进行HPV-DNA的检测以及液基细胞学检测,并以基因测序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基因芯片法和杂交捕获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前者98.33% 、93.40% 和0.917,后者97.56% 、98.17% 和0.957。按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分为NSIL组、ASC 组、LSIL 组及HSIL和SCC 组,随宫颈细胞病变程度的增加,HPV 感染率、高危型HPV 感染率、多重感染率病毒逐渐增加,在宫颈上皮正常组与异常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危型HPV 感染率无规律性改变。结论:两种HPV 检测方法相比,基因芯片法灵敏度较高,杂交捕获法特异度较高,基因芯片法可作为宫颈病变筛查方法;HPV的多重感染和病毒负荷量增加都与宫颈病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鳞状细胞癌抗原监测在宫颈鳞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李桂兰, 赵桂玲
2010, 37(11): 638-63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11
摘要:
28例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
尤长宣, 苏 瑾, 李金瀚, 盛信秀, 崔 斐, 罗荣城
2010, 37(11): 640-64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12
摘要: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5年6 月~2008年9月在南方医院肿瘤中心接受吉非替尼(250mg/d )做为一线治疗的老年晚期NSCLC 患者28例,主要分析中位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有效率及毒副反应。结果:全组客观有效率:无CR,PR10例(35.7%),SD14例(50.0%)。 中位PFS 为6.5 个月(95% CI3.9~9.0 个月),1 年生存率为57.1%(16例),中位OS为12.8 个月(95% CI6.3~19.3 个月)。 毒副反应较轻,大多为1~2级,3 级皮疹2 例,3 级腹泻1 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耐受性良好。
局限型与浸润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对比分析
苗智峰, 林 垚, 李晓瑛, 徐惠绵
2010, 37(11): 643-64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13
摘要:
目的:探讨局限型胃癌与浸润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980年1 月至2000年1 月20年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生存情况按大体分型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型胃癌患者在性别、病灶位置、组织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癌拴发生率、生长方式、手术根治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发病年龄和病灶大小静脉癌拴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润型胃癌预后差,当肿瘤局限于肌层及浆膜下层时,两组胃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旦肿瘤浸润超过浆膜层两型胃癌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限型胃癌预后的与病灶位置和淋巴结转移程度密切相关;而影响浸润型胃癌预后的因素是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及病灶大小。结论:局限型胃癌与浸润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有显著性差异,根据其生物学行为特点采取恰当治疗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含THP 乳腺癌不同辅助化疗方案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
张晓辉, 孙 强, 周易冬, 关竞红, 茅 枫, 林 燕
2010, 37(11): 647-65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14
摘要:
目的:探讨AC、PA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乳癌辅助化疗AC方案102 例、PA方案192 例进行无瘤生存率(DFS)、生存率(OS)及不良反应分析,对可能预后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AC方案DFS 为93.1% ,OS为98.0% ;PA方案DFS 为73.4% ,OS为90.1% 。2cm以下与2cm以上、阳性淋巴结枚数0~3 与4 以上、Ⅰ+ Ⅱ期与Ⅲ期患者之间复发率、死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01,P<0.001),激素受体阴性与阳性患者之间复发率差异显著(P=0.045)。 Cox 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病理分期、激素受体状态是独立预后因素。Ⅲ度以上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心脏事件AC方案分别为10% 、2% 、11% 、0% ,PA方案分别为33% 、90% 、13% 、1% 。结论:AC× 4~6、PA× 6方案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接受,是值得推荐的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案,淋巴结状态、病理分期及激素受体状态,可作为乳腺癌的独立预后指标。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1 例
李 欣, 李进章, 王丽娟
2010, 37(11): 650-65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18
摘要:
胰腺转移肿瘤25例诊治分析
何晓军, 刘 洋①, 张洪义, 肖 梅, 张宏义
2010, 37(11): 651-65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15
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0月~2009年8 月空军总医院收治的25例胰腺转移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肿瘤为肺癌8 例、结肠癌5 例、胃癌4 例、胆囊癌3 例、食管癌2 例、肝癌1 例、胃恶性间质瘤1 例、恶性纤维细胞瘤1 例。胰腺转移肿瘤距原发肿瘤时间间隔平均24个月(0~192 个月)。 14例行B 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4 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7 例为临床诊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横结肠次全切除2 例,胰腺体尾+ 脾脏切除2 例,胆道内金属支架引流术1 例;放疗+ 化疗10例,局部放疗4 例,全身化疗2 例;4 例未治疗。24例随访,手术组中位生存27个月(10~76个月),非手术治疗组中位生存11个月(2~20个月),未治疗组中位生存1.5 个月(0.5~6 个月)。 结论:胰腺转移性肿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手术切除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胫骨上段ⅡB 期骨肉瘤的保肢治疗
杨祚璋, 许建波, 孙洪瀑, 张 晶, 史会明, 袁 涛, 彭 敏, 王 青
2010, 37(11): 654-65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16
摘要:
microRNA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黎伯胜, 肖 斌, 刘 真, 邹全明
2010, 37(11): 656-65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17
摘要:
microRNA(miRNA)是一段长度约22nt 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能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研究证实,miRNA在细胞增殖、发育、分化、凋亡、代谢、信号转导以及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miRNA已经被证实能够抑制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表达,参与了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miRNA在人胃肠道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十二指肠腺癌1 例
程金建, 邓 珊, 冯国生, 陈甲信, 陈可和, 吴丹玲
2010, 37(11): 660-66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1.019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