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37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胃肠道间质瘤相关基因突变体对格列卫敏感性研究*
杨 蕾①, 白辰光, 侯晓炜, 马大烈, 刘晓红②
2010, 37(6): 301-30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01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相关基因突变体KIT Ins IPYD579 和PDGFRA L 839P 对格列卫治疗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胃肠道间质瘤相关基因突变体KIT Del559-560、KIT Ins IPYD579、PDGFRA D 842V 及PDGFRA L 839P 重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中国仓鼠卵巢上皮细胞系(CHO),表达24h 后与格列卫共孵育90min,用Western-blot法检测的相关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状态。另外,用MTT 法检测各组稳转PDGFRA 基因突变体的CHO细胞与不同浓度格列卫共孵育72h 后的增殖变化。结果:当格列卫浓度为0.1 μ M 时,转染KIT Del559-560 重组质粒的CHO细胞磷酸化KIT 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当格列卫浓度为1 μ M 时,转染KIT Ins IPYD579 和PDGFRA L 839P 重组质粒的CHO细胞的相应蛋白磷酸化形式不能检出。而转染PDGFRA D 842V 重组质粒的CHO细胞直至格列卫浓度提高至5 μ M 时,其磷酸化PDGFRA 蛋白表达水平仍无明显降低。MTT 法显示:当格列卫浓度提高至1 μ M 时,转染PDGFRA L 839P 重组质粒的CHO细胞增殖百分比明显降低,而转染PDGFRA D 842V 重组质粒的CHO细胞增殖百分比直至格列卫浓度为5 μ M 时仍无明显变化。结论:格列卫在短时间内可使PDGFRA L 839P 或KIT Ins IPYD579 突变体磷酸化蛋白表达减少,长期作用时对表达PDGFRA L 839P 突变体的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Twist、E-cadherin和β-catenin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车 娜, 赵秀兰, 古 强, 孙 涛, 王星辉, 张诗武, 赵 楠, 杜 静, 孙保存
2010, 37(6): 305-30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02
摘要:
目的:探讨Twist、E-cadherin 和β-catenin 在肝细胞肝癌复发与转移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别检测97例肝细胞肝癌,其中复发与转移组49例,非复发与转移组48例Twist、E-cadherin 和β-catenin 的表达情况。结果:复发、转移与性别、年龄无关(P=0.424,P=0.738),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00)。 复发与转移组Twist、β-catenin 表达高于无复发与转移组(P=0.000;P=0.000),复发与转移组E-cadherin 表达低于无复发与转移组(P=0.027)。Twist,β-catenin 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8.880 ± 3.285)、( 31.477 ± 3.35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28个月,阴性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44.603 ± 3.521)、( 42.009 ± 3.72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49、45个月,Twist、β-catenin 阳性组生存期较阴性组缩短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29)。 E-cadherin 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4.514 ± 3.44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9个月,阴性组为(29.110 ± 3.58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E-cadherin 阳性组生存时间较阴性组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02)。 结论:Twist、β–catenin 过度表达,E-cadherin 表达缺失可能与HCC 复发转移、不良生存预后存在相关性。
Bcl-x 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赵艳辉, 马晓欣, 高 红, 黄 岭, 金英楠
2010, 37(6): 309-31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03
摘要:
目的:探讨Bcl-xl 和Bcl-xs 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 方法及Western-blot 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2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6 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cl-xl 及Bcl-xs 的表达情况。结果:Bcl-xl mRNA 及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 均<0.05),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有关(F=5.33,P=0.02);Bcl-xs mRNA 及蛋白在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均<0.05),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 均<0.05);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Bcl-xl 与Bcl-xs 表达呈负相关(r=-0.76)。 结论:Bcl-xl 及Bcl-xs 的异常表达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二者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二者之间的比例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Dukes'C 期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刘传渊, 张 森, 高 枫, 柳俊刚, 黄 深
2010, 37(6): 313-31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04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 月~2006年12月的所有Dukes'C期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选择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肠壁浸润程度、血清CEA 水平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170 例Dukes'C期患者36例(21.2%)出现异时性肝转移,其中26例(72.2%)发生于术后2 年内,32例(88.9%)发生于术后3 年内。单因素分析示肠壁浸润层次、组织学类型和血清CEA 是异时性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与肝转移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程度、血清CEA 水平是异时性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组织学类型是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肿瘤浸润程度、组织学类型和血清CEA 是异时性肝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直肠癌根治术后2~3 年内密切随访,特别是术前CEA 值高于正常,肿瘤浸润达浆膜或浆膜外的Dukes'C期患者,早期发现异时性肝转移显得尤为必要。
氩氦冷冻消融对晚期肾癌外周血调节性T 细胞的影响*
刘长富, 郭 志, 邢文阁, 刘 方, 司同国, 于海鹏
2010, 37(6): 317-31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05
摘要:
目的:研究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对晚期肾癌患者外周血CD4 +CD 25+ 调节性T 细胞(Treg )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2例晚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术前、术后1~6 个月分别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3 + T、CD4 + T、CD8 + T、CD4 +T/CD 8 +T、NK细胞、Treg 细胞)变化情况。术后1 个月采用增强MRI或CT评价肿瘤坏死情况,影像学显示肿瘤无强化区即认为肿瘤坏死,根据Cavalieri 方法计算肿瘤坏死率,进而评价肿瘤负荷。结果:冷冻消融治疗术后,Treg 细胞比例由术前(4.18± 1.58)% 逐渐下降至第3 个月达最低值(1.96± 0.54)%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CD3 +T、CD4 +T、CD4 +T/CD 8 +T、NK细胞比例分别由术前(19.26± 7.52)% 、(43.54± 12.99)% 、(1.15± 0.57)% 、(17.49±8.36)% 逐渐上升至第3 个月达最大值(30.83± 5.69)% 、(49.58± 10.76)% 、(1.84± 0.12)% 、(27.63± 8.2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3,P=0.02,P=0.001)。 CD8 + T由术前(40.86± 8.89)% 逐渐下降至第3 个月达最低值(26.74± 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冷冻治疗后3~6 个月CD3 +T、CD4 +T、CD4 +T/CD 8 +T、NK、CD8 + T、Treg 细胞比例虽略有改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氩氦冷冻治疗后Treg 细胞比例变化与肿瘤负荷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793,P<0.01)。结论:肾癌氩氦冷冻治疗后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得到一定改善,抗肿瘤免疫反应增强,Treg 细胞比例变化与肿瘤负荷有关。
结外B 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MALT1 基因表达的检测及意义*
郭宏伟①, 杨文秀, 钟 愉, 陈玉梅, 王 松, 刘启兰, 刘 辉
2010, 37(6): 320-32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06
摘要:
目的:探讨结外B 细胞淋巴瘤中MALT1 基因(mRNA)的表达与MALT和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对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筛选出本院确诊的MALT和结外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106例,检查肿瘤组织Bcl- 2 和Ki-67的表达,用RT-PCR 检测肿瘤中的MALT1 基因mRNA 水平,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结果:MALT1 mRNA 的表达:在DLBCL与MALT淋巴瘤组、淋巴结累及组和无累及组、临床分期Ⅲ~Ⅳ组和Ⅰ~Ⅱ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Ki-67≥30% 与<30% 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Bcl- 2 阳性组却高于阴性组(P<0.05);MALT1mRNA 表达与不表达病例之间患者生存状况有明显差异(P<0.05),表达组生存状况较差。结论:MALT1 基因在MALT淋巴瘤与DLBCL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MALT1 基因活化NF-κ B 后可能通过调控Bcl- 2 使细胞凋亡抑制而导致淋巴瘤发生,MALT1mRNA 表达与B 细胞淋巴瘤的类型、淋巴结累及、临床分期有关,与患者的生存状况有关,MALT1 可能是一个MALT和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预后不良的相关因子。
肺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与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郭 燕, 孙蕾娜, 栾焕玲, 战忠利, 孙保存
2010, 37(6): 323-32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07
摘要:
目的:探讨肺腺癌的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NE)分化的情况及与肺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2006年间,随访资料满3 年的86例肺原发性腺癌患者的病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未经化放疗处理。石蜡标本采用EnVision 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肺腺癌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A(CgA)及突触素(Syn)的表达,同时采用Kaplan-Meier 曲线描述生存率,并行Log-rank 检验。结果:所有肺腺癌患者中,35例伴有NE分化(占40.7%)。 统计学分析表明,肺腺癌伴NE分化与术后复发及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另外,CgA 、NSE 及Syn 的阳性率分别为27.9% 、50.0% 、43.0% ,且Syn 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3 年生存率相关(P=0.001)。 结论:肺腺癌患者是否伴有NE分化可以作为判断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而联合检测NSE 及Syn 标记物是判断神经内分泌分化较为可靠的指标,Syn 阳性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血小板增高与胃癌患者预后关系研究
刘 华①, 黄鼎智, 李 想, 李鸿立, 钱碧云②, 邓 婷, 周礼鲲, 巴 一
2010, 37(6): 327-33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08
摘要: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与其手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5年1 月至1999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胃癌初治患者782 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比较血小板增高情况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应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 检验,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血小板增高及其他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胃癌患者血小板增高发生率为11.4%(89/782),血小板增高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无血小板升高与血小板升高的患者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75.0%vs 52.8%(P<0.01)、40.1% vs 16.9%(P<0.01)、28.9% vs 13.5%(P=0.002)。 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组织分化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显著影响患者生存,而年龄、性别对生存期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及血小板计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血小板升高的患者相对危险度(RR=1.454,95%CI:1.135~1.861,P=0.005)表明血小板升高患者死亡危险为血小板无升高者的1.454 倍。结论:血小板增高是影响胃癌初治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冯香梅, 王国庆①, 陈 瑛②, 王 蓉, 谷雅君, 刘运德
2010, 37(6): 331-33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09
摘要:
目的:探讨SCC 、NSE、CEA 、CYFRA21-1 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肺癌组132 例、肺良性疾病组48例和正常对照组92例的血清SCC 、NSE 、CEA 、CYFRA21-1 四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NSE 、CEA 、CYFRA21-1 在肺癌组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SCC 肺癌组高于正常对照组,CEA 和CYFRA21-1肺良性疾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EA 在肺腺癌中的水平较高,NSE 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较高,而SCC 、CYFRA21-1 在肺鳞癌中的水平较高。单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敏感性:NSE>CEA>CYFRA 21-1>SCC;在腺癌中CEA 敏感性最高(58.8%),鳞癌中CYFRA21-1 敏感性最高(71.4%),小细胞肺癌中NSE 敏感性最高(50.0%)。 NSE 、CEA 、CYFRA21-1 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 ± 0.034、0.957 ± 0.026、0.964 ± 0.023,显示诊断准确性较高。SCC 曲线下面积虽然大于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试验的敏感性,在肺癌诊断中NSE 、CEA 、CYFRA21-1 组合敏感性最高(75.6%),特异性也较好(90.7%);腺癌诊断中SCC 、NSE 、CEA 组合敏感性最高(73.5%),鳞癌诊断中NSE 、CEA 、CYFRA21-1 组合敏感性最高(75.8%),小细胞肺癌中SCC 、NSE 、CYFRA21-1 组合敏感性最高(75.0%)。 结论:SCC 、NSE 、CEA 、CYFRA21-1 对肺癌的诊断均有一定意义,不同病理类型各有特点,选择合适的组合有利于对肺癌的鉴别诊断。
18例直肠间质瘤的诊治分析
刘合利, 廖国庆, 晏仲舒, 张艳仙①, 尹红玲①
2010, 37(6): 335-33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10
摘要:
目的:直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GIST)是相对少见的疾病,缺少统一的治疗规范。本研究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2年1 月~2009年4 月间收治的18例直肠GIST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肠G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表现为血便或大便次数增多。CT或MRI 显示肿块边界清楚,瘤内有出血坏死及无淋巴结肿大。18例标本免疫组化检测CD117 和CD34阳性率均100% 。低危险性和极低危险性共8 例,占44.4% 。全组均经手术治疗,行局部切除12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3 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3 例。术前以伊马替尼新辅助化疗3 例,均达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然后均行局部切除。随访1~84个月,5 例患者复发转移,其中3 例行伊马替尼治疗,病情稳定。另外2 例未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死亡1 例,另1 例反复局部切除后行Miles手术。局部切除组与Miles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75.0 ± 8.4)个月和(26.0 ± 11.1)个月(P=0.023)。 结论:直肠GIST的治疗方法应有别于直肠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方案。对大部分低危险性的患者可通过各种手术路径行局部切除而达到满意效果。伊马替尼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可使部分直肠GIST患者获得保肛机会。
美罗华联合CTOP方案治疗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35例临床分析
韩 霞, 王华庆, 刘贤明, 邱立华, 张会来, 钱正子, 李 维, 崔秀珍, 郝希山
2010, 37(6): 338-34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11
摘要:
目的:评价美罗华联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TOP 方案)治疗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经病理证实为CD20+ 的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R-CTOP 方案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性别、年龄、疾病分期、病理类型、LDH 水平及IPI 评分等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35例患者中33例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17例(51.5%),部分缓解(PR)11例(33.3%),有效率(CR+PR)84.8% 。23例初治患者中,CR13例(56.5%),PR8 例(34.8%),有效率(CR+ PR)91.3% ;10例复发难治患者中,CR4 例(40%),PR3 例(30%),有效率70% 。疗效与性别、疾病分期、病理类型、LDH 水平及IPI 评分等因素无显著相关,年龄对疗效有一定影响(P=0.012 )。 35例患者中无治疗相关死亡,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下降32.1%),心脏毒性和脱发较轻,主要为Ⅰ~Ⅱ级反应。其它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R-CTOP 方案治疗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治疗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特别是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优先选择。
新疆维吾尔族年轻妇女子宫颈癌临床特点分析
葛崇华, 彭玉华①, 孙玉萍②, 李庭芳③
2010, 37(6): 342-34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12
摘要: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998~2002年(前5 年组)及2003~2007年(后5 年组)收治的维吾尔族年轻宫颈癌350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年轻宫颈癌占同期宫颈癌的比例由前5 年组的12.9% 下降到后5 年组的10.3% ,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触性阴道流血为首发症状。职业分布均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两组比较初婚年龄及人流次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后5 年组的初婚年龄增加,5 次以上人流次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临床期别有统计学意义,后5 年组多为较早期肿瘤,Ⅱ期占56.9% ;而前5 年组晚期患者多,Ⅱ期占18.1%%(P<0.05),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结论:维吾尔族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这与近几年新疆偏远地区广泛宣传子宫颈癌普查普治,提倡晚婚、少育,宣传性卫生教育密不可分,但同时应加强筛查人员的培训。
影响109 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的多因素分析
吴春娃, 李 凯
2010, 37(6): 345-34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13
摘要:
目的:阐明影响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的因素,为临床治疗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109 例死亡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期>1 年者57例,<1 年者52例。使用SPSS15.0 分析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患者的PS评分、脑转移出现时间及脑转移的治疗方法是影响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期的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 而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脑转移症状及有无颅外器官转移对其生存期无显著影响。结论:PS评分为0~1,脑转移出现时间>1 年和应用综合治疗方法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长生存期较长。
纵隔脂肪肉瘤的CT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
董印军, 张百江
2010, 37(6): 348-35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14
摘要: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灌注治疗策略
李 刚, 王玉杰
2010, 37(6): 351-35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15
摘要: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行膀胱灌注已经成为目前公认的预防和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C)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现阶段TURBT术后灌注治疗主要选择化疗药物和卡介苗(BCG )。 对于所有非肌层浸润型的患者,术后及早期都应给予膀胱灌注治疗;对于G1-2Ta期患者使用术后单次的化学药物灌注治疗即可;对于中危患者,推荐使用单次药物灌注+诱导灌注或持续灌注的治疗模式,但灌注药物使用的具体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对于高危患者,术后应首选BCG 的灌注治疗;化疗药物和BCG 联合的序灌疗法对于治疗膀胱肿瘤有无优势,其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虽然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在药物的使用方面,如药物的选择,使用时间,及剂量方面仍没有统一的观点。本文对非肌层浸润型膀胱肿瘤TURBT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策略进行综述。
CVVH治疗肾移植后合并肿瘤溶解综合征1 例及文献复习
刘增波, 李 丽, 杨剑辉, 韩志双, 马增翼, 丰爱梅
2010, 37(6): 354-35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16
摘要:
外阴鳞状细胞乳头状原位癌1 例
史毓杰, 杨 健, 杨文林, 周春辉①, 黄新宇
2010, 37(6): 357-35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17
摘要:
同侧同时性肾移行细胞癌合并肾透明细胞癌1 例
毛小强, 于 洋, 那万里, 侯 毅, 高 吉, 金光虎, 郑春雨①, 张聚仁②
2010, 37(6): 359-36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06.01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