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38卷  第10期

显示方式:
γH2AX预测肺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张贵慧, 周萍, 董贺, 孙青
2011, 38(10): 541-544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01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磷酸化组蛋白 (γH2AX) 预测肺癌患者对顺铂、 卡铂、 吉西他滨、 阿霉素等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原代培养肺癌患者肿瘤细胞, 分别予不同浓度的化疗药作用后,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 免疫细胞化学法 (ICC)、MTT比色法, 比较并分析各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肿瘤细胞中γH2AX灶点数、 γH2AX阳性细胞百分数及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差异。结果: 在同种药物不同浓度作用下, 肿瘤细胞内γH2AX灶点数、 γH2AX阳性细胞百分数及细胞增殖抑制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并相互之间具有相关性 (P均<0.05), 不同药物之间γH2AX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并与细胞增殖抑制率间具有相关性 (P均<0.05)。结论: 肿瘤细胞内γH2AX的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对指导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SULT1A1基因Arg213His位点多态性与子宫肌瘤发生的关联性
周超, 林林, 张英姿, 徐天和, 张磊磊
2011, 38(10): 545-548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02
摘要:
目的:探讨硫酸氨基转移酶 (Sulfotransferase, SULT) 1A1基因Arg213His位点多态性与鲁北地区汉族女性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 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 方法检测了123例子宫肌瘤患者和123例匹配对照者的SULT1A1基因Arg213His位点的基因型, 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的关系。结果: 1) SULT1A1基因Arg/Arg、 Arg/His、 His/His 3种基因型在子宫肌瘤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1); 2) 与Arg/Arg基因型相比, Arg/His、 His/His危险度均增加, 分别为2.321倍和1.985倍 (P=0.003和P=0.468); 3) His等位基因可显著增加患子宫肌瘤的危险性 (P=0.003, OR调整=2.296, 95%CI为1.325~3.978)。结论: SULT1A1基因Arg213His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鲁北地区汉族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 增加了子宫肌瘤的患病风险。
胸壁冬眠瘤治疗1例
付时章, 王斌, 黄和平, 黄琳玲
2011, 38(10): 548-548 .
摘要:
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郭瑞霞, 张瑞芳, 王新燕, 史惠蓉, 乔玉环
2011, 38(10): 549-552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03
摘要: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增殖、 凋亡及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 12只裸鼠皮下接种Ishikawa细胞后建立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 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LY294002干预, 观察2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 绘制肿瘤生长曲线, 计算移植瘤体积、 抑瘤率等, 观察药物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移植瘤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移植瘤的坏死程度、 范围及细胞凋亡情况,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内p-AKT的表达。结果: 1) 用药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增长相对缓慢 (2 027.30±251.16) mm3, 对照组肿瘤体积增长明显 (3 110.60±599.66) mm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82, P=0.005), 且抑瘤率为 (32.49±16.39) %。2) HE染色见用药组较对照组移植瘤细胞凋亡及坏死面积显著增加;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用药组p-AKT的表达低于对照组 (χ2=6.133, P<0.05)。结论:PI3K通路抑制剂LY294002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促进其凋亡。
新型小分子药物特异性抑制吉非替尼原发耐药肺癌的体内实验研究
倪虹, 杨茂, 邹朝辉, 郭志
2011, 38(10): 553-555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04
摘要:
目的:研究针对K-ras突变小分子药物NSC-741909对吉非替尼原发耐药肿瘤模型的治疗作用, 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H322 (吉非替尼敏感, K-ras野生) 及A549 (吉非替尼耐药, K-ras突变) 人源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 分别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给予NSC-741909腹腔注射。绘制肿瘤生长曲线; 进行凋亡检测; 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K-ras、JNK、 p-JNK、 MKP1的改变。结果: NSC-741909能明显抑制吉非替尼耐药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并导致肿瘤细胞出现凋亡, K-ras突变表达受抑, MKP1表达明显下降, p-JNK表达增加, 而总JNK蛋白表达无改变; 但对吉非替尼敏感肿瘤模型无显著抑制。结论: 针对K-ras突变的小分子NSC-741909可特异性抑制吉非替尼原发耐药裸鼠移植瘤生长, 抑制p-JNK去磷酸化导致JNK持续激活而诱发细胞出现凋亡是其机制之一。
生物钟基因hClock hBmal1在肿瘤中的表达研究
邓香群, 张鹏飞, 贺印旎
2011, 38(10): 556-559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05
摘要:
目的:探讨人类生物钟基因hClock及hBmal1在肿瘤中的表达, 研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直肠肿瘤与相应肿瘤旁组织以及肺癌组织中hClock基因蛋白产物 (CLOCK蛋白) 的表达, 并采用原位杂交检测相应标本hClock及hBmal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肺癌组织中CLOCK蛋白中度及强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直肠良性肿瘤中, CLOCK蛋白中度及强阳性表达率为25.0% (2/8); 恶性肿瘤中, 中度及强阳性表达率86.5% (32/37)。结直肠恶性肿瘤中, hClock mRNA中度及强阳性表达率为75.7% (28/37), hClock mRNA中度及强阳性表达与Dukes'分期呈正相关。37例结直肠恶 mRNA中度及强阳性表达率为43.2% (16/37), hBmal1 mRNA中度及强阳性表达与Dukes'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hClock、 hBmal1基因与肿瘤的发生、 发展及侵袭、 转移有相关性。
低氧诱导因子-2α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秀超, 苑占娜, 李莎莎, 盛俊, 赵天锁, 高松, 任贺, 黄鹤, 郝继辉
2011, 38(10): 560-563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06
摘要:
目的:分析低氧诱导因子-2α (HIF-2α) 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4例经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肝细胞癌和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IF-2α和CD34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HIF-2α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 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正常肝组织无HIF-2α表达, 104例患者中HIF-2α蛋白表达 (-) 32例,(+) 32例,(++) 40例; HIF-2α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 TNM分期及伴发肝硬化呈正相关关系 (P<0.05); HIF-2α蛋白较高表达组MVD显著高于HIF-2α蛋白较低表达组 (P<0.05); HIF-2α高表达患者组的3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组 (12.8% vs 60.8%, P<0.001)。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 HIF-2α是肝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P<0.001)。结论: HIF-2α的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血管新生、 病理分级、 TNM分期及总生存率密切相关; 提示HIF-2α可作为评估肝细胞癌进展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应用DOF方案行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甄亚男, 徐忠法, 孙燕来, 郭洪亮, 公维鹏, 柴杰, 李增军
2011, 38(10): 564-567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07
摘要:
目的:研究DOF方案 (多西他赛、 氟脲嘧啶、 亚叶酸钙和奥沙利铂) 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住院可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Ⅱ~Ⅲ、 Ⅳ (M0 ) 患者68例, 行DOF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案为: 多西他赛75 mg/m2, 第1d, 静脉滴注2 h; 亚叶酸钙200 mg/m2, 第1、 2d应用5-FU前静脉滴注30min;5-FU 400 mg/m2, 第1、 2d, 静脉注射, 5-FU 1 200 mg/m2, 持续46 h经静脉泵入; 奥沙利铂75 mg/m2, d2, 静脉滴注2 h。每21d为1个周期, 连续应用3个周期。化疗结束21d后评价化疗效果, 于21~28d期间行手术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未经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68例对照分析。对照组确诊后2周内手术。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及胃癌的规范治疗原则行辅助化疗。结果: 化疗组: CR 5例, PR 43例, SD 18例, PD 1例, 总有效率为70.6%。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 胃肠道不良反应, 外周神经毒性等; R0切除率(88.2%) 明显高于对照组 (62.3%)(P=0.01), 术后并发症率 (2.9%和1.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59)。两组1年生存率均为100%, 化疗组2年生存率 (73.5%) 明显高于对照组 (54.3%) P=0.013。结论: DO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 有效率高, 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好, 可缩小瘤体, 降低分期, 提高R0切除率, 提高生存率。
46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吴超, 焦顺昌
2011, 38(10): 568-571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08
摘要:
目的: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死亡率居癌症之首, 其中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最高。本研究旨在分析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组织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46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 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局限期患者1、 2、 3年生存率分别为81.72%、 54.95%、 41.09%, 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广泛期患者1、 2、 3年生存率分别为66.81%、 25.77%、 17.06%, 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 是否肝转移、 是否手术、 化疗、 放疗、 一线化疗疗效、 一线化疗周期数、 初治时血红蛋白水平、 LDH值、 NSE值及CY?FRA21-1值与患者预后相关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放疗、 总周期数、 一线化疗疗效和CYFRA21-1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结论: 是否放疗、 化疗总周期数、 一线化疗疗效和初治时CYFRA21-1水平是影响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BAG-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王亚帝, 成健, 陈君臣, 王月, 刘维, 哈敏文
2011, 38(10): 572-575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09
摘要: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 324位点 (C-T, rs11551682) 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对含铂类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 探讨其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选择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 方法对14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BAG-1 324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 采用紫杉醇/顺铂 (TP) 或长春瑞滨/顺铂 (NP) 的方案化疗, 3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用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含铂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1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 BAG-1 codon324存在3种等位基因型,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 77.46%(110/142)、 C/T 22.54% (32/142) 和T/T 0例; 含铂化疗方案总有效率 (CR+PR) 为32.39%, 其中CR 4例, PR 42例, SD 55例, PD41例。携带BAG-1 codon 324 C/C基因型的个体对含铂化疗方案的化疗敏感性是BAG-1 codon324 C/T基因型携带者的2.852倍(95%CI 1.133~7.182, P=0.026); 携带BAG-1 codon324 C/C基因型患者与C/T基因型患者PFS、 OS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5.7个月 vs 5.3个月, P=0.002; 8.1个月 vs 7.7个月, P=0.013)。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 BAG-1 Codon324位点基因型为C/T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是C/C基因型患者的1.870倍 (P=0.002)。结论: BAG-1 codon324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含铂化疗方案的化疗敏感性相关, 携带C/T基因型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纳米炭混悬液对进展期胃癌前哨淋巴结示踪定位及指导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临床研究
刘江文, 仝德峰, 牛建华, 夏军强, 王奇, 邓昌辉, 胡建昆
2011, 38(10): 576-578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10
摘要:
前列腺肉瘤样癌1例
张广明, 刘林涛
2011, 38(10): 578-578 .
摘要:
乳腺中央型及外周型乳头状瘤癌变的外科治疗
刘伟, 韩芸蔚, 温绍艳, 王欣
2011, 38(10): 579-582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11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IP) 癌变和乳头状瘤病 (IPS) 癌变的临床表现、 诊治及预后。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5年间收集的35例IP癌变和54例IPS癌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超声、 钼靶检查, 并接受手术治疗。IP癌变为导管内癌20例, 早期浸润癌15例; IPS癌变为导管内癌42例, 早期浸润癌12例。二者均行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未腋清或全乳切除+腋清/未腋清。IP癌变行放化疗的比例占45.71%, IPS癌变行放化疗的比例占59.26%。IP癌变患者有1例腋窝淋巴结阳性, IPS患者有3例腋窝淋巴结阳性, 所有病例阳性淋巴结数目均为1枚。术后随访3~8年, 只有1例术后胸壁复发, 余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IP癌变和IPS癌变均为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 且发病率低, 预后较好。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安全手术方式, 对腋窝淋巴结建议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改良式烟筒形回肠输尿管吻合法在原位新膀胱中的临床研究
吴文元, 李晓刚, 侯国军, 朴敏虎, 田升日, 阿卜杜拉-阿利, 金铁雄
2011, 38(10): 583-586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12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式烟筒形回肠输尿管末端吻合法在可控W形回肠新膀胱术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对62例膀胱全切除术后可控W形回肠新膀胱术的患者, 实施了改良式烟筒形回肠与输尿管末端吻合。其中12例肠系膜过短者进一步游离肛门侧的回肠, 未去管化直接拉进盆腔与尿道吻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为300 min,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00 mL; 术后随访24个月, 平均16个月, 失访19例, 死亡8例。术后1年膀胱容量平均为500 mL, 残余尿量平均为0~50 mL; 术后1个月内, 发生肾积水8例14个肾 (11.3%), 但3个月后全部消失、 短暂性新膀漏尿6例 (9.7%)、 急性肾盂肾炎4例 (6.5%)、 尿道狭窄5例 (8.1%), 经对症治疗好转。结论: 改良式烟筒形回肠与输尿管末端吻合法及未去管化的肛门侧回肠与尿道吻合法, 手术时间短, 出血和并发症少,控尿效果好, 尤其在肠系膜过短者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
65岁以上老年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84例
贾志龙, 苏宝霞, 孙会群
2011, 38(10): 587-589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13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老年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进而探讨早期老年乳腺癌的合理术式。方法: 对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行改良根治手术和单纯全乳切除手术治疗的早期老年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年龄均≥65岁, 44例行改良根治术, 40例行单纯全乳切除术。结果: 64.3% (54/84) 患者合并其他疾病, 中位随访36.5个月 (11~280个月), 改良根治手术组与单纯全乳切除手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0%和84.7%, 无统计学差异 (P=0.786); 改良根治手术组与全乳切除手术组5年复发率分别为3.3%和7.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65)。结论: 全乳切除术后并发症少, 恢复快, 适用于早期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并未明显增加早期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第二原发癌
王俊锋, 张高嘉, 柳建中
2011, 38(10): 590-591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14
摘要:
产后宫颈癌3例临床资料分析
祁冀
2011, 38(10): 592-593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15
摘要:
长期甲氨蝶呤服用致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吴丹丹, 向华, 汪慧英, 刘进
2011, 38(10): 593-593 .
摘要:
肿瘤患者单次和多次口服替吉奥片的药动学研究
朱仲玲, 薛津怀, 阎昭, 朱莉, 刘美君
2011, 38(10): 594-597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16
摘要:
目的:评价肿瘤患者单次和多次口服替吉奥片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设单次给药组10例, 给药剂量60 mg; 连续给药组9例, 每次给药剂量60 mg, 1日2次, 连续服用7 d。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替加氟及其代谢物5-氟脲嘧啶(5-FU)、 吉美嘧啶 (CDHP) 和奥替拉西 (Oxo) 的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的分析和计算。结果: 单次给药替加氟Cmax为 (1407±383)ng·mL-1,AUC0-t为 (15 403±8439) ng·h·mL-1, 活性代谢物5-氟脲嘧啶Cmax为 (128±36) ng·mL-1, AUC0-t为(539±138) ng· h· mL-1, 吉美嘧啶Cmax为 (222±93) ng· mL-1, AUC0-t为 (962±390) ng· h· mL-1, 奥替拉西Cmax为 (33.2±14.6) ng· mL-1, AUC0-t为 (117±64) ng·h·mL-1。与单次给药相比, 多次给药后替加氟的Cmax和AUC增加明显 (P<0.05), 但其增加程度与理论蓄积系数接近, 而代谢物氟脲嘧啶、 吉美嘧啶及奥替拉西的Cmax和AUC无明显增加。受试者在研究期间未出现重度以上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替吉奥片后, 受试者耐受良好。多次给药后, 替吉奥片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与结直肠癌
刘蕊, 江涛
2011, 38(10): 598-600 .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0.017
摘要:
摘要 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均为常见的慢性疾病, 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易并发结直肠癌。国外流行病学发现,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患者高胰岛素血症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增加具有潜在相关性, 而且长期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使这种风险加倍, 并随着胰岛素治疗年限的增加其患病风险也增加。高胰岛素血症假说认为, 血清异常增高的胰岛素及游离胰岛素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 水平可通过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促进结直肠上皮细胞增殖转化、 抑制细胞凋亡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因此胰岛素-IGF-1轴在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结直肠癌早期大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故2型糖尿病患者均应选择合适的筛选形式, 有效防止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向晚期发展, 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本文主要就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与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以及相关机制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进行综述, 并展望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在实现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应用前景, 为结直肠癌的早期预防和靶向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