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9卷  第14期

院士论坛
肿瘤防治 路在何方
程书钧
2012, 39(14): 943-94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01
摘要:
基础研究
PI3K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P27磷酸化蛋白分布表达的影响
刘勇, 韩涛, 潘源, 梁寒
2012, 39(14): 945-94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02
摘要:
  目的  研究PI3K信号通路对胃癌BGC-823细胞中P27与磷酸化P27(p-P27)蛋白表达分布的影响。   方法  LY294002处理BGC-823细胞, 流式细胞术测定处理前后两组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ting测定两组细胞总蛋白、胞浆蛋白、核蛋白中P27与p-P27(Thr187、Thr157及Ser10)蛋白含量及分布特点。   结果  处理后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83.9%vs.67.6%, P < 0.01)P27在总蛋白、胞浆蛋白和核蛋白中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1, P < 0.01, P < 0.01);p-P27(Ser10)在总蛋白、胞浆蛋白和核蛋白中表达均显著下降(P < 0.01, P < 0.01, P < 0.01);p-P27(Thr157)在总蛋白、胞浆蛋白中表达均显著下降(P < 0.01, P < 0.01), 在核蛋白中下降不明显(P=0.482);p-P27(Thr187)在总蛋白、胞浆蛋白中表达均下降, 在核蛋白中表达增高, 均无显著性差异(P=0.254, P=0.70, P=0.223)。   结论  阻断PI3K通路可增加胃癌细胞P27蛋白表达, 降低p-P27蛋白表达, 改变P27和p-P27蛋白的核浆分布, 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 诱导细胞凋亡。
153Sm半乳糖多聚赖氨酸肝细胞靶向全肝照射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刘艳迪, 刘江, 刘印忠, 常克力, 何景华
2012, 39(14): 949-951, 96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03
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乳糖化赖氨酸作为肝细胞靶向载体, 将放射性核素153Sm特异性地浓集至肝脏, 用全肝内照射的方法治疗肝癌的可行性, 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聚赖氨酸(poly-L-Lysine, PLL)和乳糖(lactose, Lac)经过常规偶联与纯化, 合成产物采用环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ate acid, DTPA)法标记153Sm, 得到放射性药物Lac-PLL-DT-PA-153Sm, 并进行了家免血浆药物代谢动力学检测构建大鼠肝癌模型, 并观测Lac-PLL-DTPA-153Sm在体内的分布情况。随后将模型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尾静脉注入Lac-PLL-DTPA-153Sm 3.64MBq, 对照组注入Lac-PLL-DTPA。第14天处死大鼠剥离肿瘤结节, 计算肿瘤体积。   结果  静脉注射Lac-PLL-DTPA-153Sm很快从血中分布到组织脏器中, 其血浆药物浓度半衰期T1/2为10 min结合内照射辐射计量学确定放射性药物的给药剂量为: 1 091 MBq, 与对照组比较, Lac-PLL-DTPA-153Sm确实可以引起肿瘤缩小(P < 0.01), 而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此方法治疗肝癌安全有效, 为临床晚期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值得进一步研究。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小鼠移植瘤及正常组织中血管相关因子影响的比较
张翠翠, 陈程, 金子良, 李娜, 王晶, 李凯
2012, 39(14): 952-95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04
摘要: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 商品名: 恩度, endostar)的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效应, 比较其对移植瘤、心肌及肾脏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euron NOS, 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OS, eNOS)mRNA、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及结构的影响, 探讨其对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原因。   方法  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接种瘤块, 注射生理盐水)、药物对照组(不接种瘤块, 注射恩度)、模型组(接种瘤块, 注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接种瘤块, 注射恩度), 每日1次, 处理28天。实验前、后称量小鼠体重, 测量移植瘤体积; 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移植瘤、心脏及肾脏组织中nNOS、eNOSmRNA的表达量,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移植瘤及肾脏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 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 以CD34与Masson双色染色法观察微血管结构的变化。   结果  1) 实验组移植瘤体积增长(75.60 mm3)小于模型组(131.89mm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各组小鼠体重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609)。2)药物对照组及实验组小鼠肾脏组织中nNOS及eNOSmRNA表达量均下调(P < 0.05), 心肌组织中nNOSmRNA表达下调(P < 0.05)、eNOSmRNA却未见明显变化; 各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nNOS及eNOSmRNA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移植瘤组织中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 MMP-2、HIF-1α及各组小鼠肾脏组织MMP-2、MMP-9、HIF-1α、VEGF表达无明显变化; 移植瘤组织的MVD显著降低, 胶原覆盖血管的比例升高, 而肾脏组织中MVD和结构几乎无变化。   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下调移植瘤组织中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降低MVD, 抑制移植瘤的生长, 并可使移植瘤血管趋向成熟, 但不能降低肾脏组织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亦不能改变肾脏组织的MVD及微血管结构; 其可下调心脏及肾脏组织NOSmRNA的表达, 可能为应用中导致血压变化的原因之一。
临床研究
DNA修复基因ERCC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谢伟敏, 房亮, 梁安民, 陆永奎, 周文献, 王洪学, 胡晓桦, 廖小莉, 李瑗, 张春燕, 周钢桥, 张红星, 黎乐群
2012, 39(14): 957-96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05
摘要: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6例HCC癌组织、65例HCC癌旁组织和17例非癌肝组织中ERCC1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肝癌组织中ERCC1阳性率为44.2%(100/226),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非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9%和5.9%, P < 0.05)。有门静脉癌栓组的ERCC1阳性率为66.7%, 无癌栓组为42.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ERCC1阳性表达与性别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均 > 0.05)。接受根治术的184例患者中, ERCC1阳性率随着中位复发转移时间(TTR/M)的延长而显著降低(χ2=9.630, P=0.047);ERCCI阳性组TTR/M为10.3个月, 而阴性表达组为20.3个月,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术前谷草转氨酶 > 2.5倍正常值、病灶最大径 > 5 cm和ERCCl阳性表达是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肝癌组织中ERCCl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及非癌肝组织, 其阳性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形成及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增高显著相关。
乳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中IDO表达与调节性T细胞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任宝柱, 杨宝宏, 于津浦, 李慧, 曹水, 郭雪, 任秀宝
2012, 39(14): 962-964, 96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06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期别乳腺癌组织中CD33+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和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分布情况, 探讨MDSCs中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DO)表达与Tregs分布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患者的乳腺癌石蜡切片50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染方法对肿瘤局部CD33+MDSCs和Foxp3+Tregs分布和比例进行检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肿瘤原位浸润MDSCs中IDO的表达情况; 分析MDSCs中IDO表达与Tregs分布、比例及其他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Foxp3+Tregs和CD33+MDSCs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散在性分布。MDSCs中IDO表达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 0.05)。Foxp3+Tregs高表达组中MDSCs中IDO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oxp3+Tregs低表达或不表达组(P < 0.05)。   结论  MDSCs中IDO过表达可能有利于Tregs的募集和乳腺癌的转移。
Sox17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贲门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研究
郭艳丽, 潘盼, 郭炜, 邝钢, 杨植彬, 董稚明
2012, 39(14): 965-96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07
摘要:
  目的  检测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 GCA)组织中Wnt通路相关因子Sox17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mRNA表达情况, 探讨其与贲门腺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MSP)及RT-PCR的方法检测126例贲门腺癌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Sox17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mRNA表达情况。   结果  在126例贲门腺癌组织中, Sox17基因的甲基率为86.5%(109/126), 明显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 < 0.001);癌组织中Sox17基因的甲基化率与贲门腺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 癌组织中该基因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8.7%(74/126), 明显低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 < 0.001)。其mRNA阳性表达率与该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呈明显负相关(P < 0.01)。   结论  Sox17基因在贲门腺癌中呈高甲基化状态, 可作为Wnt拮抗基因甲基化谱中的一个新成员。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KRAS和EGFR基因状态的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孙蕾娜, 张强, 栾焕玲, 战忠利, 孙保存
2012, 39(14): 970-97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08
摘要:
  目的  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和KRAS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之间突变状态的差异, 并分析其与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间手术切除的80例NSCLC病例标本, 利用直接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基因第18、19、20、21外显子及KRAS基因第12、13密码子的突变情况; 其中5例在淋巴结转移灶中检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敏感型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了吉非替尼的新辅助靶向治疗。   结果  80例患者中, 检出原发灶携带KRAS和EGFR基因突变分别为1例和21例, 检出转移灶携带KRAS和EGFR基因突变分别为7例和26例; 分别有6例(7.50%)和7例(8.75%)患者其KRAS和EGFR基因状态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不一致。直接测序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在5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中仅1例原发病灶中未检出EGFR-TKI敏感型基因突变, 并表现为疾病进展。   结论  部分NSCLC患者中KRAS和EGFR的基因状态在肿瘤转移过程中会发生改变, 在给予患者靶向治疗时不应忽视这一现象的存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直接测序法更适用于临床的快速检测工作。
婴幼儿睾丸卵黄囊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刘富金, 岑松, 龚选举, HUQinglong, 谢贤和
2012, 39(14): 974-97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09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治疗与预后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00年5月~2011年5月间1 1例手术切除的婴幼儿睾丸卵黄囊瘤病例资料, 观察其组织形态特征, 进行Glypican-3、AFP、CK8 & 18、HCG、PLAP、CD99、S-100和CD34免疫组化标记。   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15个月, 右侧占优(9/11), 睾丸单侧无痛性增大为主要临床表现, 术前血清AFP值明显升高。组织学分型: 10例为单纯型卵黄囊瘤, 1例为伴有成熟性畸胎瘤的混合型卵黄囊瘤病例。所有的卵黄囊瘤中, Glypican-3弥漫强阳性表达, 而CK8 & 18、AFP均呈不同程度阳性, 其余的CD99、S-100和CD34等呈阴性。11例睾丸高位切除, 2例瘤旁有血管瘤栓者予以BEP方案辅助化疗。目前患者生存良好, 未见复发和转移。   结论  婴幼儿睾丸卵黄囊瘤以单纯型多见, 混合型罕见。Glypican-3是诊断卵黄囊瘤较特异和敏感的指标。婴幼儿的卵黄囊瘤睾丸高位切除疗效较好, 对于高危的患儿可予以辅助化疗。
临床应用
94例鼻腔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分析
张允, 毛燕萍, 欧阳普云, 梁雪霞, 谢方云
2012, 39(14): 978-98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10
摘要:
  目的  评价94例鼻腔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比较各期治疗方案, 并探讨影响鼻腔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方法  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   结果  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58.2%, 其中青少年组高于中老年组(P < 0.05);早期患者高于晚期患者(P < 0.01);颈部淋巴结阳性者低于阴性者(P < 0.05)。94例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4种, 放疗+/-化疗组、手术+/-化疗组、放疗+手术+/-化疗组、单纯化疗组。4种治疗方法的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对于早期患者, 放疗、手术、放疗+手术三种治疗方法无统计学差异。对于晚期患者, 单纯化疗预后最差, 推荐综合治疗。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软组织肉瘤补充广泛切除78例原因和疗效分析
高天, 方志伟, 樊征夫, 白楚杰, 刘佳勇, 薛瑞峰, 陈静, 李舒, 勾涛, 张路
2012, 39(14): 982-98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11
摘要:
  目的  探讨软组织肉瘤补充广泛切除术的原因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外院误诊为良性肿瘤而行局部切除的原发软组织肉瘤患者78例。主要观察终点为肿瘤的复发转移, 分析肿瘤残留情况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补充广泛切除术后, 中位随访时间是17.4个月, 其中复发3例, 转移5例, 死亡3例。Kaplan-Meier法计算1年无瘤生存率为93.6%, 3年无瘤生存率92.3%。初次术后肿瘤残留共40例, 占52%。初次手术后肿瘤残留组和非残留组生存无差异。   结论  患者在非计划性切除后肿瘤残留率较高, 接受补充广泛切除术是必要的。补充广泛切除原因多为术前无明确病理诊断, 无影像学检查。软组织肉瘤发病率较低, 在临床上应慎重处理。
fMRI结合术中皮层电刺激在语言区附近肿瘤切除中的临床研究
黄伟, 吴亮, 马辉, 王晓东, 陈学新, 孙胜玉, 孙涛, 夏鹤春
2012, 39(14): 986-98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12
摘要: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fMRI)联合术中直接皮层电刺激(electrical corticalstimulation, ECS)技术在定位患者语言功能区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术前利用fMRI技术, 定位Broca或Wernicke区, 术中唤醒麻醉下采用ECS定位语言功能区, 与术前fMRI定位结果对比, 语言功能区保护下显微切除肿瘤。   结果  10例语言功能区附近肿瘤的患者中, 在术中唤醒麻醉下采用ECS定位语言功能区成功8例, 与术前fMRI结果对比, 6例为重叠, 2例为邻近关系。   结论  fMRI可以作为语言功能区附近肿瘤术前无创伤性、个体化定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fMRI与术中ECS的联合应用能够实现可视化保护语言功能的同时最大化地切除肿瘤组织,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两种曲马多超前镇痛方法对乳腺癌术后的镇痛效果
刘蔚然, 邢玉红, 李锦成
2012, 39(14): 990-99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13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曲马多超前镇痛方法对乳腺癌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将90例ASA评估Ⅰ~Ⅱ级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 每组30例。A组: 在手术切皮前10 min和缝皮前10 min给予曲马多1.5 mg/kg; B组: 切皮前10min给予曲马多1.5 mg/kg; C组: 手术全程不给予曲马多。观察术后0.5、1、2、4、8、12、24 h患者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A组术后12 h以内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B组术后2 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曲马多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并且在手术开始和结束前联合给药效果更好。
21例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临床分析
祝庆亮, 谷江, 张永春, 石家齐, 孙发, 沈俊, 杨永安, 王楠
2012, 39(14): 993-99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14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1997年8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21例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1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 占同期收治膀胱癌患者的1.48%(21/1 415), 总生存率为76.2%, 前7年确诊6例, 后7年确诊15例, 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另一癌发生在泌尿系统9例, 消化系统5例, 呼吸系统3例, 生殖系统2例, 其他(乳腺)2例。同时性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9例, 4例死亡, 5例随访3~48个月生存。异时性12例, 1例死亡, 11例在第一癌治疗后53~144个月生存。同、异时性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的累积生存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4), 肿瘤分期与生存率密切相关(P < 0.001)。   结论  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另一癌以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多见, 异时性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的累积生存率高于同时性, 肿瘤分期越高预后越差, 早期诊断, 早治疗,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综述
胰腺癌冷冻治疗及冷冻免疫
唐勇, 苑占娜, 刘凤华, 郝继辉
2012, 39(14): 997-99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15
摘要:
胰腺癌是预后极差的肿瘤, 当前各种治疗手段效果均不佳。冷冻在各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已取得较好效果, 但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报道甚少。体内外实验表明冷冻可毁损肿瘤细胞, 安全性好。临床研究显示: 冷冻为主综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 中位生存期达13.4~16个月, 1年生存率57.5%~63.6%;安全性好, 主要并发症为: 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为0~40.9%;胰漏发生率为0~6.8%;胆漏的发生率为0~6.8%。更为重要的是, 肿瘤冷冻消融后, 以坏死肿瘤细胞和细胞碎片的形式, 释放大量肿瘤抗原, 诱导冷冻后免疫, 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将局部冷冻消融治疗与全身免疫治疗相结合, 可为中晚期肿瘤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技术与方法。
肝癌射频治疗后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
侯文静, 朱晓琳, 张雪君
2012, 39(14): 1000-100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4.016
摘要:
肝细胞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定期随访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肝癌早期症状隐匿, 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由于残肝功能不足及肝源短缺, 不能耐受手术切除及肝移植。目前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为代表的微创伤介入治疗逐渐在肝癌治疗中占据重要角色。RFA利用热效应原理局部毁损瘤灶, 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 安全性高, 是当今乃至今后小肝癌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RFA治疗后肿瘤残留、复发是限制RFA临床应用最主要的因素, 影像学检查早期识别肿瘤局部残留是评估肿瘤患者预后及指导后期治疗的关键。本文总结RFA后治疗灶各种影像学特征, 旨在为临床提供恰当可信、准确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