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9卷  第17期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2012, 39(17): 1249-127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01
摘要:
基础研究
ING1基因沉默后通过抑制Caspase 2调节胃腺癌AGS细胞凋亡
何向民, 娄毅, 宋清斌, 李建华
2012, 39(17): 1273-127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02
摘要:
  目的   探讨RNA干扰沉默ING1基因表达对胃腺癌细胞AGS细胞凋亡的影响机制。   方法   将体外合成的ING1基因特异性的siRNA利用脂质体2 000转染到胃腺癌细胞AGS,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TUNEL技术检测ING1基因表达沉默对AGS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后40 h AGS细胞中ING1、Caspase 2和Caspase 3的表达。   结果   转染后40 h,体外合成的siRNA对AGS细胞的ING1表达抑制作用明显。转染前凋亡率为(11.06±0.97)%,转染40 h后凋亡率为(6.70±0.41)%,转染前后凋亡率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转染后40 h AGS细胞中ING1、Caspase 2和Caspase 3的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0.170 7±0.06,0.125±0.03和0.999±0.10。转染后40 h AGS细胞中ING1、Caspase 2和Caspase 3的蛋白质水平改变的趋势与mRNA水平一致。   结论   RNA干扰沉默ING1基因表达后,AGS细胞中Caspase 2表达明显下调,ING1基因沉默后通过抑制Caspase 2调节胃腺癌细胞AGS细胞凋亡。
肺癌患者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夏文彬, 孙蕾娜, 钱碧云, 战忠利
2012, 39(17): 1277-128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03
摘要:
  目的   探索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Coxsackie and adenovirus receptor,CAR)与肺癌的关系,为使用基于腺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中CAR的表达;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2例患者CAR mRNA及CAR蛋白的表达。   结果   在正常肺组织中未见CAR表达,癌旁组织中可见少量的CAR表达。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中CAR阳性表达比率分别为43%和70%,均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同时,腺癌中CAR的表达也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RT-PCR和Western blot法进一步证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   结论   肺癌中CAR过表达,在腺癌中尤为明显,提示CAR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这可能对基因治疗肺癌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和EpCA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斌, 张志强, 盛黎黎, 周晟
2012, 39(17): 1281-128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04
摘要:
  目的   研究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和EpCAM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33和EpCAM在65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   CD133和EpCAM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2,P=0.00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133和EpCAM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0.006,P= 0.007)、组织学分级(P=0.008,P=0.013)、浸润深度(P < 0.001,P=0.008)、淋巴结转移(P=0.002,P=0.024)、FIGO分期(P=0.004,P= 0.010)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D133和EpCA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P < 0.010)。   结论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和EpCAM与肿瘤的发生及进展有关,检测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临床研究
气管镜下针吸活检在非腔内生长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附124例病例报告
代震波, 周德俊, 胡建章, 李凤玲, 刘鹏
2012, 39(17): 1285-128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05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镜下针吸活检在非腔内生长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方法   对叶、段支气管非腔内生长型肺癌患者124例进行气管镜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分为2组:A组为表面黏膜正常,B组表面黏膜明显充血、颗粒样粗糙。其中A组进行TBNA+刷片;B组采用TBNA+钳检+刷片。所获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合CT检查提示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的86例患者进行淋巴结穿刺活检,初步进行术前N分期。   结果   124例肺癌患者中A组76例、B组48例。全部患者的TBNA及刷片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5.80%和30.64%,TBNA明显高于刷片(χ2=50.79,P < 0.001)。A组中,TBNA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刷片诊断阳性率(78.94% vs. 18.42%,P < 0.001)。B组病例中,TBNA、钳检及刷片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0.83%(34/48)、25.00%(12/48)、50.00%(24/48),TBNA阳性率最高(P < 0.001)。86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的肺癌患者淋巴结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达73.6%,穿刺阳性率达71.70%。初步分期为N1、N2、N3期的病例分别为8例、44例和1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部位、大小、病理类型以及穿刺针数是TBNA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TBNA可提高非腔内生长型肺癌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的病理学诊断率。对肺癌术前明确N分期有明显的帮助,有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宫颈病变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姚水洪, 陈敏, 查国芬, 邱惠萍, 陆小青
2012, 39(17): 1285-128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06
摘要:
  目的   了解宫颈病变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感染状况,探讨KSH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择组织学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SCC)的病例440例作为研究组,同区域、同期就诊或体检并排除有宫颈病变的女性38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血液和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提取DNA,巢式PCR检测KSHV ORF26,核酸电泳观察结果。   结果   研究组血液样品KSHV检出率12.9%(53/412),对照组检出率6.5%(23/3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但宫颈脱落细胞样品中未能检出KSHV;对研究组作分层分析,KSHV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宫颈病变女性KSHV检出率高于正常女性,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应加强监测。
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张文芳, 郑珊, 李丁, 张鹏
2012, 39(17): 1292-129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07
摘要: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状况,为临床规范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年2月至2010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肿瘤患者早晨痰液样本,采用含有Ⅹ、Ⅴ因子的巧克力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嗜血杆菌,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菌种,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   结果   从7 333份呼吸道标本中检出316株嗜血杆菌,其中流感嗜血杆菌95株,副流感嗜血杆菌221株。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6.3%、15.8%。对头孢类及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抗生素较敏感。副流感嗜血杆菌与流感嗜血杆菌的药敏谱相似。   结论   大多数抗菌药物对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嗜血杆菌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胸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临床靶体积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
李曼, 乔学英, 周志国, 甄婵军, 宋玉芝
2012, 39(17): 1294-129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08
摘要:
  目的   前瞻性研究不同临床靶体积对胸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的影响,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靶区范围。   方法   2006年5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94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累及野组和扩大野组,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累及野组49例,CTV包括原发灶上下外扩3cm、周围外扩0.8cm及肿大淋巴结累及区;扩大野组45例,食管癌原发灶CTV外扩同累及野组,但需根据原发灶部位不同,给予区域淋巴结引流区的预防照射。   结果   全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67.7%、35.7%。中位生存期为24.6个月。累及野组和扩大野组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6.9%、36.2%和68.6%、35.5%(P=0.961),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2.4%、54.5%和69.5%、46.0%(P=0.64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8%、43.7%和64.8%、40.6%(P=0.887)。累及野组Ⅱ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为32.7%,扩大野组为42.2%(P=0.338)。两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0.6%和35.6%(P=0.464)。   结论   扩大野组在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方面未表现出优势,两组疗效相当。扩大野组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累及野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435例老年胃癌根治术后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权继传, 张汝鹏, 王学军, 薛强, 邓靖宇, 赵敬柱, 李昉璇, 刘辉, 梁寒
2012, 39(17): 1299-130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09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胃癌患者预后因素及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6年7月至2006年7月间行胃癌根治术的435例老年胃癌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联合切除、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组、联合切除、T分期、N分期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手术方式、肿瘤大小、术后化疗在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不同。   结论   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在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影响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将老年胃癌患者分为不同年龄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的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临床应用
41例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经验
严正村, 吴巍, 许恩喜, 王晓东, 张恒柱, 王清
2012, 39(17): 1305-130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10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行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41例。总结手术前后影像学(CT和MRI)及血液内分泌激素检查,33例(80.5%)病例获得6~24个月的随访。   结果   肿瘤全切除32例(78.0%),次全切除7例(17.1%),部分切除2例(4.9%)。术后复查,内分泌激素不同程度改善。1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嗅觉减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蝶窦囊肿1例,脑脊液鼻漏3例,长期尿崩症3例,暂时性高热和水、电解质紊乱1例。33例随访患者中,2例在术后2年内复发。   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创伤小,显露清楚,术前鼻腔脑棉填塞,术中充分发挥内镜的作用,精细操作处理肿瘤和瘤腔,术后积极合理地治疗并发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膈下肝肿瘤的安全性研究及疗效观察
朱晓琳, 侯文静, 张倜, 李慧凯, 李强, 崔峥
2012, 39(17): 1309-131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11
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对膈下肝肿瘤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射频治疗79例共138个肝肿瘤,其中膈下肿瘤组76个,非膈下肿瘤组62个。比较两组并发症、完全消融、局部肿瘤复发发生率。   结果   两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2.1%(70/ 76)、98.4%(61/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9,P=0.12)。随访局部肿瘤复发两组分别19.7%(15/76)、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2);无瘤生存期分别为膈下肿瘤组(21.0±1.4)个月、非膈下肿瘤组(24.7±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胸水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χ2=4.52,P=0.034),无射频治疗相关死亡,无针道转移发生,消融技术成功率为100%。   结论   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肿瘤位置影响消融效果,膈下肿瘤较肝中央处肿瘤易发生消融区域肿瘤复发,术中麻醉医生的协作有利于消融的顺利完成。
超声刀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覃新干, 黄源, 林进令, 刘超, 陈之白, 慕光川
2012, 39(17): 1314-131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12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由同一手术者进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的106例患者,将其分为超声刀手术组50例和电刀手术组56例,分别进行超声刀开腹手术及电刀开腹手术,比较两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枚数、术后3天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   结果   超声刀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电刀手术组(P < 0.05),淋巴结清扫枚数明显高于电刀手术组(P < 0.05);术后3天引流量、住院总费用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并发粥样硬化的患者中,超声刀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电刀手术组(P < 0.05)。   结论   将超声刀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更加符合精准外科发展的要求。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外科治疗
吕健, 宋千, 权瑜, 巩守平
2012, 39(17): 1318-132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13
摘要:
  目的   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型、治疗及其效果。   结果   实质型5例,小囊大结节型4例,大囊小结节型5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3例行全脑DSA检查,其中1例伴发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13例,全切除12例(92.31%);预后良好12例(92.31%),昏迷1例(7.69%)。随访3~51个月,平均24.72个月,无复发。   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主要依据,由于该病有同时伴发动脉瘤的可能,建议将全脑DSA作为常规检查。显微手术是治疗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首选,术中可辅以神经内镜技术。
53例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生存分析
漫彦文, 刘剑勇, 赵荫农, 张志明, 袁卫平, 向邦德, 吴飞翔
2012, 39(17): 1321-132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14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对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收集53例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TACE治疗患者和64例单纯行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其治疗的1、2、3、5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TACE治疗对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术后+TACE组1、2、3、5年的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9%、60.4%、39.6%、18.9%和98.1%、86.8%、69.8%、47.2%,单纯手术组1、2、3、5年的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3%、43.8%、21.9%、12.5%和87.5%、71.9%、50.0%、31.3%,两组的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结果显示术后+TACE治疗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TACE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术后辅助TACE治疗是影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综述
2-脱氧葡萄糖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程遥, 刁冬梅, 宋永春, 党诚学
2012, 39(17): 1325-132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15
摘要:
2-脱氧葡萄糖(2-Deoxyglucose,2-DG)被证明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作为可能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已有近半个世纪。一系列的研究显示2-脱氧葡萄糖有较复杂的抗肿瘤机制。除了对糖酵解的抑制,降低细胞内ATP,抑制生长以外,它还抑制寡糖链来干扰肿瘤的糖基化,引起细胞内的未折叠蛋白反应和凋亡,或影响糖基化来抑制相关转录因子。在单独使用时,可激活某些肿瘤的凋亡通路和因子,造成细胞凋亡,尚可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抑制肿瘤生长。联合使用时,它被证实在体外对放化疗有增敏作用,还可减少化疗药物造成的机体损伤。动物实验和部分Ⅰ期临床研究,证实2-脱氧葡萄糖具有代谢快、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但国内对2-脱氧葡萄糖的相关研究以及重视程度尚不足。本文回顾了2-脱氧葡萄糖的抗肿瘤机制和研究现状,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最新进展做简要综述。
miRNA-200b在上皮来源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常靓, 吕雅蕾, 王玉栋, 刘巍
2012, 39(17): 1329-133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16
摘要:
microRNA是机体内源性表达的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过完全或不完全互补的方式与靶基因结合并使其mRNA裂解或抑制其蛋白翻译,进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已经作为基因表达的强力调控因子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miR-200家族在上皮来源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逐渐成为焦点,如研究其在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和靶点。miRNA-200b是miRNA-200家族具有代表性的一员,本文对miRNA-200b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在多种上皮来源肿瘤中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与分析
晚期乳腺癌术后心脏转移1例
程少会, 付占昭, 顾涛, 曹军丽
2012, 39(17): 1332-133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7.01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