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9卷  第7期

基础研究
抗MUC1单克隆抗体C595对人卵巢癌0VCA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陈红敏, 张明川, 罗艳林, 王莉
2012, 39(7): 361-36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01
摘要:
  目的  探讨抗MUCI单克隆抗体C595在体外抑制高表达MUC1的人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方法  免疫荧光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单克隆抗体C595标记的MUC1在OVCAR-3细胞表面的表达; MTT法、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处理后细胞生长抑制情况,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EIISA检测细胞内细胞色素C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  结果  单克隆抗体C595对人卵巢癌OVCAR-3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 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 TUNEL结果表明C595(IC50)可以诱导细胞凋亡。ELLSA检测显示治疗后的细胞凋亡与释放细胞色素C和Caspase-3浓度的上升相关。  结论  单克隆抗体C595可以在体外抑制人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蛋白活性有关。
IFN-γ联合阿霉素或依托泊苷增强TRAIL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佟海侠, 郑旭, 王弘, 陆春伟, 王秋实, 马良艳
2012, 39(7): 365-368, 37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02
摘要:
  目的  探讨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 8)和死亡受体(DR)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γ干扰素(IFN-γ)作用前后NB细胞Caspase 8 mRNA的表达; 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 8、DR4和DR5蛋白表达;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 TRAIL, IFN-γ+TRAIL, Caspase 8抑制剂+TRAIL及IFN-γ+阿霉素/依托泊苷+TRAIL对NB细胞株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结果  IFN-γ在NB细胞株SKNDZ中诱导了Caspase 8mRNA及蛋白表达。SY5Y细胞对TRAIL不敏感, 而IFN-γ与TRAIL或阿霉素, 依托泊苷联用对SY5Y细胞有明显诱导凋亡作用。IFN-γ+TRAIL组SY5Y细胞早期凋亡率(23.09+2.35)%高于TRAIL组[(6.15±0.54)%(P< 0.01)], 但低于IFN-γ+阿霉素/依托泊苷+TRAIL组[(43.41±6.46)%/(38.86±7.29)%, P< 0.01]。阿霉素或依托泊苷可以诱导NB细胞株DR5蛋白表达, 但未诱导DR4蛋白表达。IFNγ诱导后表达Caspase 8的SKNDZ细胞对TRAIL的诱导凋亡作用仍不敏感, 而阿霉素或依托泊苷处理后同时表达DR5的SKNDZ细胞对TRAIL的诱导凋亡作用相对敏感。IFN-γ+阿霉素/依托泊苷+TRAIL组SKNDZ细胞早期凋亡率(11.54±2.49)%/(13.38±1.65)%高于IFN-γ+TRAIL组(P< 0.01)。  结论  IFN-γ上调Caspase 8表达及化疗药阿霉素或依托泊苷诱导DR5表达可以恢复NB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 Caspase 8和DR5在TRAIL诱导NB细胞凋亡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靶向PI3Kp85α的siRNA抑制人卵巢癌细胞系生长的实验研究
郭祥翠, 朱颖军, 林琬君
2012, 39(7): 369-37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03
摘要:
  目的  探讨siRNA靶向抑制卵巢癌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p85α(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p85 alpha, P13Kp85α)表达后, 对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  应用siRNA靶向PI3Kp85α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 Re-altime PCR检测目的基因mRNA表达, 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I3Kp85α、AKT1、AKT2和Ki67的表达变化; M_rr法和an-nexin V标记评价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 流式细胞法分析细胞周期.Transwell法分析侵袭能力。  结果  转染PI3Kp85αsiRNA后PI3Kp85αmRNA表达下降; PI3Kp85α、AKT1、AKT2和Ki67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01)。卵巢癌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 细胞周期在G0/G1期有明显的阻滞, 早期凋亡的细胞教明显增多, 细胞的运动迁移能力降低(P < 0.01), 侵袭能力减弱(P < 0.01)。  结论  靶向PI3Kp85α的siRNA技术可抑制卵巢癌细胞PI3Kp85α的表达, 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这可能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NucIeophosmin/B23对结肠癌侵袭能力的影响
刘岩, 张飞, 郭华, 张晓方, 张宁
2012, 39(7): 373-37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04
摘要:
  目的  探讨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B23)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人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00年6月至2005年10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肠癌患者31例, 并收集其肿瘤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23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结肠癌细胞系中B23的表达情况, 利用小干扰RNA技术下调B23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 利用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B23表达下降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23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结肠癌旁组织表达(P=0.001 6), 在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高于结肠癌旁组织(P=0.000 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证实在转染B23特异性小干扰RNA的结肠癌细胞HCT116中B23的表达明显下降, 同时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结论  B23在结肠癌和转移淋巴结中高表达, 且能影响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提示B23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进展和浸润转移中起调节作用。
临床研究
GIi1和Foxm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冯亚光, 魏正强, 曾绍兵, 潘屹
2012, 39(7): 377-38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05
摘要:
  目的  探讨Ihedgehog信号通路分子Glil与转录因子Foxml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临床胃癌病理标本70例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30例,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1i1与Foxml蛋白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RT-PCR检测两者mRNA在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  结果  Glil和Foxml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低表达或者不表达, Glil和Foxml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llil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 而Foxml在胃癌中的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 两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且Glil和FoXnl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7, P < 0.05)。  结论  Glil和FoXnll在胃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两者的正相关说明在胃癌的发生中两者有协同及相互调节的作用j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成为胃癌检测、判断预后的指标, 对新药物的开发及对胃癌化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TopoⅡα蛋白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王云翔, 范宇, 张勤, 王彤, 刘红
2012, 39(7): 382-38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06
摘要: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 TopoⅡα)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7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三阴性乳腺癌101例, 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101例,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opoⅡα蛋白在两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TopoⅡα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51.9%, 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48.9%,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α蛋白表达水平与两型乳腺癌患者月经状况、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等临床病理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中, TopoⅡα蛋白阳性和阴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81.0%和60.5%,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1%和76.3%, 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37, P=0.04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poⅡα蛋白表达可以作为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子。三阴性乳腺癌中, TopoⅡα蛋白阳性和阴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7%和8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和84.5%,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  结论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 TopoⅡα蛋白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好, 提示此型乳腺癌患者可从蒽环类化疗药物中获益, 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 TopoⅡα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较TopoⅡα蛋白阴性预后差, 对于临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P16 P53 CyclinD1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赵立武, 申彦, 师宜荃, 刘艳, 刘易欣
2012, 39(7): 388-39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07
摘要:
  目的  探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P16蛋白、P53蛋白、CvclinDl蛋白的表达情况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45例卵巢浆液性癌(低级别19例, 高级别26例)及25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进行P16、P53、CvclinD1蛋白检测, 并分析其意义。  结果  P53在低级别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 显著低于高级别癌中的69%(P < 0.05), 而CyclinD1在低级别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9%, 显著高于高级别癌中的15%(P < 0.05), P53和CvclinDl表现为负相关(r=0.211)。P16在低、高级别癌肿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和92%, 高级别癌阳性率高于低级别癌,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53和CyclinDl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 对于形态上介于高、低级别之间的浆液性癌, 二者可能成为分级的辅助手段。
CD151和MMP-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志娟, 蒋卫国, 王劲欧, 刘香
2012, 39(7): 392-39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08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151(CD15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结直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1和MMP-7的蛋白表达,阐明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CD151和MMP-7在大肠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1/20)和15%(3/2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39/50)和72%(36/50),CD151和MMP-7在大肠正常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86,P<0.05;χ2=18.811,P<0.05)。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无关联(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远隔器官转移、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直肠癌中CD151和MMP-7两种蛋白的表达强度具有相关性(rs=0.314,P=0.026)。  结论  CD151和MM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t(14;18)易位及BCL2表达的意义
陆锦标, 季菊玲, 鄂群, 李小秋, 朱雄增
2012, 39(7): 396-398,40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09
摘要: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t(14;18)易位及BCL2表达的意义。  方法  用石蜡包埋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2例淋巴结、胃肠道和咽淋巴环等不同器官或部位发生的DLBCL中CD10、BCL6、MUM1和BCL2的抗原表达, 按免疫表型将DLBCL分成GCB-DLBCL和非GCB-DLBCL两个亚型;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75例淋巴结结内DLBCL新鲜组织中由t(14;18)易位所形成的MBR/JH和lnfr/JH重组基因。  结果  142例DLBCL中, 75例(52.8%)表达BCL2。分型为GCB-DLBCL的51例中, 18例(35.3%)表达BCL2;分型为非GCB-DLBCL的91例中, 57例(62.6%)表达BCL2, 两者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2)。同时, BCL2的表达阳性率按不同器官或部位发生的DLBCL作比较, 结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18.7%的淋巴结结内DLBCL中有t(14;18)易位, 阳性病例主要见于GCB-DLBCL之中。  结论  t(14;18)易位是GCB—DLBCL亚型的遗传学特征, BCL2表达在不同亚型和不同器官或部位发生的DLBCL中有显著性差异。
临床应用
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小肠癌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
王凌云, 张乐, 邓燕明, 王风华, 冯芬, 陈永昌, 陈翠, 王德深, 李聪, 安欣, 徐瑞华, 李宇红
2012, 39(7): 399-40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10
摘要:
  目的  小肠癌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肿瘤, 多数患者初诊时已无法手术切除或出现远处转移, 因此化疗在小肠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旨在评价FOLFOX和XELOX方案治疗晚期中国小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2004年1月~2010年1月期间, 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等3个中心所有接受过FOLFOX或XELOX方案化疗的34例晚期小肠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方案的有效率(RR), 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总生存时间(OS)以及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病例34例, 其中28例接受了FOLFOX治疗, 6例接受了XELOX方案治疗。客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2.3%和61.7%。中位PFS和OS分别为6.3和14.2个月。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可耐受, 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其中1~2级纳差(58.8%)、恶心(47.1%)、外周神经毒性(41.2%)是最常见的反应。  结论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方案治疗晚期小肠癌疗效, 结果显示FOLFOX或XELOX方案治疗晚期小肠癌安全有效, 该方案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安全性分析
姚健楠, 刘福全, 岳振东, 赵洪伟, 王磊, 范振华, 赵孟菲, 李志伟, 李捍卫
2012, 39(7): 404-40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11
摘要:
  目的  讨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安全性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5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53个病灶, 729例次行射频消融治疗。  结果  CT引导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引导下及DSA与Dvna-CT联合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分别为165例次、351例次及213例次; 本组病例总死亡率0.3%(2/729), 因消化道大出血及肝功能衰竭死亡各1例;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30/729), 其中CT引导下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8/165), DSA引导下及DSA与Dvna-CT联合引导下并发症发生率为2.1%(12/564),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4.95, P<0.05)。并发症包括: 腹腔出血0.5%(4/729)、胆管损伤0.1%(1/729)、肝功能衰竭0.1%(1/729)、肺部并发症(胸腔出血、肺部感染)0.3%(2/729)、气胸1.8%(13/729)、皮肤灼伤0.4%(3/729)、门静脉损伤0.4%(3/729)、肝脓肿0.1%(1/729)、消化道出血0.3%(2/729), 无其他严重合并症发生。  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有发生合并症的风险。根据病灶内碘油沉积情况、病灶与重要器官或组织的关系选择不同的引导方式, 会降低发生合并症的风险.
术式交流
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低位直肠癌前切除27例
王益民, 刘胜新, 殷奇, 罗金波, 刘庆滨, 张浩
2012, 39(7): 408-409, 41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12
摘要:
  目的  遵循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etal Exeision, TME)原则的前提下, 探讨应用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完成低位直肠癌骶前切除及吻合的新方法。  方法  选择性地对2007年6月到2009年7月间收治的27例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 术中将远端直肠经肛门外翻来确定肿瘤远端切缘, 完成低位保肛术。  结果  所有27例患者手术顺利, 切缘病检阴性, 术后恢复顺利, 无吻合口漏, 随访6~31个月, 26例无瘤生存。  结论  将直肠肿物经肛门外翻确定肿瘤远端切割线的方法可以弥补腹腔镜下术者手感不足的缺点, 能够准确地确定直肠远端安全切缘, 同时还可以节省手术费用, 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73例初治甲状腺髓样癌术式探讨
王军轶, 张彬, 鄢丹桂, 刘文胜, 李正江, 徐震纲
2012, 39(7): 410-41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13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初治合理手术术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甲状腺髓样癌初治病例资料, 研究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术后复发情况。  结果  多灶性甲状腺髓样癌占26.0%(19/73)。全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58.9%(43/73), 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2.1%(38/73), 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53.4%(39/73), 双侧侧颈转移率11.O%(8/73), 临床NO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18.9%(7/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该侧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原发灶T4是对侧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局部区域复发率28.8%(21/73)。全组5年累积生存率为86.4%。多因素分析表明远处转移、年龄≥45岁和原发灶T4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建议甲状腺髓样癌手术应常规行患侧中央区清扫, 并包含上纵隔区域; 术中证实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建议行该侧侧颈清扫术; T4病例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中央区+双颈清扫术。
综述
白细胞介素21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
赵楠, 赵明峰
2012, 39(7): 414-41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14
摘要:
白细胞介素21(IL-21)作为新的免疫系统调节因子, 在免疫调节、抗肿瘤中的作用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白细胞介素21受体(IL-2lR)表达在大多数的淋巴细胞, 对多种免疫细胞, 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有重要的生物调节作用, 进而在宿主抗肿瘤免疫和许多癌症的免疫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许多研究已经证实IL-21对于多种恶性肿瘤发挥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并且部分已应用于临床。新近的研究表明, IL-21对于不同的血液肿瘤具有不同的作用, 如对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白血病, 其可以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抗肿瘤作用及通过作用于免疫细胞发挥间接的抗肿瘤作用。而对于霍奇金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则表现为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 其作用机制包括通过激活相应的信号途径和作用于相应的细胞因子。本文对IL-21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血液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放疗与即刻乳房重建的相互影响
尹健, 袁智勇, 张学慧
2012, 39(7): 418-42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07.015
摘要:
乳房切除术后放疗在肿瘤治疗获益的同时, 也会增加重建术后并发症, 并可能影响术后关学效果。近年来, 即刻乳房重建已成为乳房重建的趋势。本文探讨了放疗与即刻乳房重建的相互影响, 以及影响放疗并发症的因素。分析认为, 通过选择个体化的乳房重建方案, 改进放疗技术和重建技术, 放疗与即刻乳房重建的相互影响将逐渐减少。可以为术后需要放疗而又有强烈即刻乳房重建要求的患者实施即刻重建。但此观点尚需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 并应在术前向患者充分告知这种可能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