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40卷  第24期

癌痛治疗专栏
专栏寄语
刘端祺
2013, 40(24): 1481-1481.
摘要:
癌症患者疼痛量表的应用
李小梅, 李虹义, 肖文华, 刘端祺
2013, 40(24): 1482-148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973
摘要:
癌痛本质上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因此患者的疼痛表述是评估的依据,患者自评量表也由此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被广泛采用。一维量表常用于评估癌痛的强度,其中的数字评估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被欧洲姑息治疗研究协作组所推荐;多维量表,如简式疼痛问卷(Brief Pain Inventory,BPI)或修订后的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2)可更全面的评估癌痛;评估肿瘤患者的爆发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可选择有针对性的量表;对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脸谱法评估有助于癌痛筛查,要评估癌痛还需采用多维量表。无论选择何种评估工具,均强调对癌痛进行动态评估。简便易行的电子评估量表是目前癌痛新量表研制的趋势。
纳洛酮在癌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刘慧龙, 李虹义, 刘端祺
2013, 40(24): 1487-149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975
摘要:
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可以拮抗和逆转阿片药物的全部药理作用,是阿片药物过量救治的标准药物和特效治疗药物,用于治疗阿片药物过量所致的昏迷和呼吸抑制。近年研究显示,纳洛酮在缓解长期应用阿片药物所致便秘方面,也有突出的疗效。还有研究发现,应用超低剂量纳洛酮可以增强阿片药物止痛效果,减少阿片药物消耗量。本文对纳洛酮在癌痛治疗中的这些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应用进展
王昆, 邵月娟
2013, 40(24): 1492-149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974
摘要: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neurolytic celiac plexus block,NCPB)是缓解胰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所致上腹部及背部疼痛的有效方法。腹腔神经丛松解术是治疗上腹部癌痛的常规和有效方法,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减少了镇痛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临床常用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方法学研究和进展进行综述。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的药理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程志祥, 王科明
2013, 40(24): 1495-149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976
摘要:
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时影响正常的肿瘤治疗,因而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癌痛至关重要。芬太尼透皮贴剂是一种强阿片类药物,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中重度癌痛的治疗,尤其适合一些特别的人群,本文对芬太尼透皮贴剂在癌痛治疗中的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背根神经节射频联合芬太尼贴剂治疗胸椎骨转移神经痛
姚鹏, 洪涛, 王志彬, 马佳明, 丁远远, 潘诗农
2013, 40(24): 1498-150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977
摘要:
  目的  观察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胸椎肿瘤骨转移所致癌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镇痛药用量变化。  方法  选取86例胸椎肿瘤骨转移神经痛患者。术前将镇痛药更替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4或不良反应严重,在CT引导下行胸部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镇痛药物用量变化等。  结果  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中度以上缓解例数术后1 d为83例(96.5%)、术后7 d为79例(91.9%)、术后30 d为77例(89.5%),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 < 0.05)。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可以明显缓解胸椎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癌性神经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
纳洛酮治疗晚期癌症患者阿片类药物过量15例临床分析
刘慧龙, 李虹义, 刘端祺
2013, 40(24): 1502-150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978
摘要:
  目的  分析纳洛酮治疗晚期癌症患者阿片类药物过量的临床特点。  方法  晚期癌痛患者15例,其中5例接受芬太尼透皮贴剂,6例接受硫酸吗啡缓释片,4例接受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行止痛过程中出现药物过量表现,立即应用纳洛酮施治,观察和分析出现药物过量的原因、应用纳洛酮后的治疗反应以及患者总体预后。  结果  本组患者等效吗啡片剂量10~640 mg/d,中位剂量360 mg/d;纳洛酮救治剂量为0.2~0.8 mg,中位剂量0.4 mg;用药后,患者瞳孔在数分钟后最先恢复正常,10~30 min后呼吸抑制逐步改善,血压需要1 h以上逐渐恢复至先前水平;2例患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过量前发热,3例患者近期肝功能指标恶化明显,7例患者之前癌痛控制不佳,在阿片类药物滴定过程中出现过量;患者总体预后差,总中位生存时间仅为1.9个月。  结论  晚期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过量并不罕见,应用纳洛酮救治安全有效,应提高警惕、尽早诊断、及时救治,以免影响止痛治疗的顺利实施。
癌痛患者疼痛门诊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史鹤玲, 李雪冰, 张同梅, 胡范彬, 吕嘉林, 孟弃逸, 李宝兰
2013, 40(24): 1506-150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980
摘要:
  目的   探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癌痛患者疼痛门诊镇痛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疼痛门诊癌痛患者诊治情况每月汇总,分析引起癌痛的疾病种类,癌痛原因、分类、程度,药物治疗种类,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疼痛门诊收治患者787例。镇痛药物用药途径以口服为主680例(86.4%)。使用单一药物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30例(54.6%),日剂量20~90 mg/d为疼痛控制。632例(80.3%)患者以阿片类药物单一治疗为主,少数患者联合2~3种药物治疗。规范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重度疼痛患者比较明显减少(31.5% vs. 55.5%),无痛患者增多。不良反应方面,254例(32.3%)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易引起便秘,轻度恶心呕吐、头晕、嗜睡、食欲减退、尿潴留、口干、腹胀、幻觉症状均可耐受,少数患者需干预处理预防或对症治疗。  结论   在医院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项目中疼痛门诊作用不容忽视,规范管理意义重大。疼痛门诊的设立使癌痛规范化治疗成为示范病房的延续。
我国西南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癌痛认知现状调查
刘婧, 王静, 贾钰铭, 雷开键, 张瑶, 江健, 郭菁菁, 贾凤琴
2013, 40(24): 1509-151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979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西南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的癌痛认知状况,为提高基层癌痛控制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我国西南地区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横江镇及所辖部分村级医务人员,进行集中式癌痛问卷调查并进行癌痛知识宣教。   结果   横江镇医务人员认为仅有17%(8/46)的癌痛患者得到治疗;70%(32/46)医务人员不注重对患者进行癌痛治疗宣教;64%(40/46)医务人员对规范癌痛控制知识不了解;87%(40/46)医务人员认为麻醉止痛药不能满足患者需要;70%(32/46)的医务人员要求增加癌痛培训次数。   结论   横江镇医务人员癌痛认知状况较差,需要更多适应基层的癌痛知识培训,建议将癌痛控制纳入社区慢性病肿瘤的具体管理之中。
疼痛评估管理信息化在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中的应用
冯丹, 张庆, 周俊, 陈萍
2013, 40(24): 1512-151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981
摘要:
为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制定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业务规范和信息共享安全管理体系,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研究所从医院临床信息系统集成改造角度,针对疼痛评估管理业务环节存在的问题,将疼痛评估管理信息化平台外挂于院内军字一号系统,对疼痛评估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优化疼痛评估流程、节约成本、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体现数据共享、个性化记录、智能提醒等基本目标,并提出院外疼痛管理的信息系统规划。
综合治疗顽固性癌痛1例
朱奇, 姬广辉, 杨平
2013, 40(24): 1517-151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982
摘要:
基础研究
抑制JNK信号通路下调A549中LRP表达可增强顺铂化疗敏感性
傅应亚, 韩晓黎, 黎友伦
2013, 40(24): 1518-152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036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顺铂作用下的A549细胞中JNK信号通路与肺耐药蛋白LRP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用SP600125抑制JNK信号通路的活化,CCK-8法检测顺铂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LRP、JNK、P-JNK的表达。  结果  顺铂可活化JNK信号通路,上调LRP的表达;用SP600125抑制JNK信号通路后,LRP的表达下调,增强了顺铂化疗敏感性,促进了细胞凋亡。  结论  在A549细胞中,活化的JNK信号通路上调LRP的表达促进化疗耐药,因此阻断JNK信号通路为肺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辛伐他汀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多能干细胞标志物Oct3/4 Nanog和Sox-2表达
凌桂琴, 陈冬波, 王保庆
2013, 40(24): 1523-152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409
摘要: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多能干细胞标志物Oct3/4、Nanog和Sox-2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M对MCF-7细胞内多能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10、50和100 μmol/L SIM作用于MCF-7细胞48h后,能显著抑制细胞内Oct3/4、Nanog和Sox-2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SIM 1 μmol/L浓度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 50、100 μmol/L浓度组和10 μmol/L浓度组相比,抑制Oct3/4和Nanog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对Sox-2的表达抑制,SIM 10、50 μmol/L和100 μmol/L各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经10 μmol/L SIM处理48 h后MCF-7细胞核内Oct3/4、Nanog和Sox-2蛋白表达减弱,部分细胞核无表达。流式细胞检测显示MCF-7细胞经10 μmol/L SIM处理48 h后,Oct3/4阳性细胞数、Nanog阳性细胞数和Sox-2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 < 0.05),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经10 μmol/L SIM处理48 h后MCF-7细胞核内Oct3/4、Nanog和Sox-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 0.05)。  结论  SIM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多能干细胞标志物Oct3/4、Nanog和Sox-2的表达,为SIM应用于癌症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沉默AFP基因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
方念, 方紫凌, 张慧卿, 韩小妮, 黄根, 王农荣, 熊建萍, 张焜和
2013, 40(24): 1528-153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261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HepG2细胞AFP基因沉默对Survivin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通过siRNA技术下调肝癌HepG2细胞中AFP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转染前后上清液AFP浓度,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Survivin mRNA水平。  结果  转染48 h后,实验组上清液中AFP浓度显著下降,肝癌细胞生长活性下降43.1%,凋亡率增加24.3%,HepG2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降低78.0%。对照组和空白组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沉默肝癌HepG2细胞AFP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这一作用可能与细胞内Survivin mRNA水平降低有关。
临床研究
HPV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探讨
刘冬, 叶敏娟, 杨越波
2013, 40(24): 1531-153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648
摘要:
  目的  了解HPV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在广州中山大学第三医院妇科就诊并愿意接受HPV检查和问卷调查的妇女为对象。剔除标准:1)已切除子宫;2)已行宫颈锥切;3)不愿意参加本研究。入选360例,年龄为19~66岁,平均为35.6岁,户籍均为广州地区。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21种HPVDNA。宫颈正常/炎症组为256例,CIN1组为34例,CIN2/3组为61例,宫颈癌组为9例。  结果  HPV感染率宫颈正常/炎症组为18.4%(47/256),CIN1组为67.6%(23/34),CIN2/3组为96.7%(59/61),宫颈癌组为100%(9/9)。CIN1组、CIN2/3组HPV感染率均比正常/炎症组高(P < 0.001);CIN2/ 3组的HPV感染率比CIN1组高(P < 0.001)。CIN主要感染类型依次为HPV16(44.2%)、HPV58(24.2%)、HPV52(11.6%)、HPV33(8.4%)。宫颈癌主要感染类型为HPV16(88.9%)。  结论  随着宫颈病变程度进展HPV感染率呈升高的趋势,HPV16、58、52、33相关的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关系密切,应引起足够重视,其中HPV16感染易致病变进展及癌变发生。
肺腺癌患者中EGFR突变与肺结核的相关性研究
张军, 郑锴, 张鹏, 战忠利
2013, 40(24): 1535-153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591
摘要:
  目的  研究肺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肺结核在肺腺癌中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PCR扩增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506例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  结果  506例肺腺癌患者中有218例患者存在EGFR突变,其中25例患者有感染肺结核病史。在肺腺癌患者中,有肺结核病史的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尤其是外显子21缺失显著高于单纯肺腺癌者(P= 0.047,P=0.002)。肺腺癌与结核灶在同一肺叶或同侧肺的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二者在不同侧肺,尤其是外显子21突变(P=0.020,P=0.030)。有肺结核病史患者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肺腺癌患者(P=0.039),且在未经EGFR-TKIs治疗的具有肺结核史的患者中,EGFR突变组与野生型组相比,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948),经过EGFR-TKIs治疗的患者2年生存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  结论  肺腺癌患者中,有肺结核病史的患者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明显增高,且EGFR基因突变与其预后无关。
抑瘤素M联合达卡巴嗪抑制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增殖
叶珩, 戚春建, 钱科卿
2013, 40(24): 1540-154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151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抑瘤素M(OSM)联合达卡巴嗪(DTIC)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抑制作用。  方法  在体外分别采用MTT法和FCM法检测达卡巴嗪单药以及联合OSM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Hochest染色法检测达卡巴嗪单药以及联合OSM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研究OSM联合DTIC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将黑色素瘤细胞B16接种于小鼠,观察OSM、DTIC及DTIC联合OSM治疗对小鼠的成瘤性的影响。  结果  体外实验中OSM、DTIC或DTIC联合OSM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1.2±2.3%,25.3±4.6%和32.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诱导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32±0.42%,10.64±2.13%和15.86±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形态学上,DTIC联合OSM可明显引起细胞核破碎增加;在体内实验中,DTIC相对于对照组能明显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的生长,DTIC联合OSM能增加DTIC的抑瘤作用。  结论  OSM联合DTIC体外可以明显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为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方案。
新疆喀什地区7 578例恶性肿瘤构成分析
秦鑫添, 张璟文, 李玉齐, 塔来古丽·西仁白克, 肖克亚·亚森
2013, 40(24): 1544-154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302
摘要:
  目的  研究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构成,为进一步进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观察维族和汉族患者前十位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  结果  共有7 578例患者入组,其中有维吾尔族患者6 840人(占90.26%),汉族患者628人(占8.29%),其他少数民族患者110人(占1.45%)。维吾尔族患者前10位恶性肿瘤从高到低依次为:胃癌、食管癌、白血病、子宫颈癌、恶性淋巴瘤、原发性肝癌、乳腺癌、头颈癌、肺癌和结直肠癌;汉族患者前10位恶性肿瘤从高到低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原发性肝癌、头颈癌、白血病、子宫颈癌、食管癌和胰腺癌。  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恶性肿瘤流行特点有明显的差异。
临床应用
77例2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张艳琦, 张丽娜, 顾林
2013, 40(24): 1548-155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959
摘要:
  目的  探讨年轻患者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要点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77例2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患者年龄、是否哺乳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分期、免疫组化指标及治疗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差异,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结果  77例患者平均年龄(22.94±1.94)岁,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随访中27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18例患者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6个月,Ⅰ、Ⅱ、Ⅲ、Ⅳ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44%、59.97%、0,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6.84%、59.97%、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及雌激素受体状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是否为哺乳期、PR、HER-2、p53、分子分型、化疗、放疗与预后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年轻乳腺癌发病率低,其生物学行为、病理及预后等方面有其特点。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与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治疗策略
李博, 章文成, 赵路军, 刘宁波, 庞青松, 袁智勇, 刘维帅, 王平
2013, 40(24): 1553-155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379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放射治疗策略和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为食管癌且经R0切除后出现复发转移的66例患者,肿瘤中位复发时间10.6个月;50例患者局部区域复发,16例患者复发合并远处转移;全组患者中,单纯放疗10例,单纯化疗23例,放化联合治疗33例;联合放化疗组:先行化疗者22例,先行放疗者11例。放疗采用6MV-X线,中位放疗剂量60 Gy。  结果  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1.9%、25.9%、16.5%和14.3个月(95% CI=2.4~16.2个月)。三种治疗模式中单纯化疗、单纯放疗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4、25.5和14.3个月(P= 0.037)。复发合并远处转移的联合放化疗患者,先行化疗较先行放疗生存有获益(P=0.03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初治时的肿瘤分段、术式、复发是否合并转移、复发后治疗方式以及复发后是否放疗与患者预后相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初始治疗时的肿瘤分段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1)。  结论  术前食管癌分段或许能提示复发的预后;对于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先行化疗后再放疗,对延长生存更有益。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131Ⅰ治疗后全身扫描显像影响因素分析
周颖, 徐文贵, 戴东, 庹培昱, 刘建井, 黄慧, 左聪
2013, 40(24): 1558-156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551
摘要:
  目的  肺部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的常见转移部位,131Ⅰ治疗是DTC术后患者肺转移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治疗后常规行131Ⅰ-全身扫描(whole body scan,WBS),本文主要研究DTC肺转移患者WBS显像中肺部病灶显像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分子影像与核素诊疗科行131Ⅰ治疗的DTC肺转移患者60例,治疗前均行甲状腺功能检测、颈胸部CT检查,治疗后行WBS显像。根据WBS肺部转移灶显像情况将患者分为显像阳性组和显像阴性组,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的年龄、肺部纤维条索影、钙化影、斑片影等与WBS肺部显像情况相关。双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肺部纤维条索影(OR=0.175,P < 0.001)及钙化影(OR=0.088,P < 0.05)不利于WBS肺部转移灶的显像。  结论  年龄较大患者的WBS肺部病灶显像效果不佳,肺部存在条索影、钙化影、斑片影等不利于WBS肺部转移灶的显像,肺部条索及钙化是影响WBS肺转移灶显像的主要因素。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导致昏迷2例并文献复习
王巍, 冯芬, 招丽蓉, 林秀强
2013, 40(24): 1563-156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499
摘要:
  目的  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转归,提高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毒性的认知和预防水平。  方法  报道2例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血压控制不佳是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可逆的后部脑白质病变综合症,患者可以无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加强血压控制等支持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导致患者昏迷并不少见,因此需慎用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压变化,经过提高警惕和及时处理,预防昏迷出现。同时在出现以后,通过积极治疗,昏迷也是可逆的并发症。
综述
BNIP3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张洪典, 陈传贵, 于振涛
2013, 40(24): 1567-156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527
摘要:
细胞凋亡紊乱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BNIP3作为Bcl-2蛋白家族中BH3-only亚家族的成员之一, 具有BH3结构域和TM跨膜结构区, 属于线粒体促凋亡蛋白。BNIP3可通过Caspase非依赖性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细胞死亡, 还可以介导自噬性细胞死亡, 其表达受缺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BNIP3在肿瘤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在乳腺癌、肺癌和宫颈癌等肿瘤中BNIP3高表达, 而在胰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中BNIP3则表达沉默。BNIP3在肿瘤中的表达缺失可导致肿瘤细胞耐受缺氧, 对放化疗产生抵抗。全面了解BNIP3在各种肿瘤中的表达谱, 可能使BNIP3成为临床指导肿瘤治疗及判断肿瘤预后的新靶标。
肺癌表观遗传学治疗的研究进展
栾加强, 杜振宗
2013, 40(24): 1570-157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489
摘要: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5年生存率不到15%。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表观遗传是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 随着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表观治疗药物在临床的成功应用, 以及它们具有增加肿瘤化疗敏感程度的作用, 表观遗传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表观遗传学中DNA甲基化、乙酰化及肿瘤化疗敏感性在肺癌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c-FLIP在凋亡增殖中的双向调节作用及与肿瘤预后和治疗关系的研究
臧凤琳, 孙保存
2013, 40(24): 1573-157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1080
摘要:
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 在细胞凋亡和增殖信号通路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通过与Caspase-8竞争性结合上游信号阻断凋亡通路, 另一方面经酶切释放出p43-FLIP和p22-FLIP片段促进NF-κΒ、Erk等增殖信号通路, 最终引发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c-FLIP的双向调节作用与蛋白表达量、底物的亲和力和亚细胞定位密切相关。恶性肿瘤中c-FLIP高表达使细胞逃逸机体免疫监视、耐受化疗药物杀伤以及抵抗TRAIL、FasL诱导的凋亡。本文初步阐释c-FLIP在不同的细胞微环境中对凋亡-增殖通路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并对c-FLIP与恶性肿瘤预后、化疗和TRAIL生物治疗相关性进行综述, 为肿瘤化疗耐药和TRAIL抵抗提供理论基础。 < /span >
病例报告与分析
放射治疗巨大食管平滑肌肉瘤1例
韩守云, 高扬, 吴殿久
2013, 40(24): 1577-157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38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