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42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石远凯, 史幼梧
2015, 42(1): 1-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2170
摘要:
高剂量治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gh-dose therapy/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DT/AHSCT )是目前治疗复发/难治侵袭性淋巴瘤的标准方案。然而,HDT/AHSCT作为淋巴瘤一线治疗的地位尚存在争议,对于其在不同亚型淋巴瘤中的应用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HDT/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进展作系统回顾。
新药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前景*
侯 健, 樊建玲
2015, 42(1): 8-1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2171
摘要:
自体干细胞移植(ASC T)在传统化疗时代已成为65岁以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标准一线治疗。随着新型靶向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在诱导、巩固和维持治疗阶段的广泛应用,MM的缓解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是否需要ASCT成为了新药时代关注的焦点。目前现有的资料仍然支持ASCT是符合条件的初诊MM患者的一线治疗,新药作为ASCT前诱导治疗以及ASCT后巩固、维持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缓解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但今后仍需要开展更多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ASCT在MM中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期实现MM治愈的目标。
单纯Hyper-CVAD方案或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史幼梧, 石远凯, 秦 燕, 刘 鹏, 桂 琳, 周生余, 杨建良, 何小慧, 张长弓, 杨 晟, 韩晓红, 孙 燕
2015, 42(1): 13-1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2172
摘要:
目的:探讨单纯Hyper-CVAD 方案与Hyper-CVAD 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巩固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 ,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青少年和成人初治采用改良Hyper-CVAD 方案的LL患者资料。其中,22例不伴骨髓受侵的患者中,11例接受单纯改良Hyper-CVAD 方案治疗,另外11例接受改良Hyper-CVAD 方案联合HDT/AHSCT 巩固治疗。结果:全组61.5%(16/26)的患者初治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或不确定的CR(unconfirmedCR,CRu ),中位随访29.5 个月,5 年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free survival ,PFS)率分别为66.8% 和50.2% 。22例无骨髓受侵的患者中,单纯Hyper-CVAD 组与联合HDT/AHSCT组的5 年OS率分别为60.0% 和70.7%(P=0.438),5 年PFS 率分别为43.6% 和62.3%(P=0.209),均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初治缓解后1 年内疾病进展或复发与预后不良相关(P=0.012)。 结论:改良Hyper-CVAD 方案是青少年和成人LL一线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无骨髓侵犯的患者,单纯改良HyperCVAD 已能取得较好疗效,联合HDT/AHSCT巩固治疗未能进一步改善预后。
新药诱导后自体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对不同危险度骨髓瘤患者的作用探讨*
周莉莉, 曾添美, 奚 昊, 傅卫军, 杜 鹃, 张春阳, 姜 华, 侯 健
2015, 42(1): 19-2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2173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作为新药诱导后的巩固治疗对不同危险分层骨髓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 ,PFS)及总生存时间(over 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 月至2011年7 月在本科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的6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ISS 分期及FISH检测结果为基础的最新IMWG 预后标准分为高危组17例,中危组24例,低危组26例。另选取同时期67例接受化疗作为巩固治疗的骨髓瘤患者进行年龄、危险分层配对,比较移植组与化疗组的PFS 和OS差异。所有患者前期均接受硼替佐米和/或沙利度胺为主的诱导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诱导治疗后均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ve disease ,PR)以上疗效,移植组与化疗组vs . 接近完全缓解率(nCR/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8% vs. 37.3% ,P=0.380)。 巩固治疗后,高、中、低危移植组患者中位nCR/CR率分别由47.1% ,37.5% ,50.0% 增加为62.9% ,62.5% ,61.5% 。高危患者移植巩固后中位PFS(30.5 个月vs. 11.2 月,P<0.001)和OS(85.5 vs. 34个月,P=0.015)均明显延长;中危移植组和化疗组中位PFS 和OS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危移植组患者与化疗组相比,中位PFS 延长(34.8 vs. 17.6 个月,P=0.012),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硼替佐米和/或沙利度胺为基础的新药诱导治疗后,高危骨髓瘤患者更能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中获益,进而延长生存。
30例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评价
王 婷, 刘 辉, 李江涛, 冯 茹, 田 园, 邢保利, 许晓东, 裴 蕾, 宁尚勇
2015, 42(1): 24-2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2174
摘要:
目的:对30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经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PBSCT)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30例MM患者有2 例复发行2 次APBSCT,因此共计移植32例次。移植前予常规联合化疗(11例含万珂),化疗联合G-CSF 动员APBSC ,选择以马法兰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d0 天回输。结果:动员后患者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为6.41× 108/kg,CD34+细胞4.75× 106
/kg。APBSCT后中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重建时间分别为9.5 天和11天。APBSCT后CR和VGPR 率分别为37.5% 和34.4% ,中位生存期(overallsurvival ,OS)为67.2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 ,PFS)为29.77个月,其中CR组、PR组中位PFS 分别为29个月、20个月,VGPR 组中位PFS 未达到,CR+VGPR组与PR组PFS 比较P=0.025。万珂组和非万珂组CR率分别为63.6% 和23.8%(P=0.034),万珂组中位OS及PFS 均未达到,非万珂组中位PFS 为22个月(P=0.045)。 结论:硼替佐米诱导序贯APBSCT可获得更长的无病生存。APBSCT作为MM诱导缓解后的强化治疗,缓解率高,且移植后获得VGPR 以上反应的患者PFS 获益。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若干问题
单丽珠, 宋 腾, 王华庆
2015, 42(1): 28-3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2171
摘要:
对于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案为解救化疗有效后给予大剂量化疗+ 自体干细胞移植(HDCT/ASCT)。 常用的解救方案之间没有优劣,如BEAM ,CBV ,IGEV 等。解救化疗后行PET 检查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重要的预后价值。降低预处理强度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RIC-alloSCT)可作为ASCT后复发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综述。
序贯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耐药的腹腔原发卵黄囊瘤1 例并文献复习*
刘 鹏, 石远凯, 何小慧, 韩晓红, 杨建良, 林 华, 黄鼎智
2015, 42(1): 32-3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2175
摘要: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肺腺癌无病生存15年1 例并文献回顾*
杨 晟, 石远凯, 何小慧, 韩晓红, 胡兴胜, 赵丽雅, 林 华
2015, 42(1): 34-3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2176
摘要:
同源重组相关蛋白XRCC3 对食管鳞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钱 东, 郭艺航, 曾宪亮, 王欢欢, 吴志强, 孟茂斌, 王 平, 袁智勇
2015, 42(1): 37-4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557
摘要:
目的:探讨同源重组相关蛋白XRCC3 对食管鳞癌(esophage alsqumaouscellcarcinoma ,ESCC)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分别检测食管鳞癌细胞以及患者石蜡封存组织标本中XRCC3 的表达;利用慢病毒感染的方式构建稳定沉默XRCC3 表达的食管鳞癌细胞株;运用流式细胞仪通过AnnexinV-PI 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DNA损伤以及端粒损伤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或组织相比,XRCC3 在食管鳞癌细胞及组织中呈高表达;流式及相关实验揭示沉默XRCC3 的表达会增加食管鳞癌细胞在放疗的作用下DNA损伤以及端粒损伤的发生并提高了细胞凋亡的发生比例。结论:XRCC3 通过保护端粒的稳定减少了电离辐射所致的细胞DNA损伤以及细胞凋亡,最终导致食管鳞癌细胞对放疗的相对抵抗,靶向XRCC3 可能成为提高食管鳞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有效策略。
桧木醇诱导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倪晓辰, 赵志红, 马永良, 任宗涛, 刘 彬, 樊 博, 卫书飞, 张爱莉
2015, 42(1): 43-4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412
摘要:
目的:探讨桧木醇(hinokitiol )对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效应,初步阐明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 法检测桧木醇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转染EGFP-LC3 后镜下观察细胞自噬状态;采用Western blot对细胞Caspase- 3 剪切体、LC3 和P62蛋白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桧木醇可以显著抑制肾癌786-O细胞增殖,通过激活Caspase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桧木醇诱导肾癌786-O细胞发生自噬,LC3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P6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桧木醇可显著抑制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并通过过度激活细胞自噬促进肾癌细胞凋亡。
胶质瘤miR-29c 表达异常减少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石翠娟, 王 影, 于士柱, 孙翠云, 王 虔, 徐 慧, 安同岭, 温艳军, 徐金玲, 刘 静, 李慧凝
2015, 42(1): 47-5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817
摘要:
目的:探讨microRNA- 29c(miR-29c)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 42)的调控作用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锁定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及10例非肿瘤对照脑组织中miR-29c和CDC 42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blot及MTS 法分别检测U87MG细胞中miR-29c 瞬时表达、CDC 42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各级别胶质瘤的miR-29c 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肿瘤对照脑组织,且随肿瘤
级别升高而显著降低,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而CDC 42表达水平则呈相反趋势,其表达水平随胶质瘤良恶性级别增加相应升高,除Ⅰ~Ⅱ级组与非肿瘤对照组之间外,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与对照组相比,miR-29c 转染组的CDC 42mRNA(P<0.001)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均明显降低。miR-29c 转染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U87MG空白对照组和Scr转染组(P<0.05)。 结论:miR-29c 是胶质瘤的抑瘤miRNA,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胶质瘤良恶性级别的重要参考指标。miR-29c 在胶质瘤中表达减少解除了其对靶基因CDC 42转录后水平的抑制作用,并导致肿瘤细胞无限增殖。表明miR-29c 表达异常减少可能是引起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键事件。
肾脏及肾外横纹肌样瘤4 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李玲妹, 齐丽莎, 王雅蕾, 郭玉虹, 宋汪昭, 孙保存, 曹文枫
2015, 42(1): 53-5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594
摘要:
目的:探讨横纹肌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2000年1 月至2014年9 月收治的4 例横纹肌样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 例横纹肌样瘤患者中1 例原发于肾脏、其余3 例原发于肾外软组织。病理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核仁突出,胞浆可见嗜酸性包涵体,核分裂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膜抗原(EMA)阳性,广谱角蛋白(CK)、CD99、CD34、S-100 均有不同程度阳性,人肌调节蛋白1(MyoD1)、结合蛋白(Desmin)、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INI- 1)阴性。结论:横纹肌样瘤是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肿瘤,好发于肾脏,也可见于其他系统,其病理形态独特,需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
胞浆-5'- 核苷酸酶- Ⅱ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曲莉莉①, 刘晓晴①, 王伟霞①, 汤传昊①, 李俭杰①, 李晓燕①, 高红军①, 李晓兵②, 刘广贤③
2015, 42(1): 56-6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672
摘要:
目的:胞浆-5'- 核苷酸酶- Ⅱ(CN- Ⅱ)是一种核苷酸酶,具有水解酶及磷酸转移酶的活性,其异常表达可能与多种核苷类药物耐药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讨CN- Ⅱ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 )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6 例NSCLC 原发及转移病灶中CN- Ⅱ的表达并分析其中67例曾接受过吉西他滨方案化疗的患者其CN- Ⅱ表达与吉西他滨近期疗效及生存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及Fisher 精确检验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 方法分析TTP 及OS(overallsurvival,OS),采用对数秩和检验比较不同CN- Ⅱ表达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116 例NSCLC 标本中CN- Ⅱ阳性表达率为53.4% ,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KPS 评分、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等均无显著相关性。NSCLC 原发病灶与淋巴结等转移病灶中CN- Ⅱ的表达水平亦无显著性差异。对67例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NSCLC 患者肿瘤组织标本的检测发现,吉西他滨化疗有效组(CR+PR)、疾病控制组(CR+PR+SD )及无效组(PD)的CN- 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 、36.7% 及57.6% ,前两者与后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CR+PRvs. PD组,P=0.008;CR+PR+SD vs. PD组,P=0.013);28例CN- Ⅱ阳性及39例阴性患者中位肿瘤进展时间(progeressionfreesurvival,PFS)分别为4.0 个月及5.5 个月,有显著性差异(95%CI:4.452-6.148,P=0.041),两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9.5 个月及11.0 个月,无显著性差异(95%CI :8.667- 13.333,P=0.282)。结论:CN- Ⅱ异常表达与吉西他滨治疗疗效有一定相关性,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疗效预测因子。
肝动脉变异在肝门淋巴结廓清中的临床意义
霍明生, 鲁 正, 崔培元, 吴斌全, 吴 华, 吴 维, 许文青
2015, 42(1): 61-6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159
摘要:
目的:探讨肝动脉变异在肝门淋巴结廓清中的识别与预防损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 月至2014年7 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62例肝门淋巴结廓清中12例肝动脉变异患者术中处理情况。结果:12例肝动脉变异类型分为:MichelsⅢ型3 例(25.0%),MichelsⅥ型2 例(16.7%),MichelsⅨ型1 例(8.3%),Hiatt6 型1 例(8.3%),肝右动脉与肝总管空间位置变异2 例(16.7%),肝左右动脉共同起源于肝总动脉2 例(16.7%),以及肝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1 例(8.3%)。 12例患者无肝动脉损伤;2 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 例胰漏,另1 例切口感染;无术后出血、胆漏及肝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整体恢复良好。结论:在熟知各种肝动脉解剖变异类型的前提下,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与评估,加以术中谨慎且精细的操作,将使肝动脉损伤明显减少。
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王明磊①, 夏新舍②, 赵超云①, 郭艳红②, 赵建国①, 马 辉③④, 王晓东①④, 夏鹤春③④
2015, 42(1): 66-7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450
摘要: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指导邻近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邻近CST 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I 平扫+ 增强及DTI 检查。获取CST 相关数据并与相应的MR、CT解剖图像融合,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依此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CST ,采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分别制定考虑和不考虑CST 剂量保护的两种放疗计划并进行比较。结果:在两种计划均达到靶区治疗剂量及常规危及器官保护的情况下,考虑CST 剂量保护的放疗计划中的患者患侧、健侧CST 所受最大辐射剂量和平均辐射剂量均低于不考虑CST 剂量保护的放疗计划(P<0.05)。 结论:DTI 能够明确CST 的位置、形态及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有助于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最大程度减低CST 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神经损伤的可能。
长链非编码RNA 与胃癌诊断预后及耐药性研究进展*
徐天蔚①, 王朝霞②
2015, 42(1): 71-7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326
摘要:
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 ,lncRNA)是一组长度超过200bp的非编码RNA。其缺少完整蛋白编码功能,具有调控基因表达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 与胃癌的诊断、预后及耐药性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ln ?cRNA 在胃癌的诊断,预后及耐药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