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43卷  第14期

显示方式:
Double-hit淋巴瘤诊治新进展
吕慧娟①, 董玲①, 贾晓辉①, 孔令喆①, 王先火①, 孟斌②, 付凯①③, 张会来①
2016, 43(14): 593-59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4.592
摘要: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诊断“二次打击”淋巴瘤(double-hit lymphoma ,DHL )的金标准,并能够指导治疗。C-myc/Bcl-2 和C-myc/Bcl- 6 双表达淋巴瘤(double-expression lymphoma ,DEL )的发病率高于DHL ,约2/ 3 的DEL 为non-GCB 亚型,而DHL 大部分是GCB 亚型。对于免疫组织化学检验结果,C-myc/Bcl- 2 或Bcl- 6 高表达的患者需作FISH检查确诊DHL ,但是目前对于界定C-myc/Bcl- 2 或Bcl- 6 高表达的临界值仍存在争议。DHL 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特征和不良预后,关于Myc/Bcl- 6 DHL 和Myc/Bcl-2 DHL 之间的预后差异目前还未达成共识。尽管高强度的化疗如R-EPOCH/HyperCVAD 可以延长DHL 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期(over all survival,OS),但总体来说现有治疗方案对DHL 疗效不佳。特异性的靶向药物有望取代传统化疗的主导地位,改善其不良预后,并为其制定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和方向。根据以上特征,2016年新版WHO淋巴瘤分类将其定义为高级别B 细胞淋巴瘤伴Bcl- 2 或/ 和Bcl- 6 与Myc 基因重排的独立亚型。本文就DHL 的定义、发病机理、争论的焦点及最新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B 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李佼, 丁宁, 朱军, 宋玉琴
2016, 43(14): 598-60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4.476
摘要:
B 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 )信号通路在B 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其慢性持续的激活状态使正常细胞具备转化为恶性肿瘤细胞的能力。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 ,BTK )是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TEC 家族的一员,在BCR 信号通路的活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BTK 小分子抑制剂调控BCR 信号转导,已经成为治疗某些B 细胞淋巴瘤的新靶点,并为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的治疗带来新突破。本文将对现有BTK 小分子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冯帆, 李志铭
2016, 43(14): 603-60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4.770
摘要: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ENK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 )的一种少见亚型,其侵袭性强且预后较差。ENKL 主要发生于鼻腔,其次是皮肤、胃肠道等。该病以血管的侵犯和组织破坏为主要病理学表现。ENKL 与EBV 的感染密切相关,EBV 水平对其辅助诊断有重要的意义。NK/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物和特异性遗传学改变也可以帮助诊断该病。目前对于ENKL 的治疗尚在讨论中,虽然对早期患者采用放疗± 化疗联合治疗,以及对中晚期患者采用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得到了一定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以形成规范的治疗原则。
B 细胞淋巴瘤之治疗展望
张慕晨, 赵维莅
2016, 43(14): 607-61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4.496
摘要:
B 细胞淋巴瘤是恶性B 细胞单克隆扩增的一组异质性肿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 )的85% 。以利妥昔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B 细胞淋巴瘤治疗中获得了巨大成功,患者生存期得到显著改善,但仍有部分复发或病情进展。随着研究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新的靶向药物不断研发和临床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免疫治疗、放射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肿瘤中获得较大的进展,给B 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就其最新治疗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治疗的发展方向。
淋巴瘤病理诊断新进展
孟斌①, 付凯①②
2016, 43(14): 613-61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4.602
摘要:
2008年第4 版WHO淋巴瘤分类对于淋巴瘤的临床诊治、基础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新的修订版即将出版,虽然分类的基本结构未改变,但对于淋巴瘤发生极早期阶段的一些病变的诊断和处理方式、某些类型的诊断标准以及与临床诊疗密切相关的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均做出扩充、更新和细化,并提出一些新的概念。本文对这些更新选择性进行综述和介绍,为国内淋巴瘤精准医疗提供最新的信息。
126 例原发胃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秦燕, 何小慧, 周生余, 刘鹏, 杨建良, 张长弓, 杨晟, 桂琳, 石远凯
2016, 43(14): 620-62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4.500
摘要:
目的:分析胃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 )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以期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1999年1 月至2012年3 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胃原发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点、分期、病理诊断、并发症、治疗和预后等特征。结果:共计纳入研究患者126 例,中位年龄49(16~81)岁,男女比例为6 8 :58。病理诊断为单纯DLBCL 96例、MALT伴大B 细胞转化27例、伴浆样细胞分化3 例。早期患者114 例(90.5%),其治疗方式包括单纯化疗37例、化疗+ 放疗39例、手术+ 化疗± 放疗38例。中位随访48个月,全组患者PFS 和OS分别为75.6% 和82.7% ,早期和晚期患者的PFS 分别为77% 和41.7%(P = 0.005)。 早期患者采用单纯化疗、化放疗联合和含手术治疗的PFS 分别为67.3% 、77.8% 和77.8%(P = 0.588)。 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0 分、1 分和> 1 分患者的PFS 分别为85.4% ,74.4% 和55.6%(P = 0.011)。 Ⅰ期和Ⅱ期患者的PFS 分别为81.2% 和66.1%(P = 0.018)。 LDH 正常和升高患者的PFS 分别为86.6% 和63.3%(P = 0.006)。 病理类型为单纯DLBCL 和含有MALT成分、生发中心(GCB )和非生发中心(non-GCB )、年龄> 60岁等与预后无关。结论:早期病变比例占胃原发DLBCL 患者的绝大多数。早期患者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并不能提高疗效。早期患者中IPI> 1 分、LDH 升高和临床分期II 期提示预后不良。
一线序贯含铂方案治疗年轻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张培培, 李俊波, 姚志华, 姚书娜, 王海英, 徐原林, 褚俊峰, 刘艳艳
2016, 43(14): 626-63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4.486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线序贯含铂方案治疗年轻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 月至2012年6 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年轻初治DLBCL 患者,分为标准方案和序贯含铂方案组,χ2检验比较两组的缓解率,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的5 年生存率,Cox 回归多因素分析生存相关影响因素,亚组分析序贯含铂方案最佳获益人群。结果:入组331 例患者,包括序贯含铂方案129 例和标准方案202 例。序贯含铂方案较标准方案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 rate,CRR )(80%vs.63% ,P = 0.001),较高的5 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60% vs. 50% ,P = 0.014)和总生存(over all survival,OS)(70% vs . 58% ,P = 0.016)。 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序贯含铂方案治疗是PFS(HR= 0.635,P = 0.012)和总OS(HR= 0.625,P = 0.021)独立的影响因素。亚组分析显示预后良好和未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是序贯含铂方案的最佳获益人群。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线序贯含铂方案能够改善年轻DLBCL 患者的疗效,且安全性好;预后良好和未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是最佳获益人群。
多学科协作诊疗多颅神经受累的浆母细胞型骨髓瘤1 例
赵哲维, 韩潇, 段明辉, 张薇, 周道斌, 孙健, 周雁
2016, 43(14): 631-63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4.329
摘要:
浆母细胞型骨髓瘤是骨髓瘤中较少见的病理类型,需要与其他镜下表现类似的疾病相鉴别。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是骨髓瘤较为罕见的并发症,由于受累部位的特殊性,其治疗选择尤为重要。本研究介绍1 例多颅神经受累的浆母细胞型骨髓瘤病例,其诊断较为困难,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方式最终明确诊断,为后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
术后不同镇痛药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庞倩芸, 陈博, 邓小园, 刘红亮
2016, 43(14): 635-63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4.420
摘要:
目的:观察术后不同镇痛药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0 年1 月至 2012 年12 月重庆市肿瘤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 460 例,TNM 分期Ⅰ~Ⅱ期,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 5 组,术毕分别给予舒芬太尼、地佐辛、布托啡诺、吗啡和曲马多行 PCIA,记录各组术后镇痛效果、NK细胞活性和 Th1/Th 2 比率、近期并发症以及远期肿瘤复发转移率,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各试验组术后静息状态下VAS 评分均<3 分,吗啡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 ),曲马多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 );NK细胞活性和Th1/Th 2 比率各试验组于术毕均显著下降,曲马多组和舒芬太尼组以及地佐辛组和布托啡诺组中分别于术后7 d、14 d 恢复至对照水平(P>0.05 ),但吗啡组术后 14 d 仍显著低于对照水平(P<0.05 );患者术后 3 年内肿瘤复发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吗啡组、布托啡诺组、地佐辛组、舒芬太尼组和曲马多组。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使用曲马多和舒芬太尼给予PCIA可促进术后免疫功能恢复且减少复发转移率。
中国乳腺癌全人群生存率分析研究进展*
左婷婷, 陈万青
2016, 43(14): 639-64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4.503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乃至全球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生存分析能够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癌症预防、诊断、治疗的整体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人种、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医疗保健、诊疗水平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乳腺癌生存率差距较大。乳腺癌生存率与肿瘤分期、受体状态、治疗方式等密切相关,通过深入比较相关因素与乳腺癌生存率的关系,为预测乳腺癌预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帮助。本文着重概述国内外乳腺癌生存现状,并针对目前我国癌症监测工作提供相关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