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43卷  第23期

显示方式:
肾癌细胞系SN12C 和786-O 无血清培养的干细胞球特性的比较*
张艳辉①, 孙保存①②③, 赵秀兰②③, 刘志勇①, 姚欣①, 董学易②③
2016, 43(23): 1021-102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23.071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SN12C 和786-O两株肾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特征的差异性,初步探讨筛选肾癌干细胞更有效的方法。方法:以无血清培养法培养SN12C 和786-O细胞,比较其在不同时间形成肿瘤干细胞球的差异;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SN12C 和786-O球体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利用裸鼠体内成瘤模型检测SN12C 和786-O球体细胞成瘤能力。结果:SN12C 较786-O更易形成肿瘤干细胞球且所需时间更短,即786-O在无血清培养的第7 天开始形成规则的球体,而SN12C 则在第5 天就已形成规则的球体。SN12C 和786-O球体细胞中干细胞指标表达量亦有显著性差异,在SN12C 球体细胞中CD133、CD44、Nanog和Oct3/ 4 比例明显高于786-O球体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实验发现SN12C 明显强于786-O球体细胞。结论:SN12C 肾癌细胞系通过无血清培养方法富集肿瘤干细胞球明显多于786-O,是获得肿瘤干细胞较好的研究对象。
18F-FDG PET/CT 在无症状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付蔷, 徐文贵, 于筱舟, 刘建井, 李小凤
2016, 43(23): 1026-103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23.062
摘要:
目的:旨在评估18F-FDGPET/CT在无症状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 月至2015年7 月间至少有一项肿瘤标志物升高后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PET/CT 检查的受检者183 例,并对所有受检者进行随访,分析肿瘤标志物升高与18F-FDGPET/CT 诊断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18F-FDGPET/CT 在无症状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统计分析显示18F-FDGPET/CT 诊断阳性患者43例,其中真阳性患者34例,最常见的阳性部位为肺部,其次为肠道。18F-FDGPET/CT在CEA ,CA199 和(或)CA242 升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阳性诊断准确率,其中单项CEA 升高的18F-FDG PET/CT阳性诊断准确率为13.0% 、灵敏度为79.0% ;CEA 或CA242 单项高水平异常时,18F-FDGPET/CT 阳性诊断准确率与其升高水平相关。多项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如果包含CA242 或CA724,则18F-FDGPET/CT 阳性诊断准确率与升高肿瘤标志物的个数相关。结论:CEA或CA242 单项高水平异常时,推荐进行18F-FDGPET/CT 检查;当多项肿瘤标志物升高时,若其中包含CA242 或CA724,倾向于推荐18F-FDGPET/CT应用;而对于CA199 和CA724 单项升高的人群,不推荐首选18F-FDGPET/CT检查。
乳腺超声弹性成像BI-RADS 4 级肿块校正及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
丁华杰, 那磊, 刘会玲, 吴文瑛
2016, 43(23): 1031-103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23.074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BI-RADS 分级中4 级肿块经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校正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 月至2016年6 月120 例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乳腺肿块手术切除患者的资料,术前全部肿块BI-RADS 分级为4级,经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校正后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以病理为金标准对比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与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结果:120 例乳腺患者BI-RADS 4 级肿块经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校正后,其中46例BI-RADS 4 级不变、59例降为BI-RADS3 级、15例升为BI-RADS5 级,与病理结果对照,经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校正及穿刺活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0.7% 、81.8% 、85.5% 及88.8% 、98.5% 、95.0% ,经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校正与穿刺活检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诊断良性肿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对乳腺BI-RADS4 级肿块有较高定性诊断价值,仅次于病理诊断,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对乳腺 BI-RADS4 级肿块分级校正及指导穿刺活检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40 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姚晓爱, 昌红, 姜涛, 修磊, 文祯
2016, 43(23): 1035-103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23.981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待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 月至2016年6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40 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分为甲状旁腺癌组(parathyroidcarcinoma ,PC)13例(9.29%),增生组(parathyroid hyperplasia,PH)27例(19.29%),甲状旁腺瘤组(parathyroid adenoma,PA)100 例(71.43%)。 PC组的病程长,PH组的病程>PA 组(P < 0.05);PC组年轻患者所占比例较高(P = 0.003);PC组病变的直径>PA 组,且PA组>PH 组(P < 0.05);PC组的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 )、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 ,FPG )、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谷氨酸转肽酶(glutametet ranspeptidase ,GGT )、尿素氮(blood urine nitrogen,BUN )、血肌酐(creatine,CRE )最高(P < 0.05),且尿钙和尿磷最高(P < 0.05);PH组血钙、PTH 、AKP 、尿钙均 0.05);PC组在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的表现的比例分别为76.92%(10/ 13)、76.92%(10/ 13)、15.38%(2/ 13),高于PH组和PA组(P < 0.05),其中PH组在泌尿系统表现的比例>PA 组,PC组病理性骨折、便秘的比例最高30.77%(4/ 13)、38.46%(5/ 13)(P < 0.05)。 结论:PC组的病程较长,发病年龄较年轻;PC组的病变组织最大,PH组病变组织>PA 组,术后PC组的血钙最低,而PTH 水平最高。PC组的生化和临床表现更为明显。
早期死亡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分析
安娜, 李新, 申曼, 黄仲夏, 陈世伦
2016, 43(23): 1040-104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23.884
摘要:
目的:探讨新药时代早期死亡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 月至2015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收治的188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死亡定义为确诊后1 年内各种原因所致的死亡。结果:1)早期死亡率10.1% ;中位年龄67(40~84)岁;IgG 型8 例,非IgG 型11例;DS分期均为Ⅲ期,伴肾功能不全10例;ISS分期Ⅱ期4 例,Ⅲ期15例;伴髓外浸润(EMP )6 例;10例遗传学高危;5 例乳酸脱氢酶升高;3 例淀粉样变性;2 例浆细胞白血病;体能状态评分(KPS)20~80分,中位评分70分;16例使用含硼替佐米的方案化疗,3 例使用CADT 方案化疗。2)可评价疗效的13例,总反应率(orerallresponserate,ORR )46.2%(6/ 13),接近完全缓解率(CR+nCR)7.7%(1/ 13);3)中位生存3(1~11.5)个月,继发浆细胞白血病的2 例生存期不到2 个月;4)19例患者中死于疾病进展8 例(42.1%),死于严重感染8 例(42.1%),死于血栓事件3例。结论:遗传学高危、LDH 高、伴EMP 、继发淀粉样变性、高龄、体能状态差以及治疗期间严重并发症是导致MM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新药时代需探索高危MM的个体化治疗,降低MM的早期死亡率,使更多的MM患者获益。
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瘤周脑水肿的近期疗效观察
苏进①②, 钱莹①, 史克志①, 刘洋①, 易芳①, 许新华①②
2016, 43(23): 1045-104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23.859
摘要: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 )治疗难治性瘤周脑水肿的近期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4 月至2016年4 月三峡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6例行BEV 治疗的难治性瘤周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癌脑转移13例、乳腺癌脑转移2 例、复发性胶质母细胞1 例,所有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渗透性脱水剂等常规治疗不敏感。BEV 每次使用剂量为5 mg/kg,每3~4 周重复,至少接受1 次以上BEV 治疗;MRI 测量治疗前、首次治疗后1 个月、首次治疗后2 个月瘤周水肿及瘤体体积并计算水肿指数;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功能状态评分(KPS)及不良反应;采用t 检验及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6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KPS 评分显著提高(P < 0.001);全组患者瘤周水肿体积及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 < 0.05),水肿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BEV 可有效控制脑恶性肿瘤瘤周脑水肿,为难治性严重脑水肿患者改善生存质量争取治疗机会。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胃肠间质瘤
岳欣, 胡均, 王家仓
2016, 43(23): 1049-105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23.043
摘要: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用于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及生存获益。方法:收集2004年9 月至2015年6 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的61例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初始剂量400 mg/d 的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定期随访,评价生存获益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61例患者开始接受治疗1 年后,治疗有效率为57.4%(35/ 61),疾病控制率为88.5%(54/ 61),Log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和腹盆腔多发病灶是影响治疗有效率的因素(P < 0.05)。 本组患者5 年累积生存率为53% ,Cox 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腹盆腔的多发病灶是影响患者生存获益的重要因素(P < 0.05)。 除2 例患者出现出血,其余患者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显著改善晚期胃肠间质瘤的生存获益,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胃肠间质瘤的首选治疗。
鼻咽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邱艳芳, 刘志刚, 赵宇, 王晖
2016, 43(23): 1053-105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23.850
摘要:
鼻咽癌是一种与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 )相关的恶性肿瘤,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是鼻咽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且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预后仍较差。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实体肿瘤治疗的新方向,其主要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免疫治疗如过继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免疫节点抑制剂等在鼻咽癌治疗中的进展。
乳腺癌药物预防的新进展
莫文菊, 丁小文
2016, 43(23): 1058-106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23.616
摘要:
随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乳腺癌进行预防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使用自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可以干预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达到预防乳腺癌的目的。本文通过回顾乳腺癌药物预防相关的临床试验,对该领域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恶性肿瘤生物化疗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吕青①, 邹征云①②
2016, 43(23): 1061-106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23.680
摘要:
生物化疗(chemoimmunotherapy ,biochemotherapy ,CB)是将生物治疗和化学治疗联合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全新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目前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肿瘤疫苗、单克隆抗体、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等联合化疗的生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抗肿瘤效应,在多种晚期难治性恶性实体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生物化疗的原理、分类、临床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老年NUT 中线癌合并多发转移1 例
王龙①, 王薇②, 辛毅①, 王梅②
2016, 43(23): 1067-106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23.045
摘要:
阿帕替尼治疗直肠癌术后放化疗后肺转移1 例
麻国新, 甄书漫
2016, 43(23): 1068-106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23.17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