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43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尼妥珠单抗增强食管鳞癌放疗敏感性的研究*
原强①, 兰胜民②, 郭汝元②, 李红卫②, 曹建忠②
2016, 43(4): 135-14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4.361
摘要:
目的:研究尼妥珠单抗(h-R 3)对人食管鳞癌KYSE450 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方法:利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分析h-R 3、X 线照射及两者联合对人食管KYSE450 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R 3 对食管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同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h-R 3 组、h-R 3 联合照射组两组进行检测,筛选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基因,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基因功能。结果:h-R 3 组、照射组和
h-R 3 联合照射组对KYSE450 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联合照射组对KYSE450 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35.25± 5.62)% ,明显高于h-R 3 组(16.12± 8.73)% 和照射组(27.64± 6.66)%(F = 10.953,P < 0.001)。 联合照射组细胞出现明显的G 2 期阻滞和细胞凋亡,G 2期细胞和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到(29.37± 7.29)%(F = 17.299,P < 0.001)和(18.80± 2.03)%(F = 85.691,P < 0.001)。 多靶单击模型显示,h-R 3 联合照射组的SF2、Do、Dq值均较单纯照射组减小(SER=1.63),提示h-R 3 对KYSE450 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基因芯片分析发现h-R 3 可通过下调EGF/PDGF 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基因发挥放疗增敏作用。结论:尼妥珠单抗能有效抑制人食管癌KYSE450 细胞的生长,与X 射线照射联合后能够促进细胞凋亡,增强G 2 期阻滞效应,能够增强食管癌KYSE450 细胞对X 射线的放疗敏感性,此效应与下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 ,EGFR)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基因有关。
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应用二代测序技术预测EGFR单抗疗效的研究*
王晰程①, 韦青①, 高静①, 李艳艳①, 周易②, 李洁①, 沈琳①
2016, 43(4): 141-14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4.435
摘要:
目的:探索EGFR 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耐药性相关基因。方法:选取2012年3 月至2013年8 月在北京肿瘤医院接受EGFR 单抗治疗的31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与肿瘤发生、发展和EGFR 信号传导通路相关的21个基因,分析其与EGFR 单抗疗效的关系。结果:Kras 基因外显子2 为野生型的晚期结直肠癌的患者31例,接受EGFR 单抗单药三线治疗。全组患者中位PFS 为89d,OS为311 d,ORR 为16.1% 。5 例存在Kras 第3、4 外显子或者Nras 第2、3 外显子突变,均出现首次疗效评估PD(中位PFS 31d)。 其他突变包括1 例PIK3CA突变,PFS 为35d。1 例mTOR 突变,PFS 为91d。2 例患者存在SMAD 4 突变,PFS 分别是58d 及59d。1 例FBXW 7 突变,PFS 为93d。在26例全Ras基因野生型患者中MLL 3、TP53、APC 是突变频率最高的3 个基因。MLL 3 突变比例为92.3%(24/ 26),TP53为53.8%(14/ 26),APC 为42.3%(11/ 26)。 结论:进行EGFR 单抗治疗前必须进行Kras 及Nras 第2、3、4 外显子的检测,EGFR 通路下游信号分子,如PI 3KCA 、mTOR 等可能在EGFR 单抗疗效上起一定预测作用,针对EGFR 外的其他信号通路分子如SMAD 4、FBXW 7 等,需要进一步关注。
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同时性胃癌腹膜癌*
武海涛①, 姬忠贺①, 张倩①, 彭开文①, 李雁①②
2016, 43(4): 146-15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4.286
摘要:
目的:分析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 )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治疗同时性胃癌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P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胃癌PC患者接受52次CRS+HIPEC治疗,药物为洛铂100 mg、多西他赛120 mg,加入12000 mL生理盐水加热至(43± 0.5)℃ 持续灌注60min。主要终点指标为总生存期,次要终点评价指标为围手术期安全性。结果:患者中位随访期22.5 个月,中位生存期14.3 个月(95%CI:7.6~21.0),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58% 、40% 、32% 。无围手术期死亡,12例(23.1%)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多因素分析显示,完全细胞减灭、术前肿瘤标记物水平正常、术后化疗≥ 6 个周期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同时性胃癌PC患者,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CRS+HIPEC可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安全可行。
替吉奥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甲胎蛋白阳性胃癌的临床研究
李晚露, 王峰, 王博, 牛鹏云, 刘清存, 樊青霞
2016, 43(4): 152-15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4.068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替吉奥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早胎蛋白(AFP)阳性胃癌和晚期AFP 阴性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 月至2013年6 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胃癌患者资料89例,根据治疗前血清AFP 水平分为AFP 阳性组(18例)和AFP 阴性组(71例),对比分析两组接受替吉奥联合顺铂一线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AFP 阳性组与AFP 阴性组疾病缓解率(66.7% vs . 32.4% ,P = 0.028)、化疗后手术根治切除率(44.5% vs . 18.3% ,P = 0.0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FP阳性组与AFP 阴性组化疗后未手术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期(7.5 m vs . 6.2 m ,P = 0.134)、中位总生存期(12.8 m vs . 10.7 m ,P = 0.14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化疗后手术根治切除的中位无病生存期(27.0 m vs . 15.6 m ,P = 0.03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FP 阳性组中位总生存期明显优于AFP 阴性组(16.0 m vs . 11.0 m ,P = 0.005)。 结论:晚期AFP 阳性胃癌患者更能从替吉奥联合顺铂的一线治疗中获益,延长生存期。
18F-FDG PET/CT 与常规CT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化疗疗效的对照研究*
邢军①, 靳宏星①, 原凌①, 张红雨①, 任基伟②, 田蓉蓉①, 赵铭①
2016, 43(4): 156-16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4.409
摘要:
目的:探讨18F-FDGPET/CT 的早期肿瘤代谢疗效与常规CT依据R ECIST 标准(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 )化疗最佳客观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9 月至2014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学确诊初治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患者40例,行含铂双药方案全身化疗。PET/CT按SUV 标准(化疗1 个周期后肺部原发癌灶的最高SUV 值下降> 30%)评价肿瘤客观疗效,CT采用RECIST标准评价。配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κ 系数检验,将第1 个周期化疗后的代谢缓解率分别与第1 周期及第2 周期化疗后的最佳客观疗效进行比较,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差异性及一致性。结果:第1 个周期化疗后按SUV 值评价的代谢缓解率与化疗后RECIST评价标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5.063,P < 0.05),并且具有较差的一致性(κ = 0.240,P = 0.085),与2 个周期化疗后RECIST评价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3,P > 0.05),并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 = 0.413,P = 0.006);18F-FDGPET/CT 预测NSCLC 2 个周期化疗后最佳客观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2.4%(14/ 17)、60.9%(14/ 23)、70.0%(28/ 40)、60.9%(14/ 23)和82.4(14/17)% 。结论:18F-FDGPET/CT 能够预测局部晚期和晚期NSCLC 化疗后按RECIST标准评价的最佳客观疗效;18F-FDGPET/CT 相对于常规CT可以更早并准确的评价NSCLC 的化疗疗效。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 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黄劲龙, 沈建箴
2016, 43(4): 161-16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4.017
摘要:
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已证实某些lncRNA 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中,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1,MALAT-1)更是在多种肿瘤,尤其是肺癌的研究中受到关注。了解MALAT-1 在调节肿瘤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十分必要。本文就MALAT-1 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在调节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周期及凋亡等方面中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同时对MALAT- 1 参与的表观遗传调控进行适当阐述,希望能为今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外周T 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李静敏①, 王华庆①②
2016, 43(4): 166-16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4.318
摘要:
目前外周T 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 ,PTCL)的治疗仍滞后于B 细胞淋巴瘤的研究。传统上PTCL患者多采用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的治疗方案,但疗效不尽如人意。近年来,美国FDA 批准了4 种治疗复发/ 难治性PTCL的新型药物,日本批准了抗CCR 4 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成人T 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新型药物与标准CHOP 方案联合治疗初治PTCL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最新研究表明,PTCL发生与表观遗传调节异常相关,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高度敏感。本文就PTCL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转移性食管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岳杰, 于振涛
2016, 43(4): 170-17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4.333
摘要:
食管癌是侵袭性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尽管外科技术及多学科综合治疗不断发展,食管癌的预后及整体生存仍较差。近年来,新型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如火如荼。靶向药物以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为靶点,阻断下游信号的传导,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目前正式批准的食管癌靶向药物较少,以HER-2 抑制剂为代表,主要用于HER-2 阳性表达的转移性腺癌。新型制剂的研究尚不广泛,不深入。本文就转移性食管癌新型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抗凝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机制研究
马敏婷, 刘承媛, 魏素菊
2016, 43(4): 173-17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4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的凝血功能异常,不仅导致血栓形成,还与肿瘤的生长、浸润侵袭、转移等密切相关,从而直接影响预后。肝素作为传统抗凝剂已众所周知,且抗凝药物已出现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中。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以及美国临床药学学会(ACCP)等机构推荐低分子肝素作为治疗癌症相关血栓的首选,然而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对控制恶性肿瘤、延长PFS 及OS的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将从多方面介绍抗凝药物对控制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及延长生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