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43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CD4+CD25+调节性T 细胞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ALDH1+干样细胞的影响*
孙立平①, 刘军②, 金昊①, 李慧①③
2016, 43(5): 177-18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5.277
摘要: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及ALDH1+干样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s,CD4+CD25+Tregs与乳腺癌BT474、MCF-7 细胞系共培养(共培养组),BT474、MCF-7 单独培养(对照组)。 检测共培养组和对照组乳腺癌细胞EMT 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变化,及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此外,检测BT474 细胞中ALDH1+干样细胞、微球形成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变化。结果:CD4+CD25+Tregs诱导BT474 和MCF-7 细胞间质性标志物表达增高,诱导MCF-7 细胞上皮性标志物E-cadherin 表达降低。CD4+CD25+Tregs诱导BT474 和MCF-7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上调。共培养组BT474 细胞中ALDH1+干样细胞比例、微球体形成能力、自我更新能力较对照组增强。结论:CD4+CD25+Tregs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EMT ,增强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促进ALDH1+干样细胞增加。
淋巴结阴性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张成海, 苏向前, 崔明, 邢加迪, 杨宏, 姚震旦, 张楠
2016, 43(5): 183-18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5.031
摘要:
目的:分析淋巴结阴性结肠癌患者发生同时性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提高高危患者随访的效率和早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 月至2012年12月就诊北京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并且行手术治疗的140 例淋巴结阴性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淋巴结阴性结肠癌同期肝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40 例淋巴结阴性结肠癌患者同期肝转移13例(9.2%),61.5%(8/ 13例)的患者伴有不全性结肠梗阻,6 例患者接受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手术治疗。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提示脉管浸润(P = 0.010)和术前CEA 水平异常(P = 0.004)是淋巴结阴性结肠癌患者发生同时性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阴性结肠癌存在较高的同时性肝转移风险,脉管浸润和术前CEA 水平异常是这类患者发生同期肝脏转移的高危因素,对具有该特征的患者在就诊时或根治术后应该针对性地检查肝脏情况,避免漏诊。
奥沙利铂一线治疗后再引入与雷替曲塞联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赖林, 侯恩存, 陆运鑫, 陈柯帆, 朱文良, 莫苑君, 谭智威
2016, 43(5): 188-19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5.037
摘要:
目的:评估奥沙利铂一线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后与雷替曲塞联合再引入二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5 月至2014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4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一线应用奥沙利铂的情况分为两组:A 组(一线使用不含奥沙利铂方案)20例;B 组(一线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28例。二线治疗方案:雷替曲塞3 mg/m2,静脉滴注,d1;奥沙利铂100~130 mg/m2,静脉滴注,d1;每21天1 次。结果:48例均可评价疗效,两组有效率分别为30.0%(6/ 20)、32.1%(9/ 2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0%(16/ 20)、75.0%(21/ 2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5 个月、7.0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13个月;两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264,0.514,0.713,0.788)。 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转氨酶异常和胃肠道反应,以Ⅰ~Ⅱ级为主;两组感觉神经异常Ⅰ~Ⅱ级发生率相近。结论:奥沙利铂再引入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对曾使用过奥沙利铂一线化疗的患者仍然有效,无耐药性,安全可行,对不能接受伊立替康二线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是较好选择。
阿片类未耐受患者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滴定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杨扬①, 李婕①, 王守慧①, 戴海峰①, 赵云①, 王叶苹①, 羊波①, 冯继锋②
2016, 43(5): 194-19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5.389
摘要:
目的:评价阿片类药物未耐受患者应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滴定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镇痛科2012年1 月至2015年7 月住院中重度癌痛患者30例,采用开放非对照试验,使用芬太尼PCIA滴定多瑞吉治疗癌性疼痛,记录滴定情况、疼痛评分、疼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20例滴定成功,10例滴定失败(其中8 例疼痛缓解不佳,2 例不良反应无法耐受而中断滴定)。 20例滴定成功患者的疼痛评分在芬太尼PCIA、PCIA+ 多瑞吉和多瑞吉治疗后较PCIA前的一般疼痛评分、最严重时评分、活动时评分和静息时评分均显著下降(P < 0.05),PCIA+ 多瑞吉较PCIA的所有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P < 0.05),多瑞吉较PCIA的一般疼痛评分和静息时评分显著下降(P < 0.05),而活动时评分和最严重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疼痛对于患者生活影响评分方面,20例滴定成功患者在PCIA、PCIA+ 多瑞吉和多瑞吉治疗后较PCIA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 < 0.05),PCIA+ 多瑞吉治疗和多瑞吉时较PCIA患者除行走能力外均显著改善(P < 0.05),多瑞吉较PCIA+ 多瑞吉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所有的不良反应在滴定后较滴定前除恶心外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未观察到肌肉强直、意识丧失、呛咳、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适合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的阿片类药物未耐受患者,应用芬太尼PCIA滴定安全有效,简单易行。
血栓弹力图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监测中的意义
沈裕厚, 谢振斌, 岳爱民, 魏齐栋, 杨庆峰, 尹宏达
2016, 43(5): 199-20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5.243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 ,TEG )监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 月至2015年5 月期间在新乡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胃癌并行手术的178 例患者为试验组,并按肿瘤不同分期、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TEG 动态监测,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行TEG 检测,通过对比分析其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前、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其TEG 参数R 、K 值明显减小,Angle、MA、CI值则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对比K 值显著降低;Angle值、MA、CI 显著升高(P < 0.05)。R 、LY30等观测值均无显著变化。肿瘤不同分期、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较,其TEG 监测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表现为高凝状态,且与患者肿瘤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动态监测胃癌围手术期TEG 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凝血信息,并对提高胃癌手术的安全性和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肺癌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 NK 细胞的基线数值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李月雅①, 张翠翠①, 魏熙胤②, 王心悦①, 李凯①
2016, 43(5): 204-21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5.360
摘要:
目的:对比肺癌患者与健康者之间淋巴细胞亚群差异,评估肺癌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之基线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2 月至2013年3 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例资料完整的肺癌患者105 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 )86例、小细胞肺癌(SCLC)19例,另选健康对照35例,对比接受治疗前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CD3+T 细胞、CD4+T 细胞、CD8+T 细胞及NK细胞所占百分比,并回顾性分析86例NSCLC 患者初治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3+T 细胞、CD4+T 细胞、NK细胞及CD4/CD 8 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11,P = 0.007,P <0.001,P=0.025),而CD8+T 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13)。 当CD8+T ≥ 31.8% 及CD4/CD 8< 1.28时NSCLC 患者可以获得一个更长的OS(中位OS分别为36.2 m vs . 20.0 m ,P = 0.010;30.8 m vs . 20.0 m ,P = 0.035)。 而CD3+T 细胞、CD4+T 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对NSCLC 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外周血CD8+T 细胞基线水平较高的NSCLC 患者生存较长,此基线水平可能对NSCLC 患者预后有指示作用。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在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刘慧, 李鑫, 胡腾鹏, 孙振昌, 张明智
2016, 43(5): 211-21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5.388
摘要:
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 3K)- 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B ,PKB ,又称AKT )- 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代谢等密切相关,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已发现该信号通路的异常。近年来,以抑制该通路特定位点的靶向治疗已成为抗肿瘤的研究热点。许多该位点新型抑制剂也已进入淋巴瘤的临床试验中,本文就该通路在淋巴瘤中的活化状态及各个分子靶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惰性淋巴瘤非化疗药物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宋腾①, 王华庆②
2016, 43(5): 216-21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5.315
摘要:
惰性B 细胞淋巴瘤是一类生长缓慢的淋巴系统肿瘤,主要包括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SL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om macroglobulinemia ,WM)、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 ,MZL)以及低度恶性的套细胞淋巴瘤(low malignant mantle cell lym phoma ,MCL )等,对化疗及免疫治疗敏感,但无法治愈。患者发病年龄、首次发病及再次复发时间、并发症等均可影响化疗疗效。当前,在惰性淋巴瘤信号转导通路及抗肿瘤免疫反应等方面,尤其是非细胞毒药物研究的突破,支持了“非化疗”理念的发展。本文将介绍抗CD20抗体与免疫调节剂、其他表面抗原单抗、PD- 1 受体抑制剂或B 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抑制剂等药物的应用。后继的Ⅲ期临床研究将进一步评估这些药物在无化疗背景下的疗效,明确其治疗价值。
组织细胞肉瘤诊治的研究进展
潘国政, 徐教邦, 袁庆忠
2016, 43(5): 220-22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5.030
摘要:
组织细胞肉瘤(histioc yticsarcoma ,HS)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组织细胞性淋巴瘤,其发病隐匿,无特异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且进展迅速,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广泛扩散。目前对HS的诊断多依据其核仁显著,核分裂象多见的形态学表现及至少表达CD68、CD163、溶菌酶中一种的免疫组织化学表现。手术切除、放、化疗是HS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但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统一的治疗方案,且预后较差。本研究主要是针对HS的病理研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