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43卷  第9期

显示方式:
阻断CLC-3 氯通道对结直肠癌细胞株生存率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王艳萍①, 姬林松②, 樊宏伟①, 向晓辉③, 徐威③
2016, 43(9): 361-36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9.065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CLC-3 在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LC-3 对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 的细胞生存率、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采用RT-PCR 方法测定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CLC-3 的mRNA 表达水平。运用CLC-3 阻断剂DIDS、NPPB阻断SW480、SW620 细胞的CLC-3 表达后,采用CCK-8 法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率,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转移情况;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阻断CLC-3 表达后SW480、SW620 细胞Wnt/ β -catenin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LC-3 mRNA 表达水平高于结直肠炎黏膜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P < 0.05),且CLC-3 mRNA 表达和结直肠分期相关。抑制CLC-3 表达后,SW480、SW620 细胞的生存率和侵袭转移能力降低(P < 0.05),且β -catenin、C-myc 、cyclinD 1、Ki-67、survivin表达降低(P < 0.05)。 结论:CLC-3 高表达与结直肠的发生发展有潜在联系,其机制可能与Wnt/ β -catenin 有关,为CLC-3 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新靶点提供实验基础。
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
郭欣①, 吴志宇②, 陈春悠①
2016, 43(9): 366-37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9.079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和安全性,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头颈外科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225 例cN0 期PTC 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全切组110 例,行甲状腺全切;腺叶切除组115 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所有患者均予以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情况、病理特征、并发症情况及随访和复发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2)全切组多发癌灶例数多于腺叶切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患者癌灶平均直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患者中央淋巴结清扫枚数、淋巴结转移总枚数、中央淋巴结转移例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患者误切甲状旁腺、一过性低血钙、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无永久性低血钙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3)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2~4.5 年,全切组患者无复发病例。腺叶切除组8 例患者在对侧腺叶出现癌灶的转移,加做对侧腺叶切除,4 例患者患侧颈部侧区出现淋巴结转移,给予功能性淋巴结清除。两组患者的转移和复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 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cN0 期PTC 患者,甲状腺全切联合清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可以减少微小病灶的残留,与手术范围仅包括患侧腺叶及峡部的手术相比,其癌灶残留、转移、复发的概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增加。
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减轻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观察*
成宪江, 邵月娟, 王昆
2016, 43(9): 371-37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9.039
摘要: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减轻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 月至2014年6 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治疗的247 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放疗组患者158 例(放疗组),PVP 联合放疗组患者89例(联合组),主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行为状态以及情绪变化情况,次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口服背景痛药物总量变化情况。使用SPSS17.0 分析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放疗组VAS 评分从治疗前的(8.12± 1.45)分下降到(3.06± 1.68)分(P < 0.05),而联合组VAS 评分从治疗前的(8.46± 1.73)分下降到(2.45± 1.47)分(P < 0.05);联合组起效时间为(1.63± 0.81)天,放疗组为(8.56±2.87)天(P < 0.001);经过治疗,联合组爆发痛发生频率由之前(4.56± 1.98)次/ 日降至(1.57± 0.98)次/ 日(P < 0.05),放疗组由(4.73±2.24)次/ 日降至(3.56± 1.56)次/ 日(P > 0.05)。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行为状态较放疗组明显改善(χ2= 46.587,P < 0.001)。 与放疗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更好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放疗组背景痛止痛药物用量增加(P < 0.05),而联合组的背景痛止痛药物用量减少(P < 0.05)。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PVP 联合放疗可有效减轻骨转移癌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高危型 HPV 载量与分型检测对宫颈高级别病变预测价值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李凌①, 李隆玉①, 杨起楠②, 徐小玲③, 童希忠④, 王利民⑤
2016, 43(9): 376-38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9.018
摘要: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 )载量和分型检测在中国农村地区妇女人群中预测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发生的价值。方法:2012年5 月至2015年5 月以农村妇女人群为基础选取江西省兴国县、靖安县和玉山县2 257 例,年龄35~64岁纳入本前瞻性队列研究。同时采用HC- 2(hybridcapture-2)和导流杂交技术(HybriMax )两种方法分别检测hrHPV 载量和亚型,两种方法中任一亚型阳性者行阴道镜及活检检查,并将HC- 2 检测阳性结果中病毒载量< 10.0 RLU/CO认定为低病毒载量,病毒载量≥ 10.0 RLU/CO为高病毒载量。对hrHPV 结果阴性或病理诊断为CIN 1 的2 211 例妇女行24个月无干预随访。根据随访分别评价hrHPV 载量和HybriMax 分型两种检测方法预测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CINgrade2 orworse,CIN 2 +)的效果。结果:纳入基线、随访数据完整的女性共1 636 例。2 年内采用HC- 2 检测的132 例基线高病毒载量妇女中CIN 2 +的发生率为3.03%(4/ 132),其相对危险度(RR)值为42.24(95%CI 为4.76~375.2);采用HybriMax 分型检测的159 例基线分型HPV 16或18型阳性妇女中CIN 2 + 的发生率为2.51%(4/ 159),RR值为33.06(95%CI 为3.72~293.9)。 对2 年内HC- 2 检测中高病毒载量例数和HybriMax 分型检测中HPV 16/ 18型别阳性例数进行比较,CIN 2 + 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HPV高载量和HPV 16/ 18型别阳性妇女人群进展为CIN 2 + 的风险均较高。在不具有持续监测hrHPV 条件的农村地区,HC- 2 检测的病毒载量≥ 10.0 RLU/CO阈值设定,与HybriMax 分型检测HPV 16/ 18型别均对hrHPV 初筛有分流作用,并对CIN 2+ 发生有预测作用。
食管癌放化疗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许刚, 王燕, 王承伟, 吴朝阳
2016, 43(9): 381-38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9.251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放化疗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的动态变化,以及CTCs与食管癌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富集联合免疫荧光检测2011年5 月至2013年5 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48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的循环血肿瘤细胞,对比分析放化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循环肿瘤细胞与患者临床特征及2 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循环血肿瘤细胞与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及临床分期均显著相关(P < 0.05),治疗前循环血肿瘤细胞阳性率为52.1%(25/ 48),治疗结束后为20.8%(10/ 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放化疗前后的循环肿瘤细胞均与患者的2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 < 0.05),Cox 回归分析提示临床分期及放化疗后循环血肿瘤细胞水平是食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循环肿瘤细胞可以反映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并且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ALK+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决策探讨*
董玲①, 孟斌②, 张新伟③, 宋秀宇④, 张希梅⑤, 翟琼莉②, 刘霞①, 侯芸①, 李维①, 王先火①, 王华庆⑥, 付凯⑦, 张会来①
2016, 43(9): 385-39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9.350
摘要:
ALK+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LK+DLBCL )是淋巴瘤中一种罕见的和具有明显差异性的病理类型,2008年WHO将其归类为DLBCL 一个独特的亚型,该病侵袭性高,容易复发,目前尚无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采取多学科协作体系(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 )有利于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探索针对ALK+DLBCL 患者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让更多的患者获益。本研究分享1 例2012年1 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ALK+DLBCL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HSCT)后复发,采用ALK 激酶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 )治疗成功的案例。
STMN1 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张惠卿①, 柯彬②, 梁寒②
2016, 43(9): 392-39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9.083
摘要:
STMN1 为微管解聚蛋白,通过磷酸化/去磷酸化调节细胞周期,在细胞增殖分化及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白血病及多种实体肿瘤中均有较高表达。目前国内外对STMN1 与胃癌关系的研究已初步开展。STMN1 的表达对研究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研究发现 STMN1 的过表达能够影响某些作用于微管的化疗药物(如多西他赛)的疗效,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对STMN 1 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临床与预后的关系及相关调控通路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上皮性卵巢癌多药耐药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及其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韦露薇, 李力
2016, 43(9): 396-39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9.061
摘要: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生殖健康的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上皮性癌是卵巢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虽然手术及放化疗技术不断提高,但75% ~80% 晚期患者在治疗后仍出现复发或进展。多药耐药是导致上皮性卵巢癌治疗后复发、转移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制约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信号传导通路是多药耐药的重要调控机制之一,目前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其靶向药物亦在临床各期试验获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拟对信号传导通路在上皮性卵巢癌多药耐药机制及目前相关靶向药物在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在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价值。
抗血管生成药物对肿瘤免疫调节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清菁, 蒋晓东
2016, 43(9): 400-40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9.184
摘要:
恶性肿瘤的治疗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是近年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而肿瘤免疫逃逸是导致肿瘤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仅能够抑制血管生成,使肿瘤退缩,并且能够减少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性细胞数量,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等的数量,从而克服肿瘤免疫逃逸。本研究对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进行综述。
胸骨巨大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恶变1 例
牛刚①, 乔永杰②, 范瑞芳①
2016, 43(9): 404-40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9.17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