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44卷  第15期

专家论坛
老年乳腺癌特点及内科辅助治疗现状
修萌, 张频
2017, 44(15): 733-73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5.304
摘要:
老年乳腺癌的治疗面临较多困境。老年乳腺癌患者的预期寿命、共病情况、一般功能状况等因素可对治疗决策和生存情况产生影响。体健、具有一定预期寿命的老年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应行标准的内科辅助治疗。本文结合老年乳腺癌特点,对内分泌治疗、化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的现状,及老年患者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基础研究
阿法替尼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赵颖, 迟江瑞, 赵洪猛, 张斌, 余岳, 曹旭晨
2017, 44(15): 739-74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5.422
摘要: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阿法替尼(afatini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就阿法替尼与吉非替尼(gefitinib)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进行比较。  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T47D、MDAMB-231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的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变化以及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阿法替尼对MCF-7、T47D、MDA-MB-231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101、0.141、0.887 μmol/L。阿法替尼对T47D、MDA-MB-231细胞作用24 h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晚期的凋亡率分别为88.9%、58.1%,并可促进细胞凋亡通路蛋白PARP、caspase-3发生剪切。阿法替尼、吉非替尼使MDA-MB-231细胞的EGFR磷酸化水平受到明显抑制,相同浓度下,阿法替尼作用较吉非替尼更强、持续时间更长。  结论  阿法替尼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较吉非替尼具有更有效的作用。
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伴EGFR T790M突变肺腺癌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熊志成, 刘洋, 孙鑫, 马洁韬, 张树玲, 孙丽, 孙婧, 张晓诺, 韩琤波
2017, 44(15): 744-74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5.406
摘要:
  目的  通过移植瘤动物实验探讨奥希替尼联合抗VEGF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构建EGFR T790M突变的H1975人肺腺癌细胞移植瘤动物模型。实验分组:低剂量奥希替尼组、高剂量奥希替尼组、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高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每组各5只小鼠,给药  方法  奥希替尼2.5 mg/kg/d或5 mg/kg/d,采用每天灌胃处理;贝伐珠单抗5 mg/kg,每周2次腹腔注射。接种后和给药期间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给药2周后处死裸鼠,活检整个肿瘤。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HIF-1α、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及其下游AKT和ER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结果  给药2周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较低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HIF-1α、VEGF表达率和MVD显著降低(P < 0.05),p-EGFR、p-AKT和p-ERK表达减少(P < 0.05)。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低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P < 0.05),上述因子均明显降低(P < 0.05)。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组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比较,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p-EGFR、p-AKT、p-ER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奥希替尼联合组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两个联合组之间,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2),上述因子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贝伐珠单抗能够显著增加奥希替尼对伴EGFR T790M突变的肺腺癌移植瘤的杀伤能力。贝伐珠单抗与奥希替尼协同作用是通过降低肿瘤中VEGF表达,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抑制EGFR下游信号通路激活而实现的。
新型线粒体靶向铂类配合物Mor-platin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抑制细胞球侵袭的研究
李淑群, 陈谦, 廖维甲, 翁俊, 莫庆荣, 李菁玲, 喻亚群
2017, 44(15): 750-75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5.136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线粒体靶向性铂类配合物Mor-plat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增殖和细胞球侵袭的影响。  方法  运用细胞毒性实验CCK-8法,比较新型线粒体靶向性铂类配合物Mor-platin和经典铂类抗癌药顺铂(cisplat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or-platin是否靶向于线粒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Mor-platin对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Mor-platin作用细胞后细胞凋亡的改变;建立三维肿瘤细胞球模型,探讨Mor-platin对细胞球侵袭的影响。  结果  Mor-platin能够抑制HepG2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少于cisplatin;Mor-platin能够靶向到线粒体;加Mor-platin后,细胞线粒体膜结构不完整,嵴不清晰或消失以及线粒体中有大片空白区域;Mor-platin引起的细胞凋亡具有剂量依赖性;三维肿瘤细胞球模型显示,Mor-platin处理的细胞球面积小于对照组。  结论  新型线粒体靶向性铂配合物Mor-platin能够靶向于细胞的线粒体,引起线粒体形态变化,抑制细胞增殖,最终导致细胞凋亡,Mor-platin还能抑制三维肿瘤细胞球侵袭,比cisplatin具有更好的抗癌效果。上述研究结果提示Mor-platin具有成为新抗肿瘤药物的潜质。
临床研究与应用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在低分级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赵浩, 赵虎林, 李海龙, 周春辉, 张剑宁
2017, 44(15): 755-75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5.287
摘要:
  目的  探索CD58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3,LFA-3)在低分级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临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514例低分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NA芯片数据,对LFA-3(CD58)进行表达分析。Cox多因素回归分析CD58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以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χ2检验分析,研究CD58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等之间的关系。  结果  CD58表达水平随脑胶质瘤病理级别升高而升高,CD58表达量与肿瘤分级的分层χ2检验结果表明,在考虑肿瘤类型、性别和诊断年龄这3个因素后,CD58表达量与肿瘤分级仍然相关,均P < 0.05。CD58的表达水平显著影响胶质瘤患者的DFS和OS,CD58表达越高患者DFS和OS越短(P < 0.000 1)。  结论  CD58在脑胶质瘤中可能起到促进肿瘤的作用,可以作为潜在的肿瘤诊断标志物以及个体化治疗的靶点。
1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吴圣明, 陈军, 李春君, 骆成飘, 陈肖瑜, 陈璞琳, 韦常宏
2017, 44(15): 760-76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5.462
摘要:
  目的  研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与诊断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1例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13~66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等检测相关免疫标记物,分析和总结其主要的临床病理特点。  结果  11例IMT患者肿瘤发生于肺脏、纵隔、肝脏、腹腔、膀胱等部位。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肿瘤细胞增生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慢性炎细胞,个别病例见脓肿形成。间质有不同程度的黏液背景或胶原化。预后不良病例肿瘤细胞有异型性,见圆形或上皮样细胞形态及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ALK、SMA、S-100、CD117、CD34的阳性率依次为:91%(10/11)、55%(6/11)、100%(11/11)、27%(3/11)、18%(2/11)、9%(1/11),Ki-67阳性率为3%~40%,CK、H-caldesmon、DOG1均为阴性。随访11例患者4~22个月,7例无瘤生存,4例带瘤生存,其中3例表现出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结论  IMT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潜在或低度恶性肿瘤,预后不良患者肿瘤细胞有异形性,可见圆形或上皮样细胞及核仁,增殖指数增高,免疫组织化学ALK,SMA,H-caldesmon可以帮助诊断。
良性和恶性腹膜后肿瘤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应用
管阳, 刘凤永, 樊庆胜, 陈朔, 付金鑫, 陈现现
2017, 44(15): 764-76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5.059
摘要:
  目的  评价良性、恶性腹膜后肿瘤术前介入栓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腹膜后肿瘤供血动脉特点。  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41例患者,分为良性腹膜后肿瘤组和恶性腹膜后肿瘤组。各组依据肿瘤长径分为A、B、C3组,其中A组>10.0 cm,10.0 cm≥B组>5.0 cm,C组≤5.0 cm。比较各组患者的肿瘤体积、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性。统计其中70例术前介入栓塞腹膜后肿瘤的供血动脉情况。  结果  良性肿瘤组A、B、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A、B组术中出血和术中输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腹腔腹膜后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为腰动脉、髂内动脉、肾上腺动脉、膈下动脉、肠系膜动脉分支,盆腔腹膜后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为髂内动脉分支。  结论  术前介入栓塞能有效降低恶性腹膜后肿瘤外科术中出血风险、减少输血,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良性腹膜后肿瘤未见显著效益,但可以为外科术前明确肿瘤供血情况。术前介入栓塞中重点为寻找腰动脉、髂内动脉、肾上腺动脉、膈下动脉、肠系膜动脉分支。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晓蕊, 汪旭, 史业辉, 王忱, 佟仲生
2017, 44(15): 769-77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5.643
摘要:
  目的  评价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学确诊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既往接受过两线以上化疗后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服用阿帕替尼500 mg/d治疗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接受2个周期以上治疗后评价疗效,观察PD时间、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及不良反应。  结果  8例患者共接受平均4个周期的治疗,经过中位随访时间为8 (4~11) 个月,其中部分缓解(partialremission,PR) 4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 3例,PD 1例;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7.5%(7/8),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50% (4/8),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4.2个月。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3/8)、骨髓抑制(4/8)、高血压(2/8)、蛋白尿(3/8)、咯血(1/8)、恶心(2/8)、乏力(2/8) 等。  结论  阿帕替尼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可获得一定的疗效及生存获益,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可控。
癌情报告
农村和城市食管鳞癌患者生存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胡守佳, 宋昕, 赵学科, 吕双, 程让, 陈培楠, 靳艳, 鲁建亮, 张向阳, 杜丹凤, 范宗民, 韩渭丽, 王立东
2017, 44(15): 773-77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5.135
摘要:
  目的  探讨农村和城市地区差异对食管鳞癌患者生存影响。  方法  36 723例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诊疗、病理和随访信息全部取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生物样本数据库(1973年至2015年)。农村患者33 625例(91.6%),其中男性20 906例,平均诊断年龄(58.98±8.71)岁;女性12 719例,平均诊断年龄(59.59±8.53)岁;城市患者3 098例(8.4%),其中男性2 089例,平均诊断年龄(60.84±9.10)岁;女性1 009例,平均诊断年龄(62.46±9.14)岁。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并记录完整病理TNM分期。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Log-rank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方法分析各组间差异及生存影响因素。  结果  Kaplan-Meier和Log-rank总体分析显示:农村食管癌患者整体生存明显优于城市患者(χ2=12.971,P < 0.001);年龄、性别和TNM分期多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农村年龄≥50岁男性和女性Ⅱa、Ⅱb(中期)的患者生存明显优于城市患者(男性:χ2=16.188,P < 0.001;女性:χ2=5.019,P=0.025);但是,0、Ⅰa、Ⅰb(早期)和Ⅲa、Ⅲc、Ⅳ期(晚期)农村和城市患者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农村和城市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年龄、性别和TNM分期;而农村和城市患者综合分析显示:男性、诊断年龄≥50岁、城市和TNM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农村地区食管癌患者整体生存优于城市患者;男性、诊断年龄≥50岁、城市和TNM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circRNA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熊莹, 陈汉敏, 杨文琪, 刘之畅, 朱正明
2017, 44(15): 778-78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5.194
摘要:
circRNA是广泛存在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通过反式剪接使3'端和5'端共价结合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生物进化保守性和组织表达特异性。circRNA具有miRNA “海绵作用”、调控亲本基因表达、提高转录水平及翻译蛋白质等潜在功能。在消化道肿瘤中,circRNA主要发挥miRNA “海绵作用”,从而影响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侵袭。另外,circRNA在肿瘤中特异性表达,且表达水平与癌旁组织有显著差异。因此,高度保守、稳定的circRNA序列可能成为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及预后标志物。本文将从circRNA的概况以及与各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肝癌等)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综述
免疫检查点综合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卫治功, 王丽红, 李平
2017, 44(15): 782-78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15.270
摘要:
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手术、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构成的肿瘤常规治疗模式。与传统肿瘤治疗相比,免疫治疗的疗效更持久,不良反应更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前及临床试验中已被证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截至目前,这一疗法所带来的临床获益仅局限于部分肿瘤类型的少部分患者,因此需要合理的综合治疗策略克服这种局限。基因靶向治疗、放疗、化疗、肿瘤疫苗等都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为综合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治疗及其与其他肿瘤治疗方式联合的综合治疗策略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