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44卷  第21期

临床研究与应用
TP63 rs6790167多态性与海南汉族人肺癌的相关性研究
唐文军, 闫其星, 王天柱, 易国辉, 薛丽, 林海锋
2017, 44(21): 1061-106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21.400
摘要:
  目的  探讨TP63 rs6790167多态性与海南汉族人肺癌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258例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和27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specific PCR,AS-PCR)法检测肺癌组和对照组人群的TP63 rs6790167位点的多态基因型。  结果  肺癌组中TP63 rs6790167位点的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肺腺癌组中,非吸烟男性的GG基因型分布和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P=0.001),携带GG基因型的非吸烟男性的肺腺癌发病风险与AA基因型相比明显升高(OR=6.66,95%CI为2.16~20.41),相对于TP63 rs6790167位点的A等位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非吸烟男性的肺腺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2.54,95%CI为1.42~4.56)。  结论  TP63 rs6790167多态性与肺腺癌的发生有关,对非吸烟男性人群肺腺癌的发生可能具有预测作用。
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s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廖文峰, 张振庭, 刁磊, 张超, 张艳辉, 娄越亮, 杨庆, 姚欣
2017, 44(21): 1067-107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21.809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s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8例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组织标本均经病理确诊为Castleman's病,16例为透明血管型,2例为混合型。分析其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和预后特征。  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44.1(24~70)岁。肿瘤位于肾脏1例,肾上腺区域8例,肾上腺外腹膜后9例。具有临床不典型腹痛症状7例,中度贫血患者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平均为153.3(60~260)min,术中出血量为447.2(10~3 000)mL;2例患者术后输血,1例术后出现尿瘘并发症,保守治疗后好转。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1例患者术后2年肿瘤复发死亡。  结论  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s病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目前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肿瘤相关CD66b阳性中性粒细胞对预测宫颈癌Ⅰb至Ⅱa期复发的价值
颜彬, 陈慧君, 高晗, 谭文福, 蔡鸿宁, 周志刚, 戴璇, 朱发霞, 熊雨静, 徐檬, 郭玉琳, 邹苗, 吴绪峰
2017, 44(21): 1071-107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21.598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的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polymorphnuclear neutrophil,PMN)数量在预测宫颈癌复发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6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92例初治宫颈癌Ⅰb~Ⅱa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阳性CD66b的PMN数量,计算PMN数量平均值。将患者按宫颈癌组织中PMN浸润数量分组,数量 > PMN平均值为A组,数量≤PMN平均值为B组。以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为结点,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A组的RFS期明显短于B组(P=0.001)。单因素及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腺癌(HR为3.020,95%CI为1.340~6.805,P=0.008)、淋巴结转移(HR为2.450,95%CI为1.065~5.637,P=0.035)、PMN浸润数量增加(HR为2.866,95%CI为1.274~46.447,P=0.011)为宫颈癌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PMN数量的增加与宫颈癌患者RFS期缩短相关,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潜在预测指标。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少见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分析
张峤, 刘翔, 李建军, 曹燕珍, 张健, 单莉
2017, 44(21): 1076-108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21.313
摘要: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少见突变型的临床病理参数及EGFR-TKIs治疗的初步疗效。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9例非小细胞肺癌携带少见EGFR突变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少见突变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EGFR-TKIs疗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  在29例少见突变患者中,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依次为同侧/对侧肺组织、骨、脑、肝、肾上腺,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依次为肺门淋巴结、锁骨上/下淋巴结、颈根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少见突变中单突变16例,L861Q 5例,G719X 5例,20ins 4例,S768I 2例。双突变型11例,S768I及20ins突变4例,L858R及S768I双突变1例,19Del及T790M双突变1例,L861Q及G719X双突变2例,19Del及S768I突变1例,20ins及G719X突变1例,T790M及G719X突变1例。三突变2例,L858R、L861Q及G719X突变1例,S768I、20ins及G719X突变1例。一线EGFR-TKIs治疗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43.75%,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50.00%,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5.50个月。二线EGFR-TKIs治疗ORR为28.57%,DCR为42.85%,mPFS为4.00个月。三线EGFR-TKIs治疗ORR为33.33%,DCR为50.00%,mPFS为2.67个月。  结论  EGFR少见突变对EGFRTKIs治疗的有效率及生存时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EGFR少见突变患者的ORR及PFS均较经典突变患者低,部分高于野生型。对少见突变患者,EGFR-TKIs治疗一线疗效略优于二、三线,但无显著性差异。
超微血管成像在肾脏实性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毛怡然, 穆洁, 赵静, 赵利辉, 忻晓洁
2017, 44(21): 1082-108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21.906
摘要:
  目的  通过与能量多普勒成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对比,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在肾脏实性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47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超声检查发现的肾脏实性肿物并行PDI及SMI检查的患者资料,共48个病灶,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中良性病变10个、恶性病变38个。采用Adler法分析肿物的血流分级、分布模式、形态,及周边有、无环状血流,评价PDI及SMI对于肾脏实性肿物的诊断效能。  结果  PDI检测显示,肾脏良、恶性肿物的血流分级、分布模式、形态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良、恶性肿物周边有、无环状血流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0.05)。SMI检测显示,肾脏良、恶性肿物的血流分级、分布模式、形态,及周边有、无环状血流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D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1.05%、70.00%、0.705;SM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47%、90.00%、0.897。PDI与SMI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25)。  结论  SMI较PDI能够更准确评价血流分级、描绘血流分布模式及形态,并且周边环状血流显示率更高,提高肾脏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MDT论坛
原发性乳腺双向型滑膜肉瘤多学科讨论
王华, 张著学, 鲁亮, 魏娜, 王楠竹, 侯净, 倪青
2017, 44(21): 1086-108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21.694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双向型滑膜肉瘤(bidirectional synovial sarcoma,BSS)多学科协作的诊治流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乳腺BSS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经术前充分讨论与准备,顺利完成右乳房巨大肿瘤姑息性切除、部分胸大肌切除及胸壁组织皮瓣修复整形手术。  结果  患者机体瘤负荷明显减轻,生存质量提高,为进一步延长总生存期提供治疗条件。  结论  原发性乳腺BSS早诊断、早治疗可使预后相对较好,患者的就诊意识对该病的预后具有影响。
癌情报告
不同地域结直肠腺瘤检出率及其高危因素对比分析
王伟强, 鹿志军
2017, 44(21): 1090-109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21.211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地域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检出率及高危因素。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肠镜检查者中的研究对象为地域A组(n=2 182);选取解放军281医院接受肠镜检查中的研究对象为地域B组(n=1 866)。CRA高危因素包括:①大便潜血阳性;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病史;③以往有肠道腺瘤史;④本人有癌症史;⑤有大便习惯的改变;⑥符合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任意2项者。符合上述任一一项者即为CRA高危人群。对比分析2组CRA及其高危人群检出率、各高危因素分布情况以及各高危因素下CRA的检出率。  结果  地域A组CRA检出率(15.6%)及高危人群检出率(25.8%)与地域B组(15.2%,25.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高危因素分布由高到低均依次为高危因素⑤、⑥、①、③、②、④。2组相比,地域A组高危因素⑤所占比例(36.4%)显著高于地域B组(30.6%)(χ2=3.900,P=0.048)。地域A组高危因素⑤CRA检出率(57.6%)显著高于地域B组(44.1%)(χ2=6.131,P=0.013)。  结论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与解放军281医院2个不同地区CRA及其高危人群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各危险因素的分布不同,不同地域应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进行针对性CRA的筛查。
综述
BIM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周凤格, 冯阿磊, 戴洪海, 韩俊庆, 杨哲
2017, 44(21): 1095-109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21.652
摘要:
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随着对肺癌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研究及基因检测水平的提高,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 tor receptor,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为靶点药物的发现,在晚期NSCLC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BIM(Bcl-2 interaction mediator of cell death)是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中的一员,参与细胞凋亡的重要介质。近年来,有研究证实BIM的表达水平及多态性会影响晚期NSCLC靶向治疗及化疗的疗效。本文就BIM及其在晚期NSCLC靶向治疗及化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缺氧微环境诱导胶质母细胞瘤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高雨歌, 王韩兵, 张岩, 李里, 姜秋颖
2017, 44(21): 1100-110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21.579
摘要: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耐药性是导致其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诸多研究认为肿瘤内部缺氧的微环境能够诱导GBM对放化疗的抵抗。GBM的生长极为迅速,贫瘠的氧供不能满足其对氧气的需求,缺氧的微环境由此形成。缺氧可通过不同机制影响GBM的耐药性。本文将根据缺氧微环境的形成与缺氧诱导GBM耐药的机制进行综述。
乳腺癌内乳区淋巴结诊疗的研究进展
毕钊, 邱鹏飞, 王永胜
2017, 44(21): 1104-110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21.641
摘要:
内乳区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引流整个乳腺约25%的淋巴液,其转移状况为乳腺癌预后指标之一,也是确定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nternal mammary-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作为微创诊断技术实现对IMLN的评估,有助于为患者制定更为准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乳晕周围腺体内增加注射部位和注射剂量的新型注射技术显著提高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检出率,使得常规开展IM-SLNB成为可能。随着内乳区淋巴引流规律的深入研究,新型注射技术引导下的IM-SLNB的准确性目前已得到初步验证。本文将对乳腺癌内乳区淋巴结诊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T-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杜云云, 李庆敏
2017, 44(21): 1108-111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21.610
摘要: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rolymphocytic leukemia,PLL)是一种罕见但恶性程度极高的成熟淋巴肿瘤,其中T-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prolymphocytic leukemia,T-PLL)这种亚型被认为难以治愈,临床治疗目的主要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延长缓解期。随着对白血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T-PLL的治疗手段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中表观遗传学的干预治疗为治愈TPLL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T-PLL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与分析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杨慧, 肖葵霞, 闫树昕, 王冉, 于媛, 秦雪梅, 陈春燕
2017, 44(21): 1112-111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21.465
摘要:
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1例
李录, 胡雪晴, 赵喆, 李文举, 黄莹莹
2017, 44(21): 1113-111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7.21.79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