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45卷  第12期

专家论坛
肿瘤免疫微环境评价在疗效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赵华, 魏枫, 任秀宝
2018, 45(12): 599-60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2.266
摘要:
随着新型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传统的TNM分期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上预测患者疗效的需要。近年来,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特征对评价患者预后起到重要作用,基于肿瘤局部免疫细胞亚群分布和细胞密度的免疫评分体系逐渐成为患者预后评价中的重要指标,并在多种肿瘤研究中得到了验证。最近,随着质谱流式及单细胞测序等新技术的应用,肿瘤免疫图谱的研究日渐兴起,多种新型免疫细胞亚群得到鉴定,这既有利于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免疫治疗,还有望为后续新型免疫疗法的开发提供潜在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基于生命/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的精确放射治疗:思考与展望
王卫东, 郞锦义
2018, 45(12): 604-60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2.366
摘要:
基于影像和生命组学、区块链、数字分身、从智能云到智能边缘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新理论、新技术,正在给肿瘤放疗带来颠覆性变革,治疗精准度和疗效将获得突破性进展,智能组学放疗有望解决多年来放疗面临的困局。在放疗决策上,通过组学技术可以获得肿瘤和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及生物学特征;在放疗靶区的确定上,通过影像组学技术可以获得病变部位的全部遗传学及微环境信息;在放疗反应评价和随访方面,通过实时动态观察整个放疗过程中各种组学信息的变化及时优化放疗计划和监控肿瘤。其优势体现在精准决策,避免了“盲人摸象”和以偏概全的失误;全息靶区避免了人工勾画靶区带来的不确定性,全程、动态的组学评价可使肿瘤复发早发现早处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的不良反应及管理策略
张诗民, 陈元, 褚倩
2018, 45(12): 609-61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2.262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是现今备受关注的肿瘤治疗新方法,其拓宽了肿瘤传统治疗的边界,开启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其在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同时减轻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由于ICPIs全新的作用机理,且上市时间较短,其不良反应尚未有标准化的处理方案。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irAEs日益获得关注。本文旨在对irAEs的处理原则予以综述,为ICPIs在临床上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基础研究
HOXD3在乳腺癌细胞干性和化疗耐药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何艳霞, 闫俊, 李洪滨, 张清媛, 程绍强, 张悦
2018, 45(12): 614-61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2.194
摘要:
  目的  探讨HOXD3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干性的影响,并研究HOXD3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化疗耐药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7例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和组织中HOXD3表达;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OXD3在顺铂或阿霉素耐药细胞系MDA-MB-231和MDAMB-435中的表达水平,分析HOXD3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DA-MB-435的干细胞生物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分析HOXD3在乳腺癌细胞化疗耐药中的作用。  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HOXD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DA-MB-435和MCF-7的HOXD3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均P < 0.05)。顺铂或阿霉素耐药的细胞系MDA-MB-231和MDA-MB-435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20.82±0.05)μmol/L和(19.69±0.47)μmol/L,或(32.26±0.23)mmol/L和(26.08±0.55)mmol/L,均高于对应原始细胞系(均P < 0.05);耐药倍数分别为2.47和3.10倍,或1.86和2.08倍。HOXD3过表达MDA-MB-231、MDA-MB-435的肿瘤球体数目、干细胞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 < 0.05)。  结论  HOXD3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干性的维持及化疗耐药性的发生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制定针对肿瘤干细胞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临床研究与应用
35例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分析
肖康华, 王晓寒, 谭磊, 秦自科, 周芳坚, 叶云林
2018, 45(12): 620-62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2.021
摘要:
  目的  探讨睾丸良性肿瘤行保留睾丸手术的治疗效果、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7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35例睾丸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为保留睾丸手术组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组。  结果  3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18.8(0.4~44.0)岁,其中14例(40.0%)行保留睾丸手术、21例(60.0%)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分别为1.8(0.4~4.0)cm和2.7(1.0~8.0)cm,围手术期均未见明显并发症,且均治愈出院。术后病理为表皮囊肿18例、成熟型畸胎瘤10例、间质细胞瘤4例和腺瘤样瘤3例。10例患者行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检查,均与石蜡病理结果相符。行保留睾丸手术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且性功能和生育能力保存良好。  结论  保留睾丸手术是可靠的,肿瘤的大小影响其实施。对于术前诊断考虑良性或性质不定的睾丸肿瘤,应行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检查,确定为良性者行保留睾丸手术,否则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39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评价
李变霞, 陈鑫, 郑忠青, 王涛, 张玉洁, 李姝, 朱兰平, 马双, 王邦茂
2018, 45(12): 623-62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2.054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I-NENs)的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9例经ESD治疗GI-NENs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ESD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  结果  39例GI-NENs均为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根据病理组织学和增殖活性分级:G1 37例、G2 2例、G3 0例,其中直肠23例,胃12例,十二指肠4例;35例病变侵及黏膜层或黏膜下层,4例病变侵及固有肌层,ESD术中穿孔1例,出血2例。术后随访6~90个月,仅1例胃神经内分泌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NETs)患者于术后5个月及34个月在胃内不同部位分别形成新的病变,随后均再次行ESD治疗并追踪随访。39例患者均未出现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生存率为100%。  结论  对于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GI-NENs,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且直径≤1.0 cm是ESD绝对适应证;对于未侵及固有肌层且直径为1.0~1.5 cm的直肠NENs或1型胃神经内分泌瘤(Type 1 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urs,T1-GNETs)T2患者,应优先考虑ESD治疗,以保留胃肠容积及功能。
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NSCL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柴华, 韦琳琳, 杨志, 李宁, 廖光星, 杨鸿宇, 李党生, 肖国有
2018, 45(12): 628-63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2.302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YFRA21-1)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骨转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185例首诊且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NSCLC患者的全身骨显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YFRA21-1)检测结果,计算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诊断骨转移效能。参照Soloway分级标准将NSCLC骨转移患者的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分级。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全身骨显像分级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185例NSCLC患者中78例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发生率为42.16%(78/185);全身骨显像诊断NSCLC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1.02%(71/78)、85.98%(92/107)。NSCLC骨转移组CEA、CA125及CYFRA21-1水平高于NSCLC无骨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78例NSCLC骨转移患者中,EOD 0:8.98%(7/78),EOD 1:50.00%(39/78),EOD 2:21.79%(17/78),EOD 3:19.23%(15/78)。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骨显像分级与CEA、CA125及CYFRA21-1水平存在相关性(rs=0.579、0.274、0.327,均P < 0.05)。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NSCLC骨转移诊断效能高于各项单项检测效能(AUC=0.922),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提高(分别为92.30%、86.00%)。  结论  全身骨显像对诊断NSCLC骨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适宜作为NSCLC骨转移的首选筛查方法,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全身骨显像联合CEA、CA125、CYFRA21-1检测比单项检测有助于提高NSCLC骨转移病灶检出率,临床实用性更强。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肖音, 张利玲
2018, 45(12): 633-63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2.065
摘要: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其恶性细胞起源为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 T helper cell,TFH)。近年来研究发现有较多基因突变与之发病相关,如TET2、DNMT3A、IDH2和RHOA等。治疗上以蒽环类化疗药物为基础的一线治疗效果欠佳,目前更多的研究关注于化疗与新药联合是否有助于提升疗效。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靶点将成为潜在治疗药物的基础。
综述
药物蛋白核苷酸多态性对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敏感性的影响
欧阳文鹃, 肖秦, 张亚兰, 秦群
2018, 45(12): 638-64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2.245
摘要:
作为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伊马替尼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一线药物。然而在临床治疗中,部分患者口服伊马替尼后疗效并不理想,出现伊马替尼耐药的情况。伊马替尼耐药机制比较复杂,除了TKIs的突变,国内外研究还发现ABC家族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ABC),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及有机阳离子转运体对伊马替尼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具有影响。本文主要从影响伊马替尼疗效的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对伊马替尼治疗CML患者个体疗效差异予以综述,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胶质母细胞瘤中上皮-间质样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苑锋, 易立, 李涛, 杨学军
2018, 45(12): 643-64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2.127
摘要:
上皮-间质转化是一种正常的细胞生理发育过程,主要表现为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在胚胎形成、组织再生、肿瘤进展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特别是侵袭迁移)中出现了类似上皮-间质转化(又称上皮-间质样转化)的转变过程。本文对上皮-间质样转化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分子调控机制,包括主要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miRNA、肿瘤干细胞、缺氧微环境、治疗抵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外泌体检测在骨肿瘤诊疗中的意义
王军, 郭卫
2018, 45(12): 648-65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2.195
摘要:
体液活检是近些年恶性肿瘤研究的热点。液态活检包括游离DNA(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细胞外泌体检测。对于间叶组织来源的骨肉瘤和尤文肉瘤而言,由于肿瘤异质性明显同时又缺乏经典的肿瘤标志物,以细胞标志物为手段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骨肉瘤和尤文肉瘤等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的预后监测中的作用受到明显制约。体液中存在的肿瘤细胞外泌体因携带其”母体”肿瘤细胞的部分功能性蛋白及基因,并作为肿瘤液态活检的一种新途径,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其也可能在骨肉瘤和尤文肉瘤的发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外泌体的特性、在恶性肿瘤进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实现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病例报告与分析
胸壁韧带样纤维瘤扩大切除与胸壁重建1例
王冬滨, 张永民, 朱鹏志, 夏洪刚, 邓利民, 孙忠义, 朱德清
2018, 45(12): 652-65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2.13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