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46卷  第1期

胃癌研究与治疗进展专栏
中国胃癌外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黄埔, 季科, 步召德, 季加孚
2019, 46(1): 2-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1.154
摘要:
伴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基因组学的发展以及影像技术的更新,中国胃癌外科在腔镜外科技术、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精准医疗等多方面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腔镜外科手术有着切口小、恢复快等优势,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是新时代医患的共同需求。微创肿瘤外科治疗面临创新,需要新的平台及新的思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发展,对临床医生的常规诊断和治疗提出新挑战。顺应科技的发展,因地制宜,鼓励多中心合作研究,完善专科数据的标准化与互联互通,完成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促进胃癌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个体化,为患者提供精准化的诊疗,是当前胃癌外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胃癌术前分期研究进展
顾鹏飞, 邓靖宇, 梁寒
2019, 46(1): 6-1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1.629
摘要:
准确的胃癌术前分期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精确的术前准备,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近年来,胃癌的术前分期已经通过超声内镜(EUS)、多层螺旋CT(MD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和分期腹腔镜等诊断手段获得了极大改善。由于各种诊断手段均存在优点与局限性,准确术前分期通常需要多种诊断模式的组合。本文就上述胃癌术前分期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徐泽宽, 徐皓, 李铮
2019, 46(1): 12-1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1.071
摘要: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胃上部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根治性胃切除术仍然是胃上部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主要术式为全胃切除术或近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因其保留部分胃的功能,对患者营养状况影响较小而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胃癌的腹腔镜治疗效果不断改善。近年来,全腹腔镜技术被应用于胃上部癌的治疗,但该手术方式在根治范围及消化道重建等问题上尚存争议。本文将重点介绍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的适应证及如何合理地选择消化道重建的方式。
胃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黄莎, 戴瑨, 高娟娟, 游伟程, 潘凯枫, 李文庆
2019, 46(1): 16-2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1.848
摘要:
胃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兴组学检测技术的涌现,胃癌分子流行病学工作者广泛探讨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癌前病变、胃癌形成等过程中的相关遗传和宿主因素以及环境-遗传交互作用,探索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为胃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证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胃癌分子流行病学最新研究进展,分别阐述基于候选策略下的血清和血浆标志物研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全外显子组测序研究、基于组织芯片技术的研究以及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等方面的现有研究证据,为未来胃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胃癌的病因学研究和精准防控。
727例胃癌根治术标本淋巴结精细分拣的临床价值探讨
张楠楠, 邓靖宇, 何文婷, 刘勇, 王学军, 丁学伟, 张汝鹏, 梁寒
2019, 46(1): 22-2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1.911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标本中淋巴结精细分拣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实施胃癌根治术的727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手术切除标本中淋巴结分拣方式分为精细淋巴结分拣组和区域淋巴结分拣组,分析两组患者送检淋巴结数目、转移淋巴结数目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精细淋巴结分拣组患者淋巴结送检数目明显多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P < 0.001)。在T分期、N分期以及TNM分期相同的情况下,精细淋巴结分拣组送检淋巴结数目显著多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P < 0.001);精细淋巴结分拣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也显著多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P < 0.001)。此外,两组患者送检淋巴结数目与转移淋巴结数目均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细淋巴结分拣组r=0.181,P=0.023;区域淋巴结分拣组r= 0.227,P < 0.001),且精细淋巴结分拣组患者的送检淋巴结数目与转移淋巴结数目之间相关性弱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患者。  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精细淋巴结分拣可以提高送检淋巴结数目,提供精确的术后淋巴结分期,减少分期迁移,可以在临床上规范性推广。
105例残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刘惠芳, 邓靖宇, 梁寒
2019, 46(1): 28-3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1.838
摘要:
  目的  残胃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由于确诊时通常已处于进展期,多数残胃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本文旨在探讨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7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  结果  1) 初次疾病良性组残胃癌(GSC-B)与初次疾病恶性组残胃癌(GSC-M)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别为(63.22±8.95)岁和(58.93±10.06)岁;男女比例分别为17.5:1和2.6:1;初次手术至诊断残胃癌的时间间隔分别为(390.95±95.18)个月和(64.53±73.15)个月;检出淋巴结总数分别为(17.6±12.5)个和(6.2±6.5)个;肿瘤分化良好型与分化不良型比例分别为0.89:1和0.20:1。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残胃癌吻合口组与非吻合口组相比: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远处转移及R0切除术是残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R0切除术是影响残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GSC-M与GSC-B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所不同,但预后无显著差异。对于不能进行根治性切除的残胃癌,姑息手术并无生存获益。R0切除术是残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腹腔化疗港在胃癌腹膜转移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薛侃, 李子禹, 闫国军, 高超, 李双喜, 任晖, 季加孚
2019, 46(1): 34-3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1.901
摘要:
  目的  腹腔化疗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腹膜转移病灶,正逐渐被应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通过腹腔化疗港可反复多次进行腹腔化疗,而化疗港的顺利使用是腹腔化疗持续进行的关键。本研究将探讨在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留置腹腔化疗港的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腹腔化疗港留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化疗港在胃癌腹膜转移中应用的过程、注意事项及安全性,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方式。  结果  共有54例患者植入55个化疗港,平均使用时间为8.4(0.8~32.0)个月,共13例出现并发症(23.6%),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堵塞(7.3%)、严重疼痛(5.5%)、感染(3.6%)、反流(3.6%)、置针困难(1.8%)及皮下硬结(1.8%)。并发症发生的中位时间为化疗港放置后2.1个月。分析未发现与并发症相关的高危因素(P > 0.05)。  结论  通过规范与细致的操作,腹腔化疗港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应用安全可行。
临床研究与应用
3.0T 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直方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孙淑萌, 邵真真, 刘佩芳
2019, 46(1): 39-4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1.204
摘要:
  目的  探讨3.0T 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并评估ADC直方图在各b值下诊断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114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116个病灶。利用Image J软件对b值为0、500、800、1 000、1 500 s/mm2时ADC进行直方图分析,记录ADC最小值(ADCmin)、ADC平均值(ADCmean)、ADC众数(ADCmode)、偏度及峰度等参数。根据肿瘤分子分型、T分期(T1 vs. T2~3)、组织学级别(高级别vs.低级别)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阳性vs.阴性)进行分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两组间参数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结果  b值为500、800、1 000及1 500 s/mm2时,Luminal型的偏度均低于非Luminal型(均P < 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min均高于非HER-2过表达型(均P < 0.05),T1期肿瘤的峰度均低于T2~3期(均P < 0.05),且峰度与肿瘤大小具有相关性(均P < 0.05)。b值为500 s/mm2时,组织学低级别组的ADCmode及ADCmean较高级别组高(均P < 0.05)。在不同b值下,通过ROC曲线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直方图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无显著性差异(均P > 0.05)。  结论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直方图是一种肿瘤异质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各b值间ADC直方图对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预后因素诊断效能无显著性差异。
综述
PD-1/PD-L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田浩, 康晓艳, 朱海波, 宋霞
2019, 46(1): 44-4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1.122
摘要: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恶性程度高,具有强侵袭性、快速增长及早期转移等特点。初始治疗对化疗和放疗较敏感,但易复发且预后差。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 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拮抗剂,通过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在SCLC的临床研究中均获得了很好的疗效,有望成为治疗SCLC的主要手段。本文旨在阐述PD-1/PD-L1抑制剂在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同时,比较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与PD-L1表达作为生物标记物在SCLC的作用。
病例报告与分析
前列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伴脊柱转移1例
董连峰, 何韶辉, 曹佳实, 杨家祥, 白广建, 刘铁龙
2019, 46(1): 49-5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1.16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