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46卷  第3期

基础研究
SVEP1 PKHD1 P5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雅蕾, 邱志强, 陈璐, 程润芬, 王靖怡, 孙保存
2019, 46(3): 105-11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3.163
摘要:
  目的  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VEP1、PKHD1与P5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ROC曲线为主要统计方法探究不同指标的免疫组化评分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根据其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 以无瘤生存期主要研究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为55(21~88)岁, 中位AFP水平70.6(1.03~718 840.0)μg/L, 中位CA19-9水平22.89(0.6~1 000.0) kU/L, 中位肿瘤大小4.5(1.0~27.0) cm。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SVEP1、PKHD1、P5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 表达水平使用免疫组化评分进行量化, 三个指标免疫组化评分的ROC曲线中AUC面积分别为0.861、0.829、0.716, 临界值分别为4、4、1分(P < 0.001)。SVEP1高危组(≤4分)与低危组(>4分)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1%和51.7%;PKHD1高危组(≤4分)与低危组(>4分)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3%和51.9%;P53高危组(>1分)与低危组(≤1分)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和27.3%, 每个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 0.001, 0.003)。PKHD1与SVEP1联合应用时, 其ROC曲线的AUC面积为0.897(P < 0.001), 敏感性为76.5%, 特异性为94.4%。  结论  P53预测原发性肝癌复发的准确性不足, 不推荐首选使用。SVEP1、PKHD1预测原发性肝癌复发准确性较高, SVEP1特异性较高, PKHD1敏感性较强, 两者联用效果更佳。
GCNT3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孙晓燕, 刘畅, 张华, 张彬, 王长利
2019, 46(3): 111-11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3.301
摘要:
  目的  研究葡萄糖胺基转移酶3(glycosyltransferase enzyme 3, GCNT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组织及对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的关系。  方法  分别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记技术(Western blot, WB)检测GCNT3在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此外,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164例NSCL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IHC)评估样本中GCNT3表达, 分析GCNT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探究GCNT3表达与NSCLC患者OS及PFS的关系, 通过细胞功能实验研究GCNT3对NSCLC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qRT-PCR与WB结果均显示GCNT3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IHC结果显示GCNT3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的性别、吸烟史、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Kaplan-Meier分析显示GCNT3高表达NSCLC患者OS和PFS均差于GCNT3低表达患者(P < 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GCNT3表达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5)。抑制GCNT3表达后, NSCLC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 < 0.05)。  结论  GCNT3在NSCLC癌组织中高表达, GCNT3高表达的NSCLC患者OS和PFS较差, GCNT3有望成为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临床研究与应用
microRNA-14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王香青, 马振军, 包洪云, 孔方方
2019, 46(3): 117-12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3.870
摘要:
  目的  探讨microRNA-145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解放军464医院62例宫颈癌患者的组织标本,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  检测microRNA-145表达并将其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将microRNA-145表达质粒和无义对照质粒分别转染入宫颈癌HeLa中, 分为过表达microRNA-145组和对照组, 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细胞中β-catenin表达定位的变化,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细胞中TCF/LEF转录活性及与Cateninδ-1的直接作用,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icroRNA-145对Cateninδ-1、C-MYC和Cy- clinD1表达的影响。  结果  microRNA-145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为(41.28±2.00)个月, 高表达组为(46.06±0.95)个月,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低表达组患者预后较差。过表达microRNA-145组HeLa细胞中的β-catenin主要分布于胞浆, 对照组主要位于细胞核和胞浆; 过表达microRNA-145组细胞中TCF/LEF转录活性受到抑制, 伴随着Cateninδ-1、C-MYC和Cy- clinD1表达下调, microRNA-145与Cateninδ-1可直接结合发挥作用。  结论  microRNA-145可通过与Cateninδ-1直接作用, 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转导, 从而发挥抑制宫颈癌演进的生物学功能。
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屈景辉, 贺佳蓓, 张琦, 李山晨, 陈殿超, 杨向东
2019, 46(3): 122-12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3.377
摘要:
  目的  观察和评价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收治的74例行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接受腹腔镜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组43例(ISR组),接受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组31例(LAR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肿瘤根治情况和术后肛门功能。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SR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LAR组[(306.6±25.1)min vs.(239.7± 26.4)min,P=0.010];两组患者术后病理T、N分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SR组、LAR组T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0%和93.5%;两组环周切缘阳性率均为0,ISR组远切缘长度明显优于LAR组[(2.3±0.1)cm vs.(1.4±0.3)cm,P < 0.001],随访12~42个月,平均23.4个月,ISR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LAR组[0 vs. 12.9%(4/31),P=0.027],两组均无远处转移;两组术后肛管直肠测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口还纳后ISR组和LAR组分别有83.7%和87.1%患者排粪控制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肛门功能及短期疗效满意。
胃血管解剖及其在食管癌管状胃重建中的应用
江天, 李明, 赵梦男, 杨新宇, 代曦煜, 詹成, 冯明祥
2019, 46(3): 126-12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3.197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胃血管, 尤其是胃网膜右动脉的解剖情况, 为食管癌术中管状胃的重建提供参考。  方法  解剖由上海医学院提供的尸体28具, 其中男性18具、女性10具。分别观察并测量各条胃供血动脉的直径及长度, 胃网膜右动脉的长度及其与胃大弯长度的比值, 观察胃网膜左、右动脉的吻合情况。  结果  最终可测得胃左动脉为25条, 直径为3.40(2.10~6.40) mm; 胃右动脉21条, 直径为1.97(0.68~3.56) mm; 胃网膜左动脉26条, 直径为1.87(0.80~2.96) mm; 胃网膜右动脉28条, 直径为2.82 (1.58~4.80) mm, 长度为216.71(120~318) mm; 胃大弯长度为356.39(248~487) mm。胃网膜右动脉长度与胃大弯长度的平均比值为0.61(0.45~0.82)。28具尸体中, 17具发现胃网膜左、右动脉的终支有吻合支, 占60.7%。  结论  通过尸体解剖, 对胃的供应血管进行观察和统计, 计算得到胃各供应血管长度和直径, 推测胃网膜右动脉平均提供胃大弯侧61%的血供, 在60.7%的标本中发现有胃网膜左、右动脉的吻合支。通过基础解剖数据, 以期为食管癌术中管状胃血供的估算及管状胃的最佳重建提供参考。
经腹膜后与经腹腹腔镜对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应用分析
陈高亮, 李响, 魏强, 曾浩
2019, 46(3): 130-13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3.26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与经腹行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85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用经腹膜后与经腹行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49例、B组3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指标。  结果  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的手术时间为(126.9±11.6)min、B组为(109.9±14.7)min,A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08.5±24.1)mL、B组为(95.1±19.9)mL,A组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8±0.5)d、B组为(2.3±0.4)d,A、B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余指标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腹膜后与经腹行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除术均为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
三药联合化疗和单药拓扑替康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张良, 刘显红, 柳影, 白连伟, 程颖
2019, 46(3): 133-13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3.239
摘要:
  目的  比较顺铂、依托泊苷、伊立替康联合化疗方案和单药拓扑替康二线治疗敏感复发型小细胞肺癌(smalll cell lung cancer, 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吉林省肿瘤医院就诊78例患者资料, 筛选敏感复发型小细胞肺癌患者, 其中36例患者给予顺铂、依托泊苷、伊立替康联合化疗方案, 42例患者给予单药拓扑替康化疗。联合化疗组药物用法:顺铂25 mg/m2, 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 依托泊苷60 mg/m2, 第1、2、3天静脉滴注; 伊立替康90 mg/m2, 第8天静脉滴注, 连续给予5个2周方案的化疗。单药拓扑替康组药物用法:拓扑替康1.5 mg/m2, 第1~5天静脉滴注, 每3周1个周期。评价两组治疗方案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及安全性。  结果  联合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5.3个月(95% CI:4.3~ 5.8), 拓扑替康组mPFS 3.2个月(95% CI:2.7~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 0);联合化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mOS)16.3个月(95% CI:13.8~19.1), 拓扑替康组mOS 13.1个月,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 7)。联合化疗组和单药拓扑替康组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主要有中性粒细胞下降[31例(86.1%) vs.28例(66.7%)]、白细胞下降[29例(80.6%) vs.21例(50.0%)]、贫血[26例(72.2%) vs.10例(23.8%)]、血小板下降[13(36.1%) vs.11(26.2%)]。联合化疗组发生1例治疗相关死亡(发热性中性粒细胞下降合并肺部感染), 拓扑替康组无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  结论  顺铂、依托泊苷、伊立替康联合化疗方案比单药拓扑替康疗效更好, 可考虑作为敏感复发型SCLC患者二线化疗的备选方案之一。两种化疗方案毒性均可耐受, 但联合化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 应进一步探索更为合适的化疗剂量。
影响颅内室管膜瘤患者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卞艺颖, 陈伟鹏, 李战战, 王颖, 霍雷, 魏瑞, 申良方, 洪继东
2019, 46(3): 138-14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3.238
摘要:
  目的  研究影响颅内室管膜瘤患者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颅内室管膜瘤患者276例, 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Ki-67指数、术后是否放疗、术后是否化疗对颅内室管膜瘤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  结果  肿瘤部位、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是否放疗均能影响颅内室管膜瘤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01), 并且是影响总生存时间(P<0.001, P<0.001, P = 0.002)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01, P<0.001, P<0.001)的独立因素; Ki-67指数是影响颅内室管膜瘤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P<0.001)。肿瘤位于幕上、Ki-67指数≥10%是提示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 肿瘤全切、术后行放疗是保护因素(P<0.001, P=0.001)。  结论  肿瘤部位、手术切除程度、Ki-67指数、术后是否放疗是响颅内室管膜瘤预后的独立因素, 尽可能的肿瘤全切和术后放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
癌情报告
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及防控现状
曹毛毛, 陈万青
2019, 46(3): 145-14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3.283
摘要:
癌症是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其每年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占全球的23.7%和30%。由于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中国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仍持续增加,癌症负担已不容忽视。癌症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除年龄因素外,感染、不良生活方式等与癌症的发病密切相关。目前,国内癌症防控形势严峻,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何实施系统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染色体8q24区域异常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贾宏琴, 李帅, 韩芸蔚, 刘芳芳, 李伟东, 付丽
2019, 46(3): 150-15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3.157
摘要:
近年来基因芯片、高通量测序技术,大规模发现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等异常改变,其中8号染色体长臂2区4带(8q24)的高频变异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日益受到关注。8q24区域包含MYC、PSCA等癌基因和乳腺癌相关风险位点,在乳腺癌中该区域高频扩增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对乳腺癌中8q24区域的扩增及相关风险位点的特征及乳腺癌相关基因的作用进行综述。
综述
mRNA疗法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潘燕平, 张昊, 向虹, 阳小胡, 胡勇
2019, 46(3): 154-15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3.246
摘要:
mRNA疗法以mRNA为制剂治疗疾病,是一种新兴的基因疗法,既可通过功能性蛋白的表达治疗基因缺陷性疾病或组织修复,又可通过抗原或抗体或受体的表达应用于免疫治疗,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编码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抗原、抗体或受体的mRNA进入细胞质后翻译成蛋白质,进而诱导特定免疫反应,实现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随着免疫治疗技术和mRNA的技术发展,针对恶性肿瘤和传染性疾病等的mRNA免疫治疗已步入临床应用阶段。本文将就mRNA的合成、纯化及修饰,基于mRNA的肿瘤免疫疗法、临床试验结果及开发新药所遇到的关键性机遇与挑战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