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8卷  第15期

专家论坛
免疫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李顺, 张纯慧, 郑桐森
2021, 48(15): 757-760.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01377
摘要:
真实世界研究(real-world study,RWS)应用广泛,类型多样,可以充分反映临床实际景象。随着人工智能等数据分析手段的发展,利用多样的现实世界数据,可以得出更多强有力的真实世界证据(real-world evidence,RWE)。近年来,中国大力支持RWS发展,国内外相关利好政策频频出台。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小、作用持久,是继化疗、靶向治疗之外的又一项高效治疗手段,在肿瘤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真实世界中积累了大量使用经验。通过RWS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免疫治疗临床应用情况,评价药物真实疗效和安全性,锁定受益人群,促进开展精准治疗,探寻更优实践方式。本文对RWS中免疫治疗的进展进行系统性介绍。
基础研究
miRNA-30b调控ITGB3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
钟科, 邓天芝, 黄大翠
2021, 48(15): 761-766.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592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RNA-30b (microRNA-30b,miRNA-30b)和整合素β3(integrin β3,ITGB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4例包括原位、浸润性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以及其癌旁组织,同时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iRNA-30b和ITGB3的表达。构建miRNA-30b高表达的miRNA-30b模拟物和ITGB3高表达的miRNA-30b模拟物-pc DNA3.1-ITGB3,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同时将转染后的细胞皮下注射至小鼠体内。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的ITGB3表达。  结果  RT-PCR结果显示,原位、浸润性和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miRNA-30b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5、0.52和0.23,ITGB3 mRNA分别为2.17、3.76和5.43,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miRNA-30b高表达后,BrdU、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以及ITGB3表达明显降低,凋亡率升高(均P<0.001)。  结论  在乳腺癌组织中miRNA-30b和ITGB3表达异常,miRNA-30b过表达能明显下调ITGB3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并促使其凋亡。
临床研究与应用
Super-ARMS法检测肺腺癌患者血浆循环肿瘤D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790M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
周傲雪, 史亮, 李琨, 车南颖, 刘喆
2021, 48(15): 767-771.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305
摘要: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中Super-ARMS法检测肺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T790M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肺腺癌患者307例,突变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ARMS)检测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Super-ARMS法检测血浆中EGFR的基因突变情况。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不同标本检测EGFR T790M基因突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结果  153例患者疾病进展接受再活检。74例进行组织再活检,其中34例(45.9%)检测到EGFR T790M基因突变。141例患者进行液体再活检,其中51例(36.2%)EGFR T790M基因突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组织和外周血EGFR T790M突变阳性患者接受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的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16.3个月 vs. 11.4个月,x2=1.138,P>0.05)。组织和外周血EGFR T790M突变阴性患者未接受第三代EGFR-TKIs治疗的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个月 vs. 7.0个月,x2=0.470,P>0.05)。  结论  真实世界中Super-ARMS法检测外周血标本有望应用于检测EGFR T790M 基因突变情况,外周血标本可一定程度上补充组织标本检测EGFR T790M基因突变结果,预测患者对第三代EGFR-TKIs治疗的疗效。
吡非尼酮预防食管癌放射性肺炎的初步探索:逆概率处理加权分析
陈诚, 曾邦伟, 薛聃, 杨志宇, 许齐真, 林壮镔, 张晓琳, 李小波, 徐本华
2021, 48(15): 772-776.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608
摘要: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预防性使用吡非尼酮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胸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按是否使用吡非尼酮将患者分为吡非尼酮组和对照组,通过逆概率处理加权法(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IPTW)将各协变量在两组人群进行加权处理,分析两组人群2级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结果  共纳入170例符合要求的病例,其中吡非尼酮组40例,对照组130例。中位随访时间22.6个月,通过对年龄、吡非尼酮用药史、放疗剂量、双肺V5及V20等可能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临床因素及肺体积剂量参数等进行IPTW法加权分析,加权后两组基线特征标准化均值差值下降99.72%,两组2级以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92% vs. 14.73%(P=0.000 7)及3.92% vs. 10.99%(P=0.014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吡非尼酮用药史(2级P=0.001 7,3级P=0.019 1)、年龄(2级P=0.033 6,3级P=0.002 8)、放疗剂量(2级P=0.011 9,3级P=0.003 1)均与2级和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相关。吡非尼酮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接受IMRT治疗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同步使用吡非尼酮可有效降低2级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高风险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张铭, 钟延丰, 朱晓云, 张恩龙, 王丽华, 饶晓松
2021, 48(15): 777-781.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427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风险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24例高风险垂体腺瘤患者,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基因检测,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综合分析病理特点与临床特征的相互关系。  结果  24例高风险垂体腺瘤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5.4岁,临床表现为鞍区占位或激素分泌异常的症状。肿瘤最大径0.7~4.8 cm,影像学提示侵袭性腺瘤12例。根据固有激素、转录因子和低分子量角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及血清激素水平进行诊断,其中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细胞腺瘤4例,沉默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12例,男性泌乳激素细胞大腺瘤6例,多激素PIT-1阳性腺瘤2例。基因检测1例存在GNAS基因突变。14例获得随访资料,2例复发(其中1例因肿瘤复发死亡)。  结论  高风险垂体腺瘤的诊断应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血清激素水平及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并且需要提示临床复发和进展的风险。
幕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杨婧怡, 林娟, 黄世姣, 张学伶, 郑莎莎, 程也, 朴月善, 滕梁红, 王雷明
2021, 48(15): 782-786.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531
摘要:
  目的  探讨幕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断为幕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7例患者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幕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8~74岁,平均年龄30.6(8.0~74.0)岁。影像学及术中所见提示病变主要位于脑实质内,以大脑半球的单发病灶为主,2例位于脑室内并累及脑实质;CT、MRI均显示囊实性占位,MRI增强显示不均匀强化信号。组织病理学显示7例均表现为典型的神经鞘瘤,具有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4例伴出血、囊性变及钙化,此外2例病例可见灶状坏死。7例(100%)均表达S-100、SOX-10和Vimentin,分别有1例表达GFAP及EMA;Ki-67增殖指数为3%~10%。7例患者术后均未接受化疗或放疗;除2例失访外,均未发现肿瘤复发。  结论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患者预后较好,但术前准确诊断是难点,病理学分析在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ypTNM分期联合AJCC-TRG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刘晨, 张永磊, 彭良群, 马飞, 张占东, 张斌, 杨巍, 花亚伟, 徐淑宁, 陈小兵, 郑小丽
2021, 48(15): 787-791.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01508
摘要:
  目的  探讨ypTNM分期联合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将当前系统进一步划分和扩展,评估不同亚组患者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JCC第8版ypTNM分期以及AJCC-TRG标准对术后组织标本重新评价。根据患者新辅助化疗术后ypTNM分期联合TRG,将该系统分为9个不同亚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ypTNM各分期联合AJCC-TRG评估相同分期患者的3年、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以及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并根据结果将ypTNM各分期系统进一步划分和扩展,筛选出预后最差亚组患者。  结果  共纳入424例患者,其中男性330例,女性94例,中位年龄60岁。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相同ypTNM分期不同TRG亚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ypTNMⅠ期:TRG1与TRG2患者OS(P=0.71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G1与TRG3患者OS(P=0.001)以及TRG2与TRG3患者OS(P=0.001)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TRG3组预后最差(mOS为23个月);ypTNMⅡ期:TRG1与TRG2患者OS(P=0.10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G1与TRG3患者OS(P<0.001)以及TRG2与TRG3患者OS(P=0.006)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TRG3组预后最差(3个亚组mOS分别为79、52和35个月);ypTNMⅢ期:TRG1与TRG2患者OS(P=0.001)、TRG1与TRG3患者OS(P<0.001)以及TRG2与TRG3患者OS(P<0.001)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TRG3组预后最差(3个亚组mOS分别为51、23、15个月)。  结论  ypTNM分期联合AJCC-TRG分级可将相同分期患者进一步划分和扩展,并筛选出预后最差亚组患者,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EphA2在乳腺癌治疗耐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飞, 牛瑞芳
2021, 48(15): 792-796.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1104
摘要:
促红细胞生成素诱导肝细胞受体(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yte receptor,Eph)是目前已知的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中最庞大的家族。该家族与经典RTK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配体Ephrin也是一种膜定位分子。因此,Ephrin-Eph介导的信号传导依赖细胞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生理情况下,该信号系统在调控胚胎发育和维持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Ephrin-Eph信号系统失调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研究提示,在所有的Eph家族成员中,EphA2与肿瘤的关系最为密切。EphA2表达上调能够增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存活、侵袭、耐药和血管生成等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EphA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EphA2有望成为一个预测乳腺癌治疗效果的分子标志物,而且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治疗乳腺癌的分子靶标。本文主要针对EphA2在乳腺癌治疗耐药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综 述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诊疗进展
何天珩, 邓丽娟, 宋玉琴, 朱军
2021, 48(15): 797-801.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679
摘要: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继发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侵犯是一种严重的临床并发症,治疗方法有限,预后普遍较差。随着利妥昔单抗的广泛应用,其发生率呈降低趋势,但是脑实质受累越发多见,病理活检在诊断中则越发重要。在高危因素鉴定方面需要结合临床与分子生物学因素综合评估。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主的全身化疗作为主流的预防策略,其作用尚存争议。伊布替尼等新药、新疗法的治疗价值得到进一步探索。本文旨在对近年来DLBCL继发CNS侵犯的诊疗进展予以综述。
吉妥珠单抗在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晓青, 杜文, 成娟, 赵丽
2021, 48(15): 802-806.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377
摘要:
目前,通过运用传统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虽然取得一定疗效, 但远期预后仍存在局限性。为改善这一缺陷, 抗体偶联药物将可能成为这部分患者的最佳选择。吉妥珠单抗(gemtuzumab ozogamicin,GO)是一种由人源化抗CD33单抗与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嵌入剂卡奇霉素(calicheamicin,CLM)形成的抗体偶联药物。CD33表达于90%的AML细胞表面,不表达于正常造血干细胞和成熟粒细胞。因此,其成为AML靶向治疗的良好靶点。已有许多研究报道,GO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治疗,均能改善CD33阳性AML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就GO的特征及其在CD33阳性AM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与分析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合并中性粒细胞慢性髓性白血病1例
张江勃, 薛华, 赵松颖, 王静, 郭慧梅, 化罗明
2021, 48(15): 807-808.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341
摘要: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合并肺腺癌1例
张帅, 严正, 宋魏, 刘艳艳
2021, 48(15): 809-810.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32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