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50卷  第2期

临床研究与应用
肿瘤患者T细胞受体多样性和克隆性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杨黎, 张茹, 黄建敏, 宋亚东, 张志新, 张毅
2023, 50(2): 55-64.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1143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和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多样性和克隆分布,以及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T细胞TCR的差异情况。  方法  收集自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行放、化疗,并排除严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史的8例食管癌、8例肺癌患者的外周血标本,选取其中1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进行TCR测序。17例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分析肿瘤患者与健康人之间以及早期、晚期肿瘤患者之间TCR多样性指数(D50)、VJ基因使用频率以及CDR3序列克隆型频率的差异。  结果  食管癌、肺癌患者外周血TCR CDR3序列的D50值[分别为(0.031±0.028)和(0.077±0.034)],均低于健康人[(0.145±0.057),P<0.000 1和P=0.005 3]。食管癌、肺癌外周血TCR CDR3最大克隆比例[分别为(10.640±7.640)%和(8.334±5.575)% ] ,均高于健康人[(4.070±2.341)%, P=0.003 1和P=0.011 9]。且TCR CDR3序列的最大克隆比例与D50值呈负相关。食管癌和肺癌患者早期外周血T细胞TCR多样性(D50) [分别为(0.057±0.028)和(0.106±0.007)]明显高于晚期患者[分别为(0.015±0.014,P=0.028 5)和(0.059±0.030,P=0.041 7)]。随着疾病进展,肺癌和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CR CDR3中TRBV和TRBJ基因组合使用减少,单个或多个TCR克隆型占比明显增高,存在明显的单一性。  结论  肺癌和食管癌中外周血TCR谱多样性低于健康人,且存在克隆性增殖。在肿瘤发展中,TCR谱多样性降低,提示TCR谱为肿瘤的诊断、免疫评估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蛋白质组分析及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刘颖, 马春华, 朱彧
2023, 50(2): 65-69.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1068
摘要:
  目的  肺腺癌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一种肺腺癌细胞转移至脑膜的严重病变,本研究拟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LM患者脑脊液中蛋白质组的变化,分析其潜在诊断标志物。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30例(试验组)与同期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30例(对照组),采用非标记定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受试者脑脊液中蛋白质组,并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gy,GO)分析差异蛋白相关的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和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分布,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预测差异蛋白生物学功能,通过速率散射比浊试验、免疫透射比浊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差异蛋白验证生物信息学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差异蛋白检验效能。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脑脊液比较,试验组脑脊液蛋白组学结果显示13个蛋白显著上调,6个蛋白显著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急性炎症应答和创伤应答是富集差异蛋白较多的生物学过程,细胞外膜结合细胞器、细胞外外泌体和细胞外囊泡等细胞组成分布发生了改变,速率散射比浊试验、免疫透射比浊试验和ELISA结果验证患者组脑脊液中α1微球蛋白(alpha-1-microglobulin,AMBP)、补体C1q/2/7/8B、IgG、肽聚糖识别蛋白2(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2,PGLYRP2)、血清淀粉样蛋白A4(serum amyloid A4,SAA4)显著上调(均P<0.05),ROC分析显示补体C2联合PGLYRP2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7,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96.67% 。  结论  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免疫应答显著上调,脑脊液补体C2联合PGLYRP2分析可能是潜在肺腺癌脑膜转移辅助诊断手段。
高级别且淋巴结阴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不同转移部位的预后因素分析
高佳宁, 刘静雅, 王欢, 马克如, 丁德鑫
2023, 50(2): 70-7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0937
摘要:
  目的  探讨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RNU)后高级别且淋巴结阴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的不同转移部位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12月355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RNU后病理证实为高级别且淋巴结阴性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预后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  355例患者中77例(21.7%)出现转移,93例(26.1%)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中位年龄为67岁。肝脏、骨骼和多部位转移的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6、6和5个月。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膀胱内复发(intravesical recurrence,IVR)、肿瘤大小≥2 cm、肿瘤病理分期>T2期是患者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UTUC患者出现肝脏转移、骨转移和多部位转移相对较快,预后较差,而出现肺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预后相对较好。发生转移的晚期UTUC患者行同步放化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优于未治疗、单独放疗和单独化疗者。
PD-1抑制剂联合治疗敏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
宋嘉琪, 钟聪颖, 刘安文
2023, 50(2): 76-82.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0530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PD-1抑制剂联合治疗对敏感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伴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BM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无敏感驱动基因突变的NSCLC BMs患者71例,所有患者给予PD-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ntracrani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iPFS),次要终点为安全性、颅内客观缓解率(intracranial objective response rate,iORR)和颅内疾病控制率(intracranial disease control rate,iDCR)。  结果  71例敏感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 BMs患者中,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组15例(21.1%),联合治疗组56例(78.9%),其中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组29例(40.8%),联合化疗组27例(38.1%)。中位随访时间为22.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OS高于单药治疗组(20.2个月vs. 8.8个月,P=0.032)。亚组分析比较发现,接受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患者的OS优于接受单药治疗的患者(21.7个月vs. 8.8个月,P=0.027)。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患者的3~4级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未观察到治疗相关的死亡或严重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联合治疗(P=0.047)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PD-1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敏感驱动基因阴性NSCLC BMs患者的OS。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施万细胞在恶性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刘维帅, 王姗姗, 刘东颖
2023, 50(2): 83-87.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1209
摘要: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是外周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胶质细胞类型,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SCs作为连接神经和肿瘤细胞的“桥梁分子”,通过与肿瘤细胞、免疫细胞、间质细胞等相互作用,改善局部肿瘤微环境,进而促使肿瘤嗜神经生长和神经支配、促进肿瘤的生长、迁移和侵袭,产生免疫抑制并出现肿瘤疼痛等一系列恶性生物学行为。本文就SCs在非神经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将来抗肿瘤治疗联合靶向SCs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综 述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司君齐, 田晨
2023, 50(2): 88-91.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0829
摘要:
骨髓微环境(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BMM)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骨髓微环境中一类非造血细胞群,在正常造血与恶性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方面,BMSCs调控AML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耐药,影响白血病进程;另一方面,AML细胞通过影响BMSCs的功能,反过来支持自身发生发展。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AML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AML细胞与BMSCs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
陈顺, 仵朝晖, 解有成, 王俊科, 梁昭君, 李斌, 于晓辉
2023, 50(2): 92-97.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1215
摘要:
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高复发风险使得患者长期生存面临挑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使得许多恶性肿瘤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晚期的一线治疗,但其在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描述尚不多见。早期的临床试验已经初步证实了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益处,进一步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相关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食管癌综合治疗新进展
杨雄涛, 王鑫
2023, 50(2): 98-103.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1079
摘要:
食管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虽然治疗模式多样但总体5年生存率较低。基于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是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标准。随着食管癌手术术式的革新、放疗靶区及技术的进步、化疗药物和方案的优化以及靶向、免疫治疗的加入,使食管癌患者在不降低生存质量的前提下,获得了更长的生存时间。本文查阅了近期发表的食管癌治疗相关文献,重点回顾了食管癌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汇总,对食管癌围手术治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老年食管癌患者治疗和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立体定向放疗在超中央型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于旭耀, 王煜雯, 宋勇春
2023, 50(2): 104-108.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0930
摘要: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可实现不可手术超中央型肺癌(ultra-central lung cancer,UCLC)患者的靶区高剂量照射并较好保护危及器官,是目前临床治疗的探索热点。接受SBRT治疗后UCLC患者可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和总生存率,但是由于UCLC紧邻或侵犯纵隔内重要脏器,SBRT治疗会常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本文就SBRT应用于UCLC患者的临床实践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