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天津国际肿瘤前沿论坛
科研设计与论文发表分会场
2022年9月3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国肿瘤临床》与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天津国际肿瘤前沿论坛科研设计与论文发表分会场于线上成功召开。
会议邀请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志谦教授、浙江大学张月红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巴一教授、应国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大维教授、BMJ期刊Kamran Abbasi教授等知名专家与优秀中青年学者出席。本次会议以汇智研思,融合创新为主题,围绕国家自然基金申请、论文发表、临床研究设计和科研伦理等进行报告与交流。
领导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教授致辞表示,此次会议旨在为临床与科研人员提供更多交流机会,将有助于科学研究、项目申请和论文写作水平的提升。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中国肿瘤临床》与Cancer Biology & Medicine作为中国抗癌协会的两本品牌期刊,近些年取得了显著成绩,发挥了示范效应。期望协会与期刊联合开展更多元深入的交流活动,引导创新与争鸣,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肿瘤临床》与Cancer Biology & Medicine执行主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继辉教授发表致辞。《中国肿瘤临床》由“中国肿瘤学之父”金显宅教授创办于1963年,是我国第一本肿瘤学专业期刊,以临床实用为特色,入选中国科协精品期刊TOP50项目。Cancer Biology & Medicine由郝希山院士创办于2004年,聚焦肿瘤转化研究前沿,入选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项目。作为国内肿瘤领域重要的学术期刊,未来将继续提升期刊学术引领作用、多渠道吸纳一流学术成果、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加快稿件评审发表速度,为广大专家搭建学术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
期刊介绍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国肿瘤临床》与Cancer Biology & Medicine编辑部主任刘惠琴教授讲解了两本期刊的内容特色、评审机制、编审队伍、学术影响力等情况。同时介绍了专家论坛、指南共识、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等重点栏目,并号召广大学者积极投稿与审稿,与期刊共同成长。
学术报告
天津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主任、《中国肿瘤临床》常务副主编孙保存教授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肿瘤临床》副主编牛瑞芳教授主持第一个学术报告与研讨环节。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及基础教研室主任张志谦教授做题为“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注意事项”的报告,就申请国家自然基金的选题方向,评审的基本要素,标书的写作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他指出,国自然项目的选题重点是要从临床实践出发,发掘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和潜在临床应用价值。好的科研选题通常科学问题明确,目标集中、有限,需要有创新性的学术思想与可实施的解决方案,作为课题的申请人需要具备完成研究的条件和能力。
浙江大学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期刊负责人张月红教授做题为“选择做科研,从哪里说起?”的报告,就如何培养科研乐趣,提升科研发表水平进行详细分析。张教授指出,价值观、伦理观、好奇心是驱动科研工作者获得科技突破成果的根本,而论文发表是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教授分享了提高论文写作能力的关键要素,并详细介绍了期刊如何开展诚信伦理审查、同行评议与编辑抉择,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学术带头人巴一教授做题为“高质量临床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的报告,指出在临床研究迅猛发展的同时,成功转化率仍亟待提高。巴一教授从肿瘤治疗发展史中里程碑式的临床研究分析了高质量临床研究特点,并表示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认识不断深入,临床研究设计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未来临床研究的发展将在基础与临床密切互动的基础上,以治愈为主要目标,尽可能追求临床获益,并开展全球化的合作。
在点评与研讨环节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唐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强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徐嵩教授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伟教授就如何提升文章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撰写质量,以及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指出课题申报需要切合临床需求找准切入点,并且需要提高科学假设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研究者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应从统计学方法、语言润色等多方面提升文章撰写的质量。此外,多位临床专家指出临床研究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在开展临床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临床痛点,开展基础与临床的转化研究。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肿瘤临床》常务副主编梁寒教授与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副主编张晓东教授主持第二个学术报告与研讨环节。
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常务副主编应国光教授做题为“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审稿要点与撰写要点”的报告。通过介绍期刊的主要栏目和重点关注方向,审稿要点,撰写要点,论文写作与投稿注意事项,修稿要点几方面为科研人员明确思路。他重点指出,撰写科研论文的核心在于解决科学问题,作者需要理清思路、找准抓手、精准阐述、全面分析,实现文章的创新性、系统性、独特性和可读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伦理总监吴大维教授做题为“拥抱科研伦理监管新时代”的报告。他指出,科研伦理治理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相关部门对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的审查更加严格,因此,做好受试者知情同意至关重要。作为科研工作者,要熟悉院内伦理审查流程,夯实临床研究的基本概念,多与伦理委员会沟通,坚守科研伦理准则,捍卫生命尊严。
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期刊主编Kamran Abbasi教授做题为“Publishing in maj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journals”的报告。BMJ作为国际领先医学科技期刊,期望能够发表开创性研究,促进科学和医学的发展。Abbasi教授指出,作者在投稿时要选择与研究相关的科研期刊;要清楚目标期刊的投稿要求以及需要提供的信息;写作逻辑要清晰,将观点明确地表达清楚,对于科研成果要实事求是。此外,Abbasi教授强调了同行评审的重要性,并表示同行评审意见能够帮助作者提高发表论文的质量。
在点评与研讨环节中,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邢金良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善成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红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于海洋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悦国教授分别就三位专家的报告进行了研讨交流。研讨嘉宾就BMJ和CBM两本期刊的投稿问题与Abbasi教授和应国光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他们就中国读者和研究者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对话,Abbasi教授和应国光教授详细回答了什么是高质量研究成果、科研阴性结果的价值、如何提升英文论文撰写质量等问题,并指出论文写作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科研人员在论文写作和编辑过程中应加强语言润色和图片质量,令文章更具传播价值。
结语
此次会议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反响热烈,线上观看人次达到52710人次,未来,《中国肿瘤临床》与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将继续竭诚为广大学者搭建更多交流平台,服务学科,促进临床科研整合与成果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