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32卷  第9期

显示方式:
合成紫花茄皂苷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
马朋, 顾国锋, 陈希, 赵翔, 杜宇国, 张页
2005, 32(9): 481-485.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合成紫花茄皂苷对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方法: 采用酸性磷酸酶(APA)法、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合成紫花茄皂苷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药物作用后凋亡相关蛋白PARP的表达水平. 结果: 合成紫花茄皂苷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72h的IC50为4.2μg/ml.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细胞经皂苷作用6h、12h和24h后,凋亡率显著增加.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合成紫花茄皂苷作用后肿瘤细胞内的PARP蛋白被剪切,Bcl-2蛋白的表达量下调. 结论: 合成紫花茄皂苷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呈浓度相关性,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且这一作用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有关.
粘蛋白MUC1在膀胱肿瘤与膀胱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罗刚, 周四维, 宋晓东, 鲁雄兵, 孙凯, 曹正国, 叶章群
2005, 32(9): 486-488. doi:
摘要:
目的: 检测粘蛋白MUC1在膀胱肿瘤和膀胱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膀胱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48例膀胱癌组织、45例腺性膀胱炎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对照组)粘蛋白MUC1表达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 MUC1在膀胱肿瘤组织、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平均灰度均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织(P<0.001);膀胱肿瘤组织中平均灰度低于腺性膀胱炎组织,但两者差别没有显著性(P>0.05). 结论: 粘蛋白MUC1作为肿瘤相关抗原,在膀胱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下一步研究膀胱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人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中TIP30基因与VEGF的关系
张霞, 陈樟树, 欧阳学农
2005, 32(9): 489-492. doi:
摘要:
目的: 观察人肝癌组织中抑癌基因TIP30的表达与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表达的关系;并在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系中外源性导入TIP30基因后检测VEGF的表达,探讨TIP30基因抑制肿瘤转移的机理.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组织中TIP30及VEGF的表达;腺病毒感染将TIP30基因导入HCC-LM3细胞,ELISA检测感染病毒后不同时间培养上清中VEGF的分泌;同时利用RT-PCR检测导入TIP30基因后HCC-LM3细胞中VEGF的转录. 结果: 1)24例肝癌组织中,与癌旁组织相比11例TIP30蛋白表达降低,其中VEGF表达相对升高的有8例;13例TIP30蛋白表达水平相对无变化者中有4例VEGF表达升高;TIP30蛋白与VEGF的表达相关(P<0.05).2)感染病毒后12h,三组中VEGF的表达水平无差别;与对照组相比,感染Ad-TIP30病毒后24h,HCC-LM3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水平开始下降,且差别显著(P<0.05);48h后,VEGF表达水平Ad-TIP30组与两对照组比统计学意义极显著(P<0.01).RT-PCR检测也表明Ad-TIP30病毒感染48h后HCC-LM3细胞中VEGF的转录水平降低. 结论: 肝癌组织中TIP30蛋白与VEGF蛋白的表达存在正相关;高转移性的肝癌细胞中外源性TIP30基因可以抑制VEGF的转录;TIP30基因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可能部分是由于通过抑制VEGF的转录或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来完成的.为今后临床上克服肿瘤转移的抗肿瘤血管治疗研究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光敏剂photofrinⅡ预激活联合化疗药物对K562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郑积华, 王晓怀, 张为民, 杨德懋, 林金容, 谢波, 李丽霞
2005, 32(9): 493-496. doi: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研究探讨光敏剂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物配伍能否产生协同或拮抗效应. 方法: 以K56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对K56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同时检测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分别与顺铂(DDP)、5-氟脲嘧啶(5-FU)、阿霉素(ADM)联合应用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Burgi法分析联合用药效果. 结果: photofrinⅡ预激活后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株的增殖,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其抑瘤作用较后激活组降低.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分别与DDP、5-FU、ADM联合,增加了化疗药物的抑瘤作用. 结论: photofrinⅡ预激活后能够抑制K562细胞株的增殖,与DDP、5-FU、ADM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
核转录因子κBp65蛋白及其抑制蛋白IκBα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李道明, 李珊珊, 赵志华, 任秀花, 高冬玲, 曹静, 李海梅, 闫爱华
2005, 32(9): 497-500.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及其抑制蛋白IκBα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1例食管鳞癌中NF-κBp65、IκBα蛋白的表达. 结果: p65、IκBα蛋白的胞浆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但p65蛋白的胞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IκBα蛋白的胞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食管鳞癌中IκBα蛋白的胞浆和胞核阳性率均高于p65蛋白,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也无相关关系. 结论: NF-κBp65蛋白的胞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级、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IκBα蛋白的胞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外周血CK-19mRNA检测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李文雁, 牛凤霞, 邢颖, 李其云
2005, 32(9): 501-504.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CK-19mRNA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86例初治乳腺癌患者根治手术后的外周血用RT-PCR方法检测了CK-19mRNA的表达,并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了手术标本的c-erbB-2、ER、PR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手术后患者外周血CK-19mRNA阳性率为52.3%;外周血CK-19mRNA状况与临床分期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c-erbB-2、ER、PR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相关(P>0.05);外周血CK-19mRNA阴性病例与阳性病例相比,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K-19mRNA的检测有助于评估预后.
槲皮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机制探讨
于利人, 张东昌, 王瑞珉, 靳秋月, 陈立军
2005, 32(9): 505-507.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槲皮素(quercetin)作用于白血病K562细胞后,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并探讨此过程中Caspase-3酶活性的变化. 方法: 体外培养K562细胞,应用MTT比色试验测定IC50,观察槲皮素的细胞毒性作用;应用Hoechst33342/PI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应用CaspACETM分析试剂检测槲皮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时Caspase-3酶活性变化. 结果: quercetin浓度为2×10-5mol/L、4×10-5mol/L、8×10-5mol/L时,细胞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quercetin处理K562细胞48h后,应用MTT比色试验计算IC50为4×10-5mol/L;Hoechst3334/PI双荧光染色可观察到明显核固缩、凝集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Caspase-3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且升高程度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结论: quercetin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发挥其抗肿瘤作用,Caspase-3途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戊地昔布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及其调控
张玉军, 齐凤英, 刘淑霞, 左连富, 郭建文, 刘江惠
2005, 32(9): 508-512.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异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戊地昔布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戊地昔布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食管癌Eca109细胞中p-p38MAPK、c-jun和c-fos的表达. 结果: 戊地昔布(25~400μmol/L)可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生长,作用72小时后,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可达85.95%,凋亡率由(2.38±0.42)%增加到(48.46±0.73)%;50~400μmol/L时增殖指数和S期的细胞比例则明显降低,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戊地昔布在给药72小时后,食管癌Eca109细胞中p-p38MAPK、c-fos、c-jun蛋白表达均增强,并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结论: 戊地昔布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而抑制人Eca109细胞生长,其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激活p-p38MAPK、c-jun、c-fos途径实现的.
丹皮酚抑制人大肠癌细胞增殖及其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
计春燕, 谭诗云, 刘长青
2005, 32(9): 513-515.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丹皮酚(Paeonol,Pae)对人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 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ae和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MMC)、顺铂(DDP)对体外培养的人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Pae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 结果: Pae可抑制HT-29细胞增殖,并且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依赖关系.低浓度的Pae与化疗药物协同可产生较强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 结论: Pae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低浓度的Pae与化疗药物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对乳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刘书政, 黄韬
2005, 32(9): 516-519.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其分布、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强化、腋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38例乳腺癌病例,手术前均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病灶中心、边缘的早期强化率(△SI)以及强化表现.对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31例,以正常乳腺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VD值在肿瘤中心及其边缘的分布,分析MRI△SI与MVD的相关性.根据MRI乳腺癌的强化表现分为边缘强化组、非边缘强化组,结合各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分析乳腺癌不同MRI强化形式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乳腺癌MVD边缘>MVD中心,△SI 边缘>△SI中心△SI随MVD值增高,△SI与MVD值有明显相关性.MRI边缘强化的11例,病灶边缘部分MVD高于中心部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非边缘性强化组20例,虽然病灶边缘部分MVD高于中心部分,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边缘强化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2%(8/11),非边缘强化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5%(7/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MVD值的大小和分布与MR动态增强早期强化率和强化均匀性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特性及其预后.
苦参碱对KB及其多药耐药细胞KBv200增殖与凋亡影响的对比研究
张金廷, 崔慧先, 李庆星, 张会军, 白玉
2005, 32(9): 520-523.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苦参提取物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口腔上皮癌KB细胞和具有多药耐药特征的KBv20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以MTT法对比观察苦参碱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吖啶橙/溴乙啶(AO/EB)双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分析苦参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苦参碱作用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 结果: 苦参碱浓度在0.50、1.00、1.50、2.00mg/ml时,均有抑制KB及KBv200增殖的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5mg/ml和1.43mg/ml;双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提示苦参碱可诱导KB及KBv200细胞凋亡,使细胞生长停滞在S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同浓度的苦参碱作用24h后,细胞出现体积缩小、细胞质空泡化、细胞核碎裂等凋亡现象.苦参碱对两种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 苦参碱对KB及多药耐药的KBv200细胞均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提示苦参碱可克服肿瘤的多药耐药现象,故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中药抗肿瘤制剂.
MRP-1/CD9和HSP60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杨晓春, 白进良, 傅梧, 马建华, 马鹏程
2005, 32(9): 524-526.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MRP-1/CD9和HSP60的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CD9和HSP60在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CD9和HSP60在正常膀胱组织均高表达,41.2%和42.7%的膀胱癌对CD9和HSP60显示了表达减低.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膀胱癌中CD9的表达有差异(P<0.05),根据预后表浅性膀胱癌的复发浸润组和非浸润组中CD9和HSP60表达有差异(P<0.05). 结论: CD9和HSP60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它们可能作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新指标.
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再造45例报告
张学慧, 尹健, 宁连胜
2005, 32(9): 527-529.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上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或游离腹部皮瓣Ⅰ、Ⅱ期乳房再造的适应证、方法、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 本组选择性地对45例乳腺癌患者,在根治术的同时或术后应用上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或游离腹部皮瓣进行乳房再造. 结果: 随访2~44个月,再造乳房自然、柔软、外观形态良好.Ⅰ期乳房再造满意率96.30%、Ⅱ期乳房再造满意率88.89%. 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再造既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又弥补了因乳房切除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精神创伤和形体缺陷,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人红细胞-兔VX2肿瘤细胞融合疫苗的制备及其对兔VX2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
刘险峰, 刘玉琴, 任乐荣, 苏广彦, 顾蓓, 董继红
2005, 32(9): 530-532. doi:
摘要: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肿瘤疫苗,观察其抗肿瘤效应. 方法: PEG法制备人红细胞-兔VX2细胞融合疫苗,MTT法检测疫苗体外刺激兔单核细胞增殖的作用,观察疫苗治疗对兔VX2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 结果: 融合疫苗体外显著刺激单核细胞增殖,后者能特异性杀伤VX2靶细胞,疫苗治疗能显著降低VX2肿瘤的复发转移率. 结论: 人红细胞-兔VX2细胞融合疫苗体内外均可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该疫苗为研究人肿瘤细胞融合疫苗提供了支持.
吸取宫内膜组织石蜡制片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
赵桂玲, 唐正平, 林婉君, 郭东辉, 高恭兴, 成俊芝
2005, 32(9): 533-534. doi:
摘要: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加,其早期诊断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尝试应用吸取宫内膜组织石蜡制片的方法,探讨吸取宫内膜组织石蜡制片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旨在寻找一种简单、实用的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法.
胸苷磷酸化酶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化疗效果间的关系
邹庆华, 姜玉石, 李凯
2005, 32(9): 535-539. doi:
摘要:
胸苷磷酸化酶是近年来发现的嘧啶核苷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能催化5-Fu前体药在瘤内激活;又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它与肿瘤化疗效果、肿瘤的发展、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十二指肠恶性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并广泛淋巴结转移1例
周涛, 陆红, 邹冰心, 葛永斌
2005, 32(9): 540-540. doi:
摘要:
十二指肠恶性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是极为罕见的疾病,国内文献未见报道,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