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33卷  第24期

显示方式:
动力相关蛋白-1(MRP-1/CD9)对卵巢癌细胞体外增殖和运动的影响
游岚瑛, 吴明富, 史艳燕, 陈颖, 李琼, 魏军成, 周剑锋, 徐刚, 卢运萍, 马丁
2006, 33(24): 1381-1385. doi:
摘要:
目的:动力相关蛋白-1(MRP-1/CD9)是四跨膜蛋白超家族(transmembrane4,superfamily,TM4SF)成员之一,参与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细胞间粘附和迁移。本实验旨在研究MRP-1/CD9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体外增殖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与PI4K/AK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获得CD9全长cDNA片段,正向插入pcDNA3.1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导入SKOV-3细胞中;应用RT-PCR、cfse-流式细胞测定和单层伤口愈合实验等方法观察转染前后SKOV-3细胞PI4K和AKTmRNA表达水平,细胞增殖及其运动能力变化。结果:成功构建正义全长CD9真核表达载体,获得稳定表达CD9的SKOV-3克隆株。与空质粒转染和不转染的SKOV-3细胞相比,SKOV-3/CD9细胞PI4KmRNA的表达明显被抑制,抑制率为40%;AKT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3.13倍,细胞增殖和运动能力均有明显升高。结论:CD9促进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运动能力,可能是通过PI4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对卵巢癌恶性进展发挥重要作用。
HnRNP A2/B1短发夹环RNA重组体的构建与序列分析
蒲丹, 李为民, 陈敏, 陈文彬
2006, 33(24): 1386-1389. doi:
摘要: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nterfering,RNAi)技术构建HnRNPA2/B1重组质粒,并行序列分析。方法:分别将21bP长短的HnRNPA2/B1靶序列,中间为7bP序列间隔的反向重复序列,置入PsiRNA-hH1neoG2质粒中,产生重组质粒PSiRNA-hH1neoG2HnRNPA2/B1。结果:将重组质粒作测序分析,经测序鉴定确定为所需序列。结论:特异性短发夹环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iRNA-hH1neoG2HnRNPA2/B1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胰头癌和壶腹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特点分析
赵东兵, 单毅, 王成峰, 吴健雄, 邵永孚, 赵平
2006, 33(24): 1390-1392.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胰头癌和壶腹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胰头癌和壶腹癌根治手术后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特点,χ2检验分析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01例胰头癌和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65%(16/49),30.92%(47/152),其转移淋巴结累及部位基本相同,其中88.89%(32/36)单个淋巴结转移位于胰十二指肠周围。χ2检验显示壶腹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病理因素有:肿瘤直径(P=0.002),肿瘤分化程度(P=0.012),十二指肠壁浸润(P=0.008),T分期(P=0.000),胰腺受侵(P=0.005),胰头癌与上述病理因素无关,但神经浸润比例高。结论:胰头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特点与壶腹癌有所不同,手术方式的应有所区别,胰头癌应行扩大根治性手术切除。
乳腺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
冯玉梅, 孙保存, 李晓青, 牛昀, 宁连胜, 方志沂, 郝希山
2006, 33(24): 1393-1396. doi:
摘要:
目的:通过乳腺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筛选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探讨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RNA扩增方法分别将乳腺原发癌和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癌标记Cy3和Cy5的荧光探针,与点有21329个人功能基因的Oligo芯片进行配对杂交,筛选30例病例中至少16对样本(50%以上)有2.0倍以上相同差异表达趋势的基因;采用Cluster3.0对样本及病例进行非监督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9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1个在转移癌中表达上调,54个下调;分别与细胞粘附和运动能力、细胞外基质、蛋白水解酶、信号传导与转录调节、细胞生长与凋亡相关。基于全基因表达谱对样本聚类将83.3%(25/30)病例的原发癌与其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癌聚类在一起;基于差异表达基因对病例的聚类分析将30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A组与B组比较,A组多为肿瘤体积T3-4(P<0.05)、ER阴性(P<0.05)、组织学Ⅲ级(P=0.073)和3年内发生远处转移(P=0.085)的预后较差的病例。结论:以同一病例乳腺原发癌与其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分析,筛选得到的在多病例中有共同差异表达趋势的基因,涉及了与转移相关的重要生物学过程;同一病例的原发癌与转移癌聚类在一起,证实淋巴结转移癌是其原发癌高转移能力细胞的亚克隆,因而具有相近的基因表达谱,其中的差异基因即包含了涉及转移表型的基因改变,基于原发癌差异基因的表达谱可以将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病例进行分子分组并能预测预后。
33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吸割切除的临床分析
雷文斌, 苏振忠, 文卫平, 柴丽萍, 蒋爱云, 李健
2006, 33(24): 1397-140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应用喉吸切钻切除青少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JO-RRP)的优点。方法:将肿物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评价22个呼吸和消化道的解剖亚区,计算总积分及声门区病变积分并分组。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应用喉吸切钻或显微喉钳切除全部乳头状瘤。比较同积分组病例应用两种处理方式在手术时间、手术间期、术后近期声音质量、术后疤痕形成、术后气管切开及再次手术时肿瘤分布等方面的差别。结果:33例患儿,应用喉吸切钻14例,单纯摘除有19例,共进行了142次手术,喉吸切钻组较单纯摘除组的手术时间短、手术间期长、术后近期声音质量的改善明显,且不易引起新生疤痕或肿瘤分布扩大,有统计学意义;单纯摘除组有2例需术后气管切开;喉吸切钻组未见类似现象。结论:应用喉吸切钻处理JO-RRP,有操作简单,方便,术野清晰,切除精确,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近期声音质量较好、恢复快及手术间期长等优点。
诱导痰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与肺癌的诊断
李秋根, 熊国亮, 彭亦平
2006, 33(24): 1401-1404.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肺癌患者诱导痰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寻找肺癌诊断的新辅助方法。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对30例肺癌患者诱导痰、自然痰及15例肺部良性病变者诱导痰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肺癌患者的诱导痰、自然痰以及非肺癌患者诱导痰中的端粒酶阳性率和OD值分别为80.0%、56.7%、13.3%和0.523±0.267、0.349±0.247、0.091±0.110。肺癌诱导痰组高于自然痰组及良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1)。结论:诱导痰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其与肺部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且优于自然痰。
Ⅲ期贲门胃底癌患者术前药物诱导性高压化疗的临床试验研究
翟建文, 杨海平, 李和平, 杨富申, 杨晓刚
2006, 33(24): 1405-140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药物诱导性高压化疗治疗Ⅲ期贲门胃底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9例Ⅲ期贲门胃底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9例,对照组30例,术前均接受1周期化疗。观察组(IHC组)采用化疗+血管紧张素Ⅱ(ATⅡ),对照组(单纯化疗组)采用单纯化疗。两组患者均休息3周后接受手术。术后标本经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63.2%(12/19),手术切除率84.2%(16/19),对照组有效率30.0%(9/30),手术切除率63.3%(19/30)。DNA倍体测定:观察组两倍体13例,异倍体5例;对照组两倍体9例,异倍体16例。两组患者均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风险。结论:术前药物诱导性高压化疗可明显提高Ⅲ期贲门胃底癌患者的疗效。开展IHC是一项很有前途的化疗途径,值得临床扩大实验。
白英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及对Bcl-2的影响
尹礼烘, 王慧民, 赵凤达, 杨香生, 周荣伟
2006, 33(24): 1408-1410. doi:
摘要:
目的:研究白英水提取物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其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英提取物诱导SPC-A-1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人肺腺癌SPC-A-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在体外与白英提取物4种不同浓度共同培养24、48、72、96h,采用MTT法检测白英提取物对SPC-A-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英水提取物处理的SPC-A-1细胞株细胞凋亡;比较白英提取物处理前后SPC-A-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白英提取物抑制SPC-A-1细胞增殖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凋亡梯带;SPC-A-1细胞有很低的自然凋亡率(1.37±0.52)%,50.0mg/ml白英提取物作用SPC-A-1细胞48h后,凋亡率为(33.25±4.39)%(P<0.05);50.0mg/ml白英提取物处理48h后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率(24.41±2.96)%比未经处理的细胞(53.53±4.80)%表达率低(P<0.001)。结论:白英水提取物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株有抑制增殖、诱导其凋亡作用,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下调有关。
13例胃和结直肠同时性癌的临床分析
雷振东, 赵华, 陈勇, 冯大作
2006, 33(24): 1411-141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同时性胃、结直肠癌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3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3416例胃癌和310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胃和结直肠同时性癌13例,占所有胃癌病例的0.38%,占所有结直肠癌病例的0.42%;术前诊断率15.4%;手术后发现的第二癌根治切除率为33.3%;第二癌术后3年生存率为30.8%,无5年生存者。结论:同时性胃癌和结直肠癌的术前诊断率、第二癌根治切除率和第二癌术后3年生存率均较低;提高第二癌根治切除率和第二癌术后长期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提高第一次手术前的诊断率。
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BC)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王辛, 张洪, 沈娅丽, 徐庆丰, 许峰
2006, 33(24): 1414-1417. doi:
摘要:
目的:使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ctivebreathingcontrol,ABC)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评价呼吸运动对肺部肿瘤动度的影响及ABC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并评价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选择9例使用ABC技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CT定位扫描时分别采集ABC和自由呼吸(freebreath,FB)状态下的图像,评价呼吸运动对肺部肿瘤动度和PTV边界的影响程度;并比较两种计划的DVH。放疗剂量为54~60Gy/18~20次,3Gy/次,1次/天,5天/周。定期随访,评价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结果:应用ABC技术后,膈肌的平均位移从FB时的24.5mm(20.0~32.0mm)降低为3.6mm(0.5~7.2mm),胸壁的侧方位移从FB时的3.2mm(2.8~4.0mm)降低为1.2mm(0.5~1.6mm)。PTV边界可以从FB时的1.5cm减少为0.75cm;肺的V20从21.8%降低为15.0%,减少了30.6%。中位随访6个月时,9例患者中有6例CR,3例PR。急性放射副反应都很轻微,仅为Ⅰ°~Ⅱ°。结论:在肺癌的精确放射治疗中,呼吸动度的影响不可忽视。而ABC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呼吸运动对治疗的影响,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减少副反应。但该系统使用较为复杂,延长了治疗的时间,个别患者不能耐受。
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薛瑞峰, 方志伟, 滕胜
2006, 33(24): 1418-1421. doi:
摘要:
患者右肩关节隐痛5个月,活动受限2个半月入院。术前影像学检查见右肩胛颈部膨胀性骨质破坏;实验室检查:Hb:88g/L,球蛋白59.9g/L,尿蛋白(+);β2-微球蛋白和尿素均高于正常值。术中冰冻病理报告:恶性肿瘤,考虑为转移性低分化腺癌。术后行PET-CT检查,未找到明确原发灶。术后石蜡病理报告:浆细胞瘤。骨髓瘤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误诊,应增强对此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培养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拓宽诊断思路,达到对疾病的早期诊治,及时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高龄直肠癌患者47例冷冻治疗分析
张波, 柳俊, 陈旭, 张翔, 兰勇胜, 聂友灵, 丁朝霞
2006, 33(24): 1422-1423. doi:
摘要:
1993年7月~2002年9月我科对不宜手术及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的高年直肠癌患者47例行冷冻治(排除失访因合并症及发生意外的死亡病例。现分析如下。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比较的Meta分析
谢德荣, 梁汉霖, 王羽, 郭双双, 杨琼, 江志敏
2006, 33(24): 1424-1427. doi: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意义。方法:通过MEDLINE、EMBASE、ASCO论文集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治疗组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为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的晚期胰腺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由两位评价者分别按上述检索策略收集资料,按纳入标准入选,主要对总生存率进行Meta分析,其次是客观缓解率和毒副反应。结果:共纳入6个RCT。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与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比较,半年生存率无差别(P=0.24),临床获益反应率无差别(P=0.58),客观缓解率提高6%(P=0.05),半年TTP/TTF提高了9%(P=0.02);同时3/4度毒副反应可能会增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增加6%(P=0.08)、血小板减少症增加8%(P=0.17)、恶心/呕吐增加11%(P=0.07),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不推荐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胰腺癌,吉西他滨单药化疗仍是目前的标准治疗。
肿瘤干细胞研究新进展
田志强, 吴孟超, 卫立辛
2006, 33(24): 1428-1431. doi:
摘要: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肿瘤的转移与复发是治疗所面临的两大难题,但其机制还不清楚。肿瘤干细胞理论对此提出新的解释,其认为肿瘤中存在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和不定潜能的肿瘤细胞,可能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根源。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肺癌分离并鉴定出了肿瘤干细胞,在胃癌和肝癌中也发现了肿瘤干细胞存在的证据。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与证实使人类对肿瘤的转移、复发有了新的认识,必将对肿瘤转移、复发的治疗及预防产生重大影响。
子宫原发性血管肉瘤1例
平金良, 董吉顺, 茅建忠, 鲁萍, 赵华
2006, 33(24): 1432-1432. doi:
摘要:
患者,35岁,因白带增多3个月,进行性腹痛半月余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白带增多,带血丝,有异味。一个月前患者症状加重,病检为宫颈粘膜慢性炎。并出现腹胀、腹痛进行性加重,于2005年3月27日入院。患者一般情况 尚可,查体:心肺正常,腹微隆,紧张度适中,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阴道内有血性分泌物,宫颈充血伴糜烂。B超检查,右附件包块伴腹水,提示右侧卵巢癌。子宫增大伴宫内 回声异常。CT右侧卵巢 MT考虑,大量腹水。实验室检查:CA125 347.20(<35)。术中发现子宫增大,右侧附件、宫旁及网膜见大小不等多发性肿瘤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