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34卷  第15期

显示方式:
hTERT反义寡核苷酸对HL-60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王峰, 孙玲, 孙慧, 乐晓萍, 张钦宪
2007, 34(15): 841-844. doi:
摘要:
目的:研究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L-60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hTERT ASODN封闭HL-60细胞hTERT基因,RT-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析,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细胞DNA梯带。结果:hTERT ASODN作用细胞72h后,hTERT基因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SODN组细胞阻滞于G0/G1期,S、G2/M期细胞减少(P<0.05);细胞增殖指数(PI)明显降低(P<0.05);检测出早期凋亡峰。Annexin V/PI检测及TUNEL检测均显示:ASODN组凋亡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SODN组(P<0.01)。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ASODN组出现凋亡DNA梯带。结论:hTERT ASODN能够封闭目的基因表达,阻滞HL-60细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对治疗白血病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选择性动脉灌注加栓塞化疗治疗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
屠世良, 袁建华, 邓高里, 胡庭杨, 董全进
2007, 34(15): 845-84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99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腹腔动脉灌注加肝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与静脉化疗(对照组)的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组52例,第一次灌注后4周重复一次,以后每间隔2~3个月进行一次灌注;对照组47例,采用静脉给药,三周重复1次。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原有上腹疼痛减轻或消失者占70.6%,肝内肿块缩小占55.8%,对照组肝区疼痛减轻或消失者占20%,肝内肿块缩小占10.6%,两组病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8%、46.2%、25.0%和61.7%、19.1%、4.3%。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腔动脉灌注加肝动脉栓塞化疗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延长生存期上较静脉化疗更有效,是一个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胸段食管癌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清扫的临床意义
王洪江, 庞作良, 斯坎达尔, 孙伟, 瓦热斯江, 范志勤, 薛峰
2007, 34(15): 849-852. doi:
摘要:
目的:了解胸段食管癌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241例手术切除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淋巴结转移率32.4%,转移度9.8%。肝总动脉旁、腹腔动脉旁、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6.6%、6.9%和6.3%。影响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部位、侵润深度及组织分化程度,肿瘤长度则影响不大。患者术后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为5.4%。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为42.3%,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70.6%(P<0.01)。结论:腹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切除患者预后的一个主要因素,对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的广泛清扫可以降低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原发性双肾上腺淋巴瘤1例报告
金哈斯, 母立新, 罗莉
2007, 34(15): 852-852. doi:
摘要:
d:\PDF\.pdfd:\PDF\.pdf患者,男性,52岁,主因体检时发现左肾上腺占位1周于2005年1月13日入泌尿外科。无任何不适症状。
40岁以下青年人结肠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梁寒, 郝希山, 王晓娜, 李景武, 王家仓, 王殿昌
2007, 34(15): 853-856. doi:
摘要:
目的:根据96例青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术后生存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10年间手术治疗结肠癌723例。其中40岁以下青年人96例,占13.3%。R0术(病理根治)69例,占71.9%;R1(镜下切端阳性)4例,占4.1%;R2(大体标本切端阳性)23例,占24%。左半结肠切除术43例;右半结肠切除术37例;横结肠切除术9例;前切除术7例。结果:手术死亡率为0,54例患者于术后111个月内死于复发和转移。随访期间3例发生肝转移;1例发生肺转移;5例发生骨转移。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7.9±5.01个月。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68%,58.14%及46.54%。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术式、肿瘤的根治度、术中输血、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肝转移均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仅为术中输血及淋巴结转移。结论: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为患者的年龄、术式、肿瘤的根治度、术中输血、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其中独立影响因素仅有术中输血及淋巴结转移。
国产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临床观察
牛红蕊, 崔艳慧, 刘晶, 寇小格, 路平
2007, 34(15): 857-859. doi:
摘要:
目的:观察国产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5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给予GC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21天为1周期。对照组78例,给予EP方案(足叶乙甙联合顺铂),21天为1周期。均至少化疗2周期。结果:15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7.4%Vs25.6%,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均较对照组轻,腹泻较对照组稍重,其他不良反应两组相似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临床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肺动脉成形重建术治疗非小细胞中心型肺癌49例
王荣有, 王斌, 张兴义
2007, 34(15): 860-861. doi:
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非小细胞中心型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全肺切除率并获得与全肺切除相同的手术彻底性。方法:用肺动脉成形或同时行支气管成形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中心型肺癌49例,其中鳞癌43例,腺癌6例。左上叶袖状切除21例,右上叶6例,右中上叶22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余48例无并发症,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39%。结论:肺动脉成形重建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切除了肿瘤组织,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功能。
贲门腺癌中内皮抑素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刘学军, 周立君, 孟宪利
2007, 34(15): 862-864. doi:
摘要:
目的:检测贲门腺癌组织中内皮抑素表达水平与贲门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分析62例贲门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内皮抑素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内皮抑素表达水平与贲门腺癌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均有密切关系(P均<0.05),而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无明显关系(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内皮抑素阳性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侵润深度、临床TNM分期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内皮抑素的表达水平与贲门腺癌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及细胞分化程度有相关性,而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无明显关系。
力尔凡联合长春瑞滨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39例
李志刚, 李豫江, 丛竹军, 张伟
2007, 34(15): 865-867. doi:
摘要:
目的:观察力尔凡联合长春瑞滨、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9例有可测量病灶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心静脉持续滴注长春瑞滨,口服卡培他滨。综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力尔凡静脉滴注。结果:综合治疗组21例患者中CR2例(9.5%),PR6例(28.6%),MR4例(19.1%),总有效率为58.2%。对照组18例患者中,CR1例(5.6%),PR4例(22.2%),MR3例(16.6%),总有效率为44.4%。综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力尔凡联合长春瑞滨、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可以起到增效减毒作用,并且使长春瑞滨、卡培他滨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乳腺癌中BI-1基因与ER PR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李孟圈, 李靖若, 冯宗刚, 苏静, 李建章
2007, 34(15): 868-87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BI-1基因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乳腺癌及配对正常组织中BI-1的表达,并分析与ER、PR受体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及配对正常组织中BI-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08%、18.75%,两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ER阴性组BI-1表达阳性率高于ER阳性组,阳性率分别为94.74%和65.52%差异有显著性(P<0.05);PR阳性和阴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组BI-1表达率高于未转移组(P<0.05)。结论:BI-1与ER的联合检测是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BSP TRACP5b与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相关性研究初探
刘巍, 贾琳, 吕雅蕾, 王玉栋
2007, 34(15): 871-873. doi:
摘要:
目的:回顾性研究BSP蛋白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TRACP5b水平,探讨二者与骨转移的关系,旨在探究早期预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5例原发性乳腺癌石蜡标本中BSP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术后血清TRACP5b水平。结果: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BSP蛋白表达与骨转移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439(P<0.01),而血清TRACP5b水平与骨转移尚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预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方法不仅停留于传统的外周血检测,还可以早期进行组织水平的检测,同时可以进行两个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乳腺干细胞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朱悦, 孙保存
2007, 34(15): 874-876. doi:
摘要:
乳腺干细胞不仅对乳腺的发生、分化和功能维持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近年来发现乳腺干细胞与乳腺癌的发生也有密切联系,有研究报道乳腺干细胞是乳腺癌发生的始动靶点,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的乳腺干细胞标记物研究报道,因此大多数学者都依靠在造血、神经、表皮或其它系统中的干细胞标志去研究乳腺干细胞。本文对乳腺干细胞标记物的最新进展及其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即刻乳房再造肿瘤学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尹健, 张学慧
2007, 34(15): 877-880. doi:
摘要:
乳房再造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即刻乳房再造具有更好的美学效果,并且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由于对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适应证、肿瘤学安全性等问题心存疑虑,许多医生和患者尚未接受这一手术。本文从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适应证及其对乳腺癌术式的影响、对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影响、对肿瘤演变过程的影响以及对复发检查的影响几方面,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Clust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
臧家兰, 李春红, 蔡莉, 隋广杰
2007, 34(15): 880-882. doi:
摘要:
乳腺癌的发生与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平衡有着密切关系 [1] 。 Clusterin 是近年新发现的凋亡相关因子 [2], 它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
左上颈无痛性肿物明显增大
张文超, 张仑, 王旭东, 李葳
2007, 34(15): 883-886. doi:
摘要:
患者左上颈肿物6年,近1年增大明显,无其他不适。MRI检查发现肿物生长包绕颈动脉,CT检查显示肺部多个结节,诊断为恶性颈动脉体瘤。在行颈动脉压迫锻炼后,实施肿瘤连同颈动脉切除,并重建颈动脉,患者恢复顺利。讨论认为恶性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应以生物学行为是否有侵犯和转移为准,而非依组织学表现诊断。术后PET-CT证实肺部为转移瘤,病理诊断有淋巴结转移。病例较罕见,对此类病例的手术及后续治疗应总结经验教训。
平消胶囊在50例乳腺癌化疗中辅助作用的临床效果
高峰, 宋再
2007, 34(15): 887-888. doi:
摘要:
化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而乳腺癌化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毒副作用。为提高化疗效果和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我科从1999年9月~2005年7月对5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化疗期间辅以平消胶囊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
以浆膜腔积液上清为标本检测ras基因第12密码子突变及其意义
张焜和, 宋荣峰, 付曲波, 祝金泉, 陈江, 吕农华, 朱萱, 王崇文
2007, 34(15): 888-890. doi:
摘要:
有研究显示, 体液中的游离核酸可直接用于肿瘤的分子诊断, 且效果优于以体液中的脱落细胞为实验材料 [1] 。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上升, 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比例不断升高, 但部分恶性积液的诊断一直困扰人们。
胸腔置管引流灌注高聚生治疗65例肺癌转移性胸腔积液
薛忠, 吴予, 庄毅
2007, 34(15): 890-891. doi:
摘要:
肺癌在我国城市居恶性肿瘤首位,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而转移性胸腔积液则是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较多见且不易治疗。 有文献报道, 胸腔积液内一旦发现癌细胞, 约有 70% 的患者在 6 个月内死亡, 其平均生存期只有 3.3 个月 [1]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研究进展
庞青松, 王静, 王平
2007, 34(15): 892-895. doi:
摘要: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结外淋巴瘤。好发于免疫缺陷的人群中。但近年来在免疫力正常人群中发病率不断增加,目前其发病机制仍有争论。其病理形态与颅外淋巴瘤相似,病理类型一般为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多为弥漫型大B细胞来源,来源于T细胞的比较少见。影像学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深部脑实质或血管周围病变及脑膜等处的病变。CT平扫呈圆形或卵圆形等密度占位病变,边界相对清楚,周围有水肿带,应与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鉴别。脑脊液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分析能够对诊断脑膜淋巴瘤有所帮助。在临床表现方面与其它颅内肿瘤无明显差异。放化疗综合治疗有可能提高治愈率。化疗采用以MTX为主的化疗,全脑放疗已被公认为治疗PCNSL的有效手段。放、化疗的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期,目前推荐采用先放后化的治疗方法。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年龄、确诊时间、病变部位、肿瘤组织类型、治疗措施的选择、患者有否免疫抑制状态等。
黄芪多糖研究现状与进展
蔡莉, 朱江
2007, 34(15): 896-900. doi:
摘要:
大量的临床前实验表明,黄芪多糖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提高荷瘤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促进脾细胞产生IL-2并恢复至正常水平,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达到抗肿瘤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黄芪多糖体内外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旨在为黄芪多糖的临床研究提供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