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35卷  第24期

显示方式:
影响食管癌FDG摄取的临床因素探讨
冯瑞, 李明焕, 孔莉, 周伟, 杨国仁, 于金明
2008, 35(24): 1381-1384.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性别、年龄、病变长度、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状况等因素对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食管鳞癌患者68例,根据术后病理确定其病变长度、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等因素对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SUVmax)的影响,并分析转移状态(无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FDG摄取的相关性。 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食管癌患者的原发灶FDG摄取无明显差异。而病变长度影响FDG摄取:病变长度与其FDG摄取呈正相关(P=0.01)。不同TNM分期、不同转移状态间原发灶的FDG摄取也有显著性差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均与SUVmax呈正相关(P=0.000)。 结论: 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与病变长度、TNM分期等因素有关,而不受性别和年龄影响关,键而词且FD食G管摄肿取瘤值较原高发还灶提示发已射经型有计淋算巴机结转脱移氧或葡分萄期糖较晚。
胃血管球瘤合并肾细胞癌1例
陆伟, 李萍
2008, 35(24): 1384-1384. doi:
摘要:
患者男性,79岁,因上腹隐痛伴消瘦3个月余入院。
FA方案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不同治疗阶段疗效分析
欧阳凌云, 刘晓力, 杜庆锋, 张钰, 黄芬, 张嵩, 许娜, 欧阳昭, 孟凡义, 周淑芸
2008, 35(24): 1385-1387. doi:
摘要:
目的: 评价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FA)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不同治疗阶段的临床疗效。 方法: 根据应用FA方案治疗阶段将75例AML患者分为4组:①第1个疗程诱导化疗未缓解组21例;②2次及2次以上诱导治疗未缓解组21例;③早期复发组14例;④晚期复发组19例;其中后3组为难治复发性AML,比较不同组间疗效。 结果: 4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1.0%(17/21)、42.9%(9/21)、28.6%(4/14)及31.6%(6/19)。第1疗程诱导化疗未缓解组CR率明显高于复发难治性AML的CR率35.2%(19/54)(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化疗次数与CR率有显著相关性(P=0.02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 结论: 对于第1个疗程化疗未缓解的AML患者,FA方案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58例含长春瑞滨方案治疗(蒽环类/紫杉类治疗后)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王留兴, 樊青霞, 王瑞林, 吴欣爱, 宗红, 秦艳茹, 鲁培, 张蕾, 武素芳, 罗素霞, 马智勇, 王居峰, 吴敏, 周云, 万里新, 路平, 库建伟, 杨柳, 徐志巧, 王俊生, 邢国臣, 裴志东
2008, 35(24): 1388-1392. doi:
摘要:
目的: 观察含长春瑞滨方案对蒽环类/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蒽环类/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1例,其中58例可评价疗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41例,长春瑞滨25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顺铂75~80mg/m2,静脉滴注,分割为2~5天,3周为一周期;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加氟(NF)17例,长春瑞滨用法同NP组,卡培他滨800~1000mg/m2,分早晚两次服用,第1~14天,或替加氟600mg/m2,第2~6天,3周为一周期。化疗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的程度调整药物用量。每两周期评价疗效。 结果: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组,CR2例(4.9%),PR23例(56.1%),SD14例(34.1%),PD2例(4.9%),有效率为61.0%;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加氟(NF)组,CR1例(5.9%),PR8例(47.1%),SD7例(41.2%),PD1例(5.9%),有效率52.9%。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症、神经毒性等。 结论: 含长春瑞滨方案治疗蒽环类/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转移乳腺癌疗效确切,毒性可耐受,是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较好方案。
血小板计数与胃癌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吕新厅, 李英杰
2008, 35(24): 1393-1394. doi:
摘要:
血常规检查是最简便、最基本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血小板指标观察判断胃癌的病情程度,也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托烷司琼防治肿瘤化疗恶心 呕吐的临床疗效
上官新英
2008, 35(24): 1395-1396. doi:
摘要:
临床实践中,很多肿瘤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全身化疗则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多西紫杉醇联合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张福林, 胡云峰, 段伟
2008, 35(24): 1397-1398,1406. doi:
摘要: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因缺乏特异征象,就诊时大部分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常规化疗的有效率为30%~40%,尤其是完全缓解率过低,中位生存期无明显改善。
MCL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谭晖, 吉晓霞, 陆丽峰, 石莺, 凌晖, 苏琦
2008, 35(24): 1399-1402. doi:
摘要:
目的: MCL1(myeloid cell leukemia-1)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本文从临床样本和细胞水平检测胃癌组织中MCL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MCL1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癌旁胃黏膜和胃癌组织芯片中MCL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CL1蛋白在人胃癌BGC823、SGC7901、MKN28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L1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的胞浆,着色呈黄色至棕黄色;正常胃黏膜、癌旁胃黏膜、胃癌中MCL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18%(4/22)、54.17%(26/48)、83.33%(75/90);MCL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胃黏膜及正常胃粘膜,癌旁胃黏膜与正常胃粘膜MCL1蛋白表达亦具有明显差异(P<0.05);MCL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伴淋巴结转移组为93.48%(43/46),无淋巴结转移组为72.72%(32/4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S-P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L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结论: MCL1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胃癌细胞表面α2,3唾液酸糖链结构的检测及意义
王风玲, 崔淑香, 解砚英, 田桂红, 唐伟, 王元书
2008, 35(24): 1403-1406. doi:
摘要: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能与植物凝集素MAL(Maackia amurensis leukoagglutinin)特异性识别的糖蛋白末端糖链结构α2,3唾液酸残基,探讨这种糖链结构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5例胃腺癌组织及40例大肠癌组织(20例结肠癌,20例直肠癌)石蜡标本切片中α2,3唾液酸残基结构,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这种糖链结构在胃癌细胞表面出现的特异性及其意义。通过计算MAL结合阳性率(MI),采用半定量法评价这种糖链结构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55例胃癌组织均呈现MAL阳性染色,尽管其显色位置及MI有所不同。在胃癌组织中,MAL仅在胃癌区域内有显色,而在癌旁相对正常组织内无显色。且MI与胃癌的侵袭深度显著相关,在T3、T4阶段明显高于T1、T2阶段(P=0.0024)。此外,α2,3唾液酸残基表达量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在低分化的胃癌组织中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的胃癌组织(P=0.0323)。另外,α2,3唾液酸残基结构与胃癌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而在大肠癌组织中,MAL在癌组织及癌旁相对正常组织内均有显色,正常肠粘膜的吸收细胞及杯状细胞也呈现MAL着色。 结论: 胃癌细胞表面存在MAL特异性识别与结合的糖蛋白糖链结构α2,3唾液酸残基;这种糖链结构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胃癌病理学指标。
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秦建伟, 张建, 唐金海, 刘敏, 赵建华
2008, 35(24): 1407-1410. doi:
摘要:
目的: 建立准确定量survivin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探讨其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与VEGF、CerbB-2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39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利用所建方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survivin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VEGF和CerbB-2蛋白的表达。 结果: 癌组织survivin表达的中位数水平为225393(75%CI,44366~581709)拷贝/μg总RNA,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4119拷贝/μg总RNA;75%CI,5082~61081;P<0.0001)。同一患者癌组织survivin表达量远大于其癌旁组织,两者比值的中位数是22.5(75%CI,8.4~71.3);癌组织survivin表达水平与肿块大小(P=0.036)、癌浸润分级(P<0.0001)、腋淋巴结转移(P=0.005)、雌激素受体状态(P=0.001)以及VEGF(P<0.0001)和CerbB-2(P=0.009)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结论: 建立survivin mRNA定量新方法,检测结果直观可靠。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量明显增高且与VEGF、CerbB-2表达正相关,可能有助于乳腺癌的靶向或联合靶向治疗。
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研究
赵晶, 刘红, 张爱敏, 顾林
2008, 35(24): 1411-1414.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CEA、CA-153、ICAM-1、E-selection单项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13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例,正常人群3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项指标血清浓度并进行比较。 结果: 乳腺癌CEA、CA-153、ICAM-1、E-selection血清浓度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及正常人群(P<0.01),且其血清浓度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在疾病进展的转移性乳腺癌中,各指标出现明显升高(P<0.01)。CEA、CA-153、ICAM-1、E-selection单项检测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较低,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不同程度提高检测的敏感性,以含CA-153及E-selection组合最为显著。 结论: E-selection、ICAM-1、CEA、CA-153均为乳腺癌重要的血清标志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多指标联合检测可在不显著降低特异性的基础上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为判断预后及监测病情提供重要价值。
RNA干扰抑制RPS12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探讨
闫杨, 付浩, 滑君, 张瑞秀, 陈丹琦, 孙开来, 孙秀菊
2008, 35(24): 1415-1418.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RPS12基因特异的RNA干扰对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设计并构建RPS12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RPS12-shRNA),以Lipofectamine2000介导将RPS12特异性shRNA及Scram-ble-shRNA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胃癌细胞。RT-PCR方法检测BGC823细胞中RPS12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析RNA干扰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RT-PCR结果显示,RPS12-shRNA表达载体转染第3、5、7天后,RPS12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其中第5天下调最明显。RPS12特异性RNA干扰第5天、第7天后,Bcl-2 mRNA表达明显下调,Bax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RNA干扰RPS12基因第7天后,胃癌细胞凋亡率(17.84%)明显高于对照组(1.89%)。 结论: RNA干扰RPS12基因促进胃癌细胞凋亡作用可能是其作为上游基因通过下调Bcl-2基因表达而实现的。
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 KM3的增殖抑制作用
秦群, 肖希斌, 谢兆霞
2008, 35(24): 1419-1421. doi:
摘要:
目的: 观察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对两株不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KM3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1.25~20μg/ml氟达拉滨及联合应用米托蒽醌处理RPMI8226、KM3细胞后其增殖的变化。 结果: 氟达拉滨剂量逐渐增大时,对两株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强(P<0.01)。氟达拉滨对RPMI8226细胞的IC50为5.26μg/ml,对KM3细胞的IC50为4.93μg/ml。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对RPMI8226、KM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强于氟达拉滨或米托蒽醌单独处理组(P<0.01)。 结论: 氟达拉滨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能更有效地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为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提供实验依据。
胃食管交界癌不同手术入路比较分析
张晖, 王圣应, 张荣新
2008, 35(24): 1422-1424,1428. doi:
摘要:
目的: 比较胃-食管交界癌不同入路优缺点,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方法: 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6月~2007年7月间胃-食管交界处癌95例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各手术入路组0.0患06)者,的但临术床后指心标肺并,并发行症统的计几分率析低比于较另。两结种果入:路经(腹P=入0.0路61术),前上严切重缘合阳并性症者显4例著(高12于.1%经)左,高胸于组胸和腹胸联腹合联组合(组9.(5%P)=和经左胸组(0)。手术时间与经左胸径路相似,但显著低于经胸腹联合入路(P<0.001)。经左胸入路下切缘阳性率为7.3%(3/41),下纵隔淋巴结清扫与经腹入路组及经胸腹联合入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经左胸、胸腹联合及经腹入路检出下纵隔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41.5%、23.8%、3.0%(P=0.001)。 结论: 对于心肺功能耐受进胸手术者,左胸入路多能满足病变切除范围及常规淋巴结清扫的需要。对于高龄、心肺功能下降患者应尽量避免胸腹联合入路。对于需行全胃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的患者,Ⅲ型者可先进腹探查,根据探查情况选择是经腹还是经胸腹联合入路,Ⅰ、Ⅱ型者应直接使用胸腹联合入路。
幽门螺杆菌与胃部恶性肿瘤
庄园, 石云, 邹全明
2008, 35(24): 1425-1428. doi:
摘要: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非贲门胃腺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最重要的危险因子。目前普遍认为Hp根除治疗是肠化生发生之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单一根除Hp只能一定程度减缓胃癌的发病率。Hp与胃部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尚未明了,Hp的致癌效应涉及Hp与胃上皮细胞粘附、Ⅳ型分泌系统促进代谢物易位导致的胃上皮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改变等方面。本文从流行病学、治疗方法学以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对幽门螺杆菌与胃部恶性肿瘤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喆, 张云亭, 郭志
2008, 35(24): 1429-1431,1433. doi:
摘要: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关系密切。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及减少生存预期,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成为近期肿瘤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肿瘤细胞可以直接分泌癌促凝物质,或通过激活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这些蛋白质因子诱导凝血反应,增加发生VTE的风险。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如原发性脑肿瘤、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VTE的风险较高。此外,多种原因所致静脉血液淤滞、抗肿瘤药物及孕激素类药物治疗也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大部分自发性VTE患者的隐匿性恶性肿瘤。进一步的检查手段能否增加患者生存受益,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肿瘤患者外科术前予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及戊聚糖预防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发生VTE的风险,且三类药物具有相似效果。此类患者术后继续行LMWH抗凝治疗亦可以减少VTE的发病率。低剂量抗凝治疗并未降低行中心静脉插管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CRT)的风险。对肿瘤内科患者行抗凝预防治疗的必要性及有效性尚未明确。要制定预防血栓形成的最佳策略,仍有待于临床继续深入研究。
喉前庭血管肉瘤1例
王伟, 傅燕萍, 金燕燕
2008, 35(24): 1432-1433. doi:
摘要:
患者男性,66岁。自觉咽部异物感半个月,以进食时明显,因症状加重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