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35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原发性颈段气管肿瘤11例临床分析
邓泽义, 苏纪平, 徐志文, 唐安洲
2008, 35(4): 181-183. doi:
摘要:
目的: 总结11例原发性颈段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84年1月至2006年11月我院诊治的11例原发性颈段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恶性者共有9例,其中腺样囊性癌3例,鳞状细胞癌3例,粘液表皮癌1例,透明细胞癌2例。良性者2例,平滑肌瘤和神经纤维瘤各1例。 结果: 中位年龄为47.5岁(1.5~63岁)。呼吸困难和咳嗽咳痰是最多见的症状,有7例患者早期被误诊(63.6%)。纤维喉镜、纤维支气管镜或气管镜检查为确诊的重要手段。行手术治疗者8例,其中行气管袖状切除者2例,部分气管壁切除者3例,全喉、部分气管及甲状腺腺叶切除者1例,内窥镜下YAG激光切除者1例,气管开窗肿瘤剔除术1例。恶性肿瘤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2.9%和43.8%,而良性肿瘤患者均术后无瘤生存。姑息性放疗或化疗者3例,2例均于3年内死亡。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3/8),主要为气胸和声音嘶哑。 结论: 原发性颈段气管肿瘤较少见,早期易误诊,应重视早期诊断。恶性者居多,最多见的是腺样囊性癌和鳞状细胞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术是得到广泛认可的理想术式,而单纯放疗或化疗效果均不理想。
多肿瘤标志物C12检测系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杨雪琴, 陈创, 候晋轩, 杨国梁, 李雁
2008, 35(4): 184-188. doi:
摘要:
目的: 分析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s,TM)诊断芯片C12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分析总结156例胃癌初治患者12项TM的检测结果,寻找出与胃癌相关性最强的TM,计算各种TM组合方式对提高诊断率的作用。 结果: C12诊断系统对本组胃癌患者的总体诊断率是35.90%,Ⅰ、Ⅱ、Ⅲ、Ⅳ期患者的诊断率分别是15.00%、25.00%、36.00%和47.72%,TM诊断率在各临床分期中的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单项TM诊断率最高者为CA19-9,诊断率为20.51%;诊断率最高的5种TM组合中,3种、4种、5种TM联合检测诊断率最高组合与CA19-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种、3种、4种、5种TM联合检测诊断率最高的组合与12项联合检测之间的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3,P>0.05)。 结论: C12系统对诊断晚期胃癌有一定价值,但用于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不高。
甲孕酮联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敬新蓉, 陈健, 钟国成
2008, 35(4): 189-192. doi:
摘要:
目的: 观察甲孕酮合并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化疗及单用N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75例接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化疗组(对照组)36例及化疗并用甲孕酮组(治疗组)39例,治疗周期均为21天,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43.59%(17/39例),41.67%(15/36例),中位疾病进展期分别为4.0、3.6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1、8.9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8.5%、3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是Ⅲ~Ⅳ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治疗组的白细胞减少(7.69%)、血红蛋白下降(0)、血小板减少(7.69%)发生率与对照组(25.00%、19.44%、13.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13.89%)。化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并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孕酮合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高,毒副反应轻,患者耐受良好。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64例临床分析
郭春光, 田艳涛, 刘骞, 单毅, 赵平
2008, 35(4): 193-195.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5年12月~2006年5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资料。 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上腹不适、腹痛、上消化道梗阻、体重减轻和消化道出血。中位确诊时间为2个月。首诊误诊率为26.6%。检查方法及确诊率分别为:十二指肠镜80.8%,上消化道造影75.0%,CT72.5%和B超37.8%。62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58.1%。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主要位于降段(78.1%),腺癌为主要病理类型(73.4%)。全组病例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1.8%和34.4%,中位生存时间20.2个月。根治术和姑息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7.7%和19.1%,两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30.6%,肝脏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结论: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症状隐匿,不易早期发现,误诊率高。确诊主要依靠十二指肠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部位和大小决定手术方式,提倡术后辅助治疗。
麦默通微创旋切活检系统在乳腺触诊阴性病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吕晶, 张青松, 陈征
2008, 35(4): 196-197,205. doi: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加上钼靶X线、高频探头超声、麦默通旋切系统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使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EWS-ATF1融合基因在透明细胞肉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陈静, 方志伟, 孙燕, 薛瑞峰, 孙保存, 牛瑞芳, 杨毅, 冯玉梅, 滕胜, 马育林
2008, 35(4): 198-201.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透明细胞肉瘤(CCS)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EWS-ATF1融合基因的可行性及EWS-ATF1融合基因表达在透明细胞肉瘤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收集1992年~2006年期间确诊的26例CCS石蜡包埋组织标本,20例非CCS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为对照组,β-肌动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作为内参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巢式PCR检测EWS-ATF1融合基因的表达;过氧化物酶染色(SP)方法对26例CCS石蜡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100、HMB-45蛋白的表达。 结果: 26例标本中,有22例β-肌动蛋白阳性;24例β2微球蛋白阳性,其中20例EWS-ATF1融合基因阳性(16例EWS-ATF1Ⅰ型,4为EWS-ATF1Ⅲ型),余4例EWS-ATF1融合基因阴性。对照组均未检测到EWS-ATF1融合基因的表达。26例CCS石蜡组织标本中S-100及HMB-45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9.2%和70.8%。 结论: 在CCS石蜡包埋组织中运用RT-PCR检测EWS-ATF1融合基因是可行的,可作为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力工具。
STAT3和p3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邓立力, 邓洪滨, 吕慧芳, 裴凤华
2008, 35(4): 202-205. doi:
摘要:
目的: 检测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3和p3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组织标本,其中高-中分化胃癌组30例,低分化胃癌组30例,另设空白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各组STAT3和p38蛋白的表达,分析各组之间表达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结果: STAT3、p38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胞浆和胞核中,STAT3和p38的表达在胃癌组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中有显著差异(P<0.01),低分化胃癌组STAT3和p38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二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结论: 胃癌组织中,STAT3和p38的表达程度明显增高,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二者可能具有协同和/或交互作用。随着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二者的表达明显增强。二者的异常激活可能在诱导胃癌的发生、发展和分化中充当重要角色。
胃泌素和COX-2在结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模荣, 赵逵, 王红, 石国庆
2008, 35(4): 206-209. doi:
摘要:
目的: COX-2高表达与肿瘤发生的密切关系被多数学者证实,并且非甾体消炎药已被用来预防或治疗结肠多发息肉和结肠癌。GAS除了促进胃粘膜生长外,亦发现对结肠粘膜细胞的生长有刺激作用,而且近年研究表明GAS的这种促生长作用与COX-2的表达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索GAS、COX-2的表达与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织增殖、分化以及是否恶变之间的联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3年6月~2006年6月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外科手术和取病理活检的息肉标本,结合其临床资料,共获取腺瘤性息肉标本68例,另选10例非腺瘤性息肉和15例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肠粘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无家族性腺瘤病史和结肠癌史,均未长期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质子泵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异型增殖程度以及有无局部恶变时息肉中GAS、COX-2的表达情况,以Ki-67的表达情况作为判断组织增殖程度的指标。 结果: GAS、COX-2在正常肠粘膜及非腺瘤息肉中呈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在绒毛腺瘤、重度异型增生及腺瘤局部恶变时高表达。其表达与组织类型和异型增生程度均有直线相关性(P<0.01)。COX-2的阳性表达与GAS表达相关(r=0.67,P<0.01)。Ki-67表达在GAS或COX-2增高时亦增高,特别在GAS和COX-2共同表达时增加明显。 结论: GAS、COX-2的表达在绒毛腺瘤、重度异型增生及腺瘤局部恶变时呈高表达,与组织的增生程度和息肉恶变的危险性之间具有相关关系,GAS高表达时COX-2表达增高,同时Ki-67表达亦增高。提示GAS、COX-2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发展及恶变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机制研究
李航宇, 鞠培新, 钟鑫平, 刘金钢
2008, 35(4): 210-213.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s2O3对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的凋亡率;以Westernblot法检测JNK、p-JNK、Caspase-3及PARP蛋白在As2O3作用下及SP600125阻断JNK信号转导通路情况下的表达。 结果: As2O3对体外生长的肝癌细胞HepG2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blot结果显示,As2O3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伴随着Caspase-3和PARP的活化;AS2O3作用于HepG2细胞10min后p-JNK蛋白表达开始增加,20min达到高峰,30min开始减少,总JNK蛋白的含量无明显改变,JNK的激活早于细胞凋亡;用SP600125预处理HepG2细胞株后,可以明显减少Caspase-3和PARP的活化。 结论: As2O3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细胞凋亡通过Caspase-3途径实现。JN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As2O3诱导的HepG2凋亡反应,并位于Cas-pase-3的上游。
胰岛素增强5-氟脲嘧啶对H22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王瑞, 成鹏, 王瑞林, 王留兴, 吴欣爱, 樊青霞
2008, 35(4): 214-218. doi:
摘要:
目的: 建立裸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观察胰岛素是否增强5-氟脲嘧啶(5-FU)对裸鼠移植瘤的化疗疗效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周期改变。 结果: 大、中、小剂量胰岛素(0.09,0.06,0.03U/20g)联合5-FU均能增加单用5-FU时的抑瘤作用,大剂量胰岛素联合5-FU组对H22肝癌移植肿瘤生长抑制率达51.35%,明显高于单用5-FU组的27.93%(P<0.05)。大剂量胰岛素组H22肝癌移植瘤组织中CyclinD的阳性表达率为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P<0.05)。大剂量胰岛素组G1期和S期所占比例分别为53.87%和46.13%,与对照组的61.37%和38.25%相比,G1期细胞明显减少,S期细胞显著增多(P<0.05)。 结论: 在裸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中,胰岛素能增强5-FU对H22肝癌移植瘤的化疗疗效。推测胰岛素可以通过或者至少是部分通过增加CyclinD蛋白的表达而使大量肿瘤细胞处于S期,此时加入S期特异性化疗药物5-FU能够更加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对乳腺癌信号传导通路中MEK-2和p-ERK病理形态的影响
孙慧, 张静, 战忠利, 孙保存, 郝希山
2008, 35(4): 219-223.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MAPK上游激酶MEK-2和下游激酶p-ERK的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雌激素(雌二醇)与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三苯氧胺)诱导BCML-TA299小鼠原位移植乳腺癌组织,通过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β、MEK-2和p-ERK的表达。 结果: 雌二醇(E2)促进细胞增殖,核分裂多见,肿瘤有丰富的血管,第20天时肺组织中血管腔及心腔内可见大量瘤栓。E2可激活MEK-2,p-ERK明显上调,ERβ与其基因有协同作用;而三苯氧胺(TAM)抑制细胞增殖,癌细胞明显受到损伤,核碎裂、凋亡小体多见,可见多灶性变性坏死区。同时出现ERβ、MEK-2和p-ERK下调,亦有协同作用。三苯氧胺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效应优于单药的应用(F=211.88,F=179.08,F=156.44;P<0.05)。 结论: ERβ与MAPK信号途径中上游激酶MEK-2和下游激酶p-ERK关系密切,并有协同作用,是乳腺癌发展中重要的调节信号。
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附33例报告)
洪锴, 马潞林, 黄毅, 王国良, 肖春雷, 卢剑, 田晓军, 刘磊
2008, 35(4): 224-226,228. doi: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33例手术经验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4年2月至2007年9月,采用腹膜外途径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33例。患者年龄60~78岁,中位年龄69.8岁。术前均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T1a~1b4例(12%),T1c14例(42%),T2a-b5例(15%),T2c10例(30%)。 结果: 3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6h。术中出血平均419ml,术中输血2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术后病理报告切缘阳性9例(27%),有尿道端癌残留7例(21%),其中侧后方癌残留2例(6%)。术后发生尿漏3例,均自愈。术后尿管留置14~45天,平均18天。术后无真性尿失禁发生。直肠损伤2例,行结肠造口术。术后随访2~44个月,平均15.8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PSA0~2.25ng/ml,平均0.24ng/ml。术后随访直肠指诊和B超未发现局部复发。全身骨扫描和胸部X线检查未发现肿瘤转移。 结论: 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而有效,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
改良式Bacon术作为低位直肠癌器械吻合失败后补救手术的临床应用
贾学军, 赵晓伟
2008, 35(4): 227-228. doi:
摘要:
null
高热 咳嗽 气喘伴皮下气肿
董国雷, 佟仲生, 李淑芬, 史业辉
2008, 35(4): 229-233. doi:
摘要:
患者男性,16岁,主因"发热1月余,咳嗽、气喘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0天"入院,曾于外院行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T-细胞性淋巴瘤",入院后患者因皮下气肿及憋气而行纵隔气肿引流术,无明显好转,右后肋肺部肿物穿刺术,病理示(右肺)肺母细胞瘤。患者皮下气肿持续加重,发热、憋气等症状无缓解。应用IFO2gd1-3+DDP50mgd1-3+E-ADM80mgd1化疗一周期,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肺原发肿瘤。此病例对化疗敏感,治疗效果好。
乳腺导管原位癌小叶癌化伴纤维腺瘤癌变1例
刘喜波
2008, 35(4): 233-233. doi:
摘要:
患者女性,46岁,因发现右乳肿块2月余,于2005年9月28日入院。
乳腺癌移植转移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潘秀华, 冯玉梅
2008, 35(4): 234-237,239. doi: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转移模型是筛选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探讨肿瘤转移分子机制和评价抗转移实验性治疗疗效的重要工具。乳腺癌转移模型主要包括自发性转移模型、诱发性转移模型、转基因肿瘤转移模型和移植性转移模型。移植性肿瘤转移模型以其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和生物学性状稳定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乳腺癌移植性转移模型按建立方法可分为实验性转移模型和自发性转移模型。乳腺癌实验性转移模型是直接将瘤细胞注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在远处驻留增殖形成转移灶,实验周期短、转移发生率高,费用低,但缺少原发灶的形成和肿瘤细胞从原发灶逃逸的过程。乳腺癌自发性转移模型是将瘤细胞或瘤块接种于皮下、肌肉和乳腺脂肪垫组织,在局部形成原发癌后自发转移,涉及了从原发灶产生到转移灶形成的乳腺癌转移的完整过程,是较好的研究乳腺癌转移机制的工具。近年来对移植转移模型转移灶的检测有了较大进展,采用活体动物成像技术不但能在肿瘤发生早期探测到各组织器官内的微小转移灶,还可以动态监测肿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转移状态。本文对乳腺癌移植性转移模型的分类、模型建立方法、转移灶的检测,以及该类模型在乳腺癌转移分子机制和抗转移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肾脏粘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王占东, 杨杰, 王小玲, 杨会钗, 郭明, 吴国祥
2008, 35(4): 238-239. doi:
摘要:
患者男性,40岁,因查体时B超发现左肾占位5天入院。
以昏迷为主要表现的胰岛素瘤1例
杨建青, 潘光栋, 肖亿, 褚光平, 刘强, 谭盛强
2008, 35(4): 240-240. doi:
摘要:
患者,男性,22岁,因"反复意识不清伴大汗10个月"入院。